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的诡异真相与平行宇宙有关(转帖收集)

1947年罗斯威尔事件-外星人受军方专访内容泄露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1/675602.shtml
下面转一篇

  美国 NASA 声称银河系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1969年登月回来后,由於在月球上看不到星星,美国军方立即列入最高机密,且列入机密教育课程,开始动员所有的人力去计算前往探测太阳系皮壳的计画,於 197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探测任务。其中阿姆斯特朗回来后立即得到忧郁症并且接受心理治疗。他一直对NASA很不谅解,因为他认为不该欺骗全世界的人。
  1969年7月20日的阿波罗11号,美国从月球上带回了第一批岩石,研究室立即确认了'水'的存在事实,其中不止确认了月球上的水,还安置了'震仪',确认了月球的共振异常,内部是未知的元素。在当时,受到理论派人士使用推论的方式驳倒,他们认为月球的岩石有水的情况,只是地球上的空气渗入,时至今日,这帮蠢人还在沾沾自喜。在其后,美国先后带回了数次的岩石,每次都有'水'的证据,而阿波罗12号采集非常多的岩石,其中有两块是二百亿年前的岩石,元素非常的奇异,一直被列入最高机密。
  美国与苏联在1943年尼古拉·特斯拉逝世后开始著手太空计画,由於美国盗取的文献与获得的信息较多,除了与苏联一同登月与登火星,更成功抛出太空船前往太阳系边缘探测,直到三十年后终於确认了尼古拉·特斯拉的伟大预言:'太阳系有防护罩,通过旋转进行共振放大才能脱离太阳系的囚牢,才能转移到任何一点上。'
  公元2005年,无人太空船首次证实太阳系的内圈皮壳至少有九十亿公里,且至少有五层。距离三十亿到一百亿公里,任何物质都有可能突然进入某种不确定的轨道而突然减速度,到达二百亿公里的地方,一切物质都会突然开始减速度,直到被摧毁为止。1972年发射的Pioneer 10,到达此处后,从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很快的降为每秒十公尺,之后被摧毁。
  地球上的望远镜可以看到银河系,可以望见夜晚星辰,但是太空船过了一百二十亿公里,往太阳系外观看却是一片漆黑。除了往外看是一片漆黑,往内看也看不到太阳,因为太阳的光线无法传送到一百二十亿公里。至今已可确认一切的太阳系外影像,是经由虫洞口进入一百二十亿公里内,或者经过'太阳系皮壳望远镜'才看的到外面情况。换言之,太阳系的三十亿到一百亿公里的地方有很大的学问,到达一百二十亿到二百五十亿公里,太阳风也会被阻挡在此处,成了鸡蛋壳,而这一个壳的厚度是七十亿公里,彷佛是一个超级巨大的望远镜片,只有在镜片内才能观看到太阳系外的风景。至於太阳系的焦距在何处,目前还有待计算,而看到太阳系外的情景,是否随著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况,也有待验证。
  目前被认为在六十亿公里远的一个古柏带(Kuiper belt),位置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这里在探测上是一个怪异的地区,也被部分实证派科学家认为有'黑洞'或'暗星',而在附近都有不断吐出彗星与陨石的现象,具体的原因还不明朗。而至今为止,还没有太空船到达此处进行探测,但是此处是天文学界一直在探测的宝地,且是机密地区。
  奥尔特云 (Oort cloud)的小行星数量密度比原先估计的还要多三百倍,任何的太空船都不可能飞出去,而这里是太阳系的外皮壳,密度非常高的不知名暗物质,是目前所知太阳系的终极皮壳地带,我们的空间被此包围住,也被认为可能是'银河系望远镜片',让地球上人可以欣赏到宇宙的美景。
  时下全世界的无线电望远镜都在追踪到了边界附近的太空船,因为美国政府把进入一百二十亿公里的太空船都列入机密,或谎称不再追踪,而对外全是报假资料。
  氢在太阳系中可能是基本的元素,在客观的事实上仅适用於内圈的太阳系,最大范围是直径二百亿公里。氢融合产生的光波在太阳系中是极其强大的,最远可以传送到五十亿公里,侥幸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一百亿公里。换言之,关於从地球上看到夜晚的星辰是何种光线,问号很大。
  在南极或北极地区,也是有好几个点上已经发现'死点'与'活点',这些点都是实证派科学界的最高机密。'死点'能看到的星星会大减,'活点'能看到的星星数量会突然大增,原因就是'太阳系皮壳的焦距',或被称之'虫洞口的焦距'。
  随著八大行星,太阳系内所有物质的不断改变位置,同一座天文台能看到的星星数量也会偶尔改变。换言之,所有物质的所在位置,产生复杂引力场与力场也主宰到一小部份'焦距',这也是天文台往往突然会发现某颗星球,过一阵子又消失的主因。
  宇宙与银河系的画面,是相对地球才有,地球是被精心设计的'电影院'。事实上太阳系外很有可能是一片黑暗,目前估计是整个宇宙只有一个太阳系,就是我们的太阳系,也是唯一的宇宙重力场,而要脱离就要通过'空间传送系统'跳到另一个宇宙的重力场核心地带。理论物理学家所描述的宇宙与银河系,几乎可断言不存在,他们全是依照'电影'去幻想而已,事实上他们只是被实证派科学界的人士欺骗,被玩弄的对象,用意是让他们去愚民,好让百姓安心。而真正的银河系或宇宙,是完全看不到的,也绝非一般人能理解到位。
  目前实证派的天文台,把焦点全部放在太阳系皮壳地带,进行侦测相关星体的活动。无线电的部分则全面追踪到达太阳系皮壳地区的太空船。实证派科学从1972 年开始,已经不去讨论银河系或宇宙的问题,虽然还有在计算银河系的轨道,但是数年前也已经暂停该项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在从事太阳系内的行星侦测,以及各卫星的侦测,还有最重要的太阳系皮壳,另外就是暗物质与暗能量的重力场、引力场、力场的计算,并且要取得共振与谐振的数据,而这项工作已经持续进行了七十多年。
  '实证派科学'的宇宙观是一个宇宙只有一个太阳系,宇宙的本质则是由重力去搭建的,而重力与重力的共振线性如果在某一程度上成功取得,通过旋转就可以瞬间转移,也因此没有所谓几个宇宙的问题。由於旋转会造成离心力从重力场飞出,导致内部能量也随之不断的被释出,最终会成为一片死寂。目前的 '实证派科学'已经初步了解到人造星球的方法,未来除了人造星球外,或许也能把这个宇宙真正改造成为银河系的热闹大家庭。

