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创业典型事迹(四)







就创业典型
三支一扶|乡村振兴|消防救援

导 语
在青春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不仅拥有求知的渴望,更怀揣着创业的激情。他们用智慧点亮梦想,用汗水书写传奇。
他们是大学生就创业的典型,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
01
郭豪淳
1
个人简介
郭豪淳,男,2002年5月生,2023年毕业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支一扶”计划,基层大学生。

2
事迹简介
2023年7月底,在县里统一接受培训后,郭豪淳拎着简单的行李搭车前往上汤官村。“当时的路况还很差,特别是村组干路,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还非常窄。”一路的颠簸,让郭豪淳的心里起起伏伏。“太落后了,为什么是这个地方?”

到了村里,落后的村貌,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这不正是扶贫工作的意义吗?可不能让父老乡亲们失望。”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郭豪淳认真工作,在岗位上学以致用,能帮助同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郭豪淳选择“三支一扶”的初衷。
一.以梦为马,谱写青春之歌
从学校到社会,毕业生都将面临抉择。去企业、去机关、还是去基层?什么样的路更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毕业生郭豪淳以梦为马,驰骋在西部基层、条件艰苦的地方,谱写出别样绚丽的青春之歌。 
郭豪淳在校期间,始终把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作为自己的重要需求,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系统学习了计算机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获得了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通过实践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同时,在详细了解了“三支一扶”计划项目后,他知道基层缺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时郭豪淳决定报考“三支一扶”计划,沿着心中的梦想,探寻学生成才和自我成长之路,最终,郭豪淳回到家乡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卫生院做起了基层行政工作。
二.学以致用,奋斗正当其时
2023年8月,在县里统一接受培训后,郭豪淳拎着简单的行李搭车前往贵州上汤官村。“当时的路况还很差,特别是村组干路,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还非常窄。”一路的颠簸,让郭豪淳的心里起起伏伏。“太落后了,为什么是这个地方?”到了村里,落后的村貌,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但这不正是扶贫工作的意义吗?可不能让父老乡亲们失望。”此后的时间里,郭豪淳认真工作,把“精致、细致、极致”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标准,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岗位上学以致用,帮助同事解决实际问题,将专业技术带到西部地区,这正是郭豪淳选择“三支一扶”的初衷。
郭豪淳说:“相信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就会发现,在广大的农村天地里,有很多机会等待我们去开发。”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三支一扶”计划助力更多胸怀梦想、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青年人才走向基层,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困难面前主动学、主动练,在成绩面前永葆“空杯心态”,用智慧和汗水去浇灌希望田野,让青春在基层发光发热、实现价值,真正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三支一扶”计划激励更多青年人才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具体的岗位上,展现激情奋斗的青春、顽强拼搏的青春、为民奉献的青春,让无悔的青春不负韶华!
02
周配芝
1
个人简介
周配芝,男,1999年10月生,共青团员,2018年毕业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任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镇党政办办事员。在校期间,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校青春文学社副社长。2018年7月——2020年8月参加“苏北计划”服务于共青团灌南县委员会;2020年12月——2022年8月成为一名消防员就职于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

