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立白等潮汕家族是如何做家族治理的?




              
家办新智点在研究国内的家族传承时,发现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传承特点,譬如潮汕帮、闽商、温州帮等。
接下来,家办新智点将带你走进每个不同的区域,试图探究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传承「秘籍」。今日,家办新智点带你走进潮商帮。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Brookings Institutions)的研究认为,约70%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
潮商崛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潮商也是除徽商、晋商外唯一没有断代的华人商帮。在香港的所有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是潮汕人的产业。在泰国,前20强的企业皆由潮汕人所控制。在《2023胡润百富榜》中,共有54名潮汕籍富豪上榜,总财富达15412亿。
如今,已有不少潮商企业传承至四代甚至五代......独特的潮商文化是其基业长青、家族世代传承的「重要法宝」,同时有的家族已经通过信托架构、家族「价值共识」或家族理事会等,顺利完成了传承。
在揭秘潮商传承密码:唯一没有断代的华人商帮(上)一文中,我们梳理了‍‍‍‍潮商翘楚人物及家族,以及潮商的发展特点,欢迎关注。
2024年6月,家办新智点将再次出发,组团一批内地家办及超高净值个人赴香港研学考察调研之旅,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码咨询香港家办研学详情。

文 | 家办新智点

潮商家族企业的传承
潮商家族企业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子承父业。
子承父业是潮商二代传承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儿子的继承。这些新生代多是将传承视为自己的「己任」,并将其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立白集团的家族传承可以说是一个典范。目前,陈凯旋的长子陈泽滨已经顺利接班,为立白科技集团董事、总裁。陈凯臣的长女陈丹霞在接手立白科技集团的超威事业部后,并且于两年后将这一部分业务独立出来,组建了「朝云集团」,并成功在港上市。
其他家族成员的二代接班情况参考以下图表:

来源:资料整理,来自网络
对于「创二代」,陈凯旋曾表示,「他们都愿意接班。我提出的希望是,他们不但要继承事业,还要继承我们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拼搏精神,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
吴学人,吴清亮的儿子,也是二代接班人。2014年,吴学人开始作为吴德南集团的代表,正式进入立邦控股董事会。
第二,及早制定传承计划,做好继任者的体系培养计划。
在潮商中,二代自出生后,不论学习还是留学以及归国后到基层一线历练,都是为接班做准备的。大多数的二代都会接受父辈对他们的接班安排。正是通过这种安排,父辈和子女间通过共同打拼来强化家族感情,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和谐。
在家族传承上,李嘉诚一直都在刻意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他们只有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就将他们带到董事局会议上,让他们接受商业熏陶。在家里的时候,李嘉诚也会耐心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视其父亲为「最好的商业教授」。

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
戴德丰除二个儿子外,还有一个女儿。在家族传承培养上,戴德丰对子女实行的是分业分工的培育。早期,长子戴溍良主要负责生产管理方面的业务,女儿戴凯欣主要负责戴德丰千亿资产的广告业务,而小儿子戴进杰则分管零售。
第三 ,「分业分工不分家」。
「分业分工不分家」,是大多潮商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多出现于多子女家庭,后代子女会基于各自的事业领域来共同维护庞大的家族利益。这也是大多父辈的愿望,希望子女能在「不分家」的基础上,分业分工,既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还能强化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已故的一代掌门人罗鹰石,于1963年创立鹰君集团,雄踞香港地产界一方。后其六个儿子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尤其二代中的四人更是分掌鹰君集团、朗廷酒店、富豪酒店、世纪城市、百利保、四海国际、瑞安房地产、瑞安建业、新福港等大型地产集团。可以说,罗氏家族的酒店遍布世界各地。
在罗氏家族,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二代大多都在父辈开拓的疆土上,再次创业,将家族企业带领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三代中的大部分人正进入到各自父辈的企业中接班。

力嘉集团马伟武之子马楚力
如今,力嘉马伟武家族二代如「众星拱月」般分布在家族事业中。长女马家慧为集团总经理,主持集团工作;长子马楚邦、次子马楚力均为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分管各自板块。马家慧与她的兄弟协力同心,抱团作战,在接棒父辈传下来事业的同时,也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发展。
星河控股集团也是如此。黄楚龙育有二子一女,长子便是黄德安,次子黄德林。黄楚龙对两个儿子的定位早有考量。黄德安负责地产,负责星河控股担任常务副总裁,黄德林负责商业,被委任为星盛商业的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秉承「分业分工不分家」的理念,潮汕的许多家族企业已经顺利完成传承,也成就了泰国首富「富过五代」黄子明家族的传承典范。
第四,一代创始人多依旧掌握「大权」。
经过调研发现,在企业权力交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创始人在世并在场时,权力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完全转移」很少会发生。这时候,家族第一代仍旧掌握着大权。
虽然李嘉诚现在仅是长江和记实业及长江实业的资深顾问,将家族的大权彻底交给了大儿子,但仍坚持掌握三分之一家族权益,包括长和、长实、新能源等实业股票,总价值三百亿美元。
第五,「家族+职业经理人」的混合管理模式。
虽然潮汕商人及其重视家族企业的传承,但目前有许多家族企业也会重用职业经理人。
在戴德丰的家族事业中,除家族成员外,多数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
在四洲集团的管制体系中,甚至日籍人士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如独董木岛纲雄,曾为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副行政总裁、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之董事总经理及商务总监。

