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引言:“2010年6月16日,一位95岁的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她在去世前的昏迷状态中,还经常喃喃自语,一直重复着几句话:‘我暴露了……他们来了……来抓人了……赶紧从后门跑……
特科,一个神秘的名字,在八年时间里留下无数传奇。
有很多夫妻档的特工,在特科这个光荣的单位百炼成钢。比如刑场山举行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宋庆龄身边当联络员的李云与徐强。还有一个美女特工,她的丈夫、姐姐、姐夫都是红色特工,这在历史上恐怕不多见。
这位红色特工的名字,叫沈安娜。
一、性格决定命运:坚决不穿小鞋
1922年秋天,夜色刚刚降临,一个女孩的哭声传了出来。
位于泰兴县城北门大街的"沈太史第",7岁的沈琬正被寡居当家的大伯母和女佣人缠小脚,旁边墙外的院子里,母亲杨淑怀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疼痛钻心的小沈琬连路都没法走,是被一个好心的女佣抱到母亲房里,杨淑怀让沈珉照顾妹妹。
沈琬半夜疼醒,央求姐姐沈珉点灯找剪刀。倔强的沈琬把裹脚布剪成一堆碎布。第二天,大伯母让佣人再次裹上,沈琬再次把裹脚布剪碎。大伯母没有办法,就给她做了一双尖头小鞋,可是大伯母一走,沈琬就脱下扔到一边。
过了十几天,母亲给沈琬做了一双大头鞋,大伯母看到也不再坚持让沈琬穿小鞋,小沈琬的坚持终于获得胜利,这对她小小的心灵影响很大。
二、父亲的启蒙:知识就是力量
沈琬和姐姐沈珉虽然生在泰州小城,却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父亲沈季航是一个开通人士,自己开私塾不也收女孩,男生在大厅学习,几个女孩在自己房间学习,也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旧规矩。沈琬受到父亲影响,很小就识不少字。后来父亲到泰兴县里小学教书,回家再教沈琬姐妹。
在父亲的悉心家教辅导下,沈琬从私塾直接到城东女校读五年级,二姐沈珉则直接考入初中。沈珉比沈琬大三岁,一边帮母亲做家务,一边和妹妹念书。
1927年3月,军阀孙传芳的部下郑俊彦被北伐军击败,北退经过泰兴大肆劫掠钱粮,大街小巷到处是三五成群的难民。12岁的沈琬第一次看到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幼,感受到了老百姓疾苦,也看到堂兄医官沈彦堪赈济难民的义举。
不久父亲沈季航去世,家里没了男丁,生活重担都压到母亲杨淑怀肩上。可是无论如何,这位坚强的女子都不愿让两个女娃辍学,可是姐姐沈珉的坏运气来了。
三、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
1930年,杨淑怀听信媒婆的花言巧语,把18岁的沈珉嫁给一个地主的儿子,这个死了老婆的男人比沈珉大十几岁,一心想娶年轻媳妇传宗接代。可沈珉婚后两年未育,受到地主家的打骂和羞辱。沈珉每次回到娘家,母女三人都抱头大哭。
这时正是夏天,17岁的沈琬初中毕业,看到姐姐的不幸,决定和姐姐到上海闯世界,她的想法得到两位老师刘伯厚和蔡振东的支持。姐妹俩告别母亲,坐了一天的板车,在长江边的口岸登上去镇江的小火轮,过江后坐火车去上海。
沈琬和沈珉在一个好心人指点下,找到了大伯父沈文翰的二堂兄,暂时住下。可是在上海生存,必须找一个寄宿学校。沈琬找的是南洋商业高级中学,不巧的是过了考期,沈琬在别人指点下,直接找到教育主任毛啸岑家里。
毛啸岑让沈琬自选题目写一篇作文,沈琬就以《求学》为题很快完成。在毛啸岑和妻子沈华昪的大力推荐下,沈琬进入学校。沈珉也进入女子中学,白天读书,晚上帮人做针线活,姐妹俩在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
1934年,19岁的沈安娜
四、一次拜年成就两对姻缘
