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往事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1993年,中国台湾的某法院门口,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法庭里,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薛岳笔直的站在被告席上。
面对法官的质问,没有能力支付房租的薛岳沉默许久后,发出了一句叹息之言,随后获得了人们的一致支持……
一代名将为何沦落至此?他在法庭上那句感叹又是什么呢?

薛岳
01
1896年,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了广东韶关小坪石村的宁静。这个婴儿的父亲姓薛,因为仰慕岳飞,便给孩子取名薛仰岳,这就是幼年时的薛岳。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孩子,在未来却一次次震惊世界。
年少时的薛岳,便被父亲送去保定陆军军事学校学习军事知识。1918年,为了护卫中华民国,22岁的薛岳加入孙中山的革命军,投身护国运动。
因为其出色表现,他被一路提拔为革命军总司令部的上尉参谋,或许是这次机会,给了他绝佳的施展平台,让他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混乱时代里脱颖而出,逐渐走向历史的舞台,他的指挥才能也开始一步步展现出来……

薛岳
由于在护国运动中表现优越,孙中山对薛岳极为赏识,将其安排在自己身边,担任南京总统府的警卫任务,多次帮助孙中山化险为夷。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1922年陈炯明攻打总统府的时候。
早在陈炯明叛乱之前,作为警卫的薛岳就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陈炯明部的异常。
为了保证安全,他一方面和叶挺相互配合,加强对总统府的防御,另一方面,他又紧急将此事报告给了孙中山。
果不其然,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薛岳的判断和担心是完全正确的。
1922年,陈炯明悍然发动叛乱,率3万多人猛攻总统府,早有准备的孙中山等人在薛岳派出的警卫人员的保护下,乔装撤出,安全离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元帅府保卫战”。
而当时薛岳的手里,只有800余人。他一边组织保卫总统府,另一边又抽调人手赶赴粤秀楼保护宋庆龄。

在危急时刻,薛岳带领身边仅有的20多名警卫,将宋庆龄安全救出。在护送离开的路上,明知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他还是勇敢的站在最前面,成功把宋庆龄送达安全的地方。
危险面前,临危不乱,指挥将士,从容面对。这场载入史册以少胜多的保卫战,也彻底将薛岳推向了历史的舞台,让世人见识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02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日本狂妄宣称“三个月的时间灭亡中国,几天时间就能拿下上海”。
顶着日寇密集的炮火轰炸和己方弹药物资严重匮乏的巨大压力,薛岳指挥将士利用各种优势条件顽强阻击。

可在巨大的力量悬殊之下,军队最终还是没能守住阵地。但在他的指挥下,将士们虽败犹荣,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日寇挡在上海三个多月,一举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使得日本不得不改变方向,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内撤争取了宝贵时间。
形成这样的局面,薛岳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回顾薛岳的一生,久经炮火洗礼,转战多地,打过的漂亮仗更是数不胜数,而真正让他封神的,就是著名的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冈村宁次率领贼寇10万之众进攻长沙,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继续实行的他的“不抵抗”政策,先后连下9道命令,让驻守长沙的薛岳部往西南大后方撤退。

就像自己仰慕的岳飞一样,薛岳也遇到了退与不退的难题。而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会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历史证明,他没有岳飞那般优柔寡断,而是果断回绝了蒋介石的撤退命令。
后来蒋介石又多次派出白崇禧等人,力劝薛岳撤退,薛岳再一次回绝了。为表一战到底的决心,他还自立军令状:“如果战胜,实乃国之大幸,如若战败,我等将士当自裁以谢国人。”

薛岳在长沙会战
为了能有效打击贼寇,早在日军到来之前,他就命令部队将长沙城附近的铁路、桥梁等敌人可能通过的地方,全都毁掉;又让老百姓把自家粮食物资等全部都藏起来,以免被敌人掠夺。
一切准备就绪,便在长沙城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贼寇往里面钻。
战役打响后,日寇疲惫之师到处搜刮物资,一无所获,由于运输基本被破坏殆尽,极大地延缓了日寇的支援和物资供应,给了日军沉重一击。

