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并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督导。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能否缓解家长的“入学焦虑”呢?一起关注↓
■ 招生领域存在的“掐尖招生”等问题背后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楠森表示,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功利化的观念问题。
如果招生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潜力没有被激发,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失去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加剧教育内卷。
另外,为了拿到更好的分数,部分家长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孩子本可以用这些时间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社会交往,以及深度参与家庭生活。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 不让“掐尖”了,会让尖子生少了向上冒的机会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表示,好的学校并不是依靠掐尖、依靠优秀学生来躺赢,而是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才。
“掐尖招生”恶化了教育生态,形成了教育内卷。在这个过程中,暗藏大量的不正之风和暗箱操作。
对于特别优秀、拔尖的学生,教育部门有专门的政策去识别、选拔和培养,不会浪费孩子的才能。
■ 阳光招生能否改善家长焦虑的心态?
李立国表示,教育公平包括三个方面,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家长在焦虑考试公平的同时,更加焦虑培养过程是否公平。要想缓解家长的焦虑,解决招生中的问题,根本上还是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使阳光招生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向并行。
■ 特殊群体如何得到公平对待?
李立国介绍,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城市化率是83%,远远大于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一些特大城市存在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扩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学位供给,给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机会。
此外,随着农村生源大量涌入城市,城市高中面临的招生压力也比较大,部分的县中教师检验问题也非常突出。因此,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也十分重要。
此前报道
教育部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 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招生入学重点环节,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坚决纠正各类违规行为。
对于中小学,重点包括是否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是否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关联的“捐资助学款”“共建费”等;是否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承诺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是否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测试面试等;是否存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行为;中小学是否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以此名义掐尖招生。
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中,重点排查是否违规跨区域招生,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并进行乱收费。
■ 优化招生入学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排查本地区已有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措施内容,坚决纠正或废止不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和要求的相关规定和做法。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是否科学合理,新建学校招生范围和新建小区对口学校划分工作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制定明确的民转公学校划片招生政策或过渡期政策;
二是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附属义务教育学校是否全面纳入属地招生管理、实行统一招生政策;
三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外语艺术体育类办学特色学校的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是否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台或审批、备案;
四是高层次人才等特殊群体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是否有明确的实施依据、范围、要求和程序;
五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是否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电脑随机录取程序是否规范。
■ 强化招生信息公开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信息公开,增加招生入学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重点包括: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是否提前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公布辖区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划片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等群众关心的重要信息;是否建立响应机制,指导区域内热点中小学校对社会和家长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予以回应、面向公众公开声明;是否建立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并向社会公布,畅通政策咨询、举报申诉等渠道。
■ 优化招生入学流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效能的政策部署,进一步优化登记入学、电脑派位工作,便捷招生入学流程,减轻群众负担。重点包括: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使用统一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引导未建设招生入学平台的县(市、区)使用省、市自建招生系统或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阳光招生子系统,逐步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一网通办;是否推动逐步实现区域内户籍、房产、居住证、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互通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动比对审核入学证明材料,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是否规范信息采集,加强学生及家长信息保护,严格按照学籍信息采集表内容采集信息,防止通过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 保障特殊群体入学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辍学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保障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应保尽保。重点包括:
是否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各方法定责任,及时更新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控辍保学台账中疑似辍学和辍学学生信息并加强劝返复学工作;是否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精简入学证明材料,巩固并稳步提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是否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是否建立本地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台账,健全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制度。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ID:cctvnewscenter,综合人民网-教育频道 记者:李依环
责编:蔡静
排版:李盈臻(实习生)
校对:李盈臻(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