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往事



(摘自《文史精华》、《拍案》 文/李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摘自《文史精华》、《拍案》 文/李动)
总领事报案
时值隆冬,树木萧条。早晨的阳光将秃枝枯叶印在了拥挤的马路上。车流中一辆挂着领事馆牌照的黑色轿车悄然驶入了市公安局大院,小车停稳后,从车里走下了一位金发碧眼、身着黑色呢子大衣的中年男士,他就是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鲁植先生。总领事是来报案的,他操着熟练的汉语向接待人员讲述了发生在上海美领馆里的一件奇事。这天是1988年2月3日。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30来岁的青年男子多次翻墙到美领馆盗窃。第一次是1986年12月22日,那天晚上子夜时分,这个神秘的男子打着手电来到二楼总领事先生夫妇睡觉的房间。总领事先生的夫人感到有人在摸她的脚,开始以为是家犬在与自己亲热,她迷迷糊糊睁开惺忪的双眼,却惊讶地发现有个男子兀立眼前,吓得她赶紧推醒丈夫。总领事边穿衣服,边用娴熟的汉语温和地问不速之客:“你从哪里来?”来者自我介绍:“我是从南京来的大学生。”
总领事穿好西服,系上领带,带着大学生来到接待室,并冲好一杯热咖啡,于是两人开始围绕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话题交谈起来。随着话题的深入,总领事感到对方的知识和素养不像大学生。一个多小时后,总领事便感觉来者不是上门来交流的,可能是个缺钱花的贫苦青年,便客气地站起来与他握手道别。临别,总领事善意地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尽可挑选。”来者从未见过如此大气的主人,赶紧摆手说:“不不,先生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总领事又客气地说:“你别急着走,我叫辆车送你回去。”青年男子连连摇头:“N0!N0!”说罢,他心嘀咕:我怎么能坐车呢?万一进了车里,司机锁上门后报警,门口站岗的武警上来,我不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吗?总领事见他不愿坐车,最后彬彬有礼地说:“那我送你出门吧。”青年男子感激地说:“不用了,我从哪里进来,还是从哪里出去。”说罢,他双手抱拳在小楼的大门外与总领事告辞。
总领事见他穿过草坪消失在黑暗里,估计他是避开门口站岗的哨兵,翻墙离去。总领事双手一摊,幽默地一笑,上楼回到卧室,继续睡觉。夫人见丈夫回来后,惊讶地问:“是什么人?”总领事轻松地笑着说:“估计是个贫苦的青年。”夫人好奇地追问:“那他来干啥?”总领事幽默地说:“想来借点儿东西,但又不好意思。”
总领事送走了翻墙而入者,像送走老朋友一般友好、轻松,面对不速之客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幽默,也没有大惊小怪,更没有报警。总领事的坦然处之和处惊不乱,那种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令人折服,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和夫人。但他事后没有报警,却为以后的案件发生埋下了祸根。
这位总领事没有想到,他的大度和坦然导致了对方更加胆大妄为。时隔不到一个月,青年男子第二次溜进美领馆,接着又是第三次、第四次。一年多时间里,这个神秘的黑影先后四次肆无忌惮地卷走了美领馆内的美金、港币、人民币、兑换券、金银首饰和30多盒录像带,以及眼镜、香烟等,价值人民币约8万元。再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人,也无法忍受如此不讲信义的宵小。
四面出击
接到报案后,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李晓航深感震惊,立刻召集市局刑侦处和全市主管刑侦工作的分局副局长召开紧急会议。李局长脸色凝重,声音低沉地说:“这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大案,直接关系到上海是否是一个安全、良好的投资环境,也直接关系着中国警察的声誉,此案非破不可!”说罢,李局长指名道姓地问刑侦处处长端木宏峪:“老端木,你有信心破案吗?”端木处长当即表态:“尽管破案难度很大,但我们一定争取快速侦破!”
