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结婚到真夫妻,携手潜伏十年,却没能共度白头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2019年10月13日,《故事里的中国》再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剧情,当看到胡歌扮演的李侠被捕时,台下观众的心无不被揪起;当看到年过八旬的苏采青坐在发报机前敲电键时,全员无不为之动容。
当然,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一幕幕全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李侠的原型即是那位视电台如命的李白烈士,而苏采青,则是在李白被捕时的联络人。
71年前,她收到了李白发来的重要军情电报,以及3个“V”字的紧急信号电码。随后,她便再也没有接收到对方的电文了。
因为,李白早在当年的那一夜被逮捕。
他的生命也在那一年划下了终止符。


“我的一切是属于党的,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只要我的工作对党有益,对人民有利,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努力去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李白被组织调到了上海搞地下电台工作。对于领导的安排,深知上海险境的李白只回复了这一句话。
此趟远行,对于李白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不只是任务艰险,还有身份的“抛弃”。为了加强上海的地下情报工作,不被敌人发现,李白必须告别自己曾经的战友,放弃自己的原身份,去做一个“双面人”。
于是,同年10月,上海贝勒路148号3楼有了一位新租客——李朴。两年后,这间房还来了位女主人,叫裘慧英。
表面上,李朴和裘慧英是一对恩爱的夫妻,邻居都以“李太太”来称呼裘慧英;实际上,两人当时却完全不相识,裘慧英之所以会来到这,完全是听从于组织安排,保护李白身份不被暴露而已。
简单来说,她只是一个假妻子,而以李朴为名的李白则是她的前辈,上级。

不过,假扮夫妻一事对于23岁的裘慧英来说还是太难了,她总是觉得很尴尬,生活得不自在。而且晚上两人还必须睡同一个房间,虽说李白很绅士,将床让给了她,自己打地铺睡觉,但裘慧英还是觉得不太自然。
因此,有一天,裘慧英直接就提出了要离开,李白知晓此事后,一改往日的温柔和蔼,直接板起了脸教育她:
“你是个共产党员,未经组织同意,擅离战斗岗位,这样任性是会犯错误的!现在,党把电台交给我们,我们的一切工作要对党负责,可不能随心所欲。别看这工作单调,却是党中央的眼睛和耳朵,每个信号都关联着党的事业。”
为了让裘慧英明白革命事业的艰辛与重要,李白还向她讲述了自己离开家乡,加入长征队伍的种种经历。从延安部队转到上海地下工作,李白一开始也难以习惯,但于他而言,身处哪里都不要紧,关键是自己是否有为国家贡献一份力。
不知是李白的经历重新唤起了裘慧英的爱国热情,还是他的一席话浇灭了她的恐惧心理,裘慧英在过后已然打消了离开的想法,转而开始帮助李白处理地下工作,传递情报。

按以往,裘慧英会对照顾李白一事感到尴尬。但如今,出于敬重心情,她开始主动关心李白的一切事情,不仅在工作上给予帮助,还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照顾李白。
每当看见李白满身是汗地坐在发报机前工作时,裘慧英的内心开始有一点心疼。尤其是在冬天,李白每晚都要不顾冻得红肿的双手,坚持按动电键发电报,向组织传递新消息。
在敌人行动密集的时候,李白的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多,他往往会从下午4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破晓时便继续以李朴身份去上班。
看着这样的他,裘慧英有时忍不住了便会开口劝他休息。只是,李白并没有听进去,说道:“只要任务完成得好,心里也就觉得热乎乎的。”
但这在裘慧英心里,可就没那么“热乎乎”了,她内心的担忧一天比一天深,生怕如此拼命的李白有一天会倒下。于是,她开始重视起李白的健康,每天上街买菜买的都是李白爱吃的。
就这样,在长达一年的共同生活中,两人之间的关系进展飞快,暧昧的情愫在不安的社会氛围下肆意滋生。一个正慢慢沦陷于温柔乡,另一个则早已被对方的坚毅内心所吸引。
1940年,知晓彼此心意的两人再次走进了照相馆,重新拍了一张真正的结婚照。
与1939年拍摄的结婚照不同,这一次的他们,是互相依偎的,眉眼间尽显甜蜜之情。


