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名媛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引言:在上海,如果你有幸能跟一些名门望族的老太太们聊天,只要提到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她们大多都会一下来了精气神,并且跟你提:“你知道吗?赵四小姐的嫂子还活着呢,今天还在上海,已经108岁了。脑子非常清楚,也是个大家闺秀。天津吴家大院的后代...”
吴靖,民国名媛,出生于天津吴家大院,祖父是李鸿章的至交-担任汇丰银行天津分行买办达25年之久的吴调卿。她是清华大学的第一届女生,因嫁给清华的校友赵燕生而成为“赵四小姐”(赵一荻)的嫂子,外公是上海的传奇人物严筱舫。

        吴靖父亲吴调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亦官亦商的重要人物。历任天津汇丰银行首席买办、关内外铁路总局督办,京师农工商总局督办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退出政坛,在天津从事实业,创办中国早期的火柴、织绒、硝皮等工厂。最后渐渐成为了天津地区的首富,而吴靖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优渥的家庭环境当中。 

  吴靖的祖父一辈子与洋人打交道,深知洋学堂的重要,把儿子一个个都送出国留学。唯独吴靖的父亲吴熙元(号吉臣,排行老三)没有出国,一生都在天津,打理吴家的产业天津硝皮厂。据说是因为他19岁结婚后,一年生一个孩子,共生了九个孩子(还不算中间夭折的)。孩子多,奶妈、佣人就更多,拉拉杂杂一大群人,要出国,实在带不动这么庞大的家眷队伍,干脆就不出国了,就守着家业过也觉得不错。

  吴靖的父亲掌管的这个天津硝皮厂,表面看来是个民间制皮企业,其实是个跟官府有密切联系的行当。北方天冷,皮货本来销量就大,加上那时军队也有穿皮军装的,尤其是骑兵,马靴马鞍都是皮质的,吴家的生意就只愁做不完了。所以这家工厂在1898年创办的时候,资本就达万元,机器均购自英国,技师也是聘请的英国人,常年雇佣工人五六百人,活儿忙的时候工人达一千余人。产品的销路,最初大部分是供应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所需军装,后来到了宣统初年(1909年),清廷禁卫军的军装也由该厂包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厂还向英、俄两国提供炮车套、马鞍、马靴等军需产品。所以吴靖的父亲吴熙元,在北方是一个挺风光的实力派。

  吴靖的母亲是李鸿章另一个重要幕僚严筱舫(名信厚,1838-1906)的大女儿,名严淑英。严筱舫同治初年在上海时就加入了李鸿章幕府,后来由李鸿章派到天津掌管长芦盐务,由此发家。他在上海和天津都干过很多事业,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出任上海第一任总商会会长,还担任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首任董事长。他总共有三个孩子,一男二女,儿子就是后来继承、掌管了源丰润官银号的严子均(即严义彬,上海名媛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的父亲);大女儿就是吴靖的母亲严淑英;小女儿严毓珊,后来嫁给海盐官宦之后朱培卿。

  吴靖出生在天津吴家大院(1910年),兄弟姐妹共九人,那时虽然她的祖父已经从汇丰银行买办的职位上退休,而她父亲吴熙元的生意还很红火,辛亥革命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并无大碍,因为北洋政府里基本还是清廷旧僚的天下,他们与吴家不是亲戚就是朋友。   当时她的外公严筱舫已经过世,她外婆仍住在上海虹口的大宅院里,因为身边没有小孩子,很寂寞,很想要一个孩子来做做伴儿。正好吴熙元、严淑英夫妇有一群孩子,正为孩子太多烦得要死,夫妻俩为管孩子还常闹点矛盾,能送走一个正求之不得。拣来拣去,就把老二吴靖送去了。一来因为吴靖最老实听话,不会给老人惹麻烦;同时还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孩子,父母宝贝的,不肯送走的,其他的年龄还太小……而吴靖当时已经三岁了,不大不小,所以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她应当到外婆家去。

  于是,三岁的吴靖来到上海外婆家,住在虹口的塘沽路(那时叫文监师路)的一条大弄堂里。那弄堂只住了三户人家,数严家的房子最大,有前厅后厅,前院后院,有专门祭祖的厅堂,也有专门给孩子们玩的地方……吴靖在外婆家过得很开心,因为表哥表姐们都已长大了,有的已经成了家,家中多年没见小毛头了,突然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妹妹,大家都拿她当宝贝,要什么给什么,样样都很自在。她到上海后的第二年,大表哥严智多家生了一个小妹妹,叫严仁美,从此她跟这个比她只小三岁的外甥女,成了最要好的童年伙伴,她们整天在外婆身边转来转去,是老外婆的心头肉。

  到她稍稍懂事的时候,外婆为她请来了家庭教师,教她认字写字。七岁的时候进入一个教会办的启秀小学念书(当年位于横浜桥,校长是严仁美后母的姑姑)。到了她13岁要上中学的时候,因为严重的关节炎,母亲从天津赶来,把她带回天津家,入读天津中西女中(Keen Sehool),人们觉得北方气候干燥,可能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

