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1904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上举办了一场龙舟比赛,热闹非常。市民都挤到木制的文德桥上观看。
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家里吵着要去,因为他的许多同学都去看了。可是当时他生了很严重的胃病,在家养病,所以小男孩的母亲不让他出门。他没有办法,十分着急,等着晚上别人回来说给他听。
到了晚上,他的同学过来对他说:“幸亏今天你没去啊。出了祸事。”
小男孩问:“什么事情啊?”
同学说:“因为今天看赛龙舟的人太多了,文德桥被踩踏了。好多人落水,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被淹死啦!”
小男孩听完又悲痛又气愤,立誓说:“造桥造不好还不如不造!我长大了要造桥一定造一座永远不塌的桥!”
许多年后,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总理来审查设计工作,说:“要有他的签名来保证。”
这个他,就是当年的小男孩。他叫茅以升,现代桥梁之父。“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要从他开始。
图 | 年轻的茅以升
茅以升从小就刻苦。每天早上就站在河边背诵古诗、古文,锻炼出了极好的记忆力。一天,他爷爷用毛笔抄写古文,茅以升站在一旁默记。等爷爷搁下毛笔,他竟然把一篇《京都赋》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在他八十高寿时,他还能奇迹般地背诵少年时代记下的圆周率后100位数字。
从清光绪初年到1933年钱塘江大桥动工之前,中国所有近现代桥梁的修建,全都是由外国人一手包办。中国境内的山东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建的;安徽蚌埠的淮河大桥,是英国人建的;黑龙江的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建的;广州珠江大桥,是美国人建的。
直到1937年,茅以升建造完钱塘江大桥,才打破了只有西方人才能建造钢铁大桥的神话。
钱塘江大桥其实中间被毁过一次,共建过两次,都成功了。两次都成功了并不代表这事容易,恰恰相反,钱塘江大桥建造非常之困难。那是著名的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上游怕山洪暴发,下游怕海潮涨落,还得担心台风袭击,江面便逞汹涌翻腾之势。民间有一句谚语:
“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
茅以升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求学。他不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决心为中国人争气。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终于,他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建造完成。只是建成之后,他却对这座桥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当时在大桥南面倒数第二个桥墩上留了一个方洞,而没有告诉任何人。
钱塘江大桥是座双层桥,上层通公路,能过汽车和行人,下层则通铁路。当时为了防止敌军袭击而一直没有开通上层,只通了下层。但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过江避难,上层桥也开放了。
果然,在大桥通车后第89天,日军铁骑逼近。为了配合国民政府的战略后撤,阻挡日军前进,茅以升利用之前的方洞,亲手炸掉了自己建造的这座大桥,拖延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茅以升痛苦万分,他说:“就如同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一般”。
茅以升的同学罗英,曾经开玩笑的说过一句话:“钱塘江桥,五行缺火。”因为钱塘江桥这四个字的偏旁部首是金土水木,唯独没有火。
在炸掉钱塘江桥之后,茅以升愤愤的立下誓言: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他发誓,要再次修复这座大桥。
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钱塘江大桥再次建设成功。
他做到了。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几十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建造了中国铁路桥梁史的里程碑——钱塘江大桥。多年后,中国的桥梁建筑很多人才都给茅以升做过助手,经历过钱塘江大桥的洗礼。
毫无疑问,茅以升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伟大的。可是人无完人,茅以升也犯了错。
一个成功的男人总是很有魅力的,何况是茅以升这样令人敬仰的男人。
那些年,茅以升都是很少能顾家的,与妻子也很少有什么沟通。他常年在外奔波,常能见到许多形形色色的美貌女子。
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出轨了。
两任妻子郁郁而终
茅以升的第一任妻子叫做戴传蕙,跟着茅以升,前后奔波过唐山、南京、上海等27处住所,不离不弃。
戴传蕙身材高挑,气度娴雅。两人门当户对,茅以升对她一见钟情,经过戴传蕙的三婶的撮合,两人结了婚。他一直对妻子非常温柔体贴,两人感情很好,生了六个子女。
戴传蕙对外说:做他的妻子的最大好处便是,你永远都不用担心他会沾花惹草。
只可惜她担心的事情后来还是发生了。
茅以升与戴传蕙结婚后,他出国留学、忙碌工作,很少能顾及家庭,家里所有的事情都由戴传蕙一人打理。二十多次搬家,日常生活,租房退房,六个孩子的转学退学,茅以升从没过问过。他的心思全都放在学习和为国家做贡献上。
就在那个环境和压力下,戴传蕙甚至得了抑郁症。但戴传蕙从不抱怨,反而非常支持茅以升的工作。
她开玩笑说:我也是间接地为人民服务,就是没拿一分钱的工资。
图 | 茅以升和妻子戴传蕙
