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刘的是塑造手法,我认为他对于光明王的一篇分析很适合作为

关于大刘的是塑造手法,我认为他对于光明王的一篇分析很适合作为参考。
古典神性:直观,抽象,宏大,难以理解,给人直观的震撼。
技术神性:同样宏大且难以理解,但是能让人感觉到其中的脉络。
刘慈欣的作品里这两者是一套组合拳,结合起来就是一套动态的远近交替法。比如说写流浪地球的重聚变引擎的时候说:在荒野上奔跑遇到一道墙,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看都无限延伸,这道墙就是死亡。然而这种神性的东西拉进之后看却是人造的,可理解的。比如说三体中的各种异像,最后通过智子工程,告诉你这种力量是人为制造的。
这种手法是科幻创作中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工具,人造神。神性拉远人的距离,技术又把人拉进。
这个道理在其他类型里也可以通用,比如说布兰登桑德斯提出的:软魔法和硬魔法就是类似的道理。软魔法是神性的,无法解释的魔法,而硬魔法是需要明确规定能做到什么的。
但是科幻小说有个特点,其他作品里往往古典神性才有逼格,一门武功你说他有什么暗合天地至理 阴阳大法,它听起来很有逼格,你具体说这武功这路剑法怎么戳,逼格就下降了。
也就是说技术藏起来了,成了一种看不见技术只能看到神性的东西,这个时候逼格非常高。
同样的,魔法往往是软魔法提供精神感,硬魔法就非常工具化。
但是科幻不太一样,科幻作品中很多时候具体的技术细节反而能带给人巨大的震撼。就好像水滴的特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细节完全隐藏的形态,另一方面水滴动起来的时候却是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的具体原理来证明其神性。
当然这种手法并不是科幻独有,其他类别一样可以通过模仿来达成一样的效果,也就是这里说的奇幻中也开始出现技术神性。

很多科幻类别延伸出来的类型里的美学恰恰是通过技术细节体现的,虽然很多时候这样技术细节仅仅是装饰性的。比如说蒸汽朋克,蒸汽机的美学就是赤裸裸的把解构细节露出来,让人明确的感受到他是人为的技术产物。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手法起来相当于科幻界的太祖长拳,相当主流且普及,不同的人打味道也不一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