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吧
我觉得思维不够敏捷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比缺钱缺粮等等都要严重。人的思维需要有两个机制,第一是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第二是对问题的处理速率,缺一不可。这两点我都缺乏,难以满足我自己正常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但是第二点的缺乏更为严重,不能和第一点相匹配,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痛苦。
人的思维能力,算是一个智商的问题,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可以锻炼,但也有局限。很多是自己本身不能决定的,需要认命,这个我不怨天尤人,毕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思维能力的各个方面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就会造成大脑运行的混乱,或者是失灵,严重干扰正常的行为。打个比方,一辆汽车,发动机动力非常强,但是整个车的构造相对来说很脆弱,一下能够飙很远的距离,但零部件很容易损坏,这就需要不时地停下来修理,久而久之,行程还不如那些动力不强,可能构造更脆弱,但是慢慢悠悠地稳步运行的车,跟龟兔赛跑道理类似。
我认为我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我现在的生活所需,比如学习专业理论,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工具的使用,领悟别人的意图,都能够达到一个适合我自己的高度,不至于太愚笨而发生很多误会。但往往处理这些知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一方面是记忆力的缺失,一方面是分析事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时间不允许,空间不允许,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会被搅乱。现实中,确实常常是这样的。比如我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摸索出对某件复杂的工具的操作方法,但是过后可能还需要反复练习很多遍才能把这项技能牢牢记在心里。
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是由理解力的高度决定的。理解力越强,在分析事物的时候,理性的思维会更多,感性的思维会更少。小时候的我看天,只会觉得要么好看,要么不好看,不会再想太多。现在的我,在学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知识以后,至少能够多一点思考的过程,比如从太阳的方位算一下目前大致的时间,从云彩的运行状态判断一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等等。因为思维运算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时间相等,简单思考的过程得出的认识比较肤浅,相对思考速率比较强,也容易记住,反之亦然。而简单的思考被打断了伤害不打,复杂的思考稍微一暂停,就会损伤很多。
我是有兴趣对接触的事物多进行一些思考,也有信心能够思考出个所以然来的。甚至,面对很多事物,如果不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去进行复杂的思考,获取深层的认识,自己会有强烈的不满足感。可遗憾的是,我的思维的敏捷程度远远不够,理解力基本难以在通常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完全的施展,这在目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宁愿把自己的智商降低一些,思维的敏捷程度保持不变,这样的话,也许会好很多。
现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健忘了,很多想要做的事情,想着先放一放等一下再做,过了之后就彻底忘记了。所以我现在不管想起什么,只要觉得是过后还需要记起来的事情,都尽力找个什么东西写下来。这个毛病当然是需要找方法解决,也可以解决的。但是因为这事,我额外思考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所以写下这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一下。
——本文选自《拾字路口》
撰文、编校、排版:谢国超
发布、客服:季司亦
封面图制作于金山海报
配图来自秀米图片素材
音乐由谢国超先生提供
建议、转载、投稿请联系客服
批评、举报、投诉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