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这次访问大陆,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短短几天时间,竟然引发了两岸舆论的轩然大波,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那么,马英九此行到底有何玄机?又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什么启示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分析分析。
马英九访陆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大疆公司。大疆是谁?那可是无人机领域的世界巨头,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70%。就连台当局进口的无人机,上面都明晃晃地印着"中国制造",这要是放在几年前,绝对不敢想象啊!
紧接着,马英九又去了电动车企业比亚迪,面对马英九的提问,比亚迪的讲解员自豪地表示,他们的电动车销量已经雄踞全球第一。看到大陆企业如此长足的进步,马英九脸上的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参观这些优秀企业,马英九向台湾同胞和青年学子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大陆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新的高度。
岛内一些人总是鼓吹大陆经济下滑、科技落后的论调,但事实胜于雄辩,马英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参观归参观,演讲也不能含糊,在孙中山故居,马英九发表了一番高屋建瓴的讲话。
他特别强调,孙中山毕生致力于创立一个自由、团结、均富、统一的中国。
如今,孙中山的愿景已经在两岸分别实现,这对于两岸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马英九由此呼吁两岸同胞,要牢记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训,共同合作,避免战争,为振兴中华、实现和平统一而努力。他坦言,这是这一代中国人最大的心愿。
仔细咀嚼马英九的言论,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正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
要知道,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就是一位坚定的"反独促统"斗士,临终前还留下遗嘱,要马英九坚决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受父亲影响,马英九骨子里对统一的向往是根深蒂固的。
只不过,马英九执政时未能大刀阔斧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也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如今卸任多年,马英九终于敢于吐露心声,喊出了"统一"二字,尽管仍显得比较隐晦,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难能可贵。
马英九的表态,在岛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国民党前"立委"郭正亮就指出,马英九的讲话,是在呼应大陆方面"希望马英九勇敢一点"的期待,表明国民党要为两岸谋求共同的未来。
但讽刺的是,以孙中山为精神领袖的国民党,如今却深陷内斗的泥淖,许多人对统一避之不及,连"九二共识"都不敢提,早已背离了孙中山的理想。
马英九此番讲话,可以说是在委婉地批评党内的一些人,他们在面对民进党的打压时,不敢捍卫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摇摆不定,丧失了斗志。
对比之下,民进党的嘴脸就更加丑陋了。马英九访陆前,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要马捍卫"主权",维护"民主",仿佛一切尽在掌控。
但马英九直接打了他们的脸,三番五次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也实现了孙中山的建国理想,顿时,民进党的气焰就矮了三分。
无计可施的民进党,只能咬文嚼字地攻击马英九被大陆"降格",连红地毯都没给铺。
我们都替他们尴尬,这个碰瓷不要太低级了?马英九办公室对此嗤之以鼻,懒得搭理民进党这些没营养的嘴炮。
归根结底,民进党心虚慌张的根源,还在于他们背弃民族大义,一味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马前卒,这才是台海局势动荡、两岸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
相比之下,马英九虽然措辞谨慎,但毕竟展现了两岸交流的善意,为缓和紧张局势、重启两岸对话提供了一个契机。
客观而言,他的访问对于台海和平具有积极意义,这从解放军暂停巡航、金门军演推迟就可以管中窥豹一二。
当然,马英九的表态还是过于保守,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统一大业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去争取的,但马英九的讲话至少还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仍然有人在为两岸关系的改善而呼号,和平统一的呼声不曾停歇。
从这个角度说,马英九之行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它昭示着,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排除万难,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统一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两岸人民着眼大局,不被眼前的困难和分歧所迷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共谋两岸的和平发展。
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首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岸关系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只要我们怀揣希望,脚踏实地,终会柳暗花明,重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