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山峦叠嶂常被喻为刚毅坚韧、崇高深远的精神象征。然而,在江苏省中部沿海地带,却隐藏着一座不循常规的城市——盐城,它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山体的城市,海拔最高处仅为8.5米,这里的居民生活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中,爬山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奢侈的向往。
一、平原天际线:八米五之巅的传奇
提及盐城,人们脑海中难以勾勒出崇山峻岭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那辽阔无垠的平原景色。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在盐城,虽无高山可仰止,却因这独有的地貌特征而备受瞩目。8.5米的海拔高度,犹如一部无声的历史长卷,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和大海对这片土地的深情馈赠。
二、鹤舞鹿鸣:湿地文化的生动典故
追溯古代典籍,《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似乎预示了盐城这片被誉为“东方湿地、鹤鹿之乡”的神奇土地。盐城的湿地资源丰富,丹顶鹤、麋鹿等珍稀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符号。犹如王维笔下的辋川幽谷,虽无山而有灵,以其湿地生态的丰富多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版“辋川图”。
三、盐渎遗风:平原深处的人文积淀
盐城,古称“盐渎”,早在汉武帝时期便因盐业兴盛而闻名遐迩。《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煮海为盐”正是对这片土地千年盐文化的生动写照。在这片看似平淡无奇的平原之下,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没有险峻山峰的盐城人,凭借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盐商文化,并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四、登高而思远:平原生活的新诠释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孔子在《荀子·劝学》中的这句名言,在盐城得到了全新的解读。这里的居民虽然无法登山望远,却能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心怀天下,眼界开阔。他们以更低的姿态亲近大地,守护家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展现了一个平原城市绿色发展的典范。
盐城,这座海拔8.5米的无山之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人文内涵,向世人证明了地域特色的重要性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共融的可能性。当我们追寻着那些刻印在崇山峻岭间的古老记忆时,也请不要忘记,在平原的尽头,还有一座盐城,静静地讲述着属于它的“平原史诗”。
本人特别喜欢的景点:大丰黄海野鹿荡
盐城大丰的野鹿荡自驾探险记中,特别提到了这一景点在黎明破晓和夜幕低垂时分展现出的非凡魅力。据说,在清晨,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面对浩渺的大海,静候旭日初升之际,野鹿荡开始苏醒,鸥鸟翩翩起舞于空中,成群的麋鹿在原野上奔腾,加上寥寥几许渔民的身影和随风摇曳的草丛,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独特的生态画卷。
而当夜色降临,野鹿荡因其40公里范围内罕有的光污染控制,成为一片理想的星空观测圣地,并且已被纳入世界暗夜星空保护名录。尽管我们的探访是在晚上20点之后才开始,错过了白天的时光,却有幸深入尚未被过度开发的海边腹地,那里视野开阔,拥有大片草坪以及适宜设置望远镜的地方,搭建帐篷、举行野餐烧烤尤为惬意。尽管携带了简易厨具并现场烹饪了晚餐,但考虑到蚊虫较多,驱蚊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体验这片纯净之地。我们驾驶私家车直达目的地,备齐了帐篷、基础寝具以及强调极为重要的驱蚊产品,甚至带上了一台航拍无人机,以全方位记录这次旅程。入夜后,在免费的璀璨星空下享受宁静之美,预先查询次日日出时间并设置好闹钟,以便在清晨醒来,静静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欣赏完壮丽的日出景象后,我们整理行装,开启了寻觅麋鹿的探索之旅,当然,能否遇见这些神秘的生物,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运气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