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潮商传承密码:唯一没有断代的华人商帮(上)



              
家办新智点在研究国内的家族传承时,发现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传承特点,譬如潮汕帮、闽商、温州帮等。
接下来,家办新智点将带你走进每个不同的区域,试图探究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传承「秘籍」。今日,家办新智点先带你走进潮商帮。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Brookings Institutions)的研究认为,约70%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
潮商崛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潮商也是除徽商、晋商外唯一没有断代的华人商帮。在香港的所有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是潮汕人的产业。在泰国,前20强的企业皆由潮汕人所控制。在《2023胡润百富榜》中,共有54名潮汕籍富豪上榜,总财富达15412亿。
如今,已有不少潮商企业传承至四代甚至五代......独特的潮商文化是其基业长青、家族世代传承的「重要法宝」,同时有的家族已经通过信托架构、家族「价值共识」或家族理事会等,顺利完成了传承。
2024年6月,家办新智点将再次出发,组团一批内地家办及超高净值个人赴香港研学考察调研之旅,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码咨询香港家办研学详情。

文 | 家办新智点

「富可敌国」的潮汕商人
潮汕籍商人中有许多翘楚人物及家族,国内包括地产大亨刘銮雄、李嘉诚、马化腾、英皇集团的杨受成家族、鹰君创始人罗鹰石家族、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的庄世平、立邦漆创始人吴清亮、立白集团的陈凯旋家族、康美药业马兴田、富德系掌门人张俊、合生创展的朱孟依家族、星河集团的黄楚龙、国美的黄光裕、佳兆业的郭英成、玩具大王蔡志明……

国外包括「马来糖王」许栳合、许武安父子;「金融巨子」陈弼臣、陈有汉父子;陈黉利行的陈慈黉家族、正大集团的谢易初家族、泰国荣兴集团的黄子明家族、「泰国酿酒业巨子」苏旭明家族、陈氏兄弟集团的陈氏兄弟家族;新加坡金味集团掌门人、「麦片大王」的 庄坤平;悉尼「亚洲食品大王」周光明……
在《2023胡润百富榜》中,共有54名潮汕籍富豪上榜,总财富达15412亿。

(家办新智点制图:点击图片可放大)
潮汕人的商业基因深厚,产业实力强大,在珠宝、音像、电子配件、玩具乃至医药、房地产等几乎都有潮汕人的影子。
从发展阶段上来说,潮汕商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阶段,海洋贸易时代。从明清开始,潮商商人就开始从事海上贸易,以民间贸易为主要形式。
第二阶段 ,「家族式」个体户时代。潮商商人开始离开海洋到陆地发展。这时候的潮商商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商机。他们多深耕在批发零售、纺织服装、电子工业等行业,多处于供应商价值链和渠道价值链上。
在经营上,他们多崇尚自我和家族力量,家族协作创业。许多潮汕企业几乎都是「家企不分」,人际关系盘根错节。
第三阶段,「大企业精神」的企业家,主要体现在「管理革命」中,倡导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崇尚多元化和资本,善于资源整合,注重战略规划。譬如,李嘉诚曾以其私有的约100亿港元,控制市值900多亿港元的长实系集团。而黄光裕也曾借壳上市,让自己的个人财富暴涨。
此外,从时代上来看,如今的潮商已至四代。
第一代以李嘉诚、罗鹰石等为代表。他们多背井离乡,学历低,成长艰难,或做过苦力,或吃苦耐劳。譬如,李嘉诚曾在香港茶楼端过茶,香港丽新集团创办人林百欣曾在底层做过苦力,享有「米王」之称的唐学元曾在米铺中做过扫地、擦桌子的伙计......
第二代以黄光裕等为代表,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可谓「时势造英雄」。这代潮商喜欢「抱团」。黄光裕起家时,就得到许多潮州大佬的支持。后与陈晓争夺国美电器董事会话事权的时候,靠潮州老乡,黄光裕在短时间内便筹集到了20亿元资金。
第三代以马化腾为代表。这一代以资本红利为主,在互联网为窗口期进行创业,发展更多元化。譬如,姚正华早年经营菜篮子,后进军地产再到创立前海人寿,实现了产融的跨界升级。
第四代为80、90后创业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业领域。

潮商的发展特点
综合来说,潮商帮商人在起家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吃苦耐劳。
李嘉诚曾说过,「当我身处逆境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劳、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在潮商人的基因中,吃苦耐劳是被排到第一位的。
尤其以第一代潮商为代表,多成长于家国动荡,四处逃难时期。当他们踏上异国他乡时,几乎一无所有,主要靠出卖廉价劳动力为生。
立邦漆创始人吴清亮的母亲在新加坡的「贫民窟」生下了他。14岁时,日本攻入新加坡,为贴补家用,吴清亮辍学,开始了「打工生涯」,曾寄居马来西亚做过割胶工,后跟着姐夫贩卖渔网。
香港达成集团、佳宁娜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马介璋幼时住在贫民区小木屋的阁楼上。中学毕业后,为缓解家中经济困难,他决定辍学当学徒,先后在毛衣厂、牛仔裤工厂当过学徒。
正如立白的陈凯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团结、吃苦耐劳,敢于为先的这些特质是我们潮汕人根深蒂固的品质,这些性格品质对公司发展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第二,冒险精神。
「三牲敢食,钉球敢绊」、「富贵出凶年」,这两句可以很好代表潮商的商业精神。在潮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中,他们通常胆识过人。

