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不如鸡自己


今天这篇文有感于给学生改论文改到吐血的时刻!跟我们带娃带到吐血一样…
看别人家导师啥也不用干,学生自己立题、写文章、发文章,学生带着导师一起飞;而我这天天呕心沥血的修改、写批注,结果学生返回来的版本,我发现我写的批注她压根没改。
某天我问我一研究生,我说,你现在这个课题,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她说,还没有想法,就是看完论文也没有思路和想法,不知道下面应该做什么。老师你说应该做点啥?
我问她,你这个review里有没有copy-paste的内容?
她说,她是用翻译软件先把英文翻成中文,再用翻译软件把中文翻成英文,这样改写的…
某天我看完她回给我的文章,我特别高兴地在批注说,这个地方写的很好。结果她告诉我,我表扬的地方是上次我改的。
我😫😭😒😕

当导师跟当家长一个样,不是鸡娃,而是鸡自己!
你想,如果我是清华北大的导师,那招到的学生必然是全中国最好的学生,带起来自然顺畅,甚至学生可以反哺导师,相互促进!如果我只是一个一般学校的小导师,那自然招到的学生就存在这样那样很多需要费心思的地方…所以,说学生带起来费劲,不如说自己不强,所以招不到好学生!
是不是跟家长带孩子一样?!
如果我这个家长是音乐家,我家孩子天天耳濡目染,想不是音乐才子也很难;如果我是科学家,孩子天天跟我上山入地,想不是科研思维都不行…但如果我天天泡在麻将桌或者手机视频里,那孩子自然也泡在麻将桌或手机里…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说孩子内卷,家长焦虑,那么有没有逃离内卷的学校呢?
有啊,比如一些学校,自己研发课程,不需要天天刷题,挖掘孩子内心的动力和自身的特长,最后孩子们边玩边学去了世界前100的学校。可是这样的学校学费昂贵,所以朋友开玩笑说,其实不应该是我们嫌弃娃,而应该是娃嫌弃我们说:妈妈,为什么你不努力点让我上这个不用天天刷题的学校呢?
比如现在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或者项目,像我之前介绍过的浙大国际校区(破解高考密码:揭露不为人知的一条路2),其中很多学校或项目都很优秀,但学费价格也很昂贵。这时候可能不是娃不行,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实力去托举这些娃。
就像前两天写的关于游戏的文章(马斯克说短视频会吃掉孩子的大脑,而科学界顶级杂志研究却称每天打会儿游戏看会儿视频能帮娃长智商),好多家长读完并没有get到我们想说的是:很多孩子沉迷游戏,其背后的心理需求更需要家长去关注,只有了解了娃们的真实的心理需求,那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今天禁了A,明天还会有B、C…你想如果我们家长就不刷视频,或者刷优质视频,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跟着不刷视频或者刷优质视频呢?
所以,说到底,还是得鸡自己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