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复澎湖?台海巡用水炮驱逐大陆渔船,解放军罕见夜航包围台湾


在18日那天,有个陆籍渔船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澎湖猫屿西南方海域。这画面,想必是颇为戏剧性的——北风呼啸,风力高达7、8级。
那艘渔船在波涛中摇曳,而台海巡的巡检人员,恐怕是连近都难以靠近,更别说上船登检了,最后,台海巡采取了“强力驱离”的措施。
然后,20日下午的时光里,又有戏码上演,这回不止一艘,而是五艘大陆渔船,而且还都将船名涂抹了,神秘兮兮的出现在七美南10海里处。
同一天下午5时左右,台海巡的10087巡防艇又在澎湖草屿南2.8海里处发现了另外两艘大陆渔船,其中还有一艘是无船名的“神秘客”。
那时候海象不佳,10087巡防艇只能通过广播和鸣笛来示警,最后甚至还用到了水炮,

紧接着,一艘大陆公务船在金门岛海岸线0.2海里处穿越而过,这无疑是在无声中放送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片海域的每一寸浪涛都在被密切注视。
而紧跟其后,解放军的军机和军舰在台海的活动更是频繁到令人瞠目,尤其是20架次共机越过海峡中线,以及解放军军机的夜航出海,这不仅仅是在展示军事力量,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
每一件事都像是在为下一步布局,就像看一场悬疑大片,每个镜头都让人揪心,但也禁不住想知道下一幕会发生什么。
就在21日,解放军的“南京舰”与台湾军队的拉法叶级护卫舰在海上相对峙,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这里面的"兵"和"将",显然重量级不一样。
拉法叶级护卫舰看起来有点“落魄”,3000吨的体积,加上临时装上的响尾蛇防空导弹,射程才5公里,真的敢和解放军的“南京舰”正面硬刚吗?
讽刺的是,这场没有硝烟的对峙,早已超越了军事的层面,变成了一场心理战和政治博弈。
台“防长”的声明,无非是一块保护色的斗篷,试图在强敌面前遮掩自己的脆弱。
然而,这斗篷太过薄弱,遮不住内心的颤抖,掩不住策略的无力。

不过,在这个舞台上,台军宛如一群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人,即便拥有再大的勇气和决心,面对陆军的远程火箭炮,海空军的导弹雨,他们也不过是手中握着石子的大卫,对抗着手持巨石的歌利亚。
而退役少将栗正杰一番话,简直就是给了台当局一堂生动的军事课。
栗将军数落了一番,大陆的052D导弹驱逐舰,那可是7000吨的大家伙,配备的武器系统更是厉害得很,垂发系统64个,可谓是装备精良。
栗正杰少将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无奈与讥讽,仿佛在说:“大陆这边是个七千吨级别的大块头,那台当局呢?一个三千吨的小个子。
大陆有着先进的垂发系统,台当局呢?就几门老旧的导弹。”这种比较,不仅仅是在数值上的碾压,更是一种战斗力的绝对优势,如同成年人与孩童的较量,结局似乎已注定。

台海军的实力,按照栗将军的说法,似乎在数量上就已经处于下风,更不用说质的差距了。
这番“不会率先开火,只会进行被动防卫”的声明,不禁让人想起了古老的成语“壮士断腕”,但在这里,他们连断腕的勇气都未必有,只能在无形的压力下,试图保持一丝丝尊严。
台方的被动防御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战略困境,即使是“借他们1万个冬瓜壮胆”,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民间渔船到政府公务船,再到军方的军机军舰,大陆在这三个维度上同时发力,展现出了一种全方位的压迫态势。
有人甚至预言,如果这种压力继绀加大,持续一年半载,民进党当局和台军可能会不堪重负,最终不得不“躺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