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思想,是朝鲜政权的立国思想。
一、朝鲜主体思想出现的背景
朝鲜建国初期,平壤政权内部存在着四股不同的政治力量:游击队派、延安派、苏联派、南方派。
南方派(朝鲜共产党)的“正统”名分,始终威胁到金日成的地位(成为苏联或中国眼中的候选人)。在朝鲜战争尚未结束的1952年末,金日成就急切地清除了南方派势力。
1956年,出于政治与经济理念的分歧,“改革派”的“延安派”、“苏联派”联合发起对“游击派”的政治斗争。然而,“改革派”政变失败,“延安派”和“苏联派”遭到彻底清洗。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1958年中国志愿军从朝鲜撤军,中国力量的威慑锐减,金日成的权力得到极大稳固。1950年后期,由于中苏问题,朝鲜逐渐失去了苏联的经济援助。朝鲜国家发展进入相对困难时期。
朝鲜的建国立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受苏联和中国的影响极深。金正日出身于中国抗联,荣登朝鲜大位则得益于苏联的强力扶持。为清除苏联和中国对朝鲜政治的影响,同时为加强集权统治,金日成提出了强调朝鲜独立自主的“主体思想”。
二、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朝鲜的主体思想,也被称为“金日成主义”或“金日成主体思想”,是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1955年金日成第一次提出要树立“主体”的问题,1965年金日成首次提出“主体思想”的概念,1970年朝鲜劳动党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体现于朝鲜现实的主体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1972年宪法规定“主体思想为国家一切活动的指针,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1980年党章把主体思想作为朝鲜劳动党唯一的指导方针。
主体思想的主操盘手是金日成儿子的“帝师”黄长烨。黄长烨后期因担心政治斗争牵连,叛逃到韩国。
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自主性:主体思想强调朝鲜人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主张朝鲜人民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 革命性:主体思想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这种革命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革命,也包括思想和文化的革命。
3. 集体主义:主体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主张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
4. 军事优先:主体思想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朝鲜将军事建设置于国家建设的首位。
5. 教育先行:主体思想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因此,朝鲜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
6. 自给自足:主体思想主张朝鲜应该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世界的依赖。
三、独特的主体纪年
朝鲜的国家纪年方式被称为主体纪年,这种纪年方式的特点是以主体作为年号,其元年被设定为金日成,即该国的建国者,的出生年份——1912年。因此,每当进入新的一年,朝鲜便会进入主体纪年的下一年。例如,若当前是主体纪年的110年,则实际对应的公元纪年应是2021年。
主体纪年的特点是,它以金日成主席的诞生年份为基准,将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纪念意义。这种历法旨在强调朝鲜人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金日成主席在朝鲜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主体纪年的使用在朝鲜是强制性的,所有的官方文件和出版物都必须使用这种历法。在朝鲜,人们也会使用主体纪年来计算年龄和纪念日。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主体50年”出生,那么他现在就是“主体70年”的人。
尽管主体纪年在朝鲜被广泛使用,但在国际上并不被广泛认可。大多数国家仍然使用基于基督教的格里高利历法,而朝鲜的主体纪年则被视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
主体纪年的存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这种历法强调了金日成主席的个人崇拜和朝鲜的政治体制,而忽略了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