  (每一个宇宙同时存在两个维次,你活在第一维次,灵魂活在另一个维次。换言之,重力是双胞胎,宇宙也是双胞胎)
  '理论派科学'的宇宙观是一个宇宙是由无数银河系构成的,每个银河系内又有无数个太阳系,而且还有大爆炸点与边界,除了幻想宇宙一直在扩张外,宇宙中心点有个大黑洞,每个银河系的中心点也是大黑洞,而这些推论都是经由'电影'去幻想出来的,尤其是哈伯望远镜的'商业巨片',不是客观事实,也不是自然规律。
  前苏联的实证派科学家在一次会议中不小心的脱口说出:'月球是古人制造的'。很快的,被全面消音,而事实的真相是如此之说:'太阳系是监牢,我们是被制造出来的罪犯'。
  人类相较於整个太阳系是微不足道的,太阳系内很可能藏有非常多的外星科技,这是时下要去解开的谜团。随著时间推移,太阳系的具体情况与尼古拉·特斯拉当年的预言完全一致:'太阳系是被制造出来的,我们被关闭起来,我们必须突破出去,我们必须努力进入宇宙的大家庭。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星星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有叫兽说是光污染,我曾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旅游,虽然星星多了点,但跟小时候满天繁星比,仍是差的很远。

