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美龄编辑整理,】来源美玲国际教育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五颜六色的天空
1949年7月7日,张善琨的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成立,请来十位女明星联合剪彩,照片中这些光彩照人、风姿绰约的明星依次是:王丹凤、白光、李丽华、周璇、胡蝶、陈云裳、陈娟娟、孙景璐、罗兰、龚秋霞。她们是当时影坛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女演员们,后来红透整个50年代。其中有三位电影皇后:胡蝶、周璇、陈云裳。十位女星在大陆解放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响应了祖国的呼唤,回到了内地,王丹凤、周璇、孙景璐就是北归之雁;有的则留在香港,李丽华、白光、龚秋霞、陈娟娟就属于后者,她们开创了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婚姻和爱情道路上,她们也有着幸福或不幸的各自人生。
民国美女明星的人生结局
▼
【 王丹凤】
她是唯一一个参演大文豪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星;她是唯一一个应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就职典礼的中国籍女星;她是唯一一个前往加拿大拜访客居异国他乡的昔日“电影皇后”蝴蝶的女星。其内在的高贵与外表的姿容配合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她就是名如其人的王丹凤。
王丹凤一生感情顺利、家庭幸福,丈夫柳和清是著名摄影家、当年上海滩国华影业公司老板柳中亮的公子。王丹凤登上银幕后,质朴无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同时也征服了柳公子。1951年元旦,一对佳人永结秦晋。此后,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50多年风雨同舟,成为影坛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初,王丹凤与丈夫去香港定居。在香港铜锣湾,王丹凤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如今的王丹凤已年过80,仍然体态轻盈、衣着入时。她有三个女儿,没有一个从事电影工作。离开了银幕的王丹凤,远离了往日的灿烂繁华,专心当她的素食店老板。在平凡的生活中,王丹凤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身心,容颜里仍能看见往日的风采,神情里则多了一份平静的知足。
【陈云裳】
陈云裳原名陈民强,1921年出生在香港,父亲由于爱国心切,为女儿取名民强,小名阿民。陈云裳上学后,由于爱好文艺被素社主持人易剑泉所赏识,收为艺徒。易剑泉想起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于是为她的得意门生起了艺名“陈云裳”。1935年,陈云裳应香港导演苏怡的邀请到香港拍电影。14岁的陈云裳到达香港后,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连续拍摄了20多部粤语影片,成为影坛的红星。
1939年抗日期间,陈云裳赴上海主演了《木兰从军》,轰动了上海这座“孤岛”。她扮演的花木兰,从初为少女时的活泼可爱,到决心替父从军时的正义,直至一身戎装的英俊刚强,充分显示了她的表演才能,受到舆论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她又拍了《云裳仙子》,从此走红港沪两地,被誉为“南国美人”。
陈云裳有着独特的传统婚姻观念,她说:“一个人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要的,既要事业,亦要家庭。过了一个阶段便要去另一个;做了人家的老婆,便要扮演好老婆的角色。做任何事都应该这样。所以拍戏的时候我亦会做到最好,虽然当时许多人捧我捧得很厉害,常说我是第一,不过我已经想,将来结婚后会转做第二,一辈子跟着他,在我的观念里,婚姻是天长地久的一回事,要找一个可委托终身的男人。”
陈云裳在影艺事业到达巅峰时遇到了如意郎君汤于翰博士——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医学家。1943年,陈云裳和汤于翰在上海法国总会(今花园饭店)举行婚礼,陈云裳婚后与夫定居香港,从此退出影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婚姻生活,感情益发深厚,恩爱如初,生活充实,营造了一个世人钦羡的幸福家庭。
