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了解香港电影史的人都知道昔日香港长城电影公司著名的“长城三公主”,大公主夏梦,二公主石慧,三公主陈思思。
一、夏梦的美是无法拷贝的
对于夏梦这个名字,如今的新生代可能有些陌生。
但如果说金庸这个名字,那么中国人中十有八九都知道他。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说至今无人能超越。
今天写的这个女主角,容貌方面神似赫本,有着东方赫本的美称,她与金庸有什么关系呢? 金庸曾经追求过她,还盛赞她:“银幕上的夏梦真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后来见到夏梦,又说:“生活中的夏梦,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金庸还说:“西施的美,谁也没见过,只有长得像夏梦,才算真的名不虚传。”
有句话是:天妒红颜,但在夏梦身上,这句话却不灵验,她生在乱世,但她似乎是乱世的淤泥中一朵清莲。她不仅生得很美丽、惊世容颜堪比赫本。
而且家世也非常好,父亲很有文化,且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家境富裕,家里在上海有着纺织和银行的生意。
她的一生生活富足、事业顺风顺水,财富、名利都有,更让人羡慕的是,她的婚姻也非常幸福,22岁结婚,与丈夫白头偕老,生了2个女儿一个儿子,简直是人生赢家。她刚一出道就担任女主角。你说是运气好也罢,也可以说是命好,总之,什么事儿到她身上,都那么顺畅。
夏梦,原名杨濛濛,1933年出生在上海。其父也是民国上海滩著名银行家,家里还经营着纺织厂。她的母亲是葛璐茜,也不是等闲之辈,校花、名媛、诗词作者、名闻遐迩的探戈舞艺术家都是她母亲身上的标签。
父母一共生了5个孩子,夏梦排行老二,下面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生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很幸福的,夏梦的童年是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家人的宠爱下度过的,无忧无虑。
受父母的熏陶,夏梦从小就会唱戏剧,而且对于各种时髦运动也非常有兴趣,她学东西很快,游泳、棒球、网球很快就学会了。小时候她长得就特别讨喜,4岁时家人带她去照相馆留影,结果她的照片被照相馆老板花钱买下,悬挂在临街橱窗上做起广告代言。
6岁时,她参加《大陆报》举办的“上海儿童摄影比赛”,摘得桂冠。1947年,14岁的夏梦跟随父母举家南迁,到了香港。此时还叫杨濛的她,就读于玛利诺修院女子学校。
她的书法字写得很好,她还喜欢国外文学,尤其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学校举办的表演中,她常常信手拈来一曲唱段,自然赢得满堂喝彩。她也非常喜欢运动,游泳、羽毛球、篮球她都会。正是由于热衷运动,使得她比同时期的女演员显得更加健美、有活力。
夏梦当时在香港上学。有一个同学叫毛妹,她的父亲是长城电影公司的老板,夏梦怀着好奇心和一群同学去长城公司观看当时的大明星李丽华拍电影。
夏梦身高1.70米,修长的身材,不俗的气质,在片场十分显眼,大导演李萍倩蓦然回首,慧眼看中,于是,和她签约了长城电影公司。
起初,父母并不赞成她从影。在那个年代,演员地位低下,后来因为家庭经济出现了危机,家人才没有阻拦她,夏梦从此走上从艺之路。
既然从艺,就得有个艺名,因喜爱莎士比亚戏剧,便拿着《莎士比亚戏剧集》找灵感。看到《仲夏夜之梦》的标题,她眼前一亮:夏梦这个名字挺好!于是,便有了夏梦这个艺名。
1951年,初出茅庐的夏梦接替离开长城公司的李丽华,主演处女作《禁婚记》,影片夺得当年的香港国语片票房冠军,18岁的夏梦也一炮而红。
一出道就是主角,而且第一次演戏就获得票房冠军。有几个演员能有这样的成就?
