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的三生三世

燕云十六州
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称,特是指今天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西北部地区的一片区域。
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这是北宋一朝从皇帝、宰相、文人武将到走卒贩夫,都梦想收复的地区。
宋朝的三百年间,从“澶渊之盟”到“靖康之变”都与燕云十六州有着密切关系。
历史地位
这些州的位置独特,坐落在燕山山脉的山前地带,因此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重要防线。
自春秋时代起,燕云地区就开始承担军事防御的功能,并在随后的朝代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修筑长城,其中的部分连接了燕、赵两国的长城,形成了更为严密的防御体系。
此外,燕云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其成为了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
燕云前世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前世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
为了征服高句丽和防备突厥,隋炀帝杨广开凿了南北大运河,通过运河将燕云地区、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联系起来。
在唐朝前期,漠北草原地区的族群仰慕“天可汗”恩威,不断迁入中原,唐朝将他们安置在幽、蓟、云、朔等边境州郡。
这些内迁的族群和本地农耕人群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农耕游牧特色。因此,燕云地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华夏北塞,环绕保护着中原大地。
燕云十六州并不是被游牧民族抢过去的,而是被送出去的。
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因受后唐末帝的猜忌,起兵造反,被后唐军队围攻,最终顶不住了向北方的契丹求援。
公元938年,他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换取对方对自己的支援,最终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消灭了南唐,自己做了儿皇帝,被称为晋高祖。
燕云收复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誓师北代,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率军20万人由淮入河,北伐华夏。
由于此时元朝国力衰弱,徐达北伐大军未遇抵抗顺利收复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从此再未丢失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