  比十几年前少了很多很多,而且还都星光暗淡,只有太阳系内的星星,亮的一塌糊涂。


今晚的豆娘还真是奇怪
我很诧异
根本发不了嘛
之前提到《山海经》。
  而《山海经》绝不是一部神话故事那么简单。

  《山海经》自古就被看作是一部内容丰富和充满幻想的神秘小册子,由于它记录的很多人和事以及古怪物种和今天我们所见的有着天壤之别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还认为上面所记录的只是古人的一种幻想。

  在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慢慢的7有人开始以此为考证发现它绝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故事及小说那么简单,而更多的人开始相信它是一部二百万年前的国土资源报告书。首先看过《山海经》的朋友们都会被它那精准的地理位置描述所震惊。为何在百万年前会有如此精准的地位以及类似于实地考察之后的物种记录,而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我们人类的历史从类人猿至今也不过是3000多万年而已,而真正有历史考证的人类文明不过是几千年历史,而在几百万年前为何会有这样的文明存在,这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考究。而在天涯版块中还有这么一个帖子“『国学论道』[国学经典]《山海经》二百万年前的国土资源报告书”其中描述得很形象并且有很多的证据来支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而在很多网友的留言中看出了现在很多人开始相信现代的人类并非地球上的第一次科技文明,甚至很多国家的考古界开始支持这一说法,就是地球上存在着不止一次的史前文明,这些所谓的史前文明科技要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很荒诞,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山海经》中我们很难相信在如此久远的一个年代对于地理山脉的记载为何会有如此精准的测量,而古人当时由于认知有限很可能将一些存在了很久而且科技发达的上古文明看作是神灵,而这些上古文明可能根我们现代人类的祖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从很多古文的记载不难发现“神灵”可以随意的控制天气,会着很多高深的法术,而本人认为当时的现代人类祖先还处在未开化阶段,对于很多科技产生的东西不了解,为此把力量强大的上古人类误认为是神灵,同事可以看出当时的上古文明科技发达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说呢,但从他们可以随意控制天气这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现今人类远远不及的。而你想如果你拿着一把手枪出现在古代,当你开枪杀了一个人之后无论是从声势还是气度上绝对会让古人认为你是神仙,古人完全没有接触过手枪这种东西,而且在子弹打出的一瞬间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而你的动作却只是瞄准和射击简单但对于故人来说绝不明了,他们会认为你有这强大的法力,不仅可以凭空杀死一个人,而且射击的一瞬间发出了雷鸣般的声音,古人对于雷鸣那是相当惊惧的,他们认为雷鸣是上天要惩罚做错了事的人。以此类推,他们定是和某种上古文明同时存在着,只不过人类的祖先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而上古文明却发达到了一定程度。

  而《山海经》中对很多人物的描述尤为奇特,他们都是人面兽身或者就是兽面人身,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的很多半神的记载,他们也多是这种情况,这难道仅仅是巧合那么简单吗?我觉得不像,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在西方有诺亚方舟的传说,在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而他们的起因都是因为一场灾难性的浩大洪水。在这两部中西著作中对神灵的描述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首先他们的样子都非常奇特,其次在神灵出现时都会伴随着巨大的声响、缭绕的烟雾、五彩的霞光这几种现象而几乎无一例外,而这三个简简单单的特征都说明一个问题,那不是什么神灵,他们所见的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外形我相信那只是一种交通工具——飞行器。古人所描述得只是上古人类在飞行器中的样子罢了,又或者当他们出现的时候身上都有各种奇特的装备。

  我相信任何人类的幻想都是基于现实来出发的,而且地球存在了46亿多年,为何现代的人类确认为人类的历史仅是从3000多千万年前开始的呢,面对40多亿年如此长的一个时间段,相信在现代人类始祖之前就存在过上古文明,要不然在很多国家的古老壁画中为何会出现现代科技的身隐呢?为何很多最新发现的历史古迹都在证明着在史前绝对存在过比着现代更为发达的科技存在过的证据,难道这只是偶然?而依照玛雅历法,地球由始到终分为五个太阳纪,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其中四个浩劫已经过去,第一个太阳纪是洪水浩劫,世界遭到大洪水的浩劫,有人认为是圣经所说的诺亚方舟;第二个太阳纪是风蛇浩劫,世上的建筑物被风蛇吹毁。第三个太阳纪是火雨浩劫,大地遭受天降火雨之祸;第四个太阳纪是地震浩劫,地球遭受强烈地震的灾祸,第五个太阳纪是世界末日,当第五个太阳纪来临,太阳会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

