提高思考效率的50个模型(11)——认知重建


我们在进行问题分析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而才会需要头脑风暴法、外部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以形成对事物多角度的考量。
那么,如果自己、或者固定的团队,该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看问题呢?
这里给大家推荐工具箱中另一个模型
——认知重建
「1」
什么是认知重建法?
认知重建法是一种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疗法中常用的技术,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扭曲或不健康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更积极、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它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受其认知(思维)的影响,通过改变负面的认知,可以达到调整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管理学上,则将认知心理学的认知重建方法论延伸,引入到个人和团队的认知建设与创新思考方面,协助团队成员打破藩篱,创新思维。
「2」
什么场景适用?
认知重建法可适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职业生涯挑战: 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挫折和人际关系问题,提升职业发展的积极心态。
情感困扰和关系问题: 解决个人关系中的冲突,应对失恋、离婚等情感困扰。
焦虑和抑郁: 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改善情绪状态,预防或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自我成长和发展: 促进个体自我认知,发现和发展个人潜力,实现更全面的自我成长。
「3」
认知重建的分类
认知重建在实践中可以分为“意义重建”和“状况重建”。
意义重建: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负面因素进行分析,将其转换成正面因素进行剖析的方法。
用“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的框架对事情和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负面的要素之中找出正面的意义。

状况重建:指的是通过改变负面因素的状况,使其转变为正面因素的方法,比如“将粘性不够的胶水用作便利贴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用“在其他的状况下是否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的框架对事情和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在找出能够将负面因素变为正面因素的状况之前,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

「4」
如何使用?
步骤1:识别负面认知
在使用认知重建法时,首先需要识别个体的负面认知。这可能表现为悲观的思维、过度的自责、对未来的担忧等。通过自我观察或在心理专业人士的协助下,个体能够逐渐认识到这些负面认知的存在。
步骤2:挑战和审视认知
一旦负面认知被识别,下一步是挑战和审视这些认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个体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这个想法有根据吗?”、“我有证据支持这个观点吗?”、“有没有更积极的解释方式?”通过这样的审视,个体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核心要点就是审视并打破各自既有的反馈回路,将原本的关联进行转向。

步骤3:替换为积极认知
在审视的基础上,个体被鼓励寻找更积极、合理的替代认知。这可能包括更加客观的事实、更积极的解释,或者更具建设性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培养更健康的心态。
步骤4:实践和巩固
认知重建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巩固的过程。个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的认知方式,并在面对挑战时尽量保持积极地思考。通过坚持实践,新的认知将逐渐取代旧的负面认知,形成更积极的心理模式。
在实践上述四个步骤时,最好主导者先审视一下参与人员的认知倾向会不会太单一,多元的认知倾向能够推动团队及成员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如果不太肯定,则完全可以请外部有认知重建方面的专家来主持会议。
「5」
场景举例
场景1:职业生涯挑战
小明在工作中遇到了一次项目失败,他开始负面地认为:“我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再也没有人会信任我了。”通过认知重建,小明审视了这个想法,发现这只是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失败的。他开始用更积极的思维,如:“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我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场景2:情感困扰和关系问题
小红经历了一次感情破裂,她开始自责和怀疑自己的价值。通过认知重建,她审视了这些负面认知,挑战了自己对失败的过度责备,并替换为:“每段关系都有起伏,这并不代表我就不值得被爱。”她通过培养更积极的自我认知,逐渐走出情感的困扰。

「6」
使用时重点关注问题
自我观察能力: 个体需要培养对自己思维和情绪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负面认知的存在。
审视能力: 能够客观、理性地审视负面认知,挑战其合理性,并找到更准确的思维方式。
替换能力: 能够在审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积极、合理的替代认知,形成更健康的思维模式。
实践和坚持: 认知重建需要时间和持续地实践。个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新的认知方式,并保持对积极思考的坚持。
通过关注这些问题,认知重建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个体应对挑战,改善情绪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不得不说,上述需要注意的自我审视与正向转换,在持续的正念冥想中,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一点,我们可以后续专门来谈一谈……先Mark一下。

结语: 认知重建法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调适工具,通过改变负面认知,促进积极思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在管理中,这一方法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变革、提升团队合作,以及改善领导力技能。
让知易,行不难。
关注我,一起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若有疑问或者指正,还请留言或私信,欢迎大家交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