【周璇】
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
周璇的初恋和结婚对象是严华。严华是著名的“明月歌舞团”的男台柱,因唱《桃花江》一曲,被歌迷誉为“桃花王子”。他教她普通话,关心她爱护她;在她眼里,他如父如兄。但同许多女人的初次恋爱一样,美好地开始,无奈地结束。周璇的第一次婚姻以她断然出走而宣告结束。两个人在1940年正式签字离婚。
周璇的第二段比较公开的恋情是她同绸布商人朱怀德的同居。有一种说法是朱怀德以甜言蜜语欺骗了她,骗取了她的感情和部分财产。在她怀着身孕回到上海时,不承认她怀的孩子出自他。这段感情以周璇登报声明结束同居关系而告终。
在周璇的一生中,似乎没有一个男人扮演过合格丈夫的角色。我们能知道的事实是,周璇在开始每一段感情的时候,已经是独立的职业女性,有钱有名也有美丽,她有充分的权利选择自己的爱情。被爱也好,被欺骗也罢,一定有一个瞬间、一个阶段,她是满足的、欢喜的、开心的。
1957年周璇在拍戏时旧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院。最后,在痛苦挣扎中因脑炎而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
【王人美】
有“野玫瑰”之称的王人美生来艳丽而娇美。她父亲原来是浏阳一中的教员,毛泽东也曾经是他的学生。1956年毛接见电影家协会成员时,还问王人美:“细妹儿(湖南话,最小的妹妹),你还记得我吗?我在你家避过难呢。”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王人美的第一任丈夫是金焰。他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有名的电影皇帝,出身在韩国的首尔。父亲因参加朝鲜民族独立运动而受通缉,于1921年举家迁至中国,定居通化并加入中国国籍。王人美和金焰之间的结合是当年上海滩的一段佳话。二人结婚时,他们一个二十岁,一个二十四岁。从热恋到新婚后的好几年,他们的柔情蜜意是可以想像的。王人美的回忆录里面就有十多张他们甜蜜生活的照片。但在11年后,也就是1945年,他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
金焰后来和秦怡结婚,而王人美孤身十年后才走入第二段婚姻。王人美离婚后从来没有说过金焰一句不好,心底里还是很爱他的。到了晚年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还是对金焰念念不忘,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第一次恋爱,留在心里的是苦涩却依然美好的记忆。
王人美的第二任丈夫是大漫画家叶浅予。王人美也不是叶浅予的第一任妻子,在她之前,叶浅予已经有过三个妻子。叶浅予和人美的婚姻是朋友们有意撮合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开始比较仓促。但婚后二人相敬如宾,过了几年的平静日子。因为一次意外脑出血,王人美成为植物人,后于1987年去世。叶浅予没能去见她最后一面。1995年,叶浅予去世前,在王人美追悼会时他突发心脏病也进了医院,医生不让他离开,他站在窗口对着八宝山的方向站了半天……
【秦怡】
秦怡天生丽质,两只大眼睛特别吸引人。在抗战时期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曾在《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女篮五号》中扮演的林洁及《青春之歌》中扮演的林红,让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
正当她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却遭遇了一场不幸的婚姻。秦怡说,结婚第二天晚上,丈夫陈天国就喝醉酒了,还拿雨伞打她。陈天国话剧演得很好,但他整天醉酒,从早喝到晚,永远是个醉人的人,根本无法共同生活。
秦怡在金焰与王人美离婚后,走入了金焰的生活。秦怡在念书时就是金焰的影迷,仰慕之心很快使两人堕入爱河。金秦二人的婚礼非常体面的,赴宴的都是名流,证婚人则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二人婚后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生了个儿子金捷为家庭增添了温馨气氛。后来金焰因事业陷入低谷长期酗酒导致胃出血。当秦怡在摄影棚里拍电影《雷雨》时,金焰的病危通知送到了她手中。还未来得及卸妆的她直奔医院,弥留之际的金焰已瘦成一把骨头。秦怡力尽妻子的责任,精心护理金焰,“电影皇帝”只能双眼似睁似闭地凝视妻子,泪水沿着眼角渗出,最终离开了人间。
