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往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群极“左”思想的人物。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江青,她在这个时期中极力推行所谓的“革命”,妄图颠覆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
然而,她的所作所为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混乱和损失。人们最终认识到了她的罪恶本质,她于1980年被判处死刑。尽管判决如此,但是她并没有被马上执行死刑,而是被判定缓刑二年,后来转换成无期徒刑。

但令许多人都没想到的是江青在狱中改造8年之后,竟然选择在保外就医时选择了自杀。
然而,这也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江青身份特殊,经历过多段婚姻,而且还有着各种奇特的“恐惧症”,她为什么不怕死亡?
其实,江青选择自杀也有其先兆。其实,早在此前,她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让人不安的迹象,有着严重的精神问题。
随着江青的离去,一个时代宣告结束,然而她的名字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人们回顾过去,总是会看到一个打着文化大旗的政治人物。

江青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挣扎,权力常常令人失去自我,多少人因此生存,多少人因此灭亡。而江青又属于哪一类权力人物呢?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从权力人物到自杀身亡
1914年,江青出生于山东诸城,原名李云鹤。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认识毛主席之前经历了四次婚姻,但都是她率先提出分手。
18岁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很快就被国民党逮捕。江青在获得自由之后,改名为蓝苹并进入演艺圈。23岁时她来到了延安,改名江青。
1938年,江青与毛主席结婚,开始了她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这个婚姻的背后,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下走到一起的结果。

然而,在江青担任艺术宣传等工作时,她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除了她是主席的爱人这个身份之外。因此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江青过着相对安静且不引人注目的生活。
直到1963年,江青开始了最为疯狂的时刻,以“革命”之名利用职权篡夺权力。然而,江青的自杀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为什么她在1976年被捕时、1981年被判死刑时、1983年改判无期时都没有选择自杀,却要等到1991年保外就医时才自杀呢?
其实,江青自杀的原因并不单一,而是受到心理、生理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江青对于自杀并不陌生,早在年轻时就曾经有过自杀念头,只不过当时机缘巧合,未能实现。
这样的念头在江青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成为她未来的宿命。

其次,江青身体一直不好,她曾经接受过子宫切除手术,植物神经失调也常常困扰着她。在她入狱之后,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刺激,更加凸显了她的病态。她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恶化导致了她无法承受这样的生活,最终选择了那样离开。生命中最后的希望破灭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绝望。
尽管江青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性,但监禁和生病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被保外就医之后,江青发现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她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江青选择自杀作为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这个消息传出后,让很多人感到唏嘘。江青曾经在那个时代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最终她的命运注定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无论过去她经历了多少波折和困难,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二、留下三份遗嘱
江青在留下的三份遗嘱中,第一份要求和毛主席合葬,这个要求被人们认为是极其荒唐的。自从毛主席逝世之后,他的遗体一直保留在毛主席纪念堂供人们瞻仰。因此,江青的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江青和四人帮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她曲解了毛主席的主张,犯下不少错误。在毛主席晚年的最后几年,江青自诩为“毛主席战士”,但她甚至已经没有资格随意见到毛主席。
在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在发声困难的情况下,由生活秘书翻译说出了“江青**”四个字,表示气愤。因此,即使毛主席泉下有知,也未必会同意江青合葬的要求。
毛主席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预感到了江青之后的所作所为,但随意离婚不可避免将留下话柄,引发党内外不必要的议论。用毛主席的话说“没办法,背了个政治包袱”。
江青留下的第二份遗嘱要求将她的骨灰送回她的家乡。江青的祖籍是山西运城,她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但这并没有阻挡她接受教育并成为一名知名演员。
然而在她的政治生涯中,她卷入了六七十年代的政治运动,并且和四人帮一起给全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这让人们对她的愤怒和厌恶不断加深。
尽管她的女儿李讷有能力将江青的骨灰送回山东老家,但最终还是决定将她安葬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墓碑上的名字是李云鹤,立碑人没有署名,是为了担心墓葬被破坏。
据一些人的分析,李讷做出这个决定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便于每年祭祀,因为如果葬在山东,祭祀会很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西郊福田公墓离毛主席的纪念堂只有17公里的距离。

江青生前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李讷清楚这一点,因此曾经将母亲的骨灰存放在家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2年,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李讷才敢为母亲挑选坟址。
江青留下的第三条遗嘱是希望李讷能够好好保留她生前珍藏的书籍,其中包括许多稀世珍品。据说,江青生前收藏的书籍数量超过10万册,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古籍。
但是,李讷并没有按照江青的遗愿来处理这些书籍,而是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虽然江青与众多藏书家有过密切往来,但是她并不具备一个真正的藏书家所需要的深厚学识和研究能力。
藏书家不仅要收集珍贵书籍,还要进行专业的分类编目和研究工作,显然江青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李讷把这批书捐献出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也让这批珍贵图书有了最合适的归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