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骑车漫游,无意间到了一个叫做三台沟的小峡谷,却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有着不寻常的过往。
虽然现在湖北重庆普遍非常热,但我所处的这片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区是个例外,上午骑车还是比较凉爽的。早上6点半我骑车出门,从县道转入村道,顺着蚂蝗村的村村通公路漫游,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图1:出发前,在我居住的烟雨江南小区拍摄的朝霞,预示着又一个大晴天。)
在一个三岔路口选择了左转,路边指示牌显示前方目的地叫三台沟。之前去过磁洞沟、百丈沟,三台沟是第一次听说,应该也是个有溪流的峡谷?
推车走了一段很陡的下坡,视野逐渐开阔,地势开始平缓,看到了玉米地、老房子和峡谷。
(图2)
(图3)
(图4)
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人提到这里峡谷中有块“人头”像形石,还有个利川市级文物:谌德喜夫妇墓碑。既然来了,就都去看看吧。
把自行车靠在路边,走下台阶进到路边的老房子准备问路,发现这房子不简单。
(图5)
(图6: 从这六扇大门可以看出,房主人当年是大户人家。)
大叔告诉我,这房子以前是一个谌姓地主的家,三合院,右侧的那户人家把老房子拆了盖新房,左侧的房子前些年发生了火灾烧毁了大部分。只有他住的中间这部分完好保存下来了。
(图7:在院子里闲坐的大爷,可能是大叔家的长辈?)
“姓谌,莫非是谌德喜?”我问道。
“是的,前面就有他的墓呢。”
根据指引,来到不远处另一户人家的院子前,看到了这个墓碑。
(图8)
这个墓碑看起来有些简单,怎么就成了文物呢?我和住在旁边的大妈聊了一会,又网上搜索了一番,由此拼凑出了一段民间野史。
谌德喜是清朝末年这一代德高望重的乡绅,人称“喜老爷”。谌德喜墓建于清末1898年,墓碑就建在他家的院子里。后来院子毁了,再后来老宅也被拆了。实在是可惜,院子和老宅如果在的话,应该颇值一看吧?
谌家当年是这一带的望族。谌德喜的儿子谌殷勇曾是清末利川县的官员,堂侄谌天成曾是对付土匪的民团组织“四邑联合团”的分队长。图五的房子原主人应该亦是谌氏家族成员。
(图9)
(图10)
(图11: 这一带随处都有这样的巨石。)
根据大妈的指示的方向,我找到了一条人迹罕至、长满杂草的老路,走了约15分钟,下到了悬崖底下,应该也就是“三台沟”的沟底。一个人走在这荒草丛生没有人烟的陡峭山路上,心情很有些紧张,几番想打退堂鼓。
在谷底,看到了“天成洞”。
(图12)
(图13)
在土匪横行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个洞据说是谌氏家族及村民们的临时避难所,洞口修筑了围墙,设了枪炮射击口,洞内还有泉水作为饮用水源。(天成洞,是指洞本天然形成,还是指谌天成所建?好像已经不得而知了。)
三台沟远离交通主干道,今天看来很偏僻。但在以前,这里曾是一条古盐道的必经之路,我下到峡谷走的青石台阶,可能就是古盐道的一部分。
(图14:青石的表面早已磨的光溜,应该是曾常有人行走。)
(图15:峡谷地势逐渐走低,一路通向远方。)
当年,谌氏家族积攒了不小的家业,因而常被各路土匪惦记。这个三台沟峡谷里,据说发生过不少战斗杀戮。谌德喜的几个堂侄,还有谌天成的儿子,都在这峡谷底遭人杀害。有人说他们是被劫匪所杀,也有人说他们因抢劫他人被杀。民间野史,是是非非,真相已经很难追究。
写到这里,想起了我曾到过的谌家牌楼。
(图16)
谌家牌楼是清朝官府为表彰谌满氏守节孝58年所建。谌德喜墓建于1898年,谌家牌坊建于1896年。谌德喜和谌满氏有关联吗,熟识吗?
谌家牌楼所在地距离三台沟五公里不到,同样是一个现在看起来偏僻的山谷,据说当年也是盐道必经之地。
也许,谌家的兴起,经历的风雨,都和这古盐道相关?我在这一带很少听说谌这个姓氏了,不知谌德喜的后人们,都经历了什么,去了何方?
另:去看人头石的路听说有些难走,虽大叔说可以带我去,我还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