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大所长
版权声明:本文是”移民研究所“公众号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大家好,我是M叔。
北美时间2023年6月14日,尽管已经入夏 ,但Morganton的夜晚还是透着一丝凉意,加上时差颠倒带来的疲惫,让我不得不套上压在箱底的夹克衫。
晚上20:30,我和徐先生终于如约在酒店大堂见面,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南口音,中等身材,并没有中年男人常见的发福、秃顶这些特征,看得出来平时比较干练。
说起来还真是恍如隔世,徐先生是我司第一批EB3非技术的客户,签约于2014年,彼时我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律所里当助理,在国内没有任何分支机构的情况下,单单凭借我在网上众多EB3非技术的科普文章,徐先生就将办理费用一笔笔打进我司账户,这份信任真的没齿难忘。
▲来源:早期麦克斯被百度收录的文章列表截图
“又遇到贵人郭总了,当年我就是从香港过关回来,然后跟我女儿就去你的公司,我女儿在会议室画画,她爱画画,就在你们那个公司,我记得。”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打了个哈哈来圆场,创业十多年,服务过的客户早已成千上万,确实很难记清楚一起经历的每个细节。
简单寒暄过后我们就进入了主题,我此行的目的,也是想要通过采访的形式,借助客户口述来呈现EB3非技术移民整个项目的真实面貌。
▲采访徐先生现场,位于酒店大堂
Max:“鸡肉加工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徐先生:“白班的话,一般像我的话,就 6 点半到工厂,然后换工装休息一下以后 7: 20 下到生产线,进行实地上班。
中途有两次休息,一次是上午 9: 20,另外一次是中午的 12: 20 ,半个小时休息时间。然后你可以休息一下,可以吃点下午茶,吃点甜点或者吃饭,你自己安排,然后就一直做到下午16:00下工。”
Max:“您是做哪个岗位的?”
徐先生:“它(工厂)是有7条线,我是第6、7线的那个鸡胸(岗位),整个鸡下来的,那鸡胸有血、骨头等这些东西,要把它挑出来。我们中国人不怕,因为比较灵,我们知道怎么样弄。”
Max:“那您是去了就一直在切鸡柳?”
徐先生:“对,做了一个月。之后上、下午工厂就安排不同的工,等于说假设你早上切鸡柳,下午就修鸡胸那个血,或者你早上修鸡胸,下午割鸡柳,他等于说给你换一下,要不然的话会很乏味很疲惫的。总之就是说你稍微用点心的话就OK,没有问题,反正我们适应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图源:鸡肉加工厂宣传视频
我们的独家合作雇主是全美名列前茅的生鲜鸡肉供应商,在北卡罗莱纳州和俄亥俄州都有加工厂,而徐先生这次登陆前往的工厂,就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Morganton市。
岗位相对低廉的薪水,以及饱和的工作量确实难以吸引足够的当地人来充当劳动力,因此长期以来,鸡肉加工厂就一直有招揽海外员工的需求,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在完成为期一年的服务后,员工可以选择继续留下或者带着绿卡离开。
所以可以说,绝大多数和徐先生一样的申请人,选择这一项目都不是冲着挣钱而来的。
据徐先生说,工厂里甚至还有不少美国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是靠这个(EB3非技术移民)拿的美国绿卡。
移民美国之前,徐先生在国内从事过多种职业,银行、装修、厨师等等行业都有涉及。
来美国之后,周末聚会,也会偶尔会下厨露两手让工友们打打牙祭。
而谈到服务期结束后的打算,徐先生计划将厨师来作为谋生的职业。
徐先生:“之前有一个在休斯敦的餐馆,我已经联系好了,微信都联系了,他给我的就是5000(美金)。”
Max:“一个月?那很高了。”
徐先生:“如果你能管你的整个厨房,或者下配菜,或者下那什么东西是吧,6500(美金),他给我的价格是这样子,因为他是美式快餐,我这些分分钟我给他搞定了。”
▲图片来源:数据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0 年和 2021 年美国社区调查 (ACS),以及 1980 年、1990年和 2000 年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估算值包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移民。
截至2021年,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人数高达238多万,是美国移民中第三大来源群体,仅次于印度、墨西哥。
这个在国内社交媒体中常年充斥着枪支、暴力的国度,反而成为了大多数国人移居海外的首选地,现实往往就是这么反直觉。
而提及“绿卡”、“移民美国”等等字眼,似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非富即贵才能享有的“奢侈品”,但实际上在移民美国的华裔群体中,80.4%的人属于工薪阶层,他们几乎都是通过技术移民的路径前往美国定居。
其中一项就是少有人知道的EB3非技术移民,没有语言、工作经验、学历限制,申请年龄建议在45岁以下,能开出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登陆美国后为雇主服务一年就能拿绿卡,从资质要求这个维度来看,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0门槛。
但凡事总有代价,正是由于其低门槛的特性,因此申请人众多,排期往往要长达8-10年,这也是该项目让大多数申请者望而却步的原因。早期EB3非技术项目的价格一度高达70多万人民币,我们进入市场之后,把价格杀到了20多万人民币,利润断崖式下跌也导致了众多同行失去推广动力,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该项目鲜为人知。
▲图片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徐先生:“说实在的,因为本身我爷爷就是老华侨,为什么现在我要削尖脑袋又要出来,就是看到国内人太多了,凭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我认为还是出来好。虽然说出来又想家,在家又想出来,但是怎么样都好,至少个人见解就是目前 100 年之内,还是在国外(比较好),因为毕竟(国内)人太多,现在又放开生育了,各方面靠的基础就不一样。”
2023年中国高考人数高达1291万人,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下,“鸡娃”似乎成为了大多数家长的唯一选择。少数家长会通过多拿一个身份,为孩子争取一张参加华侨生联考的入场券,这也是近年来香港、澳门身份逐渐兴起的原因。
与此同时,徐先生却早早地规划起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移民美国,让孩子接受北美教育,“大的(女儿)14 岁来的时候上初中三年级。美国的话就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根据我现在住的那个地方来分配校区,免费上的学。孩子在学校的话一切OK,在摩根顿这个地方的话不用担心孩子的歧视问题,我两个女儿的话,在学校都过得很开心的,老师都 OK 的。然后语言的话,它(学校)有专门针对不会英文的补习班,都是免费的”,
看出来,徐先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对子女的爱永远是含蓄内敛的,似乎“吝啬”得鲜少有一个拥抱甚至一句夸赞,但这份爱却可以通过倾尽一切、远渡重洋的方式来体现。
▲图片来源:【实拍】徐先生租住在Morganton的房子
访谈结束之后,徐先生开车带我到他租住的地方参观,是一座典型的美式House,三个房间,房租每个月一千美金出头,房子前有一百多平米的大草地,“我们真的想小孩都大了,我们真的想回去了,他们那几个老人(工友)都是这样的,那几个老人都是想以后回去了。”
“想回国是吧?”
“嗯嗯,就为了孩子有身份就行了,中国父母真的全部都是为了孩子,纯粹是这个,受苦受累都是为这个。”
(文章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好,今天的内容先写到这里,如果您对“移民美国”感兴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的话,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是手动添加“M叔”微信号(mshu266),我们会安排经验丰富的移民顾问给您做一个免费的评估,帮您找到适合自己的移民途径。
移民研究所更多文章,戳下面
▼
星标关注《移民研究所》微信公号
移民好方法话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