尤其「在价格不透明的行业,比如黄金珠宝、地产、军火等行业,潮汕人最拿手。」一研究潮商文化学者表示,「他们敢赌,有极为纯粹、独到的商业眼光。」
第三,嗅觉敏锐。
潮商能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就在于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1957年,李嘉诚正是靠着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消息,决定进军塑胶花。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也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到蜚声香港。之后,他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塑胶花大王」。
第四,诚信为本。
「小小生意会发家」,一般如果爷爷出来卖茶鸡蛋,爸爸开个小铺子,儿子可能就能做大生意。立白集团的陈氏兄弟从小就成长在这样的经商氛围中。同时,他们还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秉持诚信、童叟无欺等「价值观」。
譬如,立白集团有「五立文化」,立信、立责、立质、立真、立先,在产品上坚持产品的「去渍成分高于对手、不伤手、留香好」品质。
第五,勇于创新。
「做企业不能停下来,要做一个永远保持活力的创业者,不断吸收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试错、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变化。」陈凯旋曾表示。从「小洗涤」升级为「大洗涤」,再到「大日化」「大平台」,立白两代人都在变革。
陈凯旋对二代接班交出的答卷十分满意,「他(陈泽滨)是2010年进入立白,到现在已经有13年。进来之后,他主动要求从基层做起,参与了很多项目,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我哥哥的小孩也是这样,他们做事都很用心,也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对企业后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潮商的「宗族文化」
美国知名传记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曾在《龙行天下》一书中如此写道:「潮州人在文化上十分独特。他们操纵着地球上最有钱、最强大的地下网络,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组织严密且向心力强。」
团结互助、抱团取暖、重亲情和乡缘关系等,是潮商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潮商起家和传承的过程中,以「宗族」和「家族」建立的商业王国,有着浓厚的「家文化」的特点。
第一,宗族感情浓厚。
「哥哥先出门,发展好了把兄弟姐妹都接出去」,这至今还是潮汕人闯天下的「目的」之一。黄光裕家族、黄茂如家族、合生创展的朱孟依家族等基本如此。
另外,潮汕商人对宗族的认同感也十分强烈。立白的创始人陈凯旋和陈凯臣两兄弟自称为「陈佘大家庭」。他们俩本姓「佘」随母姓,后改为「陈」随父姓。至今,陈氏兄弟仍旧以佘氏裔孙的身份参加「余氏家族」的重大家族活动。
而港美马氏大宗祠则是祖籍潮南成田家美的马化腾家族、马介璋家族的开基祖祠。他们都是该宗祠的「裔孙」。
第二,家族成员「创业」齐上阵。
力嘉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马馀雄,为董事长马伟武的弟弟。兄弟俩曾一起跟随母亲离开潮汕老家,闯荡香港,是典型的潮商「兄弟帮」代表之一。
马化腾在创业的过程中,更是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马化腾刚毕业时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马站」站点。尽管马化腾当时可能是出于玩的想法才创立了这个站点,且还需要大笔网费支持,但他的母亲黄慧卿还是大力支持他,甚至还会在他出差后帮他维护网站。

1998年,马化腾成立了腾讯,所有的工商注册都是由父马陈术完成的,甚至连「腾讯」这个公司名字也是父亲帮取的。腾讯早期的会计账,也是马陈术处理的。母亲黄慧卿更是腾讯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持有60%股份。直到腾讯进行风投后,这些股权才变更给了马化腾。
在宝能系的创立中,姚振华和姚建辉两兄弟也是「齐心协力」。两人轮流交换法人代表和董事长职位,弟弟掌管宝能控股,哥哥则负责现金流。
奥飞动漫的蔡冬青家族中,董事长蔡冬青和蔡晓东为兄弟关系。而康美药业的创始人为夫妻档。更多的潮商上市公司背后的股权架构则显示了庞大且复杂的家族关系。
第三,每个企业的背后几乎都有「宗族的力量」。