星盛商业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陶慕明
在黄德林的星盛商业中,现任星盛商业执行董事兼总裁的陶慕明也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他与黄德林是多年的事业搭档。此外,黄楚龙的星河控股集团,包括地产、金融、产业、置业、物业五大板块,在「分工不分家」的模式下,也运用了「职业经理人+家族成员」混合管治体系。
通常,负责日常经营的是职业经理人,黄楚龙及子女、家族成员则更多体现的是家族之控制权及所有权,也包括参与管理权。譬如,现任星河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姚惠琼,也并非黄家人,但却是黄楚龙备受器重的职业经理人。
第六,重老臣、重臣、资深高管。
黄楚龙有一个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即「该挣的钱要挣,该送的你就送,钱是王八蛋,要会挣来要会玩。」黄楚龙坦言自己书读的少,因此需要依赖专业人才,「钱财比不上人才,资金比不上智慧」。他在用人上极其严格,以人品至上为用人第一原则。
除黄楚龙重资深高管外,许多「富过三代」的海外百年潮商企业,甚至出现多代人辅佐父子、兄弟、姐妹等,且同服务于一个企业的情况。

星河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姚惠琼
星河控股的姚惠琼,自1998年加入星河以来,一直是黄楚龙最得力的「一把手」,至今已星河服务超过20年。
此外,李嘉诚长实系的「老臣」霍建宁,堪称香港「打工皇帝」佼佼者。而作为蔡志明家族准二代接班人的蔡加赞既把「老臣」高管当长辈,也视为工作偶像。
这些「老臣」或重要的职业经理人,扮演的都是「师傅」角色,为二代的顺利接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正如,正大集团的谢国民所言「应当把孩子放在师傅的脚边,而不是立刻让他们做老板。」

家族治理
潮商在家族治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礼仪文化制度。
除祠堂文化,能让家族成员知晓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外,潮汕家族相信「多子多福」,且子女间内部大多很团结。家族会通过各种礼仪文化制度,无形中以约束家族成员,加强家族的团结和文化传承。譬如,成年礼和结婚等。
在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看来,「打造家族的仪式感,创造一个传承的氛围,让家族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成员,有困难、有问题,家族会帮助你,但同时你对家族也有义务和责任。」
第二,注重家庭观念。
潮汕商人十分重视家风和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己利利人,己达达人」强调做慈善和做企业一样,应该发自内心,因为「乐则能久」。
此外,潮汕人还非常注重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年轻者必须尊重和照顾年长者,而年长者需给予年轻人指导和支持。
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是一个典型的潮汕人性格,孝顺,家族观念重。在父亲朱树豪去世后,身为长子的他撑起了这个「家」。他视自己的四个弟弟妹妹如自己的孩子一般,肩负起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责任。
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以影响自己的弟弟妹妹,同时也为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朱鼎健来说,财富继承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父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承下去。
第三,注重教育和「言传身教」。

陈伟南、陈幼南两父子
谈及儿子陈幼南,陈伟南十分骄傲,「除了擅长经商,古时潮汕人有一个传统,便是耕读以传家。潮州也曾出过一个文科状元林大钦,在潮汕很多地方都设有书斋祠堂,都是为了勉励子女好好读书。」陈幼南也不负所望,拿到了国外的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另外在潮汕商人看来,教育不仅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需培养孩子的德行和能力。
「父亲的许多精神和价值观都影响我至今,他从小教育我们,要‘以身作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受父亲价值观的影响,朱鼎健从小就通过自己做事来获得零用钱。后朱鼎健被送至加拿大读书,尽管彼时父亲的身家已经不小,但仍教导他要「自力更生」。因此在读书期间,朱鼎健会通过帮邻居做一些零活以及打暑假工等来赚取生活费。
在生活上,他勤俭节约。在教育下一代上,他也是「言传身教」。朱鼎健会坐最早班的飞机,并有时在出发前,他会叫醒孩子们,告诉他们自己要出差了。这不仅在向孩子们暗示自己工作的不易,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是一种亲情的强化。
对此,陈伟南也是如此,「希望儿子是什么样子,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在谈到子女教育时,李嘉诚曾说,99%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第四,家族理事会。
以潮宏基为例,廖氏家族有一个家族理事会,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确保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经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立白来说,「立白凯晟控股大家庭」扮演的也是家族理事会的角色。陈氏家族有一个「价值共识」,作为家族企业,立白凯晟控股的许多重大决定,多决定于会议中。该会议的参与者为陈氏家族主要成员以及少数的外部参与者,并尽可能充分听取每个家族成员的建议。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把共同的蛋糕做大,有事要多商量、多沟通,能够以企业发展的大局为重。」这也是陈凯旋和陈凯臣两兄弟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