紧急会议结束后,端木处长马上叫来了副处长张声华,又给大案队队长谷在坤发了消息。端木处长命令他穿上制服立刻赶到美领馆勘查现场。
端木处长特别欣赏谷队长的机敏反应和审讯智慧。法院女科长被害案,预审处审讯了26次没有拿下来,谷队长衔命后,审了几次就攻破了;24万元黄金盗案,别人办不下去,也是谷队长接手拿下的。
准确的勘查现场是破案的前提。老端木亲自挂帅,带领侦查员和技术员一起来到美领馆勘查现场。经过反复仔细的现场勘查,技术员认定嫌疑人4次进入美领馆都是从位于乌鲁木齐路上的围墙翻越而入的。现场采集到的鞋印为39码,根据鞋印推算,嫌疑人约1.70米,可以断定4次翻墙入院系同一人所为。
美领馆里的花匠向侦查员回忆了一个重要的线索。1月4日深夜,他在花房里发现一个陌生的男青年,人较瘦,留长发和小胡子,身穿黑色皮夹克,年龄30岁左右,身高约1.70米,其身高与痕迹专家推算的完全吻合。
端木处长等人向总领事夫妇询问被盗物品时,其夫人眼里闪着泪光,难过地诉说起来。被盗近万美元的金手链、金戒指、手表、照相机和30多盘录像带,以及特种人民币支票,还有外交人员证等物品,价值巨大,其精神价值更为珍贵。有一根金手链是总领事父亲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有两把钥匙是鲁夫人母亲留给女儿的遗物,也是母亲遗产的惟一凭证;还有鲁夫人送给丈夫的一些生日礼物等等。端木处长和侦查员听罢鲁夫人的诉说,心里隐隐地感到铅一般的沉重。
吃罢午饭,大家围在一起研究案情。那时领事馆和马路上都没有监控探头,完全凭着勘查现场获得的碎片信息和目击者提供的线索,根据破案经验分析推理,判断对象特点。端木处长判断说:“嫌疑人作案手法老练,心理素质好,应该是个惯犯,肯定有盗窃前科,先查一下前科口卡材料,有没有类似对象。根据四次潜入领馆情况分析,可见其对附近地形熟悉,对象可能居住在附近地区,但也不能排除外来人员作案。”
在没有线索的困境下,专案组只能采取大海捞针的手法。根据花匠提供的嫌疑人的面貌特征,请画家画出嫌疑人的模拟像,然后拍成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印发了十多万份通缉令和协查书,张贴和散发到全市各区、县,乃至全国各地,发动群众提供线索。
市局和分局的侦查员,根据嫌疑人鞋印的特征,来到里弄、工厂和建筑工地,甚至到部队,比对可疑人员的鞋印。市局和分局分头派出大量便衣,来到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机场等海陆空交通要道,以及地摊市场等处,凡是人员集中和赃物可能出现的场所,都严密监控。各区、县分局发动所辖派出所户籍警,根据通缉令和协查书,深入到地区排查嫌疑对象。
根据鞋印特征,端木处长亲自带领侦查员赶往浙江,请求协助侦查。侦查员分头赶往广东广州、福建石狮等地布置控制录像带等赃物……为了在现场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痕迹,端木处长要求第二次去现场,又仔细勘查了一遍,最后在现场提取到了几根棕色的细毛。为了弄清是什么动物的毛,刑侦处技术科的几位技术员卷上铺盖住到了西郊动物园。他们清晨等动物们掉下毛后,赶紧小心翼翼地捡拾起来。他们先后采集了羊毛、牛毛、鹿毛、鹅毛、狗毛和老鼠毛等几十种动物毛。
然后,技术员通过电镜对每一种动物毛的表面微观形态、断面微观形态、截面微观形态分别进行仔细研究,统计其各自不同的数据,寻找不同动物毛纤维之间的特征规律,其工作量之大,可谓是大海捞针。技术员又来到畜牧业公司,请教专门研究动物皮毛的老工程师。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最后认定美领馆提取到的动物毛属于兔毛。经过推理分析,兔毛可能是窃贼的衣服领子、皮鞋、手套或者帽子上面掉下来的。正值春节来临,全市侦查员和户籍警都放弃了休息,深入到各个角落追踪大盗。
浮出水面
案发后的第三天,也就是2月6日,黄浦分局刑队侦查员报告,在南京路的华侨饭店门口发现两名男青年非法出售20元的美钞,形迹可疑。端木处长闻后窃喜,因为美领馆失窃物品中恰好有一张20元票面的美元,那时有美元是很稀罕的事,一般的市场上难以搞到美元。端木处长立刻指示侦查员赶往黄浦分局刑队审查嫌疑对象。嫌疑人面对侦查员强烈的攻势,却一口咬定美钞是在大木桥路附近捡到的,且有人可以证明。侦查员当然不会轻信,经过深入侦查,有几个人证明发案期间嫌疑对象没有时间作案,也没有证据确认美领馆被盗是他干的,但通过追踪细查也没有冤枉这个强硬的对象,意外地侦破了他作下的另一起盗窃案。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2月23日,普陀分局徐副局长突然来到刑侦处专案组汇报,真如地区有个赵姓男青年对朋友吹嘘,美领馆案子是他干的,那个考克箱有密码,很难打开,但还是被他破译打开了,这只箱子藏在其女朋友家里。端木处长和专案组侦查员听到这个线索后,20多天来疲惫的神经一下子又被激活了起来,立刻将对象带到刑侦处审讯。不料,又是一个空炮。原来这小子正在为借钱发愁,为了取得朋友的信任,证明他有偿还能力,便将马路上道听途说来的美领馆被盗一只考克箱和金银首饰等传闻,绘声绘色地吹嘘为自己干的,结果自找苦吃。
