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绝版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绝版

1933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在上海的鲁迅去春阳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陕北延安,毛主席双手叉腰,面色沉静,一股凛然正气之色。张国焘双手背后,略带微笑,斜看前方,给人一种难以琢磨之色。
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出生,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1920年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共产党员(后被开除党籍)。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3日,82岁的张国焘冻死于一家养老院。

1927年4月28日,她和李大钊一同走上绞刑架。目睹了李大钊第一个蹬上绞刑架被杀害时,她低下了头。刽子手以为这个柔弱女子害怕了,便走到她身边,想再劝降她。她猛地抬起头,眼神像一把利剑刺向刽子手。
她叫张挹兰,出生清朝晚期的书香世家,1922年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班,在大学期间接触到李大钊,并受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开始投身革命运动,创办了妇女刊物《妇女之友》,号召全国妇女勇敢地参加救国运动。1927年她和李大钊等人不幸被捕,而张挹兰是唯一的女性,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她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守口如瓶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这一天,张挹兰和李大钊等20名烈士被押赴刑场,牺牲时年仅34岁。

照片拍摄于1942年8月1日的延安,120师师长46岁的贺龙和26岁的薛明喜结良缘。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是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开始使用的部队番号。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决定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同时开辟抗日通道。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担任总司令,毛泽东担任总政委,杨尚昆担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长,由陕甘苏区出发,渡过黄河,挺进山西。

1936年5月5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蒋介石拒绝停战,坚持内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争取团结抗日力量,停止内战一直抗日。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为提升部队的机动性,除骑兵外,还组建了自行车突击分队。自行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作战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能够给予敌人快速有效的袭击。这也算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应对复杂环境下快速反应的尝试。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武器装备可谓“五花八门”,从手枪到冲锋枪,从重机枪到山炮,有德国造,美国造,法国造,捷克造等等。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日常训练主要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未来迎战日本侵略者,要做到克敌制胜。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炮兵,通常以炮兵组为单位,在炮长的带领下进行操演。以达到熟练操作,精准打击。

炮兵的弹药运输和物资保障也是日常训练的科目。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装备和物资只能使用骡马等运输,有些时候山路崎岖战士们只能肩担背扛。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为提升战士的文化水平,开设识字班,教员使用罗马字母拼写的方法进行教学,简单易懂,也就是今天我们都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法

教员正在教战士们识字,黑板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战士多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进入识字班的战士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很多战士在根据地艰苦的环境里还是坚持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很多小战士更是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报纸、刊物提升自己。

在紧张的战斗和训练之余,战士们也会组织体育、娱乐活动。如打篮球、联欢会等。图中的战士们正在进行类似门球的运动。

1940年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的罕见合影,(左一宋美龄,依次宋霭龄,蒋介石,宋庆龄)

1945年的宋美龄,端庄优雅,大方得体,纯素颜的美女,时年48岁。

1940年,115师师长林彪赴苏联疗伤,在莫斯科身着黑西服白衬衫,打着领带与李天佑合影。这是很少见的林彪穿西装的照片。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蒋介石举办酒宴招待毛主席与周恩来,但无论蒋介石等人如何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都是很有礼貌地举杯,象征性地把酒杯送到唇边,然后全部由周恩来代饮。一直陪伴在主席左右的周总理,在觥筹交错之间喝下一杯又一杯,但脸色丝毫不变。
李少石当时是周总理的秘书,他看见这番情形很是心疼。宴会散去之后,他轻声地问道:“您为什么一杯酒都不让主席喝呢?”周总理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我害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而且主席不胜酒力,一杯下去就面红耳赤,在那样的场合喝酒不合适。”

1945年8月18日,赫尔利,张治中前往延安,迎接毛泽东主席搭乘专机赴重庆谈判。

1937年延安,可怜的娇娇父母都不在自己身边,蔡畅大姐怀抱着她,给她母亲般的呵护,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1950年,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探望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50年,王淑兰在南昌女儿毛远志家,和外孙合影。

毛远志(1922—1990),毛主席的侄女,是毛泽民和结发妻子王淑兰唯一的女儿,1929年母亲王淑兰不幸被捕,6岁的毛远志也随母亲入狱。毛泽民1921年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毛远志幼年时他回过两次家,第二次回家毛远志5岁,住了3天就离开了,当时毛远志太小,对于父亲没有留下任何印象。1937年毛泽民忽然来信让女儿去延安,当女儿1938年到达延安时,父亲已于两个月前去新疆了。21岁时毛远志在延安医院认识一位病友,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军事参谋曹全夫,后来他们结婚共生育三子一女,夫妻恩爱,儿女争气。作为毛主席的亲侄女,烈士之后,他们行事低调。
建国后,曹全夫任朱德总司令处参谋,军事秘书,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4年离休。2017年去世,享年96岁。
毛远志1982年离休后,开始编写父亲毛泽民与母亲王淑兰的传记。毛远志晚年身患癌症,在京病重期间,她向组织提出想最后见弟弟毛远新一面。她是毛远新唯一的亲姐姐,此时,弟弟毛远新正“保外就医”。毛远新和妻子全秀凤一起来到北京301医院,她看见久违的弟弟,泪水夺眶而出,紧紧拽着弟弟的手,说:“远新,你……真想你!”第二天,毛远志病逝,享年68岁,她曲折又低调地度过一生。

