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1950年,叶浅予从外地出差回家,妻子戴爱莲平静地告诉他:“我不爱你了,我们离婚吧”,叶浅予听到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
夫妻俩之间的认知差,导致了他们对这段婚姻的感受并不一致
叶浅予是画家,戴爱莲是舞蹈家,都是搞艺术的,有共同语言,懂得相互欣赏。
夫妻十年,日子一直很温馨。在叶浅予的回忆录中记录下了这段美好时光——我和爱莲在那几年就互相当对方的跟班了。她开表演会,我就给她打杂、当翻译、做饭、做舞台监制,而我忙碌时,这些事情又轮到她替我做。我们两人的关系就像一对跑江湖的夫妇,女的跳舞,男的击鼓。
对叶浅予来说,这是一段理想的婚姻,但对戴爱莲来说,这段感情是有很多遗憾的。
早在戴爱莲留学英国时,她曾爱上过一个名叫威利的雕塑家。从相识到相爱,是戴爱莲刻骨铭心的回忆。
当时的戴爱莲虽然考上了可以免费就读的舞蹈学校,却因为家里突然破产,她要靠打工维持生活。
三十年代的英国,正是经济萧条时期,二战的阴影又很快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聘用戴爱莲当模特的犹太画家也因为忧愁国事,离开了英国。
突然失业的戴爱莲找工作并不顺利,就在她深感绝望之际,认识了年轻的雕塑家威利。威利愿意聘用戴爱莲当自己的模特,但穷困潦倒的他付不起报酬,只能包吃包住。
纵然待遇不高,但对困境中的戴爱莲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一起生活的两个星期,两人逐渐爱上了彼此,直到威利告诉戴爱莲,他是有未婚妻的。
谈到未婚妻,威利的话里行间都是柔情蜜意,戴爱莲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当威利的未婚妻西蒙回来后,戴爱莲留意到威利看未婚妻的眼神柔情似水,是她不曾见过的样子。戴爱莲这才知道,就算威利对她颇有好感,但她在威利心中的分量远远比不上他的未婚妻。
既为了疗伤,也为了支持抗日。1940年,戴爱莲抵达了香港,在这里,她接受了宋庆龄的邀请,参与募捐演出。画家叶浅予为戴爱莲画宣传画,第一眼见到叶浅予,戴爱莲觉得叶浅予长得蛮好看的,高高的个子,修养也不错。如果和叶浅予恋爱,也许能让她忘掉威利。
选择叶浅予的初衷,并不纯粹,或许注定了两人关系的悲剧。
戴爱莲在外国长大,深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是一个敢于表达的女性。她主动向叶浅予示好,叶浅予虽然感到意外,但被美女表白,他很高兴。
两人都是在感情中受过伤的人,叶浅予有过一段包办婚姻,为了追求爱情,他抛弃了原配妻子,和另一个女画家梁白波在一起,却又被梁白波抛弃。
知书达礼,充满艺术气息的戴爱莲是叶浅予理想的伴侣人选,两人仅仅认识了两个星期,就定下了婚约。
婚后的日子,戴爱莲总觉得缺点什么。叶浅予能给她安稳踏实的生活,但不是能理解她内心世界的人。
她多次提起自己的初恋威利,希望可以和叶浅予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能够在叶浅予的帮助下,帮她走出对初恋的心结,但叶浅予总是摆摆手,你的私事,你自己处理就好了。
这或许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之处,男人很理性,女人很感性。
在叶浅予看来,他的个人情感比戴爱莲更丰富,他都能早早释怀,戴爱莲的心结早晚会解开的,却没想到戴爱莲一辈子都无法放下第一段感情。
因为在和叶浅予的婚姻中,感受不到两人心灵的默契,戴爱莲渐渐地想要从这段婚姻里逃离。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戴爱莲要的婚姻不仅是过日子,而是一种浪漫,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两个灵魂高度的契合,传统的婚姻模式显然不是她想要的。
戴爱莲在舞蹈团中认识了小自己20岁的丁宁后,感觉到了久违的心动。她以为这一次,能找到理想的爱情。
戴爱莲是一个勇敢的女人,正如她当初对叶浅予表示好感,在她以为丁宁是自己的理想伴侣后,她又主动提出和叶浅予离婚,主动向丁宁示好。
叶浅予舍不得戴爱莲,却又因为男人的自尊,没有过多地挽留戴爱莲。和戴爱莲离婚,是叶浅予一生难以释怀的伤痛。
1956年,戴爱莲如愿以偿,嫁给了丁宁。叶浅予娶了美女明星王人美。
两人的婚姻都不幸福。老妻少夫,难免会让人怀疑少夫的目的性,丁宁没有用时间证明他对戴爱莲是真爱。
十年运动中,他没有陪着戴爱莲度过这最艰难的日子,却乘机卷走戴爱莲的钱财。
王人美和叶浅予,虽然始终因为性格不合,加之两人都爱着前任,婚姻一直过得磕磕绊绊,但叶浅予被打为牛鬼蛇神时,王人美对他不离不弃,是一个仗义的妻子。
戴爱莲多年后谈到自己的两段婚姻,说起丁宁,就当这个人不存在;提到叶浅予,称叶浅予值得尊重,是她永远的朋友。
好聚好散,是离婚夫妻该有的体面。
经历两段婚姻后,戴爱莲不愿再结婚。对一个始终渴望爱情的女人来说,她的内心是苦闷和孤独的。
王人美去世后,叶浅予有意和戴爱莲复合,却被戴爱莲婉拒。人到晚年,她终于明白了,既然心里还住着一个人,就不要再找别人当替代品,这对叶浅予来说是不公平的。
戴爱莲告诉叶明明:“ 我不能和你父亲复婚,因为我始终忘不了我的初恋爱人”。
或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戴爱莲一生的心愿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
1979年,戴爱莲去英国参加会议时,和威利夫妇重逢,他们坐在威利家的后花园,一起回忆这些年的酸甜苦辣。
威利的妻子西蒙是一个大度的女人,她一直知道戴爱莲和丈夫的故事,也感谢戴爱莲当初的及时退出,三个人成了好朋友。
从此以后,戴爱莲每次去英国,都会和夫妇俩聚会。
1993年,西蒙病逝,临终前,拉着戴爱莲的手:“我把他交给你了。”这对情敌的关系,一直很和谐。
1994年,独居的威利身体轻度中风,他的孩子有意为他请护工,但威利拒绝了。
87岁的威利问78岁的戴爱莲:“你愿意为我留下来吗?”戴爱莲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她最爱的人,纵然已经被时光夺走了英俊的外表,健康的身体,但始终是她无法放手的人。
爱情,说到底,从来是一个人的事情,你只能决定自己爱谁,却不能决定别人爱不爱你。
戴爱莲要求的并不多,仅仅能陪在威利身边,她都觉得满足。她或许天生就是为爱情而生的女人,纯粹,感性,不算计。
1年后,在戴爱莲的陪伴下,威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回国的戴爱莲,一个人过完了余生。她的书桌上一直放着威利的照片,老年人的岁月,回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威利不在了,却一直活在戴爱莲的回忆中,从未离开。
2006年,戴爱莲病逝。
年少时,戴爱莲爱上了一个人,惊艳了她的岁月,却也让后来遇到的男人都因此变得黯淡起来。
威利不完美,但就是谁也取代不了,或许,这就是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