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几名地下党入牢劫狱,看守谎称没钥匙,旁边一人斜了斜眼


1948年12月28日,上午,武进县地方法院看守所门前。
站在冷雨之中的倪德芳,回首看了看身后的看守所,这几日的经历,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半月前,倪德芳悄悄进城,准备去找城内的地下交通站负责人,设法为武南武工队采购一批枪支弹药。
却没想到,城内的地下交通站——正和药铺,竟然已遭敌人破坏。
毫不知情的倪德芳,随后推门而入,旋即被捕,后被敌以“私通新四军”的罪名,羁押入武进县地方法院看守所内。

为了拷问出地下党组织的情况,敌人对倪德芳施了大刑,猛灌烧酒、炮烙铁条,一日连番数次毒打,逼其招供。
然而,倪德芳却始终一口咬定,自己进药铺是为找大夫看病的,根本不认识什么共产党、新四军。
敌人将倪德芳扣了半个月,始终没能抓到对方任何“罪证”,最终只能将之释放。
被放出来的倪德芳,心情却并没有半点儿轻松之感,他看了看看守所周遭的高墙警戒,心内不由更加抑郁了起来。
在身陷囹圄的这段日子里,倪德芳在牢房内认识了黄明、吴健、孙孝海等一些金坛地区,被捕的地下党人。
牢狱之中,暗无天日。共同的革命志愿,使得这些深陷泥潭,却坚贞不屈的革命同志们,加强了彼此生死与共,绝不投降的革命信念。

     如今,倪德芳虽然得以重获自由,而其他那些革命同志们,却依然身陷狱中,生死难料。
     当天,倪德芳在回去的路上,惆怅千结,始终意难平。
      “得想办法,将他们救出来。”
      1949年初,随着蒋家王朝覆亡的号角逐渐吹响,反动派开始加紧迫害、屠杀各地狱中的政治犯。
此时,始终被敌关押的黄明等人,随时都有被敌杀害的可能。
       营救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倪德芳多次与武工队负责人钱梦梧、张涛等人商议营救之事,鉴于势态紧迫,原先计划的常规营救、托人保释已不可行。
众人随即定下,伺机劫狱救出众人。
       1949年2月25日,晚9时左右。
       一早便潜伏在城内的倪德芳,领着四名武功队员趁着夜色,悄悄穿过敌人城内街道的封锁线,直抵三牌楼看守所(也就是武进县地方检察院看守所)。

         夜色深沉,此时的看守所门口,门檐上面悬着的大灯,刺眼的光亮,照得附近一片惨白、晃眼。灯下两名看守哨兵,正持枪站在门岗处,小心警戒。
        倪德芳与几名队员,在附近的巷子内低声谋划着:
        “待会儿首先控制住门岗,必须一举拿下,然后兵分两路,费国祥领俩人去监护室,控制住其他看守;周炳仁跟着我,去所长室。”
        先前在狱中,倪德芳便已对看守所内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狱房的钥匙,一般情况下,都掌握在当晚值班人的手中。想要不闹出动静,便能打开牢房,悄悄营救出众人。
       顺利拿到钥匙,是关键。

      行动随即展开,不远处的街面之上,黑暗中突然传来了两声嬉笑。一名扮作醉汉的队员,一面高喊着还要喝酒,一面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看守所门口附近,随后“噗通”一声栽倒在了门口。
        “去看看,别喝死了吧,明天头儿看见门口死个人,肯定会骂咱!”一名哨兵看门口“醉汉”一直趴在地上,对伙伴说道。
     “走,看看去,死也不找个地儿,真晦气。”
      另一名哨兵背起枪,嘟囔着,两人随即一前一后,来到了“醉汉”的跟前,他俩谁都没有发现,此刻墙角处突然闪出几人,迅速向着两人冲来。
      “别动,谁敢吭声就打死他!”倪德芳等人掏出枪,抵住了两名看守哨兵,地上那名“醉汉”随即一骨碌爬起来,从身上掏出绳索,迅速将两人捆绑了起来。
      控制住门岗哨兵之后,几人迅速进入看守所内,按照先前的策定,兵分两路,突袭看守所内的敌人。
        倪德芳和周炳仁两人悄悄来到了看守所所长室门外,房门虚掩着,门缝处渗着灯光,里面“哗啦、哗啦”响着麻将推牌之声,间或的一两声嘿笑,在深深的楼道之内不断回荡着。

       “嘭!”倪德芳一脚踹开了屋门,正在里面忙着搓牌的诸人,看着门口突然出现的两个持枪陌生人,一时全都呆若木鸡,随后众人听到了对方喊道:
      “不许动,都举起手来。”
       当晚值班的负责人,是看守主任郭履福,他是第一个举起手来的。然而,当他看清门口持枪的人,总共也才不过两人罢了,郭履福的心里便顿时不由悔了起来。
       “拿出牢门钥匙。”倪德芳与周炳仁将众人绑在屋内柱子上之后,认出了看守主任郭履福,随即推测出,今晚钥匙应该是他拿着的,便随后走到对方跟前,伸出手要道。
       “哎……哎……”郭履福一面点头,一面答应着,脸上却泛起了难。他十分“诚恳”地向倪德芳解释道:
       “钥匙平时都在所长身上,按理说下班后,晚上都会交给值班负责人看管。今天虽然我值班,但下午所长家里突然有急事,他没来的给我交接钥匙就走了。”
        倪德芳心里咯噔一下,万万没想到,今晚竟然会遇到这种巧事儿,钥匙不在这里。
       没钥匙,就要砸门破牢,多费一些周章,此时身处敌穴之内,多一刻逗留,便多一分危险。

        倪德芳紧张地思考着,准备让周炳仁通知其他人砸锁,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猛然看到,绑在东面柱子上的那名看守,悄悄地给自己递了个眼色,其眼睛朝着一个方向斜了斜。
       倪德芳顺着对方的眼睛指示方向看去,正是办公桌处。随后他便意识到了,自己差点轻信了郭履福,犯下大错。
        倪德芳随即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哗啦”一声,拉开了抽屉,当他拉开抽屉的那一瞬间,郭履福的脸顿时“唰”地一下,白了。
        抽屉之内,一串钥匙正静静地搁在里面。
      “拿着钥匙,快去救人。”倪德芳拿出钥匙,将之交给周炳仁,嘱咐他尽快与其他人汇合,打开牢门,放出关在里面的地下党同志们。
       不多时,黄明等人便被释放出来,倪德芳等人将看守所内所有人的短枪都搜集起来,又将长枪上的枪机拆下,悉数带走。

      自始至终,倪德芳没有仔细看那名给自己使眼色的看守,害怕自己的无意间的留意,会给对方带来祸事。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名看守也是我们自己人,他叫吴恩泽,是咱们地下党打入看守所的一名内线。”跟随倪德芳一起劫狱的周炳仁,后来听倪德芳提及此事,才了解到当时的这段细节。
       众人救出黄明等人之后,一路小跑,交错穿行于各个小巷之内,借助夜色掩护,不多时便来到了城墙跟下。大家随即用长绳系住墙垛,随后一个接一个地缒下城头,然后向着城北方向,快速而去。
       等众人走了一里多地的时候,才听到城内枪声大作、警报狂鸣起来,不过此时,再想要抓众人,为时已晚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7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湖塘镇志》,周炳仁口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