无巧不成书。接下来的几天里,静安、长宁等分局也先后发现了此类疑似对象,经过甄别后,被逐一排除。几次神经被刺激后,又复归失望,但侦查员没有绝望,他们坚信总会找到突破口。
苦苦奔波了3个月没有重大突破,市里和局里的领导不断地督促,端木处长与部下可谓压力山大。

当年的端木宏峪
破案终于出现了转机。5月17日下午,谷队长正在高院出庭,蓦地接到张声华副处长送来的消息,他赶紧回电。张声华副处长声音很轻:“我正在人大开会,走不开,你马上赶到徐汇分局去,他们在华亭路服装市场发现了美领馆的线索。”谷队长放下电话,悄悄与法官打了个招呼,迅疾赶到徐汇分局刑队。
原来前一天徐汇分局治安科民警吴曙光得到一个信息,有个青年男子找他反映情况说:“有个过去一起开出租车的朋友拿着一本特种人民币支票,让我在华亭路服装市场做生意的老婆帮一下忙,问问如何去取钱。”吴曙光比较敏感,他想到了美领馆案件丢失过一本特种支票,便细问举报人:“你是否问过特种支票是从哪里来的?”举报人说:“问过,有次我们一起在锦江饭店门口停车候客,他吹嘘说上海滩第一号大案是他做的。”吴曙光听罢心里一惊,怕是对方故意夸大,但他宁可信其有,也不能放过这一重大线索,即使查下来不是也无妨。吴曙光请举报人将特种支票拿到华侨饭店来辨认,经过查证,这本支票正是美领馆报失的支票,对象终于浮出了水面。
经过缜密侦查,持有支票的人名字叫张平,男,31岁,自幼就有偷窃劣迹。1981年10月,他在羽绒服装厂工作时,因盗窃厂里的产品和自行车,被长宁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他从事个体客运,因经营不善,收益甚微,又以10%的月息向他人借钱做生意,结果又是亏本。债台高筑后,他很可能铤而走险。
刑侦处查阅了前科口卡档案,里面有张平的前科记录,也有其照片,其照片与模拟罪犯的画像颇为相似,符合目击者描述的特征。谷队长听完吴曙光的汇报后提出:“我必须与这个举报人见面细谈,以便及时掌握嫌疑人的具体情况。”谷队长来到徐汇分局门口接待办公的楼上,吴曙光站起来介绍完两人的身份后,悄然离去。谷队长首先鼓励了举报人的善举:“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我代表市公安局向你表示感谢。你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提出来。”举报人早有准备,他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条,一定要替我保密。”谷队长以肯定的口吻保证道:“这个你不必多虑,肯定为你保密。”举报人又提出第二条要求:“我的动迁房拆迁后,可否造好新房子后让我搬回原处。”谷队长想了想说:“我帮你试试看,这个不是我们管辖的范围,但我相信你为破案做出了贡献,政府会考虑的。”举报人又提出了最后一条要求:“这个对象借了我7000元钱,可否帮我追回来?”谷队长颇有把握地说:“这个没有问题,可以追回来。”
谷队长满足了举报人提出的几点要求后,对方感觉谷队长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便说出了对象的名字叫张平,他租借的房子在虹桥路附近。谷队长又追问了一些细节:“看见过张平有太阳眼镜吗?”举报人肯定地说:“有的,他自己戴着。”谷队长又问:“那个考克箱你见过吗?”举报人说:“有的,就放在张平卧室的桌子上。”谷队长又追问:“你见过他家有录像带吗?”举报人点头说:“有的,他藏在租借的房子的壁橱里。”谷队长听罢欣喜若狂,根据这三样赃物就能确认张平就是美领馆大盗。但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冷静地让对方再好好回忆一下,关于张平还能想起什么。举报人沉思片刻,告诉谷队长:“这个人会点儿武功,抓他时要小心些。”
生擒大盗
5月17日那天子夜时分,夜色晴朗,万籁俱寂。抓捕大盗的行动即将开始,但参战人员都不认识张平其人,他有4个兄弟,且相貌相似,仅凭照片很可能会抓错人,打草惊蛇,而真正的嫌疑人会惊动后趁机溜之大吉。