1942年9月的一天,裘慧英在外带回了几则重要情报,需要当晚就立刻通知延安。于是,天一黑,李白便立刻开始了发报工作。
然而,那一晚却是个不眠夜。
当李白熟练地按着电键,将电波传递到延安时,门口突然响起了警报声和脚步声。大半夜听到这样的声音并不是个好预兆,裘慧英赶忙跑到窗边掀起一角窗帘,如她所担忧的一样,行动暴露了,有几十个日本宪兵和特务正往他们这一处跑来。
干地下情报工作的革命者,很早就做好了随时暴露的准备,李白也同样。只是他没想到,敌人竟会如此快地发现自己。
但其实自“皖南事变”后,上海的形势就已经越发紧张了,每天都有宪兵在搜索地下电台,抓捕那个将“皖南事变”真相传递给外界的人。因此,李白会暴露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身份暴露和电台暴露还是不一样的。若是被日方得知自己就是将“皖南事变”真相传播出去的人,那李白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宪兵冲进门之前,李白以极快的速度将电文发完,并拍了三遍“再见”电波告知延安的同志。随后,他将发报机拆散藏于地板下。可惜,时间还是来不及,宪兵进入房间后直接就动手打了李白,还搜寻到了发报机。
于那些宪兵而言,他们并不在意这电台是否是自己搜查几个月的“秘密电台”,他们只想快点去和上司邀功。因此,也没有听李白和裘慧英解释,他们打完人后就将两人关押了起来。
在日本宪兵部里,李白被当做是“秘密电台”的相关人士,从早到晚都被人拷打审问。不管日方高层提问什么,李白都只重复一句话,他说:“我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图 |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国人,他绝不会向日方低头。而作为一名有着数年革命经验的战士,他是不会允许自己败阵的。
眼看无法从李白的嘴里挖出情报,有一个日本女特务便想出了新法子来折磨人。她提议,让裘慧英来看李白受刑,从而逼她说出实情。
于是,当裘慧英走进牢房时,看到的便是被绑在老虎凳上的李白,他的胸上,腿上都被一条绳子禁锢着,冷汗一直往下滴,身边还有几个特务围着,一个一直在他脚下塞砖头,砖头越多,坐在老虎凳上的李白脸色就越加苍白。还有一个则在旁边用老虎钳拔他的指甲,逼迫他回答问题。
若是李白一直保持沉默,他们还会使用电刑来折磨他。看着自己的爱人遭受这般痛苦,裘慧英的心像是被人用针扎了一样得疼,她哭着大喊:“你们要他死,就一枪打死他好了,为什么要让他这样活受罪呢?”
不满意裘慧英表现的特务听闻这话后,伸手打了她一个巴掌,用力猛到裘慧英当场昏迷。他们想看到的是裘慧英受不了丈夫被打,从而吐出真相,而非一个妻子在这里为丈夫哭诉呐喊。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裘慧英和李白的决心和情怀,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受限于儿女情长。于他们二人心中,国家才是第一位。
可待裘慧英醒来看到李白还在接受审讯时,她还是难以忍住心疼,泪水划过被打肿的脸庞,也划过了李白的眼。
他清楚,裘慧英是在心疼自己。可他也明白,这样的心疼在此时是没有用处的。当下之急,是把裘慧英送出去。于是,李白望着哭得像个泪人的裘慧英,说:“爱护朋友,牺牲自己。”
八个字,暗示了李白愿意牺牲自己的决心。

图 | 李白
发觉裘慧英也不会说出什么情报后,日方在折磨她一个月后便将她释放了,只将力气放在审问李白上。好在李白坚持住了,他一直称那电台是私人商业电台,特务们碍于手上没有证据也无法扣留人太久。
到了1943年5月,在组织的营救下,李白终于被释放。
恢复自由身后,李白想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工作。还没有好好看看丈夫的裘慧英听闻此话,泪水又流下下来,说:“你伤得这么严重,怎么工作呢?”
对此李白却笑着说:“慧英啊,敌人打断了我的骨头,但动摇不了我的革命意志。相反,我更加认识了敌人的残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亲身经历了敌人的迫害,难道还允许敌人继续残害老百姓吗?不能!我们是真正的中国人,只有积极斗争,更好地工作,才能早日赶走日本敌人。否则老百姓是活不下去的。”
可惜,李白虽然等来了中国抗日胜利的那一天,但并没有看到解放的新中国。

