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时期到建国后,邓公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对党和国家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历练出洞察秋毫的眼光,即使在低谷时期他仍然能保持清醒而又冷静的头脑,他相信党和国家最终会走上光明坦途。1975年时,邓公看到一位老干部,爱惜他是个人才,有心挽救他,结果被他算计,最后这个人死于精神病院,这位不辨是非的老干部是谁呢?
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都市,尽管它不是首都,但其作用和声望足以与首都相媲美,因此解放上海时,陈老总下令不允许使用重兵器,以保护上海避免遭受严重的损坏,为此解放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上海解放后,快速恢复上海经济与生活秩序成为了大事,在陈老总等市长、书记的努力下,上海的经济稳定增长。
在五十年代时,上海政府办公大楼内经常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微驼着背,略秃的发顶,但工作起来却是干劲十足,大有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为了了解上海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他经常出入工厂车间,在工人阶层中具有很高的声望,每位到上海上任的市委领导干部都知道他的大名而虚心向他请教。这位被毛主席经常叫他“老马”的“老人”,实际上他还不到五十岁,他就是专门负责上海工业的市委书记处书记马天水。
在“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年代,工人阶级可以说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再加上上海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大都市,以马天水的工作能力无疑是位非常合格的老干部。这位1931年入党的老干部,在战争时期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后来又在地方做区委秘书,解放时期担任多个根据地的区委书记等要职,解放后又主抓华东局工业部的工作,这也是后来他被调到上海负责工业工作的主要原因,他无论在地方还是在工业方面都有丰富的领导经验。
然而,当特殊年代来临时,上海成为了阴谋集团的活动中心,马天水也成为了他们的争取对象,马天水经不住巨大的诱惑而改变了态度,成为了阴谋集团的得力助手。原上海市长和市委书记成为了他们的批斗对象,马天水作为活跃分子之一在此时“慷慨激昂”、大显身手,一副替别人伸张正义的劲头,换来的是他的职位被提拔到了上海市委书记一职。
1975年时,复出的邓公到上海陪同外宾参观,邓公爱惜马天水是个带领上海工业发展的优秀干部,闲暇时间便和他多聊了几句,提醒他与阴谋集团保持距离,阴谋集团早晚有一天会被粉碎,避免到时候栽个大跟头。邓公完全是出于好意挽救他这位经历过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不能图眼前的利益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只是马天水并没有领这个情,表面上答应了邓公的规劝,回头就把邓公与他的谈话内容全部汇报给了阴谋集团。
别看马天水是战争时期走过来的领导干部,但他没有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他心高气傲,一心想要往上攀爬,正当他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时,阴谋集团向他递来了“橄榄枝”。他对阴谋集团是感恩戴德,认为他们更具备所谓的“势力”,因此他出卖邓公时也是不留余地,把邓公的好意挽救当成“策反”,直接给邓公扣上了“挖上海墙角”的帽子,这是邓公始料未及的事情。
马天水以为自己选对了方向,正等着准备上任“内定”的副总理时,未成想阴谋集团在第二年就被粉碎了。即使这样的真正现实也没有让马天水清醒,他仍然在审查阴谋集团的会议替这些人发声,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他作为阴谋集团的骨干分子自然也难逃审查的命运,当他被隔离审查时他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只是这时候悔之晚矣。
本来是即将上任的副总理,结果被开除党籍成为了审查对象,大概是落差太大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也可能是心理负担过重无法劝说得了自己,马天水在审查期间患上了精神病。这时候国家考虑到马天水毕竟是战争时期走过来的老干部,就给了他取保候审的待遇,让他的亲人带回老家养病。
只是马天水的病情非常不稳定,老家生活困难无法养他这个患者,最后向组织上提出由政府管束他的一切事宜。后来政府相关部门把马天水接到上海一家精神病院养病,马天水的病情始终不稳定,时好时坏,最后在1988年死于精神病院,他的一生以惨淡结局收场,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