1957年,夏梦拍摄了一部叫做《绝代佳人》的古装片,她饰演“围魏救赵”故事中的如姬。
“夏梦的美是无法拷贝的”,那种让人沉醉的生命质感和鲜活纯粹,也正是金庸一见倾心不能自已的原因。
当年有着「美国有梦露,香港有夏梦」的评价,但她却更像东方的赫本:她的眼睛似乎会说话,立体的五官透着清丽,又带着几分活泼与俏皮。
尽管拥有如此的美貌,她自己却很谦虚,她曾说:“我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有多漂亮,不记得有什么因为长得太美有太多人追求的困扰。
早有人说,金庸一生婚姻三段,可唯一真正爱慕的理想女子就是夏梦。据说,金庸从报社转到长城电影公司当一个小编剧,就是为了接近夏梦,也曾在咖啡馆向夏梦表白,但夏梦婉言相拒了。
如此尤物,你会好奇,她会钟情怎样的男子呢?
夏梦18岁时与日后执导《阿Q正传》闻名的导演岑范相恋。
1926年,岑范在上海出生时,岑家已经中落,岑范的父亲只是一名薪资不高的小公务员。岑范本来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但机缘巧合,在大学还没有毕业时,被邀请转行电影。
那时的岑范外表俊朗,本来给自己定位是做导演,但因外形条件好,有时也会参演,也成为当时的男明星。
两人相恋一年后,岑范回到大陆发展事业,夏梦本来打算追随,但长城电影公司担心失去夏梦这个招牌,没有给她开签证,导致夏梦无法回去。
成为名导演的他曾说:“假如我从来没有认识过夏梦,人生也许会和别人一样。但是我认识了夏梦,别人就跟她没有可比性了。
夏梦嫁人后,岑范终生未娶。
他曾被无数女孩追求,却不为所动,甚至为防美女纠缠,拍戏还带上了“男保姆”。他爱夏梦,至死不渝。
“爱一个人,是要对方好。她现在家庭好,子女好,事业好,我觉得非常欣慰,甚至窃喜,幸亏没有拿到通行证,如果那时回到内地,以她的背景,特殊时期的浩劫中还不知会遭遇到什么灾难。我又保护不了她。”此后,两人相见,以兄妹相称,以朋友相称。
与岑范分开三年后,1954年出道4年年仅21岁的她与商人林葆诚结婚,并携手走过53年的风风雨雨,从此相守一生,从未有过绯闻。
她与林葆诚没有惊世骇俗的爱情,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足矣。婚姻在于适合,在于能彼此欣赏。
林葆诚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商,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早就对银幕上的夏梦倾心,但一直没有接近。
一次在《姐妹曲》的拍摄现场,林葆诚正巧从旁边路过,而影片正好缺一个扮演教师的临时演员,他毛遂自荐,便与夏梦有了接触的机会。
她说,“旁人总爱恭维人家,尤其是对自己追求的对象,可是亚林(林葆诚)就没有这一套。他直肠直肚,有一句说一句,我就欢喜这样的性格。”
“我演的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旁人一定不肯说我演得不好,但是他却肯老老实实地对我提意见,一点也不加保留。
“我的衣饰或者化妆,旁人一定说我非常漂亮,但他却常常直白地说自己的意见。
夏梦与丈夫林葆诚
“我发觉到他的确是个老实人,心直口快,往往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理想的家庭生活是建立在思想和兴趣的一致上,我们虽然职业不同,他在洋行工作,我是一个电影演员,可是我们能够互相了解,不至于因职业不同而影响到我们家庭的宁静。”
婚后的夏梦,育有一子两女。夏梦在家里,完全是个甩手掌柜,家里的琐事、杂事、孩子的事都由丈夫代劳。
林葆诚对夏梦的爱,是无微不至,渗透到琐碎细节里的。
看到自己的妻子在舞台上优雅美丽地绽放,丈夫心里没有妒忌,只有欣赏。于是,他把这份欣赏转化成对她事业的支持。
夏梦的妹妹曾在节目里透露,姐夫林葆诚会管家里的所有事。“有一次去北京,看到夏梦拿着化妆箱,独自在前面走,姐夫一个人提着两个大行李。