【黎莉莉】
黎莉莉1915年生于北京,原名钱蓁蓁。其父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她随团曾到过南洋一带演出,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晖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
黎莉莉的第一位爱人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罗静予,他是搞胶片的,他们的婚姻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黎莉莉与罗静予步入婚姻殿堂,夫妻二人曾合作了影片《天堂孤岛》,黎莉莉出演的流亡歌女形象至今仍是中国电影银幕上的经典。建国时期,他们一同前往欧洲考察电影技术,生活中二人既是夫妻同时又是事业上的伙伴。不幸的是,罗静予在文革中自杀。1970年,罗静予不堪忍受人们疯狂的批斗和侮辱,选择了自杀。
直到8年后,黎莉莉也已经步入老年了,这时候的黎莉莉结识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艾中信。艾中信当初婚姻是家长包办,原来的妻子是上海郊县的农民,解放后当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艾先生年轻时是黎老师的影迷,他看过莉莉主演的《体育皇后》、《大路》等许多影片。经过相当长时间,他们彼此了解了脾气秉性、家庭状况,一切比较融洽后,决定共度夕阳,此时他俩都是63岁。2003年12月28日,艾中信因病去世。黎莉莉:回忆这个老伴儿,就这么好一个人就自个儿走了,但是我一想,谁都要走这条路,所以也就安心地,与其他受罪,那不如这个走了算了,但是又想他。夜里头睡不着觉,也是老想他。就在我的亲人里头,跟他的关系最密切,最好,他这人特好。
【上官云珠】
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等。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周的亲切接。“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跳楼自杀。
1936年前后,上官云珠到苏州读书,她大哥的一位同学张太炎正在那里教美术。张太炎对这位比自已小九岁的同学妹妹非常爱慕,照顾有加。上官云珠很快怀孕。他们只好结婚。不久,17岁的上官云珠生下了儿子张其坚。被迫中断学业,回张家做了富家的儿媳妇。1937年抗战爆发,上官云珠随张家逃难到上海。1940年,上官云珠与反对自已演戏的丈夫张大炎的矛盾越来越大,二人便离婚,张大炎带着儿子张其坚回老家去了。上官云珠的第一次婚姻,也即与第一个男人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了。
1942年,上官云珠加入“天地剧社”,在这里她认识了第二个丈夫姚克。姚克也是苏州人,耶鲁大学毕业,30年代上海文坛的才子,曾与鲁迅先生来往密切。1944年8月,上官云珠生下了她与姚克的女儿姚姚。正当上官云珠在天津,济南,青岛等地演出时,姚克在上海爱上了一个富家女。上官云珠闻讯后,便与姚克离婚。不满两岁的姚姚就跟了母亲上官云珠。
在与姚克分手后,上官云珠与同为演员的蓝马开始了一段感情生活。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可惜,他们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分手了。
1951年,上官云珠与程述尧结婚。这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第四个男人。程述尧毕业于燕京大学,与黄宗江,孙道临是同学。
离婚后,上官云珠很快和导演贺路发生了最后一段感情。这是上官云珠生命中的第五位男人。据韦然后忆:“他们之间并没有结婚。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母亲也很快就后悔,但那时已经进入到50年代,组织上也不允许它再闹出更多的风风雨雨。”
【白光】
白光被人们称为“一代妖姬”,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歌星。40年代上海歌坛的五大歌后之一。1953年,白光赴日本经商,在东京银座区开设一间夜总会,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后来又回到香港,淡出影坛。
