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重要吗?联合国表扬,西方指责,中国沙漠变绿洲是好是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在中国人眼中,战场即“沙场”,但又与沙漠不无关系。因为中国沙漠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不愿踏足的远方。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比不得黄沙万顷,沙漠总是以荒凉、悲壮的形象示人。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八大沙漠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连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大风天气下,被卷起大量的风沙会侵扰人类的生活,同时沙漠会扩散侵蚀周边环境,带来植被破坏,扩大沙漠面积。中国治沙的提出当年得到了中外媒体的关注和一致点赞。

中国人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自此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效果显著,尤其是中国发明的“草方格”治沙法,让一众外国人目瞪口呆。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一半面积在陕西榆林境内。
从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数据可以发现,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而且该沙漠正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沙漠面积,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众志成城种树,效果非常明显。
2018年11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秘书当众表扬中国治沙成绩令人赞叹,希望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但近些年,与之前的赞美鼓励不同,很多西方专家却提出,沙漠的消失会引来气候的变化,影响未知,德国和英国的专家更是指出要“很谨慎才行”。
那么,沙漠到底重要吗?中国沙漠变绿洲是好是坏?

沙漠重要吗?沙漠中有什么?
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漠岩石也经常出现。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沙漠缺乏生机,动植物都稀少。但是实际上,沙漠也是宝贵的资源,因为沙漠气候干燥,当水分蒸发时,天然就有助于重要矿物质的形成和富集,除了很多石油储藏之外,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另一方面来说,沙漠其实和森林一样,都构成了重要的碳汇。
(1)泥土
沙漠中的泥土虽然有很多矿物质,但却没有有机肥料。年复一年的沙漠环境,重复的水把很多的土壤变成盐性层。沉淀后碳酸钙可把沙粒和石子沾成了几百厘米厚的“水泥”。面对太阳的直射,沙漠中的泥土无法吸收热量,这也造成了沙漠中的气候炎热,早晚温差极大。
(2)植物
沙漠中的植物不多,多数都是抗旱或抗盐的植物。外表看起来萎靡的植物往往有异常发达的根茎系统,甚至直接到达地下水层。美国西南部的沙漠仙人掌可以活200年,长到15米,重达10吨,成为沙漠里的名副其实的“树木”。
(3)水源
水源是沙漠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沙漠里很少有温和的降雨,大部分都是暴风雨。降水速度极快,干涸的水道很快就会被填满雨水。这也意味着,这些河道容易产生洪水。但在沙漠中,这些问题并不存在,因为往往在一两天内,河水就干了。
世界上其实很少有河流会流通沙漠,但我们熟悉的黄河就是这样。

沙漠变绿洲是好是坏?
中国的沙漠面积很大,那沙漠有危害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沙漠当然对人类有不小的危害,最大的问题就是会造成耕地的消失。这对中国这种农耕文化传承而来的文明来说,几乎是生死之敌。
沙漠吞没农田、村庄,埋没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并且这种沙漠化是不可逆的(或者说很难可逆)。在中国的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国家都是被沙漠逐渐吞噬,比如著名的楼兰古城。
而这些原因,这也是如今人类防沙治沙的主要原因。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奇怪了,难道沙漠还能对人类有好处?为何以前很少听说?
那么,沙漠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沙漠是天然的重要矿石的富集区,会自然地形成很多重要矿石。这种富集效应在沙漠中非明显,远高于其它环境。
其次、沙漠对于藻类植物生存的海洋生物非常重要,在沙尘中含有大量的铁和磷元素。科学家已经证实,亚马逊雨林(世界上最大的丛林)如果没有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将无法生存。
最后、沙漠吸收的太阳能量很低,大多数太阳能被反射,这被称之为沙漠的降温效应。与之相比,森林反照率就很低,会吸收大部分热量。

中国的沙漠该治理吗?
了解了沙漠的利弊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沙漠应该被治理吗?
当然应该,而且治理沙漠很有必要。因为沙漠之害,祸在当代,祸在当地。沙漠的存在与扩张,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发展,也会限制周围的生产资源。
至于沙漠消失的影响,也许远在大洋彼岸,也许并不存在,与其关注虚无缥缈的未知,不如好好把握当下。毕竟,立足全球生态来建设中国沙漠,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
而且,中国的沙漠很特殊,并非简单像西方学者说的那样。中国国内基本都是内陆沙漠,大部分都远离水源。而世界上很多超级沙漠附近是有水的,也更容易开发利用,比如沙特半岛沿海的沙漠,澳洲西海岸,地中海南岸,纳米布沙漠等。
这就是说,中国的沙漠如果不去治沙,是很难直接利用的。
此外,关于治沙来说,其实也不必太乐观。更别被中国毛乌素沙漠绿化的例子迷惑了,毛乌素沙漠是人类活动破坏环境导致的人工沙漠,这更是沙漠中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存在。
虽然毛乌素沙漠的产生过程可能持续了数千年,但当地的水资源量其实还过得去,而这些“过得去”的水资源,这才是其绿化成功的环境基础。当然,不可否认人的努力,但毕竟这是被人搞得快要消失的沙漠(应该是世界上最没有面子的沙漠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能被绿化,尤其是在绝对缺水干旱的沙漠地区搞绿化,就很不现实。从这个角度来讲,绿化沙漠只是因地制宜的非常规手段。故而,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既定沙漠去合理利用,也是不能放弃的。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沙漠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环境,令人望而生畏的沙漠戈壁也有其潜在的用处,曾有相关的专家提出中国要合理发展“沙业”,这些都是没有错的。
某种程度来说,沙漠的确是放错位置的财富。而如何利用沙漠,除了让它彻底变为绿洲之外,如何利用、治理、改变沙漠,始终是一个重大人类环境课题,绝不是简单的好与坏,黑与白那么泾渭分明。
近些年,国家在西部的沙漠中开发利用沙漠风能、光能和热能,其实就是对沙漠环境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尝试。也许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利用方式。

结语
千百年来,西域的沙漠中,风声依旧,黄沙依旧。
这里曾经诞生过文明,也曾经吞噬过文明,沧海桑田的变化一直都在沙漠中不停上演,草场萎缩,林地消失,甚至在几十年前,毛乌素沙漠绿洲化为沙化土地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
山是和尚头,沟深无水流。望天兴叹,看地落泪。“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曾经是当地人辛酸的生活,而谁又能想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得这么突然呢?
作为后人,我们自然更期待能够描绘出未来的模样,而这一切,只是取决于我们当下怎么做而已,这也许是沙漠变迁后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