  离开父母整整十年了,天津家中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她觉得在家里自己就像个客人,很拘束,不像在上海那样自由自在,无所顾忌,况且有的姐妹还生性霸道,她只好处处忍让,这就使她非常思念外婆和幼年的伙伴严仁美,课余时间常常是一个人靠着窗边,埋头看书。
那时,天津的女孩已经风行剪短发了,吴靖的大姐和妹妹都剪辫子了,可是吴靖要剪时,母亲却不允许。她觉得很受欺负,伤心地哭了起来。她祖父看到了,老人心疼孙女儿,就对她说:“你想剪就剪吧!我批准你!”后来,或许是受了表姐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的影响,她非常喜欢学校,喜欢读书,只要捧起书本,就忘记了不愉快的一切,在学校里门门功课优秀。

  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在现代可以称得上是国内顶尖的学校,其实在民国时期也是一样,但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只收男学生,在天津中西女中读高一的那一年(1927年),她从报上得知北京清华大学开始招女生了。
对于清华大学,她一直很神往,马上连跳两级,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于是就跟大姐吴佩球一起去报名。但是她们没有高中毕业证书,于是跑到天津教育局,请求开具一张同等学力的证明,还好,天津教育局很开明,给开了。她为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吴靖(原先谱名叫吴佩琳)。
考试结果,姐姐没有考取,妹妹却考取了,1928年,成为清华大学第一批女生。那一届清华学生有一百多人,女生只有十八名,吴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主攻西洋文学专业。

        清华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学习风气好,大家不仅认真读书,体育活动也很红火。那时北京只有五所大学,其中清华的体育活动是最棒的,有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还有田径队,常常外出比赛。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果谁能参加五个体育运动队,就能获得一件印有清华校徽字样(T。H。)的毛衣。
吴靖受到学校环境的熏陶,逐渐变得活跃而坚强起来,她样样活动都很起劲,很投入,五个队都参加了,因此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那件有意义的毛衣。体育活动中她最喜欢的是溜冰和游泳。清华校园里有个湖,到冬天就结冰了,北海公园的湖冬天也结冰,另外北京的青年会还有冰场,同学们在课余经常成群结伙地前去追逐。

  
大三那年,吴靖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难题,包办婚姻。母亲把她从北京叫回上海去和一个日本海归回来的医生的儿子乡亲,正在象牙塔学习的吴靖根本不想结婚,拗不过母亲的吴靖,硬着头皮去见了对方,结果一进门碰到了男方的母亲正在床上抽大烟,马上就拒绝了这门婚事,母亲生气把她关在家里,结果清华的同学将她偷偷的救了出来。

       吴靖在读书的时候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爱情。当时的吴靖在学校里认识了赵燕生,也就是赵四小姐的亲哥哥。赵燕生虽然在家中排行老六,但是从来都是一派少年老成扬子,胸怀宽广、待人真诚,有侠义之心。知道吴靖要再上海“订婚”的消息他是最焦急的一个。
当吴靖逃婚回来他才如释重负,也终于放下的心中的隔阂,勇敢的和吴靖走到了一起。但是逃婚和自主婚姻一直让吴靖的家人耿耿于怀,最终赵燕生和吴靖在天津举行婚礼的时候,父母虽然都在天津但是却没有出席,尽管弟弟妹妹们都到场庆贺,但是吴靖并没有任何的嫁妆。吴靖为了和赵燕生结婚,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赵燕生,即使两人结婚的时候没有得到吴靖父母的祝福,他们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婚后吴靖和赵四小姐成了莫逆之交,四个人经常一起旅游,逛街,吴靖还陪赵四一起去看病。但是西安事变之后赵四和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
而赵燕生在1979年过世,当80年代张学良被放松监管之后,赵四非常想念她的刘嫂。俩人迫不及待的在加州见了面。再后来张学良和赵四夫妇定居夏威夷,吴靖每隔两年就去看他们一次,恰巧吴靖的孙女赵荔家也在夏威夷,吴靖九十岁的生日都是在那里过的。当时的生日蛋糕上面,赵四小姐还风趣的写了“祝你年仅的九十岁生日快乐!”

       吴靖作为民国时期的最后一批名媛,她仍然然生活在上海,而且就住在她66年前就住在的那栋洋楼之中,四世同堂的吴靖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和自己的儿子孙子们生活在一起,生活的十分轻松惬意,百岁高龄的她,依旧还是民国时那位精致优雅的名媛。每天读书看报,头发仍然像是民国时代那样的精致,只是耳朵稍微有点背而已
她最好的朋友就是大表哥严智多的女儿,严仁美,这个只比她小三岁的外甥女,俩人的友情持续了100年,因为她们两个现在都健在。
这就是吴靖的晚年生活,很平静、典雅、准时。经历风风雨雨的洗礼,走过百年世纪,若要问这老太太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她会说:“把不愉快的事情忘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