  在圣经中提到史前一次巨大的洪水毁灭了世界,在西方有诺亚方舟,而在中国有大禹治水,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山海经中提到很多种生物,如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又兽焉,其状如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这种乌龟至今善存,还记得当时看的是一个云南卫视播出的自然密码的专题,上面有描述两位生物学家想要找到世界上咬力最大的生物其中就有这种鸟嘴龟,它的咬力连鲨鱼都敢与之相比。再如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长着人脸的鱼其实在很多国家都被发现过。山海经中还有很多物种与我们现在见到的有相似之处,这恰恰说明了《山海经》中所描述得不是古人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上古生物,在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自然选择之后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确实,山海经中所描绘的地理版图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时间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着的,至少全世界有很大一部分的地质学专家都承认地球的版块是在不停的移动的,所以这不仅有力的证明了我国古代所谓的“沧海桑田”的说法,更是证明了大陆版块飘移这一说法。而更有利的证据莫过下面一条:多年以后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相互挤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会致使地中海消失,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处,会成为新的大洋。古人所描绘的只是当时的地貌,时隔千万年就算是古老的人猿也进化成了社会和科技先进的人了何况是其他物种和大陆呢。远的不说,仅从我们建国以来在我们国家沿海已经消失了几百个岛屿了,这就是所谓的沧海桑田的变迁,而每一次大的地震都会或多或少改变地球原有的风貌,何况时隔千万年难道世间的一切都是尘封不变的吗?而随着各国专家的研究他们发现山海经说的《东山经》并不是中国的地理,而是美洲。原文如下: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她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她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总是被骂啊··
随着考古学家的进一步挖掘他们发现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古代世界地图,轮廓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古代遗物年代之久程度让人无法想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说明了现在的这一纪人类文明绝不仅仅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唯一人类文明。而他们为何会消失,或许那将是个永久的迷。而留下来的遗物又是如此之少这不难推断我们连几千年前祖先留下的东西都没发觉到多少,更何况是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前的东西呢。或许正如玛雅历法中所描绘那样他们都消失于不同的灾难,又或者是在灾难来临之前他们移居到了其他的星球,或者也正因为地球是他们的发源地所以他们会经常性的回来看看,也许这就是一些UFO经常出现的原因,也许还有很多的缘由,本人在这只是做一些假设推理罢了,伟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借此希望大家做一些探讨,毕竟我们都想知道真相,我相信真相会有大白的一天,但我怀疑我们这一代还有没有这机会。


  《山海经》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而以当时人类所处的文明来看它饱含的内容和地理为何如此之广而甚至涉及到海外,这至今是个谜。《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一直无法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而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可能来自于民间口头传说。《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而大家要是认为它只是古人凭空的想象,那么你就错了,试想古人当时认知如此有限怎能凭空想象出如此精准的地理位置、上百个邦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众多的上古生物。


  这些上古遗迹绝不是今天找不到,而是埋得太深或是太隐蔽加上缺乏当时的历史资料令人无从着手。而晚期的西方《圣经》中所描绘的许多上古战场和一些神秘的帝国已经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印度经文《摩呵婆罗多》之《博伽梵歌》写于公元前5世纪-2世纪之间,有十万句诗文,包含了古代罗摩帝国的故事,据传该帝国早在12000年前就已存在,或者说大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记载的文明之前5000年。它们有千年的历史,却已提到了飞翔的战车,拥有非凡技艺的神,以及在诗中所述战争里使用的神奇武器,他们称之为梵天炉。许多人被梵天炉烧焦、烤熟、融化,它那致命的余威的描述非常像放射性污染效应。其中一处提到:这些爆炸比一千个太阳加起来还亮;爆炸发生的时候,太阳在空中旋转,树木焚于烈火,到处都被大规模破坏;爆炸之后,幸存者纷纷开始掉头发,指甲也开始脱落—— 这是对放射性污染的间接描述。


