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奥斯卡春山学”“奥斯卡歧视亚裔”的话题上了热搜。但其实,在国外呆久了,你就会发现,对于亚裔非裔这种少数族裔,确实是到处都有这种隐形的歧视,而跟想象的国外人情简单不同,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子女教育和日常生活,哪里都一样,国外同样也处处都是人情…
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类似于课题演讲的比赛,当时比赛的名字叫做“golden synapse”。据说这个比赛从举办开始,只有一个中国女孩获过奖,她的导师是我们学校的泰斗级导师(白人)。
我的老板是个华裔,还是个经常给老外找茬的华裔。我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就每年都参加这个比赛,但一直没有获过奖。当然我那时候确实也不行,无论是英语,还是课题进展,抑或提问回答。
但我毕业前一年,我已经是最热门的获奖候选人,因为那年我刚发了一篇好文章,在比赛前,很多白人同学都跟我说,“这次奖杯肯定是你的了”。
讲演的过程很顺利,我的英语已经可以handle整场,还能适当的加入一些调侃的笑话,所以整体非常好。下台的时候,几个教过我的白人教授还特意祝贺我说,讲的特别好,这次肯定是你了。但最后颁奖的时候,我依然没有获奖,奖杯奖励给了一个白人老大的白人学生。
在国外念书的时候,我就知道,一个中国人想在国外混,那么必须比外国人更厉害才行。要不咋说,出了国的中国人都变成了最爱国的爱国者!在国外,你能真切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真的是留学生坚实的后盾!
后来我去美国医院做见习,是我的一位白人教授写了个推荐信介绍我去的,但是去的时候需要面试,可是面试官看了眼推荐信,说,可以了。就这样我就在美国某医院做见习了。
我读博士第二年,老板就开始让我跟着师兄师姐们参加国际会议,每次开会的时候会议都会给我们这些科研小雏开很多workshop,关于就业了、技术坊了之类的。记得我听的第一个关于找工作的workshop,白人教授就跟我们说,找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connection!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每年去开会,最主要是去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跟白人老师关系很好,然后顺理成章的,我的作业成绩尤其各种assay成绩都不错,虽然有时候写的根本就不咋好。
我自己有个白人同学后来在美国当了医生,我经常找她给我寄药,都说美国医生按小时收费,但她跟我却从来不用。
在国内外企呆过的应该都知道,外企有个渠道叫内推,就是自己人互相介绍自己人。外国学校招faculty其实也一样,除了学术成绩,学校内部的推荐、尤其大佬教授的力挺,会帮面试人省很多事…
所以在国外生活了将近十年,我发现国外同样是个人情社会,弯弯绕绕也很多。
如果只是因为想逃离人情社会而出国,那很可能出了国,我们发现自己又进了一个新的人情社会…
就像奥斯卡的春山学,如果当时换做杨紫琼和艾玛·斯通,关继威和小罗伯特·唐尼是好朋友,那么现场也许就会是另一个景象…所以,奥斯卡颁奖台也是个人情社会…
就像我参加的比赛,如果我是个白人,或者我的老板是个白人,也许结果会不同。我们可以去申诉歧视,但却很难改变结果,因为一个比赛,评委可以说人家更好,总能找出更好的理由,有了理由就不可能叫歧视。
所以国外的人情社会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熟知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唯有提高自身才是正道。就像我博士学校的一位中国学长,自己毕业后一骑绝尘,很快就当选为加拿大院士、美国外籍院士,这时候只有他白人同学背后酸的份儿了…
当然作为华裔群体,中国留学生群体,更重要的是需要团结一致,在各个国家法律和规则下,对抗不公,为自己的群体谋得权益…而不是看见自己族人反而拆台、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