2
事迹简介
周配芝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毕业后参加“苏北计划”,服务于灌南团县委,参与新农村建设;后成为消防员,就职于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参与火灾救援、应急抢险等任务百余起。现任灌南县李集镇党政办办事员,参与乡村振兴、秸秆禁烧、结对帮扶等工作,践行青春使命,坚守基层一线,以饱满的热情诠释着青年应有的活力和干劲,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志愿红”是眼里闪烁的光
“用一段青春岁月换一辈子难忘回忆。”刚踏出校园的他,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选择了参加“苏北计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接下来的经历,也正如同口号中喊的一般,在这里他得到了最快的成长,留下了最美的回忆。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慢慢学会了公众号的运营、图片编辑、视频剪辑等技能。通过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也让其与人交流沟通、会务服务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年的服务期内共计运营灌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原创/转载文章数百篇,志愿服务县60周年发展大会、县首届葡萄文化节、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10余场,助力鸿儒国学讲堂开课20余次。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两年的志愿服务生活,那便是“在最美好的年纪去做了最美妙的事”,穿上红色马甲,穿梭在街头巷尾,听见的是鸿儒国学讲堂的朗朗书声、看见的是春日硕项湖畔的花红柳绿、感受到的是家乡建设发展的蓬勃动力。
二.“火焰蓝”是身上肩负的责
“努力只能合格,拼命才能优秀,优秀才能救人。”这是刚进入消防队伍时一位老班长对他的教诲,只是在“温室”中长大的他却似乎很难理解,好在时间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知。在一起起警情的处置过程中,望着烈火燃烧的滚滚浓烟,看着救援现场的命悬一线,亲身的经历让他渐渐明白了老班长那句话的重量与意义所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消防员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差不多”一词,必须尽己所能把一切做到最好,而那句教诲后来也成为了常挂在他在嘴边的座右铭,不断激励着他要做到更快、更好。有警必出、闻警而动,在位期间他累计参与火灾扑救、抢险救援近百起,圆满完成节假日前置备勤、消防演练、人员密集场所防疫消杀等任务20余次。在训练与出警的过程中有受过伤、有流过血,但也正是这样一份特殊的经历磨炼出了他坚毅与不服输的性格,离开消防队伍后,他褪去了身上的“战衣”但并未遗忘曾经作为一名消防员的优良传统,“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对他来说这十六字誓言,不仅挂在消防大楼最为醒目的顶端,同样也刻在他内心的最深处,不止于曾经,亦包括将来。
三.“麦穗黄”是心中追寻的梦
因为在志愿服务期间参加过很多包括看望留守儿童、慰问快递小哥、苏州一对一帮扶等活动,让他明白了,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依旧有许多人需要得到帮助与关爱,也让他萌生了努力去往更大的平台,帮助更多人的想法。2022年他通过江苏省考如愿来到了李集镇人民政府。做为党政办公室的一员,面对繁杂琐碎的工作,他时刻以严谨务实、细致精准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当天工作整体把握,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力求周全、准确;在起草文件、收集整理资料、填报各项数据等业务中,坚持多核查、多盘点,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保证办公室整体工作正常运行。     
秸秆综禁期间,为实施秸秆全量还田,镇内创新组建了秸秆综禁飞防大队,听闻消息他第一时间踊跃报名,同时庆幸自己的无人机航拍技术终于再次有了用武之地,在飞行培训期间主动将自己以前所总结的飞行技巧与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其他成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方法。整个秸秆综禁期间,个人累计飞行40余架次,飞防大队也做为“人防+技防+互助防”三防合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圆满实现了夏季秸秆综禁工作的全面胜利。
从“苏北计划”志愿者到专职消防员再到基层公务员,改变的是工作的时间与地点,未曾改变的是奉献家乡与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内心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诠释着青年应有的活力和干劲,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03
沙飞鹏
1
个人简介
沙飞鹏,男,1998年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毕业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2
事迹简介
沙飞鹏,男,于2016年9月考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9月应征入伍。服役期间,刻苦训练,勇挑重担,参加灭火救援行动500余次。2018年1月荣获苏州市消防支队新训团“嘉奖”,2018年8月被吴江高级中学评为“军训优秀教官”。