  证据: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印度河谷,1922年,一位官员和一支印度考古队发现了古代城市摩亨朱达罗(死亡之土)遗址,这座城市在公元前2600年到 1900年间曾繁荣昌盛,巴勒斯坦的科学家表示,摩亨朱达罗的历史还要久远。遗址被发现时,发掘出了44具面朝传道的骸骨,他们大都紧握双手,脸和身体的姿势表明他们是暴死的,为什么暴死在街道上?为什么野生动物不食用他污染残骸?数千年后他们的尸骨仍未腐烂?这里到处都有辐射。它是否是一个遭受核攻击的城市?英国学者David Davenport据称在摩亨朱达罗找到一个半径50码的核爆中心,在那里,所有东西都在某种过程中融化,这种过程被称为“玻璃化”(普通岩石被融化岩浆态的过程),这只有物质被暴露在某种爆炸后的极度高温下,才能达到。在古印度文献中记载:三座巨大的城市在地球上空飞行,这些城市都被描述成由发光的金属和铁铸成,在某时,三座城市之间开战了,上面描述了天神是如何互相攻击,它们都被付之一炬,大火从天而降。而天空中那些所谓的巨大的城市我们现代人并不难理解,那只是某种大型的飞行器,它们之间互相攻击,被摧毁的便着着火从天而降。
  根据《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故事:上帝派出天使去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城,因为那里的居民罪孽深重,只有一个正直的男人罗德以及他的家人得到了宽恕。但在逃亡途中,罗德的妻子忘记了天使的警告“不要回头”,她注视着恐怖的毁灭景象,自己化为一尊盐柱。而在现代参加观看核爆实验的人无一遗漏都会事先得到相关人员这样一个提示“在核爆的瞬间千万不是直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都已明了。
书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惊奇的地方,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古人竟然对很多病症的名称和症状都相当明了,而什么动植物可以治疗这些病症都记录得相当清楚。《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那么也就是说《山海经》中对很对病症的记载和如何用何物来治疗都要比《黄帝内经》早得多。这里我们列举几个《山海经》中的例子来说明:1、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 食之已疠(lì)。意思是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出产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就能治愈人的麻疯病。2、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最后一个寓字寓:古人认为寓即“误”字,大概以音近为义,指昏忘之病,就是现在所谓的老
  年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相信大家心中已经了然。

远古外星人论最大的反对者是宗教信仰者,因为一旦这种假设有一天被证明是真的,那全世界的宗教在一夜之间便会瓦解和崩溃。因为他们信仰了千年的神灵上帝竟然是实实在在的外星人,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这该是一件多么荒诞的事情,所以他们在竭力的维护。


  很多朋友提到2012世界末日怎么解释,其实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说法不只这一个。过去有着很多个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但无一不被现实推翻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个末日预言来临的那天虽然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但是局部出现了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前些年,随着1999年8月18的日益迫近,世界末日大劫难的预言不胫而走。


  “1999大劫难”甚至在一些人中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然而,正如许多负责任的正直的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早已指出的,在1999年8月18日,什么也不会发生!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也确实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大劫难的预言彻底破产了!公元前2800 年:亚述人泥碑上记述了世界末日,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预言。碑文上写道:“我们的地球在今后将衰落。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将迅速走向灭亡,贿赂和腐败相当普遍。”


