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纸面上的强大帝王


公元1082年,赵佶出生于北宋王朝皇室,在宋神宗诸子中排列第十一,身处皇家,又没有争储的烦恼,自幼养尊处优,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公元1085年,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升级为宋哲宗,封赵佶为遂宁郡王。哲宗年轻有为且政治手段强,然而身体状况却一直欠佳,在位15年离世且没有留下子嗣。公元1100年,由于哲宗无子,向太后立端王赵佶为帝,升级成为宋徽宗,改年号“建中靖国”,意在调和熙丰新党和元祐旧党的矛盾,消除党争,使国家达到安定状态。





此时的北宋王朝在前七位皇帝的努力下,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已发展得不错。据《中国人口通史》记载,该时期北宋全国户口达到2100万户,人口已突破一亿,同时还有着百万大军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徽宗时期的大宋财政收入约为“五千余万贯”。北宋能有此繁荣局面得益于国内政局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且宽松的人口政策使大量“流民”得以作为劳动力参加大城市的建设,促使工商业空前繁荣,该时期北宋的工商税收占国家赋税收入达三分之二以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这一时期城市繁荣的真实写照。宋徽宗是在新旧党争的朝廷纷乱中继位的,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徽宗在左右摇摆的痛苦中选择了能够投其所好的蔡京。北宋王朝的改革事业也就此终结。土地兼并、内部党争和“三冗”的病因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军队缺乏战斗力,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推动着北宋王朝走向衰败的命运。公元1119年,河北路爆发宋江起义;次年,爆发规模更大的方腊起义,吸引北宋北方边境数十万军队南调。公元1121年,农民起义的叛乱被平息,徽宗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宋朝廷在蔡京等人的掌控下依旧黑暗腐败,其时距北宋被金灭掉还有5年左右。公元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金国大举入侵北宋,宋徽宗惊慌失措之下禅位于皇太子赵恒,即宋钦宗。次年,金军攻破汴京,生擒徽宗与钦宗,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无数珍宝北上。随后,宋徽宗被金帝封为昏德公,先关押于韩州,后又迁到五国城。公元1135年,宋徽宗死于五国城,在位25年,享年54岁。公元1142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金国为改善两国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并将其遗骸运回南宋都城绍兴,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加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