2019年退伍复学,任校宿管会消防安全指导员并创立创业项目“将消防器材走进千家万户”。2019年9月参加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军训工作,被评为“优秀教官”。2020年加入新冠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被南通市团委评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员”。2021年1月被艺术设计学院评为“艺术好青年”。2022年10月加入中国消防救援队伍,在新入职消防员培训期间,被新训大队评为“优秀学员”。
一.坚定思想,勇毅前行
沙飞鹏退伍复学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他发现部分同学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为此,他主动加入了校宿管会,运用自己在消防部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担任消防安全指导员一职后,他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讲座,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在课余之际,他协助宿舍管理员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对宿舍楼可能存在的消防隐患进行逐一排查,为同学们营造出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他真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身边同学有困难,他都能挺身而出,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他在学校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他提倡让消防器材走进千家万户,成立了创业项目,让消防安全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尝试着减轻社会就业负担。在准备项目期间,他每天阅读资料到凌晨,“再苦再累,熬一熬就过去了”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运用自己的消防防火知识,主动到社区进行消防宣传,推广自己的创业理念,也吸引了很多同学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
2020年1月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病毒来势汹汹,社区是防疫重要战场,他选择了上前线、当前锋、奋战疫情防控。他把“家”安在了社区,开启了24小时“超长待机”的工作模式,坚持每天对小区进行日常巡查,人员摸排、政策宣传、进出人员登记、量体温,他的身影穿梭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他能积极响应武装部各项工作安排,主动参加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军训工作。在军训工作中,他能做到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陪伴着新生们一起成长、蜕变。他利用在部队的所学知识,独到的管理方式,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新生军训任务,所带班级也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
二.奋战一线,克服万难
在学校里,沙飞鹏是名好学生,在部队上,更是一名好战士。19岁,正值青春年少的他选择了和平时期最危险的兵种,一个24小时全勤待命的部队,一个24小时随时可能发生流血牺牲的部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是曾经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训练场上,他永远是晒得最黑的那一个;在火场上,他永远是冲得最前的那一个。服役期间,他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在中队担任火场文书一职,为中队的政治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他英勇顽强,冲锋在前,不喊苦、不喊累,克服万难与战友们一起连续奋战在火场的第一线。经过这两年的风雨洗礼,他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践行了参军的初心,以超常的工作责任心和超常的工作热情,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重大任务。2018年,在省道吴江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货车与槽罐车的前后挤压下,一辆轿车严重变形。他所在的中队接警出动,到达现场,他从消防车上跳下,仍穿着春秋抢险救援服,被寒风吹得打了个哆嗦。夜里近两点,寒风刺骨,然而,看到事故现场的一瞬间,他已不再感觉寒冷——紧迫的救援工作,把现场所有人从对寒冷的感知中粗暴地拽出来,拽到了伤者身边。“轿车发动机箱和后备箱都没了,4个人困在里面”。“不管是谁,在那样的地方,都会因急着救人而忘记寒冷”沙飞鹏说。随后,他拎起近20公斤的扩张器,和战友迅速开始了救援,在变形挤压的钢板间扩张、切割,再扩张、再切割……汗水流出时,第一位伤者被了救出来。然而,时间依旧在流逝,越发着急的他,头上的汗也越来越多。“剩下3人被挤压在很小的空间里,救援很难开展。”他只好冒着被划伤的危险,从交错而尖锐的钢板中钻进车厢,查看可以扩张的地方。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扩张、切割后,紧张的救援终于在凌晨4点50分划上了句号。下车时冷得打了个哆嗦的他,在上车时已是满头大汗。
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作为一名人民子弟兵,他始终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为驻地人民摘马蜂窝、关煤气、破门、关水龙头等社会救助,不计其数。在关键时刻和紧急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辖区群众的信赖。“人民消防为人民”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毕业后,不忘初心的他依然选择了消防事业。2022年10月,他再次加入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名消防部队退伍的同志,他依旧能将部队的好传统继续发扬下去。他主动发挥自己的经历优势为新消防员们做专业训练的指导与帮助,积极主动帮助身边的队友。同时,他也不忘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上不断精进,勇于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他在训练中也善于钻研科目技巧,遇到问题主动向领导请教,以谦虚勤奋的态度学习班长骨干的经验。过硬的素质、优秀的作风让他得到领导、队友们的一致好评,成为了队友们心中的好榜样。
沙飞鹏作为广大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却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他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树起了一面旗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代青年做出了榜样。


 扫码关注 

编辑|刘欣茹
审稿|史   蓓
核稿|储   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