夏梦这种守着一次婚姻,尽情地绽放实属少见。
五十余年的婚姻,琴瑟相合,她的秘诀是:婚姻基于彼此的信任,不要去怀疑,各自发展自己的兴趣。
夏梦红得发紫时,从不踏足灯红酒绿之所,保持了从艺17年“0绯闻”的记录。
拍了17年电影后,34岁的夏梦选择在事业黄金期激流勇退,同丈夫移居海外。她从此告别影坛,移居加拿大,回归了平常的家庭生活。
她曾经在舞台与荧幕上散发万道光芒,但她很清醒,那只是工作,家庭、孩子才是一个女人终极幸福的源泉,平常的家庭生活才是生活本色。
1979年,廖承志见到夏梦和林葆诚夫妇,鼓励她重返影坛。但夏梦很清醒,她懂得见好就收。她没有重返银幕,而是于1980年与人合股创办“青鸟电影公司”,自任监制。
夏梦作为制片人只投拍了3部影片,有两部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可见夏梦的眼光之佳。
《投奔怒海》票房高达1500万,刷新了本地文艺片的票房纪录。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夏梦获得终身成就大奖,她没有亲身到达现场,在短片里说着家乡话向观众问好:“上海是我出生的地方,电影是我一生的梦想,有了这两样东西我感到幸福。
夏梦从影17年,留下40部电影作品,但她一直说“我对自己的每一部戏都不满意”。
许鞍华说:夏梦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出众。她的智慧,体现在懂得克制,给自己设立底线上。不为人剪彩、不应邀外出吃请、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戏。她说到,并且做到了,从艺期间,从未在八卦小报上掀起一丝波澜。她懂得收放自如,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但是,个人生活,她懂得克制与分寸。
正是她的人品和智慧,让她的魅力经久不衰。美人美在风骨,不在皮囊。即使到了80多岁,她依然那么优雅,那么美。夏梦82岁仍然美得让后辈们屏住呼吸,生怕唐突了美人,惊扰这份宛若天成的沉静之美。
她自己透露自己的保养秘诀:拍电影期间,每天晚上12点下班,不多喝一口水,直接洗漱睡觉;每天坚持睡8个小时;常年清淡饮食。这三条,令她体态一直很好,即便到了老年,她也是一副精神矍铄的模样。
2016年,她以83岁高龄走完了绚烂而独特的一生。斯人已去,但她独特的美、她的智慧、她的人品,深深地刻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中。
现在回过头去看,50多年前她的照片,依然那么光彩照人。好看的演员很多,但她不止好看,而且耐看。
即使半个世纪过去,她如同一朵纯净的清莲,永远地绽放在世人心中。
二、多才多艺的石慧与丈夫相濡以沫66年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运多舛。但石慧对待感情却像对待事业一样,严谨、干净、纯洁,终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01
石慧原名孙慧丽。1934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浙江吴兴。
石慧家境很好,从小学习钢琴和芭蕾舞,通晓英文和法文,还会用意大利语演唱古典歌剧。
1948年,石慧随家人迁居香港。1951年元旦,石慧到南国影业公司表演舞蹈,被长城电影公司的袁仰安一眼看中,邀请她加入长城公司。
1952年1月,17岁的石慧登上《长城画报》封面。
不久,便在卜万苍执导的《淑女图》中出演了女主角,凭此处女作一举成名。
当时,长城电影公司夏梦比石慧早入行,被称为长城大公主,石慧被称为二公主。
石慧和夏梦合作过两部电影,除《一家春》外,另外一部是古装片《孽海花》。
不可多得的是,石慧多才多艺,唱歌像白光,又会跳舞弹钢琴,且形象可爱,演技清新自然,很受观众喜爱,迅速走红。