1948年,西柏坡,邓颖超和李讷的珍贵合影。

宋美龄10岁时候的一张照片。在那个时代,能照相片的家庭实在是少之又少。
旁边的题字,是蒋中正亲笔,可见他对于宋美龄爱之深,情之切。

1967年,末代皇帝溥仪去世前,最后一次与弟弟溥杰、弟媳嵯峨浩合影。清朝灭亡113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崩于1967年。

1962年春,毛主席在颐年堂设宴,邀请溥仪前来做客。
早上八点,章士钊先到颐年堂,毛主席握着他的手幽默地说:“请你来,要陪一位客人呦!”上午十点一刻,家宴做好了,毛主席邀请溥仪上桌,坐自己旁边。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虽说是家宴,桌面上没有什么丰盛的饭菜。只有辣椒,苦瓜,豆豉,小菜,大米饭和馒头。还有一瓶葡萄酒,毛主席藏了两年多,此前一直没舍得喝。
吃饭时,毛主席夹了辣椒炒苦瓜,放在溥仪面前的小碟内,笑着说:“我这个湖南人最爱吃辣,尝尝味道怎么样。”饭后,毛主席叫来一旁的摄影师,让他再拍一张合影。一旁的章士钊打趣地说:“大家看,这就叫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

周秉德与丈夫沈人骅。周秉德是周总理的侄女,27岁与沈人骅结婚,沈人骅是沈钧儒老人的孙子。

曾任毛主席机要秘书的张玉凤和丈夫刘爱民及两个女儿。

1964年,年轻的张玉凤在列车旁与毛主席合影。照片中的张玉凤当时20岁,是毛主席专列的列车员,1970年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做了机要秘书。

2003年,毛新宇和刘斌在母亲邵华的主持下结婚,刘斌曾当过两年兵,2000年与毛新宇相识。2006年,生下儿子的第三年,顺利考上了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院。多年以后,提到妻子,毛新宇感激地说:“我今天的成就,有一半要归功于我的妻子,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我……”

1948年,毛岸英开车去火车站接妹妹李敏,兄妹俩在汽车旁拍照留念。

左起:毛泽东,李讷,江青,毛远新(毛泽民儿子)

鲁迅,许广平,儿子周海婴,(年代不详)

1941年11月,邓颖超和叶挺夫人34岁的李秀文(广东东莞人)叶挺的女儿叶扬眉在重庆红岩村拍下的一张合影。
1946年4月8日,叶挺,李秀文,叶扬眉,幼子阿九连同王若飞,秦邦宪(博古)邓发等人,从重庆乘飞机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全部身亡。当时李秀文39岁,叶扬眉只有11岁。

左起:刘思齐,毛岸英,李讷,毛主席,(北京香山1949年)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休息室(1956年摄)

1948年西柏坡,新婚不久的刘少奇和王光美,照片中两个孩子是刘少奇和前妻所生,刘少奇搂抱着的小男孩叫刘允真,小女孩叫刘涛。

1950年,湖南长沙,毛岸英给姥姥过80大寿,与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姥姥向振熙合影(小孩名字不详)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中国台湾去世,享年87岁

原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第四期(1940年摄)

1969年,张灵甫遗孀王玉龄(41岁)拍摄于美国纽约公寓,
1973年,在周总理和党中央的邀请下,王玉龄回到了祖国,来到了孟良崮战役遗址,为亡夫坟墓献上了花圈。

1962年,新凤霞和赵丽蓉在公园拍照留影。

张志新烈士(1930年——1975年)
1957年,调派到沈阳工作的张志新与丈夫曾真合影。

毛主席逝世后,陈永贵万分伤感地说:“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把一个农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捧到那么高地位的人了”。

1966年,北京,共和国的缔造者,走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

1954年北京国庆节期间,左起:妮娜·彼得罗夫娜,江青,王光美。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为毛主席守灵的亲侄子毛远新。
毛远新是革命烈士毛泽民的儿子,出生于1941年,11岁时,来到毛主席身边生活。虽然是叔侄,毛主席和毛远新却情同父子,现在伯伯去世了,站在伯伯遗体前的毛远新,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影。

贺龙和女儿贺捷生的一张珍贵照片
贺捷生出生于1935年,正值战乱年代,贺龙领兵打仗,贺捷生出生不久,就和自己的父母分开长达13年之久,直到建国后,贺龙才与女儿团圆。

1946年哈尔滨,叶群抱着林豆豆,李作鹏摄

256专机驾驶员潘景寅(东北人,1929——1971,42岁)妻孙祥凝(北京人,1937——2004,67岁)

1994年8月26日,山东聊城,孔繁森与家人合影。

1987年,72岁的台湾老兵王德耀离开老家38年后终于回来了,听见声音,已经衰老的妻子刘谷香从屋里走出来。当她看到王德耀的时候,一下子愣住了,而这一幕被随行的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38年未见的夫妻两个隔门凝望彼此,时间仿佛静止下来,将他们带回到年少时的模样当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