黄光裕在国美创立初期以及争夺国美控股权中都有家族的集资力量。朱孟依家族也是家族立企,大哥朱拉伊主管广东新南方集团,三弟朱庆伊主管珠光集团。朱氏三兄弟旗下的众多公司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那些在潮商经营着规模不大工厂的经营者,在旺季需要增加投产时,他们不会靠银行贷款,而是直接找本村宗族组织的标会。
譬如,2011年,汕头农村兴起了20人每月筹集100万的「标会潮流」,为当地族人开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帮助它们成功渡过了难关。
第四,「家己人」的团结协作。
潮商商人重亲情,更重乡缘。他们经常「抱团」。
祖籍同是潮汕的立邦漆创始人吴清亮家族(新加坡华裔)与正大集团谢国民家族(泰籍华裔)关系密切,两人曾借助彼此之间的资源和人脉,促进所在地的业务发展。直到1971年,两人才「分家」,谢国民继续专注农副产品和百货等,而吴清亮则全身心投入到涂料中。
「爱帮互助」是潮商的很重要特点。国美在上市时,黄光裕就是买的自己的老乡,也即知名香港股市「壳王」詹培忠的壳。
2014年,富德系掌门人张峻就与普宁的佳兆业郭英成联手,击败华侨城、华润、招商、绿地、港中旅等房企巨头成功拿下深圳「巨无霸」地块。
很多潮商家族在创业路上几经沉浮,但都能涉险而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老乡」相助,家族凝聚力强。他们亲切地称之为「家己人」,这是他们能走出危局的重要力量。
第五,海内外的「侨情」。
据相关媒体记载,潮汕马氏遍布海外,如潮阳有马姓7万多人,而海外却有20万多人;昔年仅成田一乡便有马金盛等批局7家,聚昌等当铺3家,「侨情」梗概可窥。
海外潮人在中国华侨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据《潮汕华侨史》记载,他们在华侨史上的最主要特点是,人数多、出洋早、事例突出、意义深远、文化输出强劲。
譬如,汕头小公园骑楼群、陈慈黉故居等便融合了侨文化,而香港“盂兰节”、东南亚「大峰祖师」信仰源头便在潮汕。
第六,反哺家乡。
得到宗族帮助的潮籍商人几乎都会回乡大肆祭祖,修缮宗祠。据统计,自1860年至1949年,潮汕民间修建祠堂2000余座。

同时,他们也会不遗余力地建设家乡,让家族荣耀得以传承。
在老家潮州,吴清亮曾以父亲吴松昌、母亲李秀英的名义做了许多公益事业,包括建设松昌中学、秀英医院、秀英亭、秀英小学等,并修建了4座桥梁、乡道、电厂、水厂、大吴小学等。
马化腾与父亲马陈术、母亲黄惠卿在成田家乡也做了诸多公益。2017年11月,马化腾又委托堂兄马化炳捐赠1300万元予成田公益慈善会,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号称「香港食品大王」的香港四洲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戴德丰祖籍广东普宁为回报故土,除了捐资兴办溪东村「德丰学校」,还在普宁设立奖学金,对高考、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而李嘉诚对家乡的捐赠也是很多,包括捐资修建了多栋居民住宅;兴建和扩建了潮州医院、潮安医院等公共设施;先后捐资1600万港元为贫困山区兴建了70所基础小学;捐建汕头大学;参与捐建汕头机场、汕头港、汕头火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据报道2023年,李嘉诚又向潮汕捐赠了1亿人民币,获「潮州市潮人故里基金特别贡献奖」。
第七,家国情怀。
香港星洲胶业、香港星洲贸易、香港屏山企业创始人陈伟南和其子陈幼南父子俩对家乡潮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历日本侵略中国战乱年代的陈伟南,有着十分深重的家国情怀。这也影响了陈幼南的日后选择。留学美国和加拿大后,在父亲的感召下,陈幼南回到香港,投身到了祖国建设中。
两父子都十分支持家乡建设。尤其是陈伟南所做的善举,一如其同乡、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所言:「善举懿行,不胜枚举,高德所至,有口皆碑。」李嘉诚更是亲切的称陈伟南为「大哥哥」。
这份家国情怀,也体现在郑辉身上。
郑辉,巴黎士多集团创始人,在法国华侨社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曾参与创办了「法国华裔互助会」;担任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一职;曾任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受聘担任中国侨联顾问、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顾问、广州潮人联谊会名誉会长、汕头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顾问;还曾作为嘉宾分别被邀参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
除此之外,郑辉也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在自己的家乡捐建了「郑辉中学」及「潮阳体育馆」,并在家乡捐资修路。他曾在云南建立两所「希望工程」小学。每逢国内火灾、水灾、地震时,他都率先认捐,并领导法国华裔互助会筹款救灾。
「只有祖国强盛,我们海外华人才有地位。」这是他常对人说的一句话。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家办新智点知识星球现已开启,售票799元,内含“家办内参、家办周报、主题分享、社群问答、报告研读、家办手册”六大核心权益。欢迎加入,与顶级家办CIO一起同行,共创一个投资者星球!
新会员限时扫码加入星球,即可获取《中国家族办公室完全手册》+《家办新智点·2023年终研究合辑》两本资料;老会员限时续费后赠送《家办新智点·2023年终研究合辑》,请私信运营人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