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丁香花园” 里的儿女情长



五颜六色的天空
老上海曾留下不少风景秀丽,充满欧式风情的洋房别墅,其中在上海的华山路有一幢极为出名的“丁香花园”别墅,

丁香花园是上海滩很有名声的老洋房之一,即使经过时间的冲刷,它的保存也十分完好。
丁香花园由美国建筑大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将近代中国引进的新型设备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呈现古典东方韵味的同时,还兼具了西方文化色彩。
说起拥有人咱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即李鸿章。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在上海的官邸——丁香花园也十分豪华气派,这里如今成为景点的丁香花园背后,有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感情故事:据说此别墅是李鸿章为宠姬丁香而建。

传闻时任江苏巡抚且在上海开办一系列民族企业的李鸿章因婆媳矛盾而将爱妾丁香藏于此清雅处。
后来,随着李鸿章的去世,丁香也在14年后皈依佛门不理世事……
01、生于书香世家幸福的丁香,因父母双亡陷入困境
这个后来成为李鸿章七姨太的女子“丁香”,人如其名来自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是家乡当地知名的县学训导。
尽管清末时代的女性依旧被赋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签,但丁香家不同——拥有不俗学识的父亲从未认可那样的标签,反而持之以恒地教授女儿知识。她的父亲也一直坚持教授她文学知识,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
在这种文化熏陶氛围中,丁香逐渐成为一名聪慧有加、气质出众的女孩,加上自身本就温婉的个性以及姣好的容貌,自然引得一众追求者好感。
父母对自己的“才女宝贝”亦格外满意,就等着她到了结婚年龄,择一户好人家当个悠闲幸福的大少奶奶。
可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意外,总是猝不及防地到来。

先是她的父亲因病离世,母亲因为悲伤过度也撒手人寰,本来美满的家庭一瞬间只剩下丁香一个人。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丁香并没有操持过家族事务,也因为年纪尚小还未被母亲教授持家之道。
丁香瞬时成了无父无母的女孩,她看着热闹不在、空荡荡的家,悲伤席卷全身:如今只剩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除了满脑“无用”的知识外,父母又不曾传授我生活的各项技能,手无缚鸡之力的我该何去何从呢?
思索再三的丁香给自己摆了三条路走:其一,继续留在原来的家中,靠父母祖上的积蓄勉强度日,一生不嫁倒也乐得清闲。
其二接受命运的安排嫁给普通的人家,浑浑噩噩地相夫教子,最后,就是给有钱人家当姨太太,虽是与别人共同分享丈夫,但好歹锦衣玉食。

02、丁香终遂心愿,成为政坛大佬李鸿章的姨太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鸿章走进了丁香的生活之中,说起李鸿章,我们后人可是勾起了“聊天欲”,对他有着褒贬不一的两极分化评价。
作为晚清至民国期间出现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浓缩了不少时代印记,对其“褒”之人说他是晚清封建政坛上开明先进的官僚,能够及时地认清当下政府的腐朽落后而积极推广洋务运动。
我们在历史书课本中,对其“建设北洋水师、兴办实业”等的创举耳熟眼熟得不行。
对其“贬”之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曾代表晚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臭名昭著的《辛丑条约》,让本就不堪重负的中国更雪上加霜,沦丧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当然,也有人在很客观地分析李鸿章此人,称他其实是替无可救药的晚清承担下千古骂名,是人在职位身不由己!何曾想过他执笔签下辱国条约时的痛楚?