说白光大家可能陌生,但她儿子大家都知道,杜德伟。
白光的第一任丈夫是江文彬,在北大当音乐教授,后来搞师生恋,白光和他离婚。这个婚姻维持很短,后来白光发奋学习,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艺术系学习声乐。
白光之后的感情世界也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过各式各样的“罗曼史”,引起过媒体的说三道四。最后一位丈夫是颜良龙。颜良龙的父亲是白光的影迷,他比白光要年轻近20岁,对白光呵护备至。颜良龙在吉隆坡经商,他和白光生活在一起超过30年的历史。白光逝世多年,她的痴情丈夫每个月风雨不改,手持白光最爱的红玫瑰,从安邦驱车至富贵山庄,陪伴爱妻赏月谈心。
【李丽华】
李丽华,原籍河北,1924年出生于上海。现定居美国的李丽华,一生共主演了140多部影片,这位时常被同时代影迷提起的高产女星,是中国影坛上一颗自始至终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明星。有影坛长青树之称。
李丽华的第一次婚姻是其母作的主,因为她妈妈据说是认钱不认人的主,所以就嫁了一个富家子弟张善绪,在青岛结婚,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李丽华转往香港发展,张在大陆,两人各据一方,只好离婚。1956年与影帝严俊结婚(严俊是红星周璇前夫严华的侄子,红星林黛因严俊移情李丽华而自杀),事业爱情双丰收,生了一个女儿。两人共组电影公司,因同一影片分获影后影帝桂冠。后双双移居美国,作生意也是夫唱夫随。八十年代严俊心脏病去世。
之后,李丽华又与年轻时就一直心仪她的一上海富有业主结婚,第三次婚姻也很恩爱,丈夫以九十多高龄去世。李丽华八十年代回过大陆,和张善绪见过一面。
【胡蝶】
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八一三事变后去香港,主演《胭脂泪》、《绝代佳人》等影片。1967年息影,定居加拿大。
胡蝶与第一个未婚夫林雪怀于1931年底正式与胡蝶解除婚约后,林雪怀即关闭了设在上海新新公司附近的照相馆,携盘店所得资金赴苏州,在观前街开设照相馆,并与姑苏姑娘王佩贞结婚,生有一女。但法庭认定的林雪怀所欠胡蝶的债务一直未还,胡蝶乃请求法庭强制执行,林雪怀的照相馆遂被查封。林雪怀忧郁成疾,患颧骨癌,终告不治,于1935年4月11日去世。
1935年深秋,正当《劫后桃花》一片拍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胡蝶和潘有声突然决定将于近期举行婚礼。胡蝶与潘有声的恋情,早在两三年前就已公之于众了。自打胡蝶欧游归国在江海关码头由潘有声亲手挽着接下船来,在所有的归国后的应酬中,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较之胡蝶出国前,两人关系又要密切了许多。潘有声先在礼和洋行,后来到德兴洋行任总经理。他的经营以纸为大宗,也经营其他货物。他善做生意,也长于交际,比如前良友总经理伍联德,中华日报总经理林柏生等都和潘有声做过纸的交易,同时也是他的好友。在经过了爱情与事业的双重考验后,这时恋人终于决定走上婚姻的圣坛。
原本,两人打算从欧洲回来就举行婚礼,但终因种种原因,婚事一拖再拖。直到1935年,胡蝶的父亲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时,胡蝶为了让父亲了无牵挂,在这一年的初冬与潘有声举行了婚礼。婚礼的吉日就定在这一年11月23日上午11时,在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圣三一堂(红教堂)。新郎新娘的结婚礼服是向南京路上最有名的鸿翔服装公司定制的。在欢乐的《婚礼进行曲》中,胡蝶的父亲挽着胡蝶的臂膀,缓缓步向台前。牧师庄重地宣布了“潘有声和胡蝶从此结为夫妻”时,观礼的来宾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明星公司的同仁们则齐声唱起了新创作的《胡蝶新婚歌》。
胡蝶的气质华贵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与潘有声结婚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利用权势霸占了胡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戴笠准备与胡蝶正式结婚,嘱咐胡蝶飞往上海,先与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胡蝶掉着眼泪对丈夫说:“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潘有声接纳了逃离虎口的妻子,带着她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了,幸福终老。