  同样牛顿预言世界末日在20602年。公元1世纪:《马太福音》中有一段有趣的引自耶稣的话:“我老实向你说,这儿有一些站立的东西,应该没有体验到死亡的滋味,直到它们看到来自那个王国的‘圣子’。”这清晰地透露出一种信息:末日审判会发生于一生的任何时候。这些言论是2000多年来基督徒千年宗教崇拜的源泉,我们将在下面陆续看到这方面的证据。
  公元970年3月25日:洛塔林王朝算士们认为他们在《圣经》中发现了证据:某个宗教节日的关联词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时间。他们只是在第一个千年到来前夕散布世界末日言论的无数信徒的一部分。
  公元128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预测耶稣基督将在这一年会再次降临人世。他预言的日期根据穆斯林信仰开始的日期,然后再在这一日期基础上加上666年而得到的。波提切利的油画《神秘的诞生》用希腊文在油画上题词,将16世纪初期称之为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苦难日”,并预言基督将于 1504年左右再临人间。公元1524年2月1日:一群英国占星家预言,人类将在这一年迎来第二场“大洪水”,这场灾难的源头就在泰晤士河。这一预测让不少人感到恐慌,当时共有大约2万人弃家逃到高处,但最后全都白跑一趟。


  公元1666年:这一年出现了太多预示世界末日的征兆。由于年份中包含3个“6”,一些人便将它与《圣经•启示录》中的“兽数 666”联系起来,长时间肆虐的英国瘟疫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面对这些所谓的预兆,很多人越发相信,发生在这一年的伦敦大火让就是最后审判日的一种预兆。
  公元1794年:美以美会创始人查尔斯•卫斯理相信,世界将在这一年走向毁灭。无独有偶的是,震颤派也预言这一年将出现所谓的“最终审判”
  公元1814年12月25日:在英国德文郡,一个名叫“乔安娜•南考特的女人自称是先知,并断言自己以后怀上的孩子就是耶稣;救世主将借助她的身体在1814年圣诞节那一天再次降临人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考特的处女之身一直保持到60多岁,但她仍然相信自己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12月25日最终没有成为世界末日,但确实有重大而悲惨的事情发生——自称先知的南考特正是在这一天告别人世的。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仍旧相信她的预言。
  公元1836年:查尔斯正是卫理公会教派领导人约翰•卫斯理的弟弟。虽然哥哥的预言已经证实是错误的,但约翰还是决定“亲自上阵”,预言1836年就是世界末日,《启示录》中描述的大怪兽将在这一年出现。不幸的是,约翰最终步弟弟后尘。
  公元1881年:“耶和华见证人”的又一次预言世界末日出现的年份,使用特殊的金字塔几何学推算世界大事的金字塔神秘学专家通过数学命理学也预测世界末日会在这一年出现。据说,16世界著名的预言家“希普顿婆婆”也曾预测:“世界末日将在1881年到来。”虽然后来这句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仍不能阻止少数人加入现在人们所称为的“千年恐慌”当中。
而关于2012年的预言,玛雅文明的预言中说到公元2012年12月22日地球会发生完全的变化,进入新的时代。但这个确切的日子到底是12月22日、 12月21日还是12月31日多个版本众说纷纭。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里面并没有提到说世界要毁灭了,而是说人类要进入新的时代,然而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它并没有作详细的描述。只是说与现代文明“完全”不同的一个文明,究竟完全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而知,另外一些人说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完全上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以我们现在的见识和认知是不可想象的。关于这个2012末日预言的支持者有着近乎完整的一套理论和证据,其中包括地球磁极偏转、地震、天降小行星、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等等的说法,并提供了近乎完善和无懈可击的证据。并提到不仅是玛雅人,古印度人、西藏人、圣经、易经、推*图等许多民族都预言 2012年会是世界末日。也许这仅仅是一种巧合而已,或者这是可能的,只能说我们不得而知。近年来的确自然灾害频发暴雪、干旱、地震、海啸、暴雨、飓风、洪水等等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杀伤范围之大,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今年日本地震后出现UFO编队直接震惊世人,我们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末日的征兆,但用哲学来解释无疑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周期的,宇宙的巨大的天体都无一例外何况是我们小小的人类,但我希望不是我们这一代,或许正如前面所说,根本没有说末日要来临,只是人类进入新时代而已。