令人折服的不止是她的美貌和演技,更有她全面的艺术修养。石慧是第一位在香港举办美声独唱会的女高音歌手,还在北京、上海、福州、美国等地举办过独唱音乐会,灌录《石慧歌集》唱片。
许多影片,如《蜜月》、《女儿经》、《兰花花》主题曲和插曲都是她演唱的。
不仅如此,她还练得一手好书法,为提升演技,学过编剧,当过影片《鸳梦重温》的副导演。
当年,影迷们专门为她自发组织“保护二公主”协会,协会的主题是:上帝创造了她,就是让人们羡慕、怜爱和保护的。
中年以后,石慧又开始学习油画。1998年在北京开过个人画展,2004年在温哥华举办个人画展。
像石慧这样艺术修养全面的演员,别说现在,就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
02
石慧和丈夫傅奇的缘分起于傅奇对电影的痴迷。傅奇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是个妥妥的学霸,读书时连连跳级, 20岁就大学毕业了。
不仅学习好,傅奇还爱好广泛,热爱体育,喜爱文学和音乐,还是个影迷,看了夏梦和石慧主演的《一家春》后就被石慧“圈粉”。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香港。1952年7月的一个晚上,他随一位朋友到长城公司《孽海花》拍摄现场,远远地见到了心中的偶像石慧。
缘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当时,傅奇正沉浸于兴奋之中,却被拍摄现场的长城公司负责人袁仰安无意发现了。
材身高大、相貌俊朗、气质儒雅,对于当时正闹小生荒的电影公司来说,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袁仰安上前邀请他到公司试镜,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演员的傅奇,兴奋得连声音都颤抖了。
就这样,土木工程师出身的傅奇出乎意料地进入了电影圈。并且,处女作就与偶像石慧搭档主演《蜜月》。
有时候,不得不相信命运。石慧与傅奇的姻缘真的就像是冥冥之中月老早就系好了红线。
他俩合演的电影不仅外型般配,而且配合默契,很快就被影迷们认定为银幕上最理想的情侣。
拍《蓝花花》时,石慧和傅奇的恋情从银幕上走到现实生活中。1954年3月,25岁的傅奇与20岁的石慧结婚,是当时影坛最年轻的小夫妻。
03
那时候,身为长城“当家花旦”之一的石慧追求者众多,但她独独认定了傅奇,从此一生相随。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婚礼也颇具戏剧色彩。
婚礼在老旧的高等法院举行,当一对新人和男女傧相挤在电梯里的时候,电梯竟中途出故障停了下来,众人只得合力撬开电梯门,新郎新娘手脚并用从门缝中爬出来,实在是令人捧腹。
更妙不可言的环节还在后头。婚礼现场,著名绘画师傅抱石专门为二位新人赠画,作为礼品恭贺他们。“傅”抱“石”,这一巧合又甜蜜的寓意扎扎实实成为了一段佳话。
当时,他们的婚礼还被拍成20分钟的纪录片,在电影《都会交响曲》上演时,同场免费加映《石慧傅奇结婚特辑》,轰动一时。
这对影坛伉俪走进了婚姻,也走进了彼此的生命,执手便是一生。
想起木心的那句诗:从前的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那时候,一生只够爱一人。
他们不仅在事业上相互扶持,生活彼此照应。即便是在之后的动乱年代,感情也是坚如磐石。
一场运动导致了香港左翼电影的没落,石慧和傅奇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也提早落幕。
04
1980年以后,傅奇从商,石慧成为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城电影公司演员室主任等职务。
