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冬天


这是一篇被催更了一个冬天的命题作文。
从立冬那天起,北京的女友就问我巴黎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她抛出一篇文笔清新的北京的冬天等我回应,迟迟没有下笔因为实在有点压力山大,怕写不出什么让她失望。

说起来很多人不知道,巴黎的纬度要比北京高很多,但是谷歌介绍的轻描淡写,说巴黎地处塞纳河西岸,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通常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天最高温度很少超25℃,冬天的最低气温通常也在0℃以上, 冬天时不时会下点雪, 却很少像今年一样气温能直降到零下十度,到可以积雪的程度。

其实同在北半球纬度相当于东三省的巴黎冬天有小半年那么长,多是阴天,多有雨,通常谈起巴黎的冬天人们多少是带点厌恶的情绪, 长时间的寒冷和阴郁滋生抑郁,巴黎的冬天让很多人都想暂时逃离,所以不乏离退休人士半年住南法或者北非夏天才回巴黎的,这大概和东北人去三亚过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年的冬天尤其冷,甚至也下起了久违的大雪。可是雪有一种神奇的魅力,雪白苍茫遮盖各种不堪,甚至让人忘却寒冷。积雪可以给城市增添童话般的浪漫气息,所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成了金陵,巴黎一下雪让人也回到了那个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情书午夜巴黎中的流光溢彩的黄金时代。人们总是对过去充满了怀念,简简单单两个字不仅能给人也能给一个城市带上滤镜,因为有了那个黄金时代,巴黎被赋予了艺术之都的称号,有了人文主义的光彩,雪中的巴黎就更充满美感。


所幸的是现在的巴黎看起来和过去差别不大,塞纳河两岸依然矗立着恢弘的历史建筑,古老的宫殿,教堂,雕塑,花园与现代的博物馆,咖啡馆和影剧院相互交融,市区保留了整体奥斯曼建筑,城市风貌几百年来相差不大,置身其中时常宛如穿越历史,毕竟有1400年的历史了,各种路牌会提醒你这里曾经是某个名人的故居或者某件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难免让人凭空会多出很多想象,提醒你这是个多么有故事的城市,尤其是19-20 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家文学家聚集之地,所以伍迪艾伦才拍出了这部浪漫的穿越神剧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会有一辆马车出现带上你回到那个黄金时代,带你去见在巴黎酒馆喝酒的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达利等一众现代艺术史上的名人让他们给你解惑。

因为把自己的城市当作了信仰,二战的时候巴黎人宁可投降也要保住这座城市,执行轰炸巴黎任务的德国军官都怕自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反戈了,它不仅仅是幸免于德军的轰炸,可以说是毫发无伤。所以今时今日巴黎依然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充满童话色彩的地方,也依然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城市,疫情前每年要招待八千多万游人,也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在巴黎拍电影不需要造景,也难怪这里也是很多人结婚旅拍的目的地。


一入冬,高纬度的地方日短夜长,巴黎的夜就笼罩在节日的氛围中,每个街区各大商家争奇斗艳的圣诞装饰都早早准备就绪,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我尤其钟爱巴黎冬日的夜晚,黑漆漆的夜幕,清冷高远,虽偶有一丝寒风拂面,但抬眼望去,三两行人静静走过,街头的灯饰让人有如在童话世界的感觉。。。闪闪灭灭之间,梦幻迷离,引人驻足。 

大商场一到冬日就开始搞年底橱窗设计大赛,设计师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把各大商场的橱窗装饰得缤纷多彩, 尤其是市区几大最有名的商场橱窗因其创意之新潮设计之用心已经成为巴黎冬季重要的景点之一,常引得人们在橱窗前纷纷驻足,还有很多人会特意安排橱窗一日游,不时引起人行道上的交通阻塞。也难怪, 夜幕中梦幻的布景缤纷的色彩总让人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但凡让人有超越现实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这个城市有造梦的魅力。世间又谁人不想多在美好的梦境中多停留一秒?


临近圣诞的那个月,各个街区也纷纷搭台搭起圣诞集市,售卖传统的圣诞食物, 也售卖各式各样的圣诞礼物。冬天人们一定会吃红酒炖牛肉,奶酪锅,阿尔萨斯酸菜肉肠。临近圣诞,香槟鹅肝生蚝三文鱼鱼子酱树根蛋糕是餐桌上的仪式感,但是冬天的每个阶段,我最喜欢的始终是来一杯热红酒,甚于用来装上流的香槟。这个季节整个城市会浮起热红酒的余香,转身路过某个街角,会依稀听到传统圣诞的音乐。 寒冷的冬日,在热红酒的摊位前,哈一口气,白色的烟幕浮起,趁热饮一口香气馥郁的热红酒,一定要同时吃一口巧克力酱的可丽饼,一口下去,暖意从脚底升起,这么这么简单的一个瞬间就是巴黎的冬天给我的快乐。