特科的鲁自诚到学校看望战友张曙时的儿子张勉,认识了舒曰信和华明之。发现二人思想进步有救国热忱,就引导二人先后加入组织,为重建的特科补充新鲜血液。
1934年春节,沈安娜和姐姐沈伊娜没钱回家,留在上海。一个毛毛细雨的阴天,沈安娜带姐姐去给毛啸岑和师母拜年。在毛老师家里,遇到校友舒曰信、华明之。身材高挑、一副眼镜的华明之,与清秀婉约、落落大方的沈安娜一见钟情。。
邂逅之后,四个人经常在毛啸岑老师家聚会,姐姐沈伊娜和舒曰信也找到了感情归宿。冬天,19岁的沈安娜为工作发愁,因为半工半读有速记经历,恰巧主政浙江的朱家骅到学校挑选一名速记员,校长推荐了三名学生,沈安娜成绩最好。
可是,一心想当电影明星的沈安娜并不想到枯燥的衙门去上班。
正犹豫不决,特科王学文知道了沈安娜的事,就让姐夫舒曰信、丈夫华明之去动员她去工作,将来有机会可以搞一些情报。舒曰信和华明之特意告诉她工作非常危险,怕不怕死?沈安娜对搞情报一头雾水,但她为了干革命不怕死。
沈琬向往十月革命,苏联姑娘常用名安娜,舒曰信提议她改名"沈安娜"。
1948年,华明之与沈安娜
五、打入蒋氏心脏的夫妻档
1935年1月,经过严格考核,沈安娜成为浙江省府秘书处的速记员。
沈伊娜、舒曰信的上线是王学文,而王学文的上线是王世英。有一次,得到暗号的沈安娜利用回上海的机会,偷偷地把一些文件夹在衣物中用小提箱带回上海。
王学文非常高兴,初出茅庐的"沈安娜"一炮打响了。
从此以后,沈安娜把情报用药水写在信纸背面,正面是普通家信。药水的效力时间短,有时不等显影字就显露出来,王学文派华明之去杭州取情报。沈安娜与华明之在茶室、西湖边,扮成一对情侣。随着工作接触,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
秋天,经组织批准沈安娜和华明之在上海结婚,安顿下来。
1936年冬,朱家骅接任浙江主席,再次聘请业务出色的沈安娜回杭州。
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加上一手好字,让沈安娜这个速记员备受青睐。潜伏在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华明之,也被调到杭州专门配合沈安娜。这对夫妻默契地"流水作业",沈安娜取文件、速记稿、译成文字,华明之整编、密写和传递。
沈安娜、华明之与女儿华克放
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38年8月,武汉保卫战失利,机关陆续撤往重庆。
沈安娜在朱家骅介绍下,有机会记录蒋氏主持的高层会议,按住蒋氏的脉搏。1939年秋,南方局博古决定接收沈安娜加入组织。。
1942年8月,沈安娜的直接领导徐仲航被捕,与组织的联系一下中断了。明明知道周公、董老、邓大姐就住在红岩嘴,可是纪律不允许见面。此时,中统也对沈安娜产生了怀疑,不时有同事到家里来"看一看",工作时常有人偷窥,沈安娜神经绷得很紧。
看到一度失眠的妻子,华明之握着她的手:如果你进去了,我也陪着你。
为了沈安娜夫妻的安全,组织决定按下暂停键,不再传递情报。一直到1946年3月,蒋氏开始部署围攻八路军、新四军,沈安娜和华明之这才满血复活!
1949年4月,全国解放大势已定,吴克坚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离开南京,悄悄到上海隐藏起来。随着5月上海解放,沈安娜结束了14年的地下谍报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华明之继续战斗在安全部门。
1999年,沈安娜与华明之
2003年,华明之先走一步,沈安娜特意找人画了一幅《荷趣图》:画中央是一片大大的荷叶,荷叶后面是一朵小小的荷花,红花依偎在绿叶身旁。
2010年,那朵小花也悄然凋落,沈安娜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暴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