九十年代,两人移民加拿大温哥华,过上了无拘无束的晚年生活。傅奇打网球,石慧写字、画画、看小说,一起追看内地的电视连续剧,每周约一次朋友,打打小麻将。
他们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傅明兰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儿子傅明伟学习电脑,留美工作。
小女儿傅明宪1994年于美国约克大学毕业后回港,进了香港TVB,在95版古天乐李若彤的《神雕侠侣》中,傅明宪饰演郭靖黄蓉的女儿郭芙。
然而,1998年傅明宪就嫁人退出了娱乐圈,结束了短暂的演艺生涯。
演艺圈事业有成又家庭幸福的伉俪不算多,半生荣耀、半生安逸,走过66年风风雨雨,石慧和傅奇算是福慧双修,令人羡慕的一
三、陈思思遭丈夫出轨2次自杀
当年,陈思思因为一部经典黄梅调电影《三笑》,广大的观众一时间迷恋上了“秋香”。
尤其是作为“长城三公主”之一的陈思思的婚姻,曾经是香港街头巷议的话题。
陈思思和香港的第一红小生高远,在当时被称为“金童玉女”。
最终二人没有白头偕老,陈思思却嫁给了高远的叔叔,从妻子成了婶娘。
这结局也让人瞪大双眼,甚至怀疑真实性。那么高远和陈思思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01 “秋香”陈思思
陈思思,原名陈丽梅,1938年出生。从小就能歌善舞,同学们都说她是当演员的材料,当时陈思思只是一笑了之。
因为她的梦想是成为教师或者是医生。
1954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招收演员,陈思思也是觉得“玩一下”挺好,也没有想考上的想法,就去报考了。
结果朴素无华、无任何雕饰的陈思思被主考一眼看中,接着进了演员训练班。
也是有表演的天赋,加上容貌出众和对表演的天生“感觉”,很快就开始接拍影片了。
陈思思在银幕上以塑造侠女而闻名。她所塑造的侠女有江南女子的别样风韵,也有北国女子的慷慨豪情。
先后主演了《云海玉弓缘》《双枪黄英姑》等武侠片。其中大陆观众最熟悉的则是《三笑》。
陈思思版的《三笑》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现在也没有可靠的票房统计,有人说票房达到4亿,没有官方资料证明。
但是五十岁左右的人,都能清晰记得当时影院放映《三笑》时的盛况空前和一票难求。
正是因为陈思思的影响太大了,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就邀请了陈思思担任主持人。
姜昆、黄阿原、姜黎黎、陈思思四位主持人。
这届春晚是第一次邀请香港艺人主持,能邀请陈思思,也说明了当时陈思思的影响之大。
陈思思在1984年的春晚还演唱了《三笑》中的片段,让观众一饱耳福,也目睹了“秋香”的本来面目。
之后,陈思思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谁也没想到,她背后的情感经历竟然那么曲折。
02 老公高远,香港影坛第一红小生
高远,原名蒋家琪。1933年出生于苏州。从小就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酷爱文艺和体育。
1953年高远来到了香港,当时高远的叔叔蒋仕和婶娘任意之都是电影工作者。
叔叔是摄影师,婶娘是电影导演。
婶娘用电影导演的眼光看自己丈夫的侄子,凭着直觉认为,高远是一个当演员的材料,而且一定能在银幕上大红大紫。
因为高远的五官非常端正,身材高大,尤其是一双大眼睛,简直就是一双“桃花眼”,一定会成为银幕上的当红小生。
于是,鬼使神差的,高远就进入了电影界,而且如日中天,红遍了香港和东南亚。
高远在电影中不管是正面的书生、农民,还是反面形象的阿飞和混混,都是以颜值和演技征服了观众。坏蛋都让人恨不起来。
高远这个大帅哥,在当时成为众多姑娘追求的对象,众人心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高远最终选择了谁作为终身伴侣?