时针指向深夜11时45分,一辆出租车悄然驶到虹桥路张家宅张平家门口戛然而止。须臾,一个黑影从一束亮光里出来,疾步来到出租车旁,迅速钻入车内。侦查员见对象上车后,迅速上去将黑影扭住:“我们是警察,叫什么名字?”对象吓得不知所措:“张海”。姓名不对,侦查员追问:“你是张平什么人?”“我是他的弟弟。”好在没有惊动张平,侦查员追问:“张平在哪里?”张海回答:“在家吃饭。”
开出租车的司机又进去将张平叫上了出租车,他们在车里的谈话被全部录音后,几个便衣突然站在马路中央挥手拦住出租车,拦车者不由分说地对司机说:“搭个车!”车尚未停稳,几个人迅速跳上车,将追踪了3个多月的美领馆大盗牢牢扭住。多行不义必自毙,张平终于落入恢恢法网。
张平被押到刑侦处后,谷队长连夜亲自审讯,张平却沉默不语,拒绝回答。谷队长没有采取吹胡瞪眼的审讯方法,而是以温和的口吻说:“你做的案件,自己心里最清楚。你去了那里不止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多次。你在现场留下了痕迹没有?我们一般的案子不会如此兴师动众,找你肯定是惊天大案。”张平也是聪明人,他知道放在家里的赃物一定被警察搜查到了,还有作案穿的鞋子,也留下了印迹。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经过谷队长反复开导,一个小时后,张平终于开口。
因债台高筑,张平急于弄到大笔钱款。一天,他路过美领馆时,突发奇想,美国人很富裕,何不动一下老美的钱财?于是,1986年12月23日深夜,他来到淮海西路、华山路口,开始为行动踩点。张平沿着美领馆周围转圈,见高墙铁门,门口有武警战士持枪站岗。他心里盘算着,硬进门肯定不行,翻围墙又如此高,也跳不上去。正在踌躇之际,突然发现围墙上有两根直径七八厘米的铁管,便猛地一跳,借助铁管,翻入了高墙大院。里面有幢高大的洋房,四周一片漆黑,张平先来到洋房下,竖起耳朵静听,房间里静悄悄的。他推了一下门,没有上锁,便闯进大门,沿着走廊挨着推门。房间的门大多没有上锁,张平东撬西摸,却收获不大。他又来到二楼,虽然见里面有人睡觉,他仍大胆地摸黑找钱包,突然摸到了一只脚。这是总领事夫人的脚,她突然坐起来,吓了一大跳。张平见吵醒主人后,急中生智地自称是大学生,与之对话起来。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张平惊动主人后,没想到老美如此仁义,还要派车送他回去,也没有报警。张平心里被主人的义举所感动,一段时间里,他放弃了行动。但对钱的欲望却难以抑制,两个月后,即1987年2月20日深夜,他又潜入美领馆,就地取材,撬开了多张办公桌,窃取了30多盒录像带、两只密码箱,箱内有兑换券和数千元人民币。
作案后,张平有点儿后怕,但见公安局一直没有动静,他便将总领事的善良当做是傻瓜。1988年1月14日夜,张平又翻墙潜入美领馆一间玩具房,高兴地翻开抽屉,见里面全是铅笔和书籍。这时,他发现房外突然有手电光闪现,吓得像野猫一般倏地躲到桌子底下,来人对着桌子问他:“干什么?”他猛地一跃,蹿出门外,消失在走廊尽头。几天后,张平见公安局还是没有反应,便开始更加放肆地偷盗。2月3日深夜,张平第四次翻墙入院进入美领馆,又窃得金银首饰和贵重物件。他将所盗物品装入布袋后,乐滋滋地满载而归。翻墙出来后,他背着满满一袋东西,步行到衡山饭店附近的出租车站,叫了一辆出租车,装扮成出门的旅客故意来到老北站,又换了一辆出租车才回到家里。
审讯张平的同时,侦查员从张平的家里搜查出了一双棉鞋、一件皮夹克和一只手电筒,以及一副兔毛手套,还有美领馆失窃的黄金首饰、手表、眼镜、银行支票、外交人员证等108件。在电镜下一比对,手套上的兔毛与美领馆现场采集到的兔毛完全吻合,那双棉鞋与高墙下采集到的脚印也完全吻合,为锁定张平就是江洋大盗提供了铁证。5月19日,侦查员又从崇明县追回了张平用于抵债的30多盒录像带。
侦查员夜以继日地追回大部分赃物后,端木处长换上崭新的制服,亲自带队驱车前往美领馆,将追回的赃物交给总领事夫妇。总领事夫妇听到喜讯后,换上了节日的礼服,早早地站在大铁门边恭候上海警察的到来。小车闪着转弯灯驶入领事馆后,总领事疾步上前,紧紧地握着端木处长的手,翘起大拇指,动情地夸奖道:“你是东方福尔摩斯!”总领事夫人则站在一旁,眼含泪水激动地说非常感谢。
1988年秋天,广受关注的美领馆盗窃案开庭审判,庭审调查整整持续了一天。休庭以后,却迟迟没有开庭宣判,直到1989年夏秋之交,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张平死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