薛岳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战法,就是派出一些诱饵,将敌人诱骗到指定地点,把成片的敌人分成多个小块,然后围而歼之。他还给这种战法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天炉战法。

这让进犯的日寇尝尽了苦头,仅第一次战役,就打的日本败退300多里地。
在后来的几次战斗里,薛岳更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日寇几乎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最终留下了10余万具尸体狼狈逃窜。
就连冈村宁次都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憾薛将军难!”
这场战役的胜利,在我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它是我国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的巨大胜利,极大鼓舞了我国士兵的士气,振奋国人的同时,也给其他西方国家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盟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所以经此一役,薛岳直接被封为“战神”。

为表彰其卓越的功绩。不仅蒋介石为其颁发了荣誉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为他颁授了勋章。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一位战将,却也屡屡遭到猜忌,过得并没有多顺利。而这一切,还要从孙中山离世说起......
03
1925年,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薛岳本想跟随孙先生做出一番成就的梦想也随之破碎。后来他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战功。
可就在这时,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开始在背地里排挤薛岳。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提出要解甲归田,转道去了南京找蒋介石调解。
此时的蒋介石对薛岳与何应钦两人的事情心知肚明,或许是早已对薛岳产生芥蒂,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没有挽留薛岳,只是对其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是我对你不好,是他何应钦没有谅解你。”
从那以后,他便心灰意冷,决定远赴德国求学。蒋介石当然舍不得放走这样优秀的将领,但他对留下的薛岳忌惮也很深。

不过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的薛岳,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除了两淮战争的胜利,之后却是屡战屡败,这也令蒋介石对他心生不满,频频怀疑薛岳对自己的忠心,并撤销了其官职。
直到国军即将全线崩溃之际,重获大权的薛岳又用十万兵力在海南岛倾心打造了伯陵防线,这也成了老将军一生中最后的倔强。然而,伯陵防线失守,宣告了他辉煌一生走到了尽头。
04
到达台湾后,尽管蒋家父子也对他礼遇有加,但给他的职位却只是一些无用的虚职。
此时的薛岳,每天除了接待些前来拜访的客人外,生活过得倒也清闲,这样的生活令薛岳渐渐远离了是是非非,也给薛岳带来了难得的平静。怀有爱国之心的薛岳身体健康,但他对这种生活却有些不满意,而是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薛岳的晚年,随着蒋家父子的离世,他在台湾的依仗也随之消失。而薛岳又因为一件事得罪了一些人,他们因此停掉了薛岳的津贴,以至于最后他连生活都难以维系。

晚年的薛岳
可是,那些人并不肯罢休,很快,没有能力支付房租的薛岳就因此而被告上了法庭。而此时的薛岳,已经97岁了。
对簿公堂时,他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尽管两鬓斑白,身体羸弱,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该有的姿态和尊严,笔直地站在那里。回想着过去战场上的烽火狼烟和点点滴滴,他的内心无限感慨。
想到自己曾在炮火中九死一生,现在却落得这般田地,他不禁由衷感叹:“我曾经灭过10万日军啊!”
这声感叹,是他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也是他对那些小人们的怒吼。
瞬间,全场鸦雀无声。在场的人都为薛岳这位老将军感到惋惜。
后来,薛岳被迫搬离了原来的住所,在友人及热心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间简陋的住所。一时间民声鼎沸,当局迫于压力,这才免除了薛岳的租金。算是给了老将军一个迟到的敬畏。

1998年,103岁的薛岳将军安详辞世。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从战火中走来,在这个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薛岳的晚年是不幸的,曾经杀敌无数的抗日名将,晚年却略显悲凉,他没有败给敌人,而是败给了时间。但他又是幸运的,一战封神,在史册上留下了伟岸的身影。
晚年的他,还托人将自己的一份书信带回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故乡,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大的慰藉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