有个不太出名的诗人曾写在春天里幸福是容易的,不要等到春天吧,请在深冬寻找幸福的理由, 而世界为一切都准备了足够的理由。每每当我身处巴黎冬夜的霓虹,发现幸福根本不需要寻找,幸福明明无所不在。

大概是因为北方的城市吧,一到冬天,日短夜长,所以总感觉巴黎一入冬,就会有文艺演出特别特别丰富的错觉,巴黎大大小小估计有上百个剧院,九月底十月初开演,随后就密集的上演各种戏剧,话剧歌剧音乐剧应有尽有,全球顶尖的马戏社团也会在冬天来到巴黎献上精彩演出。今年冬天最火爆的是来自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和来自北京的凤凰马戏团吧,只不过巴黎人已经不看有动物演出的马戏,所以近些年其实看的都是杂技演出,

现在巴黎还流行沉浸式戏剧体验,观众在冬夜的城堡里外游荡,体验一部古典戏剧正在发生的实景。他们不再是坐在观众台上静静看演出,而是可以在正在演出的演员们的面前身边走过,仿佛身临其境,全身心体验故事场景以及演员们的演技。 


乐蓬马歇商场今年冬天打烊后就上演了Crique le roux 的马戏也是城中热事。一流的杂技舞美就在商场正中间上演,观众也是来宾人手一支香槟,近距离观看精彩的演出,实时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喝彩,有点和朋友们包场看演唱会的感觉。今年冬天的这场演出实在太成功,商场马上趁胜追击,直接预售了明年冬天的演出。


除了热衷出门看各种演出,巴黎人还喜爱在寒冷的冬日请朋友们来家里聚会,点起炉火, 热上红酒 ,煮上奶酪锅,家人朋友闲坐畅聊, 灯火可亲,一派温馨的样子。通常是夏日长假后回来忙完开学季然后大家就会相约坐一起叙叙旧,谈谈最近看的书,商量年底去哪里滑雪,也要讨论来年各种度假计划。
假期是每个巴黎人最爱聊的话题,没有哪次聚会大家不是在讨论旅行见闻,沟通假期计划,谈起某个不错的目的地,好朋友之间就算不能一起出发,常常也是一前一后去体验。冬天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自然是留给家人的,但是其他时间尤其是跨年都是留给朋友。
巴黎人喜欢和朋友们出门一起看演出,一起度假,请朋友来家里度过一个温馨的晚上,他们的世界里朋友常常比家人更有分量,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时间也常常超过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大约没有血缘关系的连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朋友算是自己选择的亲人,人们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呆在一起。

这些茶余饭后时光在我看来是属于巴黎人的冬藏,寒冷的时节,出门接受艺术的熏陶也好,在家享受亲人朋友的陪伴也好,都是精神上重要的满足。一年将尽, 更觉岁月深沉,大约唯有精神上的陪伴和滋养才能抵抗窗外肃杀的寒风冷雨。人们需要在寒冷和困境中感受柔软的事物——那些水滴石穿般一点一点融化你,消解你的事物。把生活节奏安排的忙碌起来的冬日里,人生中那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也并不需要解决了,就像冬天总会过去;就像雪落在屋前,不用特意去清扫,也会自己慢慢消融。而春天已经在这冬日酝酿,是潜藏又是开始。好像人生,也总是在不断经历四季更替,有春风得意,艳阳高照;也有凄苦寒冷,秋风扫落叶。肃杀之际,或许才能懂得秋收冬藏之意。


这个城市啊就是有这种底蕴,它能把寒冷阴郁的冬天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丰富多彩。难怪曾经有人说过最完美的人生应该是纽约上半场,巴黎下半场: 年轻的时候在纽约奋斗,中年后来巴黎好好享受法式生活。可惜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海明威那句名言洗过脑: 人有机会年轻时在巴黎生活,那么,无论你余下的生命在哪里度过,巴黎都会跟着你,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不过人总要很久之后才明白,选择一个城市或者被一个城市选择,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虽然同时也错失了其他人生的可能性。

人群中有些人是自己永远的异乡人,永远不能安定,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射手座,我们无法接受被禁锢,我们总要冲破樊篱,身体或者灵魂必须有一样在路上。我们总以为生活总在别处,直到在巴黎生活多年,我才明白生活也是此时此刻,我们迟早要学会把心安处当作故乡。就安心当一个巴黎人吧,巴黎人不是指在巴黎出生的人,而是指在巴黎重生的异乡人。这里是异乡,也是我选择的故乡,安于巴黎的冬天是我用来酝酿自己滋养自己的季节,或以美食,或以友情,或以艺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