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索宝莉的跌宕人生:建筑工人出道春晚爆红,却在56岁客死他乡


还有十多天就要过年了。
大年三十,吃着饺子看春晚曾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到头最重要的活动。
对于春晚每个国人都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怀旧情节。

时代变了,不变的是对团圆和亲情的渴望。
娱乐方式多了,仍戒不掉一家人看春晚的习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春晚是最大的造星舞台,东方歌舞团是最出名的偶像团体。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来自于最出名的偶像团体,成名于春晚舞台,她和她的搭档牟玄甫一起演唱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曾经是时代金曲。
所谓时代金曲,就是被辐射的那一代人没有人不会唱,而且人人爱唱,80后小时候,哪家爹妈去卡拉OK不吼一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这位歌手就是索宝莉,1983年春晚舞台上,她是和李谷一老师平分秋色的歌唱家,才24岁就一举成名她本来应该有更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索宝莉后来却很快就从歌坛隐退,远赴德国。
最终,才56岁就客死异乡。
春晚走红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索宝莉的童年很幸福。
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物资局的会计,妈妈为了照顾她辞去了护士的工作,一起生活在黑龙江伊春。

那个年代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小孩,索宝莉却是少见的独生子女。
她体质较弱,为了给她补身体,家里奶粉十盒十盒的买。
索宝莉吃的好,穿的漂亮,父母宠爱,姥姥心疼,家里的几个姨妈也对她很好,她度过了很幸福的童年。

在爱的包围中,索宝莉无忧无虑地成长。
她从小就特别漂亮,而且很有文艺天赋,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
爸爸看这个女儿养得太娇贵,为了锻炼她,把她送去伊春建筑公司做建筑工人。
索宝莉爱唱歌,外表出众歌喉优美的她成了工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是金子怎么都会发光的。
索宝莉出众的条件引起身边很多人的注意,她父亲的一个朋友认识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师,乔羽到美丽的伊春采风时见到了美丽的姑娘索宝莉。
乔羽认为索宝莉是一个好苗子,他推荐索宝莉去参演一部电影。
索宝莉高兴坏了,她信心十足,激动地憧憬着未来。

可是,等啊等,等了好久,等到的却是电影没法拍的消息,索宝莉非常失望。
这次失败的推荐,反而让乔羽对索宝莉的事上了心。
他拍了胸脯,“我保证一定给你找机会。”
1977年,东方歌舞团招人。
那时候的东方歌舞团地位极高,经常代表国家出国演出,也经常给国家领导人演出,周总理时常去给东方歌舞团提演出意见。

乔羽就给索宝莉找到了踏进东方歌舞团的关键,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的王君老师。
索宝莉马上南下,一首《绣金匾》一首《南泥湾》,王君老师眯起眼睛看着眼前不满20岁的姑娘。
恍惚间,像是一个金嗓子的刘晓庆!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人才啊!
那时候,东方歌舞团人才济济。
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和节目,都是由东方歌舞团的演员来担当主力。
郑绪岚,朱明瑛,訾莎莉、牟玄甫、远征、成方圆等帅哥美女都在东方歌舞团任职。

王昆老师决定给索宝莉一个机会,加入东方歌舞团,但没有工资,先参与演出积累经验。
索宝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年轻的索宝莉在东方歌舞团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的颜值在一众歌手中相当突出,很快,她又得到了上大银幕的机会。

这部电影叫《大小伙子》,导演陈占河,在电影中,她一头卷发,面容上看不出丝毫青涩,颇具香港小姐的风味。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亮相,但观众们都对这个面生的新人提起了兴趣,甚至还给她取了一个“小洋人”的称号。
这次亮相,又引起了春晚导演邓在军的注意。
最牛的是,索宝莉是在大年三十前三天才接到春晚导演组的电话。

她都以为是骗子。
反复确认对方的身份后,她激动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1983年春晚舞台上,索宝莉和牟玄甫合作的经典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她身穿一条紫色连衣裙,歌声婉转容貌姣好,美的不像话。
索宝莉红了!


凭借着这一首歌,索宝莉在80年代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星,瞬间走红全国。
在那段时间里,大街小巷里都能听见索宝莉的歌声,她的歌曲成为了每家每户茶余饭后,放松身心的良剂。

但就在索宝莉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远方的家中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索宝莉的妈妈患上了胰腺癌。
索宝莉连忙推掉手头所有工作,赶回家乡照顾母亲。
那个时候癌症是不折不扣的不治之症,她能做的只是陪伴在母亲身边,走过最后的时光。

那段日子,索宝莉的眼泪都快流尽了。
躺在病榻上的妈妈,那么瘦小那么疼,索宝莉觉得日子太难了,她没想到,打击接踵而至。
母亲几个月后终告不治,索宝莉含着泪处理母亲的丧事。
一天夜里,她在家整理妈妈的遗物时,竟然发现一封写给自己的信。
索宝莉颤抖着手打开这封信,信里写的竟是她的身世!
她不是妈妈亲生的孩子。

原来索宝莉的亲生母亲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索宝莉的诞生,去世时,仅有23岁。
索宝莉的生母有三个姐姐,二姐当时也刚生了孩子,索宝莉是吃二姨妈的奶长大。
她的亲生父亲悲痛欲绝,将她交给了三姨妈和三姨夫抚养。

年轻的三姨夫和三姨母也是刚刚结婚,他们担心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会偏心,对索宝莉不公平。
经过商议后,他们决定这辈子不再生育,就把索宝莉当自己的孩子养大并且给她最好的生活!
索宝莉大崩溃,亲生父母竟然另有其人,眼前的父母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几位母亲的恩情太重了!