他们的六个孩子也对父亲十分的敬仰。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会一直幸福下去,直到权桂云的出现。
1946年钱塘江大桥再次重修期间,50岁的茅以升邂逅了小他30岁的权桂云。二人互相吸引互相爱慕,顺理成章。
权桂云没有念过什么书,文化不高。却温柔体贴,安于现状。从不向茅以升提什么过高的要求。甚至后来还为茅以升生下了他的第七个孩子。是一个女儿,叫茅玉麟。
其实那时,茅以升也明白自己是个有家室的人。几次提出分手,她却不肯。权桂云爱他爱的深沉,对他不离不弃。
1950年,国内兴起了一项“忠诚老实运动。”
什么叫忠诚老实运动呢?简单来说,就是坦白认错,向组织积极自首,将藏在心里的罪恶行径全部暴露出来。私生活的曝光,可能是茅以升一生遇到最大的一件麻烦事,这甚至给他的晚年生活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茅以升迫于压力,向单位坦白之后,也向妻子坦白了自己出轨的全部事迹。
戴传蕙听完后,却没有选择和他离婚。她一言不发地呆坐着,一坐就是几个时辰。不论茅以升怎么劝,她都没有丝毫反应。
她的心已死。她想到了自杀,但是每次自杀都被及时救了回来。于是从那时开始,戴传蕙又陷入了抑郁症的痛苦之中,再也没有笑过了。
事实上戴传蕙依然爱着茅以升,她一直在为茅以升担心。
图 | 茅以升夫妇和四个女儿
在那个年代,出轨是大罪,会面临无休止的批斗和折磨。她每天都在担心有人来抄家,来把茅以升带走。在这长期的惊恐之中,她开始大把大把的掉头发,日渐消瘦,终于抑郁过度,不治身亡了。
戴传蕙过世一年后,茅以升把权桂云和女儿茅玉麟接到了茅家同住。
此举受到了其余六个子女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把母亲的死因全部归咎到父亲身上,还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之中,当然不肯让权桂云和茅玉麟住进来。
此时他们再看茅以升的眼神已经变了。他不再受到他们的崇敬,在他们眼里,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背叛家庭的男人。这个心结,再也打不开了。
他们开始集体抵抗父亲,开始一个个的离开这个家,不再与他见面。他们恨透了茅以升,当然也恨透了权桂云。
其实权桂云并不叫人讨厌。她做出的很多行为也都是一直在为茅以升考虑。她为人和善,到了茅家后跟所有的亲友们处好了关系,唯独不能得到六个子女们的认同。这也不能怪她,实在是戴传蕙的去世,给六个子女的打击太大了。
茅以升当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
茅以升有个外侄孙女叫茅青,茅青回忆说:“我曾亲眼目睹茅以升遭到亲友指责的场面,茅以升对此的态度是一言不发....我二舅说他有一次亲眼看见茅以升为此掉了眼泪。”
图 | 茅以升与权桂云在天安门城楼
权桂云也每天都能感受到茅以升的痛苦。她看见茅以升为她的到来,遭遇到的折磨和待遇,也在为他担心。最终,50岁的权桂云也患上了抑郁症,不久后便去世了。
权桂云绝不是一个可恨的角色。相反,她勇敢,善良,从不跟茅以升提过多要求。为了茅以升隐忍多年,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让女儿也体验到了正常人家的生活。
可惜,她爱错了人。
真正的爱情是不可理喻的。当你可以为了一个人奋不顾身的时候,就说明你爱上了。不可否认,茅以升就是那个让权桂云奋不顾身的人。你问她后悔吗?她绝不后悔,茅以升对她的好,只会让她沦陷,只会让她觉得爱的值得。
可是对于社会来说,她不该爱上一个有妇之夫。
这两个女人,都爱他爱的深沉,爱他爱的撕心裂肺,为他抛弃一切。因为爱他,得到了幸福,也因为爱他,郁郁而终。
爱是灾难,它降临了。
图 | 茅以升与权桂云的女儿
在凄凉中忏悔
茅以升一共有七个子女,但晚年时,陪在身边的却只有他跟权桂云的小女儿,茅玉麟。
那时他心里只想一件事,就是挽回和其他六个孩子的关系。
他一直写信给长子茅于越,但始终不见回应。他们始终不愿意原谅父亲。
相比之下,当时最好的情况可能就是茅以升把这件事情瞒一辈子,虽然很对不起的是会让权桂云母女一辈子无名无分,但最少这个家庭就不会受到如此之大的伤害。
可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这么做。那是一个公私生活完全不分的年代,是否交代自己的私生活,已经上升到了政治觉悟的层面。
茅以升作为一个忠心为国为民的人,当然不会允许自己犯这种错误。
而且他也不愿意权桂云母女这样隐忍一辈子,但确实不知如何处理权桂云的去留,所以向戴传蕙坦白,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茅以升绝不是一个玩弄感情的人,不然他可以完全抛弃权桂云母女二人,当个负心汉。可是他没有,所以还算是有情有义。
但他毫无疑问是犯了错。因为一时冲动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让两个心爱的女人离他而去,让六个子女和他产生隔阂,反目成仇。
他两个都不想放手,可结果两个都失去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严重的事情就是背叛。这是无论做什么也无法弥补的。但其实,每个男人即使没有出轨的机会,也都会有一个可能出轨的阶段。
心理学上有一条言论。每个男人大约到了中年时期,都会有一种重归软弱的感觉,在人性和情感方面更为敏感和脆弱。
一个男人在这个时期,若是遇见一个能让他安心的女人,通常会变得更感性、更冲动,就很难抵挡的住。这时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看这个男人的道德意志是否坚定,二是看妻子与丈夫是否能有足够的沟通。很显然,忙于建设祖国的茅以升,这么多年都并没有多少机会与妻子戴传蕙沟通。他本来就是很少顾家的。同时也说明他的道德意志是不够坚定的。因此自食其果了。
我们看到了这个男人在祖国面前的担当和坚定,也看到了他在爱情面前的懦弱和柔软。
后来茅以升因发高烧入院治疗,期间他一直嚷嚷着问:“他(茅于越)回信了吗?”
1989年,在去世前,他终于等到了回信,是长子茅于越与他和解的信。等到别人为他念完内容,他紧紧攥着那封信,不久,便离世了。享年93岁。
那一刻,他是开心,是欣慰的。只可惜他不知道的是,那封信是假的,是别人假冒茅于越杜撰出来的,只为了让他走的安心。
六个子女,到死也没能原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