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话接上头,再说丁香与他一事。
从才貌双全的美女变为普通农家妇女,丁香自然心不甘、情不愿。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可是,若想嫁入豪门,那以她现在的条件,就差得多了....
思虑再三之后,她一咬牙,还是向现实妥协了。于是,经人介绍,满心想嫁给富贵人家的丁香终得偿所愿,认识并嫁给了李鸿章,成为他的一个姨太太。
嫁给李鸿章后,对于这个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丈夫,丁香十分敬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丁香就被李鸿章的气魄所折服。 丁香很崇拜李鸿章,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正确
和许多新婚燕尔的夫妻一样,他们起初过着平静、和谐、幸福的生活,
对于这个比自己小将近三十岁的妻子,李鸿章也十分宠爱,但凡瞧上了什么好物均会第一时间送到丁香手中,丁香对于官权大而有所作为的李鸿章亦很崇拜与敬仰,直感叹自己没有嫁错人......
03、丁香避婆婆住进丁香花园,夫亡后意欲剃发为尼
富贵人家的生活虽少了柴米油盐的烦恼,但婆媳问题依旧不可避免,在嫁进李家之后,起初丁香还经常去服侍李老太太,企图扭转自己在她心中的形象。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老太太始终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时常对之有刁难行为。
丁香也就失去了一味奉承的心,平日里也常如“宅女”般窝在自己的院落中,不理外头的繁琐事。
李鸿章的母亲的确对丁香十分不喜。一方面是因为丁香过门后,始终没有给丁香生下一儿半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来者的丁香,深得李鸿章的宠爱,这是整个李家都不能接受的。
她只是一个姨太太,却因为李鸿章的宠爱而显得忘乎所以了。虽然丁香过门后,一直用心地服侍李鸿章的老母亲,可老人家却始终对她恶语相向,让她也伤了心。
可是婆媳矛盾最终还是因为接下来的一件事儿弄得愈发火药味十足,那一天,适逢李鸿章的六十大寿,李家上上下下均忙碌着准备这风光寿宴。
就在寿宴开始前,丁香一眼相中了诸多寿礼中的一个精致的红玛瑙花瓶,李老太太自然是不答应给她,且当着下人面数落了丁香一顿,还暗戳戳地撺掇李鸿章把丁香赶出李府。
气恼的丁香就顺水推舟,恳求李鸿章让自己搬出去住,面对爱妾的撒娇,李鸿章也只能答应她,遂委托别人在上海买房。

就这样,坐落在上海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洋房也就是之后的“丁香花园”成为李鸿章这位宠姬的安身之所。
丁香住进了这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别墅后异常开心,每日瞧着硕大院落内的壮观秀丽之景,都觉得身心舒畅而少了人际交往的繁琐困扰。
李鸿章尽管公务繁忙,但是只要有时间便会陪丁香在这优美的洋房里共度甜蜜时光。
半年后,此时晚清大势已去,李鸿章每天焦头烂额,身负国家大事的李鸿章最终还是离开了上海
因为思念远在北京的丈夫、担忧他的身体健康,丁香便订阅了一份《申报》,通过报纸来了解李鸿章的近况。
当她在报纸上看到“中堂遇刺”的消息时,她花容失色、方寸大乱,恨不得立马飞到李鸿章的身边,照料这个让自己又爱又念的丈夫。
好在李鸿章并没有被刺客伤及要害,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丁香经过了这件事,认为自己每天郁郁寡欢也不是一回事。
于是,她决定将精力放在诵读经文上,一方面可以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一方面也是为李鸿章积福了。
1896年,李鸿章从北京前往上海,以转船出洋周游欧美。途径上海的时候,他安排人告诉丁香自己将要前往丁香花园,与她见上一面。
距离二人上一次见面,已经相隔了十年之久,当李鸿章再次出现在丁香眼前,她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一次的相聚让丁香非常的高兴,可她并不知道这一次相聚却是最后一次了。
李鸿章临走时交给丁香一沓很厚的银票,他告诉丁香哪怕以后我不在了,你的生活也会衣食无忧....
李鸿章最终还是离开了上海,留下丁香一个人守着充满二人美好回忆的丁香花园。不久,北京就传来了李鸿章逝世的消息,丁香望着北京的方向,一个人在窗前站了很长时间。

她环顾那虽大又美的别墅,心想:没有了所爱之人存在,我独守着它还有何意义呢?丁香托她昔日的好友马太太转告盛宣怀说自己已经看破红尘,不愿再守在丁香花园,打算前往尼姑庵出家修行....
终究在李鸿章过世后的第14年,丁香决定离开丁香花园且选择削发为尼,于平静中开启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从此,丁香花园没有了主人,渐渐地成为了历史中的一道风景。很多人都知道丁香花园是李鸿章的私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宅子的真正主人,是一个可怜的命运多舛的女子。
丁香和李鸿章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清末民初时代的风月趣闻,在茶余饭后聊起丁香花园时带着几分调侃与感慨。
后来的后来,丁香楼归到了李鸿章幼子李经迈的手中,但这个楼却一直叫丁香楼,它也始终保持着丁香住时的模样
再来到当年那栋充满了历史色彩的洋房前,伫立在它跟前,我们被其东西方结合的美丽气息所吸引。
又透过它很好地回溯了那时候的男女情事,同时不由自主想着:原来,对清末有重要影响力的李鸿章亦逃不过儿女情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