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从入学开始,科研、心理、恋爱、工作,啥啥都管。所以在科研上,也是这种风格。硕士研究生一入学,我就给他们研究题目,给他们找好实验老师或者师兄师姐学习技术,使用的试剂、耗材、研究方法,全部都帮他们搞定,他们只要直接做实验就好了。害怕他们累着,有时候实验结果不好,当我无法确定到底是我们科学假说的问题,还是他们技术的问题,还是试剂化学药品问题的时候,我都自己亲自上阵,去查找原因。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就让他们开展文献精读,我亲自上阵给他们讲如何书写综述、如何书写实验论文、如何书写课题申请等等,详尽的带他们分析各种文章。
但是可惜的是,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依旧写的一塌糊涂,常常需要我亲自撰写;想要发表SCI论文,后来发现学生们最多就能帮我把原料找到,至于把原料做成饭,还是得我自己亲自下场。
而我们另一个导师正好是不同的风格,他的学生来了,只给一个大的研究方向,比如就研究结肠癌,至于研究啥、怎么研究,都不知道。学生自己去看文章、想课题、找地方学技术,甚至有时候因为导师不给经费,学生们都自己想办法弄试剂做实验。我经常觉得这个导师的学生挺可怜的,我的学生一年级就开始做实验有结果,从来不用为实验经费发愁的时候,这个导师的学生还在想自己应该做什么,在尝试各种途径,不行了下一步怎么办。
自己总觉得,自己才是个好导师。
但是硕士三年过去,我的学生一问课题,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问他们下面打算做什么,除了我告诉他们的,他们没有任何的见解。用某一个实验技术测试指标,测到的值都是负值,他们会来问我怎么办,让我想办法。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导师的学生,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可以滔滔不绝的给你讲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实验,自己做的哪里不好,下一步应该继续做什么,因为他们的课题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有的技术都是自己摸索的。同样遇到用某一个实验技术测试指标,测到的值都是负值的情况,这些研究生会直接对接试剂公司进行各种交涉,以至于最后公司单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多月的探索,愣是重新作了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测试盒子。
我的学生是被我圈养的,我提供了优厚的各种条件,他们从来不用操心,所以困难都我来扛;
而另一个导师的学生是放养的,老师不提供任何东西,学生必须靠自己努力毕业,所以困难都是学生自己扛;
但最后的结局是有明显差异的…
被我圈养的学生,一问三不知,遇到困难先后退;
另外一个导师放养的学生,独立又有主见,遇到困难直接上!
像不像我们养孩子?
小时候看过一个儿童作家孙幼军写的一个童话,讲的是一个猫妈妈生了两只小猫,在旅途中,由于意外,一只小猫被拉在了汽车下面弄丢了,猫妈妈只能饲养身边的小猫。
在猫妈妈身边的小猫,猫妈妈精心饲养,科学喂养,连每天吃什么都严格按照书籍上写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小猫却长得特别瘦弱。
而弄丢的小猫自己在自然界生存,得自己想办法找吃的,自己躲避危险,结果长得特别高大威猛。
后来弄丢的小猫找到了猫妈妈,猫妈妈看着眼前的大猫,又看了看自己眼前的小猫,有点恍惚,为什么自己精心饲养的小猫竟然没有弄丢的孩子长得好?
现在想想,这个童话其实讲述的就是放养与圈养。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真要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圈养的太多,帮孩子安排的太多,以至于孩子自己最后失去了自己生存、生活、幸福的能力。
女儿12岁,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跨市的秋游,而且还经历人生第一次来月经,我在另一个城市担心的不行,结果人家自己把自己安排的很好,把自己照顾的也很好。
所以有时候,我们适当放放手,可能孩子会给我们意外地惊喜。
相信孩子,他们可以做到!给他们多一点机会展示自己!不要等最后孩子完全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的时候,再后悔,是不是自己管的太多。
就像我跟一个被妈妈一直照顾的很好的20多岁的青年说:“你未来想做什么?”
他说:“问我妈。”
我问:“那你最喜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他说“我也不知道,你问我妈。”
很像被我圈养很好的学生,“你这些结果说明什么?”
学生“老师,我还真不太知道,你觉得呢?”
我“你下一步打算怎么继续推进这个课题?”
学生“老师,我还不知道,你觉得呢?”
明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放养与圈养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