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传奇随风而逝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来源 | 搜狐网

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也译《乱世佳人》)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玛格丽特何以将在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描绘得如此扣人心弦,这正与她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爱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01
同书中主人公斯嘉丽一样,玛格丽特也曾经历过曲折的感情路。
她在荳蔻年华里,与一位年轻的少尉相爱。可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童话般的恋情,化为心底的伤口。
后来她披上婚纱,嫁给了母亲朋友的儿子。然而,他却是个酒鬼,风流成性,对她打骂凌辱。
三个月后,他们离婚了。
将她从这段灾难婚姻中救出的不是别人,而是婚礼上的伴郎约翰。
她曾从童话的初恋跌落,从黑暗的地狱中挣脱。约翰终于将她接回了人间,让她体会到了真切的温暖。
约翰不仅给她生活上的体贴,更能够欣赏、尊重她的才华,让她的灵魂也开始有所归依。
那时,约翰供职于美联社,是一名优秀的编辑。他早就倾慕玛格丽特的才华,便鼓励她继续写作,还帮她在《亚特兰大新闻报》,找了一份记者的工作。
就这样,玛格丽特成了一名女记者,这是那个时代少有的。
她体重45公斤,娇小玲珑,可小小的身体却蕴含巨大能量,不仅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文笔也让读者和同行称赞。
不久以后,她就成了报社的大牌记者。总编也对她赞赏有加,甚至让人将桌腿锯短,来适应玛格丽特的身高。
在充实、快乐的工作中,玛格丽特终于再次恢复活力,而她的第三段爱情也燃烧起来了。这次她爱上的不是别人,正是懂得她也爱她的约翰。
1925年,25岁的玛格丽特,嫁给了30岁的约翰。

02
婚后,他们搬到了亚特兰大一所三层小楼里居住。
与她从小长大的庄园相比,这所小楼甚至有点简陋,她亲切又开玩笑式地将它称为“垃圾堆”。
然而,“垃圾堆”里的生活,却是温暖而甜蜜的。
夫妻俩在工作之余,一起看书,一起写作,一起畅谈理想,“垃圾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约翰给了娇妻极大的包容,甚至允许她不随夫姓——这在当时的美国,可谓是“离经叛道”之举。
而在工作上,玛格丽特也是做得得心应手,她当了4年的记者,发表了129篇专题文章、85篇新闻报导,高产高质量的报导,让她很快成为新闻业众人皆知的名记者。
她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决定要一辈子投身于所热爱的事业。
然而,正在她春风得意之时,命运却插手了,一场意外突然发生,玛格丽特的脚踝因此受伤,留下了后遗症。
她无法再去采访,她无法承受同事们投来的怜悯眼光。最后她辞去了工作,回家当主妇。
习惯了东奔西跑的玛格丽特,突然像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心里真是难受极了。
她只能一本接一本地看书,让灵魂在书海中徜徉,让自己暂时忘记尘世的痛苦。
约翰便不辞辛苦,一趟一趟地去图书馆为妻子借书。
直到有一天,玛格丽特再央求约翰去帮她借书时,他却拒绝了。
不是因为厌烦了跑图书馆,而是因为他看穿了妻子的心,看到了她无处安放的才华。
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怎能甘于做家庭主妇呢?
于是,他对妻子说:“与其一本接一本地看别人的书,你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书呢?”
玛格丽特惊呆了,丈夫的话,就是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也一直压抑的某种冲动,在这一刻,他说出来,她恍悟了——正是如此,就该如此!
她想起了外婆讲的那些故事,童年、少女时代的回忆,潮水一般涌来……
她坐在约翰给她买的打字机前,文字便在她脑海中吵嚷着、拥挤着,她颤抖着敲下了第一行字……
03
因为是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背景又是宏大的南北战争,她写起来毫无头绪,想到什么情节就写什么情节。
据说,她最开始写的那章文字,其实用在了书的最后一章。
每当写完一部分,丈夫就成了她的第一读者。
而约翰给出的意见,总是既带着鼓励,又有专业建议,这让她居然坚持写了下去,一写就是8年……
在这8年间,约翰不仅是她的读者、他的老师,还充当了她的秘书、她的编辑。
那时,约翰已成为广告经理人,工作十分繁忙。然而,每天忙完自己的工作,他仍坚持帮妻子整理书稿。
有朋友问他累不累时,他说:“我愿放弃一切,去拥抱妻子的天赋。”
随着小说的稿样一页页加厚,夫妻的感情也越来越醇厚。也许这部小说永远不会出版,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沉甸甸的幸福。
1935年,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出版商,敲开了“垃圾堆”的门。
他偶然听说,有位家庭主妇在写文章,并且是南北战争题材的,便想亲自登门拜访。
玛格丽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第一次写长篇小说,就能引起出版商的注意。
在约翰的鼓励下,她颤抖着将稿样交给出版商。
出版商读着读着,手也开始颤抖起来。他意识到,这将是一部伟大的畅销作品!当场就跟这对夫妇签了合同。
夫妻俩激动不已,他们加班加点编辑、校对,终于在第二年,将完整的书稿交给了出版社。
果然,《飘》刚一出版,便迅速风靡。
人们被小说的情节所震撼,被女主角的倔强与勇气而感动,信件像雪片般涌来……
彷佛在一夜之间,玛格丽特成了一名巨星!
1937年,玛格丽特凭借《飘》一书,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1939年,根据《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上映,轰动效应,获得近十项奥斯卡奖。
04
玛格丽特从一位家庭主妇,摇身成为备受瞩目的大作家,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
“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要求采访的,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的,还有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从此络绎不绝。
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
此后几年,不断接踵而来的版权纠纷,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
《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
“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成功的作家。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
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05
1949年8月11日晚上,她与约翰看完电影散步回家,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将她撞飞。
她重重地摔在地上,温热的血从伤口涌出。
渐渐地,她听不见爱人的呼唤了,她的灵魂就像那本书名: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去。
她彷佛完成了一项使命,匆匆消亡,她甚至还来不及对约翰最后说一次“我爱你”。
约翰心如刀割,泪流成河。
玛格丽特没有为他留下孩子,只有那本厚重的《飘》,那是他们情感的结晶。
在余生,约翰一直守护着这个“孩子”,一直到他也归于尘土……

《飘》为玛格丽特·米切尔带来了空前的名声与财富,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她曾希冀的宁和的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
其实,玛格丽特已在作品中抒发了这样的无奈,人们无法选择生活带来的痛苦,却可拍一拍身上的土,起身紧一紧拳头,笑着说一句:
“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