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天空
芭蕾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演员薛菁华扮演的吴清华(即吴琼花),一身红衣、高挑动人,舞姿婀娜刚健,出场不久,就以“倒踢紫金冠”的经典造型震撼人心。
她美丽的身影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曾印上海报,贴在千家万户的墙上。而那三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独特舞蹈造型,更是无数歌舞团女演员、文艺爱好者们争相模仿、学习的目标。
薛菁华为这一成为70年代永恒记忆的身影付出了很多,她因舞成名,也因舞获病,后来她索性激流勇退,跟着深爱自己的丈夫、女儿去了香港,当起了家庭主妇,但不久后,她还是按不下心底对芭蕾舞的热爱,中年时,薛菁华开始传艺育人,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1、18岁跳《红色娘子军》群舞,26岁“一踢”成名
薛菁华是上海人,1956年被母亲送到北京报考舞蹈学校,1963年,她18岁时,以“全优生”资格毕业,被分配到中央芭蕾舞团,不久就被挑中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当时,舞剧的女主角琼花由著名芭蕾舞演员白淑湘担纲,薛菁华在剧中跳黎族舞,薛菁华回忆说:“名单宣布我跳黎族舞领舞。跳领舞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穿的是剧中最漂亮的一套服装,短短的上衣,上面有五彩颜色的绣花,筒裙也很漂亮,头发梳上去,还戴像西班牙的那种大耳环,上面有一个五指山的银装饰。
1967年5月,《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8部戏在北京汇演,并作为样板戏被推向全国舞台,当各地舞蹈团都在排演《红色娘子军》时,中央芭蕾舞团的原创主演白淑湘却因出身不好,被停止演出,下放到干校劳动改造,接替白淑湘扮演吴清华的,是当时团里另外两个尖子演员钟润良和赵汝蘅。
1968年,这部舞剧开始筹备拍电影,剧中人物也做出了调整,薛菁华身材高挑、舞姿灵活,引起密切关注此剧的周总理注意,导演先安排她跳独舞,1969年秋,北京天桥剧场的又一次审看会后,大家建议薛菁华来演女主角吴清华,薛菁华吓了一跳,赶紧婉言谢绝,说:第一、自己基本功还不行;第二,个子太高了;第三,身体不是太好。
但最后团里还是拍板,安排24岁的薛菁华担纲电影版舞剧的女主角,薛菁华接到通知,到办公室一看,坐满了领导,告诉她要用一个月时间准备试排吴清华,薛菁华只好答应下来,走出门的时候,她的腿都快瘫了,一回到宿舍就哭。
她失眠了整整一夜,心里反复计算着排练时间,咬牙准备啃下这块硬骨头。
“倒踢紫金冠”,原本是中国京剧里花旦或武生的一个动作,不需要离地,在打花枪的时候,脚往后踢到棒头或者发冠。而导演李承祥要求她跳起离地后再做这个动作,薛菁华经过琢磨,决定把芭蕾舞的双腿跳和倒踢紫金冠后腿的动作结合起来,前腿踢得更高一点,后腿能够最大幅度地碰到手,经过成千上百次的试跳和设计,她终于完成了这一踢。
一个月后,薛菁华饰演的吴清华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打动了审看小组的所有成员,从此开始成立拍摄,1971年春节,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上映,轰动一时。
2、因过度透支体力生病,与暗恋自己的影迷结婚,夫妻恩爱,移居香港
薛菁华回忆说:“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红色娘子军》,也因此都认识了我。我回上海都得偷偷摸摸的,戴上大口罩,否则的话,从家门口一直到弄堂口,都密密麻麻挤满了想看我的人。”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薛菁华就从舞台上消失了。原来,1970年底,薛菁华因赞同导演组的修改意见,被勒令交代写检查,哪怕是电影隆重上映的日子里,她也得天天写检查。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薛菁华才再次登台,这场演出是她认为自己发挥得最好的一次,但体力损耗也最大,跳了几年舞剧女主角后,过度的体力透支让薛菁华终于倒下了,每天下午发高烧,她一病就是五年,只能与舞台告别,却在这段时间里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1971年,一个返京的知青陈平跟着妹妹去剧场看《红色娘子军》,散场后,在路上偶遇薛菁华,看着她穿着绿军装的挺拔背影,陈平兴奋不已,他是舞剧版《红色娘子军》迷,在乡下插队时,常跟着电影队看演出,有时候银幕正前方的观众坐满了,他就坐在银幕背后看,看完了跟着电影队又到下一个村去看,回来以后意犹未尽,还会抄谱哼唱着剧中的歌曲。
没想到薛菁华在他前面走着走着,竟走到陈平住的宿舍区去了,陈平惊喜地发现,“吴清华”就住在他的楼上。
从此,他没事就在楼梯口修车,盼着能再碰到薛菁华搭上话,后来又以借书为由建立了关系,在他锲而不舍的追求下,薛菁华成了他的女朋友。
不久薛菁华重病缠身,陈平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二人正式结婚,五年后,薛菁华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她兴奋地在家练功准备,希望能重返舞台。
1978年,33岁的薛菁华跟着舞团前往美国交流演出,才发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从前,只跳了“常青指路”的片段,便永远地告别了“吴清华”这个角色。
此时,由于陈平长期在日本工作,夫妻总是两地分居,薛菁华的女儿只能从照片里认识爸爸,42岁的薛菁华见自己复出无望,索性跟着丈夫一起移居日本,结束了分居生活,也因此成为了专职家庭主妇。
3、中年复出办学,桃李满天下
来到日本后,薛菁华当起贤妻良母,一心照顾家庭。
过了几年,女儿大了,她的空闲时间变多,有一次,她前去拜访了松山芭蕾舞团,会见了著名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松子树子对她说:“薛菁华,你就不跳了,就这样带着你的技术进棺材吗?”
这提醒了薛菁华,她不能再跳芭蕾,但可以把自己的心血、自己的技艺传给年轻人,于是,1988年,定居香港后,薛菁华联系了深圳一家艺术学校,前去担任芭蕾舞老师,当时她住在香港九龙,每天中午从罗湖桥过关需要2个多小时,不管有多麻烦,她下午1点半一定准时出现在舞蹈教室给学生上课,风雨无阻。
1992年,她又来到深圳华夏艺术中心执教,从此办了二十多年芭蕾舞班,把所有周末都给了自己的学生,女儿考上大学后,丈夫每周四都会陪她前往深圳、周一再返回香港,
如今,身为香港菁华舞蹈艺术中心主席的薛菁华,年过七旬,仍然一心扑在传艺之路上。
前半生跳芭蕾,后半生教芭蕾,薛菁华对艺术爱得纯粹而深沉,她说:“这辈子,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跳芭蕾舞。”
她那火燕般轻盈的身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