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十年,鸡娃现象就会消失


我们高校老师的孩子中不缺牛娃,有家里两个孩子都本科就上剑桥的,有很多孩子都是少年班上大学的,至于高中名校大学名校就更是一丢丢的多。但这其中,鸡娃的还真不是很多。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照样可以上名校,日子过得还不错呢?
有几个问题,大家需要了解
1、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上限
其实,在学术界,一直有个争论,那就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成就究竟是基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
大家都是各说各的理,我们之前针对智商的问题也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参见)
不管大家怎么争论,基本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基因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上限,而环境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下限。
什么意思呢?
就是爹妈给了先天基因,但是先天基因能发挥的怎么样,那得看周边环境咋样。
怎么理解呢?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班级里面有个同学,他的爷爷辈都是留学日本的老一辈留学生,当时我们省会城市的所有给排水都是他爷爷设计的,绝对是老一辈科学家,然后爸爸妈妈也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在单位都是高工,因此我这个同学,那是绝顶聪明,就是我们需要费老大劲能学会的东西,人家一小会功夫就学会了。这就是先天基因超强,如果顺理成章发展,肯定错不了。
但是,因为父辈太优秀了,所以都很忙,以至于家里没有人陪伴他,他从小就一直跟着保姆生活,后来保姆家有事,他就跟着保姆回到了保姆家,而保姆有个不靠谱的儿子,那时候俗称倒爷,我同学那时候就开始天天跟保姆儿子一起玩,经常逃课,跟着一起出去倒腾货。父母管教,但因为从小跟父母关系就不好,所以也不听。高中基本就没怎么上过课。所以后来,我们都上了大学,他,大学没考上,没办法,家里人帮他申请去了国外,但是在国外不久就跟人打架,最后也没读下来。现在跟着家里人做做生意,打打下手。
所以,你看,哪怕先天基因好,但后天环境不行,也照样会被拉下马。就像本来是火箭的料,可是天天只能在乡间小道上驰骋,那最后就硬逼成了40公里/小时的速度。因此,如果孩子是火箭,那就得创造个太空,火箭才能发挥出能量;而如果就是一个小马车,那在乡间小道,就能驾驭的很顺手。
不过我们都得知道,天才和智商低下,在人群中,都是极少数。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孩子,都是位于平均值的普通人。
那这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如何提高环境影响,来让孩子的下限尽量接近他们的上限。这就是所谓的眼界、格局和见识等等。
那么鸡娃,其实鸡的是智商,但是智商这东西,它鸡不出来。那么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物力和人力,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上限还是那么高,但是因为我们的焦虑和压榨让环境这个因素变差了,反而让下限变低了。
2、学历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只要是个医科大学本科,就可以留校当教师,晋级副教授、教授;是个专科,就可以留校当辅导员。
等到了2005年左右,医科大学硕士,就能留校当教师;本科就能留校搞行政。
而到了2023年,想当教师必须得博士毕业,想留校搞行政至少硕士学历起。
所以,过去只要上了大学或者好大学,就一定有好工作和好回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咱们国家高考报考生是320万,大学毕业生是83万左右;而到了2023年,高考报考人数是1278万,毕业人数是1158万。
所以人家说,大学毕业即失业,确实如此。因为从毕业人数就能看到,现在的大学本科学历其实对标之前的初高中学历人数。而确实,现在大多数本科学历能找到的工作也是当年高中大专学历干的事。
再加上AI面世,世界国际局势动荡,经济下行,现在本科当蓝领,硕士博士当城管的事情,就屡见不鲜了。
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本来以为12年苦读终于熬出头了,结果没想到,到了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始起泡,于是开始要么躺平,要么抑郁。其实主要就是鸡娃落得后遗症。
3、鸡娃不如鸡自己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旋律和命题。
在我的年代,我可以靠高考改变命运,但是在现在这个年代,高考改命,就变得越来越难。
这几年,我们还在鸡娃,因为学校的学位有限,尤其优秀学校的学位有限。但再过几年,等20后们开始上学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发现,不是孩子们想去好学校,而是好学校开始争抢孩子,因为孩子数量锐减了。
那作为我们现在的家长,其实做的,真的是,鸡娃不如鸡自己。
父母有点能力,可以让孩子全世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或者不管娃啥样,我们都可以兜底。
而如果父母都躺平,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出息,那么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孩子靠全面素质取胜再加上选择了风口行业实现了阶级跃迁;一种,孩子被鸡到生不如死...
但是这两种情况,娃都不会感激父母。第一种情况,这个孩子很可能与躺平父母实现彻底切割;第二种情况,孩子父母都躺平..
不管哪种,鸡,都没有价值
与其这样,不如从工作出发,也就是终点出发,去让孩子培养些底层逻辑,比如社会运转逻辑,人性的逻辑,利益交换的逻辑...
因为这个世界,如果只是一个盲目努力的孩子,她势必将跟他躺平的父母一样,不知所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