陈凯旋和陈凯臣两兄弟
如今,陈凯旋和陈凯臣兄弟已于2007年制定了「陈氏家族规约」,到2016年已经更新至第五版。
在这部「规约」中,陈氏家族设立了治理机构,包括家族理事会、传承委员会和家族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三年一选举,还有投票机制和晋升机制。家族会议每月需召开一次,内容涉及经营业务,家族如何治理,如何培养下一代等。
另外,家族还设置了「家族贡献奖」和「自我牺牲奖」等,家族成员还需要「述职」。
家族规约的核心要旨:
陈佘大家庭愿景: 代代传承 世世兴旺;
陈佘大家庭使命: 维护家族团结 传承爱与担当;
陈佘大家庭价值观: 爱国、感恩、诚信、责任、尽孝、团结、奋斗、留余。
第五,家族信托。
众所周知,股权架构是家族企业治理体系的基石,但家族信托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从戴德丰家族旗下的上市公司四洲集团与香港食品投资股权架构上看,是以家族信托持股的形式实现家族对集团控股的。
以四洲集团为例,控股股东分别为Capital Season Investments Limited、Special Access Limited和Careful Guide Limited,持股比例分别为29.98%、19.32%、18.22%,最终受益人均为戴德丰,由此推断应该是家族信托持股的形式。
而星盛商业,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在其IPO招股书透露的股权架构上,也可以窥见有家族信托的影子。其中,由家族信托100%持有高星,持有IPO前星盛商业80%的股权。而黄德林则通过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德瑞投资」持有剩下的20%股权。
据相关媒体资料显示,在星盛商业主要股东中,持股最多的为黄楚龙,其持股权益性质是「家族信托的财产授予人及保护人以及受控制法团权益」。另外三个股东TMF (Cayman) Ltd,Long Harmony Holding Limited,高星,其权益性质分别是信托的受托人、受控制法团权益、实益拥有人。
高星与德瑞投资,均为实益拥有人性质。其中,高星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Long Harmony Holding Limited持有,而TMF (Cayman) Ltd是黄楚龙设立作为财产授予人及保护人的酌情信托,且家族信托的受益人为黄楚龙家族成员。
由此,黄楚龙家族通过星盛商业的IPO,通过家族信托对旗下板块的家族财富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实现了一代「传」与二代「承」。
这种股权架构在上市家族企业中也越来越多。这种财富传承模式在家族财富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法律税务及继承上,也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及本土化。

结语
家族观念浓厚,在潮汕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国内的潮商依旧还有着「家文化」的特点。
但一些海外潮商的家族企业已经开始和现代经济接轨,兼具「开放性」与「家族封闭性」的双重特征。
譬如,正大集团的谢国民家族已经开始打破家族世袭制。谢国民决定,「谢氏家族的下一代子女,不得按照世袭制惯例进入正大集团,在集团以外作出突出成绩者,需经董事会研究批准,方可进入。」
「这样做对家族来说,是加法,甚至是乘法,而非减法。如果你的孩子真有本事,就让他去创建新公司,另创一个天下,让他自己去获得社会的承认。」谢国民表示。
目前,潮商在传承上也面临着挑战危机,包括换代引起的权威失落,「改朝换代」引起的企业文化和制度的重置,所有权转移时引起的「分家」等。
总之,对潮商来说,一个顺利的家族传承,除财富和经营的传承外,还有家族文化的传承。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家族和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家办新智点知识星球现已开启,售票799元,内含“家办内参、家办周报、主题分享、社群问答、报告研读、家办手册”六大核心权益。欢迎加入,与顶级家办CIO一起同行,共创一个投资者星球!
新会员限时扫码加入星球,即可获取《中国家族办公室完全手册》+《家办新智点·2023年终研究合辑》两本资料;老会员限时续费后赠送《家办新智点·2023年终研究合辑》,请私信运营人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