处理完母亲的葬礼,索宝莉回到北京,重返歌坛。
她感觉自己心里有一部分随着母亲的离开一起去了,她深深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生无法释怀。
后来,索宝莉唱了很多纪念母爱的歌,《想念妈妈》《大海啊故乡》,她刻意让自己很繁忙,以应对母亲去世带给她的无尽的伤痛。

索宝莉每天都安排了演出,有时候随团出国演出,一去就是一个月,最受追捧的时候,她一天要赶八场演出。
每场300块,一天收入2000多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天花板的收入!
当时,索宝莉最大的安慰就是可以赚钱给养父,让他活得好物质富足。

可是,由于接二连三的商演,不停地唱歌,即便是唱到了声嘶力竭了,她还是要完成她的演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唱歌完全沦为一种赚钱的手段,必须去完成时,她心中对歌唱的渴望也一点点泯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麻木。
越唱越麻木,到最后产生了一种厌烦,她知道,歌曲本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当只剩下规规矩矩的声音在空中飘荡时,这是一种悲哀。

而且,幸福的童年和本应悲惨的身世成为了她心里不能碰的大洞,越是回忆童年的幸福,她越感觉对不起去世的妈妈。
索宝莉倦了。

九十年代,索宝莉随团到法国巴黎演出。
那时巴黎的文化氛围,基础设施让索宝莉大为震撼,她在巴黎认识了先生屈建,是个在国外经商的商人,屈建让她一起到国外生活。

索宝莉动心了,她对于当下的生活已经厌倦,尽管身边人都不看好,她还是执意出国,与屈建定居德国。
他们的孩子叫李一龙,如今也是华裔音乐人。
索宝莉和屈建生的小孩,为什么姓李?
这是个谜。

屈建在德国的生意做得不错,除了偶尔因为语言不通闹一点笑话,索宝莉的生活安逸而平静。
直到2004年,又是一个夜晚。
索宝莉突然接到电话,说她养父去世了。
“我半夜接到那通电话时,脑子都宕机了,已经想不起来我是怎样出的门,怎样上的飞机。”
她穿着睡衣就飞到了国内,可是也没赶上最后一面。

养母去世后,养父在索宝莉的心中,占据着很大很重的一部分。
因此父亲走后,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责备自己身处离家千里的海外,没有陪伴在父亲身边。
她渐渐变得郁郁寡欢。

2013年,在一次常规体检时,索宝莉被查出身患肾癌,已经是晚期。
索宝莉对此竟然异常平静,像是等待已久。
当下,她决定要回国,重返歌坛,完成当年未尽的音乐梦想。
说句老实话,出国久了的人都会和国内脱节,时代在变,日新月异,有些东西回不去的。
2014年,淡出歌坛二十多年的索宝莉回国宣布全面复出,这距离她爆红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
2014年,连周杰伦都快要过气了,谁还认识索宝莉。

索宝莉这个名字在奔涌不息的浪潮中已经被淹没了。
她的复出没有什么水花,好在她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并不在乎外界的反应,她连续上了几个节目,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但绝口不提自己生病的事。
老派人做事,有她们那个年代的风骨。

在一次私下的聚会里,好朋友们还帮她规划着出新的专辑、办个人巡演,要将80年代女歌王的经典重现。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没有人注意到索宝莉早已泪湿眼眶。


2015年,德国文化名城杜塞尔多夫,索宝莉的追悼会正在进行。
秋日的风里,亲友们在缓缓流淌的音乐声中,和索宝莉说最后的告别。

她的先生屈建红着双眼,压抑着情绪,“我的妻子索宝莉,在我的人生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永远不会把她忘记。”
讲到动情处时,屈建忍不住掩面痛哭。
在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空气里弥漫着不舍的氛围。

笑脸晏晏的索宝莉在鲜花的簇拥中静静地看着大家,她才56岁,她的儿子李一龙说,
“妈妈走时脸上带着笑,我想她没有留下遗憾。”

回想索宝莉这短短的一生,似乎命运在出生那刻就已注定。
我们人类啊,排着队到上帝那里领一个盒子,然后降生人间。
快乐与否你都只得那个盒子。
命好些,盒子里好东西多一点,命不好,只得两三样好的,你也须照单全收,然后想尽办法坚持下去。
众生皆苦,平静是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