图 |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1944年,在组织的安排下,李白重新化名李静安,开始新的潜伏工作。
有了第一次被捕经验后,李白在1945年再次被日军抓捕时,反应更加淡然。面对严刑拷打时,他也仍保持着沉默,一脸视死如归。相较于第一次8个月的拷打,这一次他很快就被放出来了。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还会被抓捕。而且,这一次他面对的不是日本宪兵,是与自己同根的中国人。
1948年,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上下依旧沉浸在战争的压抑氛围中。而李白,也仍是地下情报工作组的一员,他操控的电台在当时可是曾把敌军逼到绝境。
也正是因为他经常对外传递重要情报,敌军才捕捉到了他的位置信号。
12月30日凌晨,在美方的帮助下,一大批特务在侦查到电台方位后,立刻包围了李白的住所。向来对外界动静很敏感的李白第一时间便知道情况不妙了,可他不能离开,他现在手中的情报事关解放战争的胜败,必须今晚就告诉组织。
于是,李白只让裘慧英和刚满2岁的儿子离开,自己留在家中继续发电文。随着门外脚步声逼近,李白手指的速度也越发迅速,直到敲出3个“V”,并将情报内容烧毁后,李白才真正松懈下来,等待敌人的抓捕。
这一次,李白遭受的是连续30多个小时的拷打,以及死亡。
同第一次被捕时一样,特务见撬不开李白的嘴,便打算从裘慧英和孩子身上下手。他们将裘慧英和孩子关在亭子间审问,甚至还拿枪抵着裘慧英,逼她说出情报。
然而,这都是无用功,与李白出生入死的裘慧英并不会因为这点威胁就退缩。无奈之下,特务们只好继续去敲打李白这颗硬石头,并将其换了个地方扣押,防止有人营救。
而就在转移去上海南市蓬莱监狱时,李白曾悄悄给裘慧英写了信,说:“我在这里,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

一字一句,平平淡淡,丝毫不提自己的处境,也不提自己遭受的折磨,但裘慧英还是能料想到,李白现在肯定不好过。
于是,在李白被捕的那几个月里,裘慧英一直四处打听他的具体位置。在得到李白的消息说“你站在对面老百姓的阳台上,对着监狱窗子,就可以看到我”后,裘慧英立刻就带着孩子跑去看望了。
1949年5月7日,距上海解放还有20天,裘慧英再一次抱着儿子去看望李白。她告诉李白:“我们就要胜利了,就要苦尽甘来了。”
话虽这么说,但裘慧英内心总是不安,她担心敌人会拉着李白同归于尽,尤其是在看到李白一身的伤后,她更加害怕。本来是好好的一人,现在身上没有一处好皮肤,指甲被拔光化了脓,脸上一道道皮鞭伤痕,双腿也被折断。
可纵使伤得再重,李白也不会说一句疼。只不过,那一天的李白却与往常不一样,在听见裘慧英说上海解放的事时,他却说:“以后你不要再来看我了。”
“天快亮了,上海快解放了,全国也快要解放,革命即将成功,我无论生或死,总觉得非常愉快和欣慰……”
这番话加深了裘慧英内心的不安,但她并不敢多想。不料,就在当夜,李白便被秘密杀害了,年仅39岁。

图 |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5月27日,上海解放当天,人人欢天喜地,只有裘慧英抱着孩子,一边哭一边在人群中寻找着李白,可惜,她怎么找,怎么喊,都没有人应她。
6月20日,在上海杨思戚家庙前,12具烈士遗体被挖出。裘慧英日夜想念的人便在其中,看着那一具具面目全非的遗体,裘慧英一直在自我安慰,里面没有李白,李白还活着。
可当她看到那一条自己曾经缝过补丁的裤子时,她的安慰没了作用。那曾为上海解放发出无数电波的人,已经看不到这胜利的光景了。
他们二人,终究是没能迎来苦尽甘来的一天。”

好在,李白的牺牲没有白费,解放战争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贡献。就像胡歌所说的一样:“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我们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尽管斯人已逝,上海高空再也不会有当初的电波传出,但那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并不会消逝。
如今,跨越时间长河,苏采青站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坐在发报机前,一下下敲击着电键,一声声电波汇成一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若是李白听到了这一句话,或许会说出《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最后的话吧。
他说:“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