03高远和陈思思,曾经的“金童玉女”
1953年,演员乐蒂考入长城营业公司演员训练班。乐蒂同样是姿色出众,容貌惊人。乐蒂和高远一见钟情。
因为高远不仅是银幕上的大帅哥,而且是体育健将,篮球、排球、足球都来者不拒,那是荷尔蒙爆棚的银幕一哥。
但是乐蒂在长城影业公司发展不顺利,因为有“长城三公主”的存在。
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所以,乐蒂和长城影业签约到期以后,就在 1957年投奔了邵氏公司,被邵氏公司力捧为巨星。
乐蒂和高远的感情也就慢慢淡了,毕竟是各为其主。
在1959年以后,高远和陈思思开始了恋爱关系的确立。在1961年举行了婚礼。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轰动了香港和东南亚。
这对银幕情侣如果能够鸾凤和鸣,那就会创造香港影坛的更多神话。但是事情再次发生着变化。
04 陈思思为高远“自杀”
1967年,高远和凤凰营业公司合同到期,高远因为自己是“第一红小生”和“百万小生”,想加薪到月工资五千元,但被凤凰公司拒绝。
高远因为面子问题,就想离开凤凰公司去邵氏发展,陈思思则是坚决反对。
邵氏早就想把高远和陈思思这一对摇钱树挖到邵氏,就想让高远夫妻一起到邵氏发展。
陈思思因为感念长城影业的培养,坚决拒绝去邵氏。夫妻二人出现了裂痕。
已经在邵氏如日中天的乐蒂则是还想念着高远,一心想促成高远和邵氏的合作,就经常约高远出去洽谈,被香港的媒体渲染成“旧情复燃”。
陈思思听说以后,非常伤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感到自己受到了感情的“欺骗”。
一怒之下,在1968年2月的最后一天,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
万幸的是,已经吞下安眠药的陈思思被高远发现,迅速送往医院洗胃抢救,算是有惊无险。
陈思思的自杀让高远追悔莫及,香港的演艺界,艺人的品行很重要,真的成了“陈世美”,会影响到以后的演艺发展。
乐蒂也像受惊的小鹿,悄悄离开了高远。
1968年4月,高远和邵氏签约,月薪五千。演员的薪水是衡量一个演员身价的标准,高远的追求也是无可厚非。
陈思思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脱离了长城影业。邵氏公司给陈思思的月薪是三千。
邵氏公司没有看在高远的面子上,对陈思思的薪水让步。陈思思也回不去长城公司,只能到另外一个小公司,暂时安身。
05 “金童玉女”分手,陈思思嫁给高远的叔叔
1968年年底,一直暗恋高远的乐蒂因为事业和感情的不顺利,在家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
高远也是多情的,正如他在银幕上塑造的古代钟情的公子一样,乐蒂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一个女人能为自己死,自己感觉对不起乐蒂。
不久,高远就因为乐蒂而喜欢上了长相酷似乐蒂的空姐,并且同居。
陈思思再次拒绝离婚。可能是想不能便宜了第三者-------那个空姐。
陈思思第二次自杀了,虽然再一次被抢救过来,但是和高远的裂痕也无法弥补了。
最后双方耗到了1975年,高远和陈思思,这一对在外界看来如此般配的影坛佳偶,到底分手了。陈思思宣布告别影坛,抚养自己的女儿。
在和高远离婚以后,陈思思选择了嫁给高远的叔叔蒋仕,因为蒋仕的原来妻子---任意之已经过世。
蒋仕比陈思思大九岁,年龄上倒也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嫁给丈夫的叔叔,变成丈夫的婶婶。
陈思思也是个敢做敢当的女子,敢恨敢爱的女子。1994年,陈思思和蒋仕回上海定居。
2007年,因为胰腺癌,陈思思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高远赶来送了陈思思最后一程。
香港银幕上的“金童玉女”,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分手而告终。
我们今天还能在银幕上看到《三笑》里妩媚多情的“秋香”,看到《画皮》中的潇洒公子王崇文。
不管怎样,这对“金童玉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忆,他们在银幕上塑造的鲜活形象永驻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