【吕恩】
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花儿们昂首枝头,绚丽夺目,衬映她们的绿叶则默默低垂,鲜有人关注。吕恩说,在中国当代剧坛上,“我是绿叶。”这是事实,更是自谦。其实,每枚绿叶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有的甚至比“红花”更丰富、更精彩。从演《清宫外史》的瑾妃起步,吕恩演过花枝招展的交际花,演过又老又丑的妓女。别人认为演这些角色有损个人形象,吕恩不管这些,她认为有兴趣的就演。
1938年吕恩就读国立剧专,吴祖光是校长俞上沅的秘书,兼教国语。吴祖光好请客,一次叫上了学生吕恩。17岁的吕恩不解,事后问“吴先生,你怎么也请我?”吴说:“我喜欢你呀!”吕恩当时也没认真,直至结伴到成都演出吴祖光的《牛郎织女》后“才慢慢好上的。”有段时日,吴祖光给吕恩和秦怡同时写信,称吕恩是“傻女孩”,称秦怡是“美女孩”。吕恩知道了,也不嫉妒。吴祖光对人说:“要是吕恩嫉妒,她就有爱我的意思了。”吴祖光还教吕恩记日记,纠正吕恩的发音……日久生情,两人便生活在一起了,但谁都没提正式结婚的事。
1944年3月,吕恩回老家常熟探亲,发生一个插曲:故乡的一位已定亲的表兄对吕恩有点“意思”,外界又有传闻。母亲警告吕恩:不能和表兄好,否则要出人命。正在这时,吴祖光到常熟来了,与吕恩母亲作了一晚交谈,母亲对吴很满意,对吕恩说:“这人对你不错,他又有学问,你们就结婚吧。”吕恩觉得突然,后又想,女孩子大了,老被人追来追去,也不是个事,不如成家后专心搞事业。1944年3月,吴、吕在上海举办婚礼,由冯亦代、丁聪操办。夏衍和叶圣陶是证婚人。他们共同生活了6年,1950年友好分手,主要原因是两人性格差异大,生活习惯、爱好也不同。1949年在香港拍《虾球传》时,他们便决定分手了。她与吴祖光共同生活的6年,是吴祖光创作高峰的6年,最出成果的6年。
他们的友好分手,文明又理性,浪漫又温馨。1949年吴祖光由港回大陆时,经济情况窘得很,他们把房子抵押掉,得几千块,吕恩全给了吴祖光。吕恩考虑吴祖光当导演,将来拍戏采景需要照相机,就花几千元买了部莱卡照相机送他作纪念(在当时,那部莱卡照相机可买辆小汽车!),光睡衣就买了十二套。吕恩认为吴、新很般配,新凤霞崇拜吴祖光,吴祖光也体贴新凤霞。她为他们祝福。
第三个丈夫是飞行员胡业祥,是胡蝶的堂弟。胡业祥在美国学的是空军,跟飞虎队在一起打日本,后来日本人打败,国共打仗,国民党打败了,他们是国民党的起义飞行员。两人育有一子胡其鸣,在美国从事影剧业,颇有成就。胡业祥于1998年去世。
【新凤霞】
一个是愤世嫉俗、仗义执言了一辈子的大才子;一个是惊才绝色的评剧名家加著作等身的作家。两人相濡以沫了一生,连死亡日期都挑同一天,真正的美丽,真正的凄惨,两人的故事比他们在台上演的,台下写的都更加动人更加真挚。这就是新凤霞与吴祖光传奇的“霞光之恋”。
吴祖光和新凤霞是老舍先生介绍认识的,但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爱情。有人说:吴祖光娶新凤霞是要挑重担子,新凤霞有一大家人,父母、弟弟、妹妹七八口,都要靠新凤霞养活,新凤霞不识字,父母也都是文盲,吴祖光闯进这个家,可是自找麻烦。也有人说:吴祖光是从香港来的,必然是生活浪漫,惯于花天酒地,玩弄女人,道德败坏,看上了新凤霞这个美人,好一阵便会扔掉了。但老舍、夏衍、洪深、欧阳予倩、赵树理等都非常支持他们的婚姻。
正当他们满怀喜悦,想要这样永远的生活下去的时候,一场反右运动如同一场飓风迅速地席卷了整个中国,灾难毫不留情地降临在吴祖光、新凤霞美满的家庭中。1957年,吴祖光被定成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去接受劳动改造,一对恩爱的夫妻就要被迫分离。愁云笼罩着这个普通的家庭。吴祖光走后,照料孩子,操持家务都落在了新凤霞一个人的身上,但她却毫无怨言。除了生活上的困难,新凤霞还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组织上”先后派人对新凤霞进行游说、要她断绝与吴祖光的夫妻关系。面对着这种处境和压力,朋友们都为新凤霞担心。便劝说她听从组织的安排,和老吴离婚。新凤霞都婉言拒绝了。
“十年”结束后,风华正茂的新凤霞却再也不能登上心爱的舞台表演了,这对于视艺术如生命的她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沉沦,也没有绝望。在吴祖光的悉心照顾下,新凤霞以残废之躯,写出了四百万字,画了几千幅齐白石老人风格的水墨画,每幅上吴祖光都为她题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