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主要帮扶的对象是西南贫困山区的学子以及在偏远地区支教的义务教师们。该基金会的创始人名叫韩哲一,他是一位老革命同志,曾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意志和信仰都无比坚定,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
韩哲一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他自小勤勉刻苦,精于学业,17岁时奔赴东北,在某专业学校进修。然而,谁都没想到,他刚刚在校园里待了不到2个月,918事变便爆发了,日寇轻而易举的占据了东北,专业学校随即被强制解散,无处可去的韩哲一只好去黑龙江投奔亲戚。
不久之后,东北的仁人志士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反抗日寇的统治,争取自由和独立。韩哲一很快受到感染,他随即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全力支援抗日工作。马占山将军在江桥与日军对战的时候,韩哲一的内心非常激动,他迅速响应号召,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给马将军的部队购买物资。但可惜的是,由于敌我兵力差距过大,加之蒋介石一直在故意掣肘马占山,结果导致马部被击溃,被迫撤退到长城一线待命,江桥抗日遂宣告失败。
韩哲一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沮丧,他由此意识到,依靠腐败的国府抗日完全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另找其他出路,也就是在此时,好友突然告诉他中共是可以信赖的革命队伍。韩哲一此前也听说过有关中共与红军的事迹,他对于红色阵营是抱有一定尊重与期待的,于是便开始主动接触党组织。当地的苏联领事馆闻讯之后,立即派人联系韩哲一,邀请他去苏联留学。韩哲一对此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下来,不久之后,他既被送到莫斯科某政治学院进修,主要学习的科目除了马列理论之外还有军事理论。
1934年,韩哲一完成了学业,从苏联秘密回国,随后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与日寇展开斗争。次年,他不幸被叛徒出卖,遭到敌特逮捕,在监狱中足足被关了3年时间,直到1937年,他才被释放。此时中国满洲特委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党组织为躲避敌袭,暂时停止了一切活动,这导致韩哲一迟迟无法联系上党组织。
无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转往山东,最终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八路军,并加入其中,担任战地工作团干事。往后数年间,韩哲一一边配合当地党委进行党建工作,巩固群众基础,一边又指挥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打击日伪军,同时还尽力与国民党军斡旋,维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韩哲一被调到行政部门工作,主要负责财务与商贸等事宜,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这为他以后担任政府高干打下了坚实基础。建国后,韩哲一出任平原省省委委员,兼任省政府副主席。平原省被撤销之后,他被调到中央工作,60年代初,他又被分派到中共华东局担任高干。
动荡爆发后,韩哲一受到“革命派”的诬陷和攻击,1968年被革职扣押,直到1973年才恢复工作。动荡结束后,他获得平反,恢复了全部名誉,同时还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兼任副市长。邓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宏伟计划之后,他立即予以响应,着手在上海进行小范围的试验改革,逐步放宽对私有经济的限制,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改组,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984年,他光荣完成了任务,离开一线转岗到二线,1985年,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文史研究上,他查阅了很多资源,亲自编写了一本有关八路军财政发展状况的书籍,其中引用了许多文件的内容,堪称权威。1993年,他彻底退休,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直关注着民生,在听闻革命老区有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无法上学之后,他立即出资资助5名失学儿童复学,当年年底,他又亲自赶赴革命老区考察,将当地的情况汇总成一份报告递交给国务院,提请国务院对老区进行帮扶。
2010年,韩老牵头捐款50余万,创办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专门用来支援教育事业,仅仅1年之后,他便因旧疾复发离世,时年98岁。临终之前,他将自己的儿子叫到身边来,叮嘱他继承自己的慈善事业,继续帮助困难人群,发挥共产党人的担当,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