  巧合的是在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不约而同的记载了一点,那就是人是神造的,基督教说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中国神话说是女娲或黄帝创造了人类……而不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所谓的达尔文物种起源。假定物种起源是正确的,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我们不禁会问那剩下的古猿为什么不会陆续进化成人呢,而且多年来一点这种进化的迹象也不曾出现,而且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从来没有找到过介于古猿和人类之间的过度物种遗迹。远古外星人论认为在远古时代外星人曾来到地球,并对地球人类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帮助我们优化人种。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全球范围内的神话故事中出现如此众多的人面蛇身、半人马、人头鸟身等等千奇百怪的人生,或许正是外星人在做一系列的物种杂交试验。而现代人类身上依旧存在这这些生物的影子,人类在体表上还与海洋动物十分接近,如,人体中有70%是水分;所有灵长类动物的体表都长着浓密的毛发,惟独人和水中生物(如海豚、海豹等)一样,皮肤裸露,光光的没有毛发;陆上灵长类动物都无皮下脂肪,而人和水兽一样有一层较厚的皮下脂肪;所有的陆生动物都有极精确的盐分摄入和调节机能,一旦缺盐,就会影响它们其他生理活动,而人类却和海洋动物一样,对体内盐的平衡毫无感觉,而且经常通过汗腺排除体内盐分等等。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而且全世界范围内的古人仿佛一夜之间思想全部开化了,而且开化的令我们今天都不禁觉得不可思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CPy8yRrNJ0 第一集:探索外星生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kPDHpdxX_I/?fr=rec1 第二集:时间旅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T7r0dIyGE/?fr=rec1 第三集:宇宙构成之谜(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ArW92HOxHw/?fr=rec1 第四集:宇宙构成之谜(下)
强烈推荐第二集和第四集,但是建议先看第三集再看第四集,不然有可能理解能力比较差的人会看不懂第四集
很明显当时我们的祖先对他们的科技很不理解,无法解释,于是就只能把他们当做神。这样的例子到了我们近代依然存在,二战时候美军曾来到一个小岛上,岛上有一些原始的土著居民,他们目睹美军的飞机降落下来便以为是神灵降临,当时美军给他们提供了不少食物和罐头,当美军任务完成离开后,当地的居民便做了像飞机一样的东西并全体朝拜,希望“神灵”能回来赐予他们食物。同样,以前看过这样一则消息,记不清是哪国的事,一位女兵还是跳伞爱好者跳伞后降落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她降临地面的时候一位农村老妇以为她是仙女,大呼仙女降临同时还跪在地上不停的参拜。


  冯丹尼肯是远古外星人论的先驱,他是个用德语写作的瑞士人,1966年出版了引起广泛影响的《回忆未来》,他在书中极为大胆地提出了他的“古代宇航员”理论,即诸多遗迹中显示的大量未解之谜都与史前时期的外星人宇航员有关。这本当初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的书首版两年之内,就印了30版共60万册。此后冯丹尼肯开始疯狂写作和拍摄各种电视片,宣扬他的大胆推想。1976年出版的《众神的战车》(也有的地方翻译为《诸神的战车》)更将他的“古代宇航员”理论发挥到了极致。首先请大家不要抨击这一理论,如果你深深的怀疑,那么请你耐心看完《众神的战车》这本书,而你要是觉得书本太乏味你可以选择看完美国历史频道的《远古外星人》纪录片再下结论,在很多网站上都可以找到这部纪录片,如果你是PPS的用户,那么你可以直接在PPS上看。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古籍记载和神话故事中对神灵的描述总是有以下几个特点:他们身上总是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不敢直视;他们出现时总是骑着坐骑,并且坐骑总是奇形怪状,伴随着神奇的光亮、烟雾缭绕;神灵手中拿着各种样式的武器或者西方称为魔法棒;他们可以控制天气,辟出闪电,狂风、暴雨雨、制造大雾,只要他们愿意瞬间毁灭很大一个区域内的任何东西。而换做一个现代人再来理解这些,我们会不会觉得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现代的科技都可以做到,甚至是闪电我们在实验室也可以轻松制造。在古籍和神话、魔幻记载中他们的武器都有极强的威力,也就是说其实古人所记载的这些神灵他们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法术或说魔法,他们必须借助手中的武器来完成。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已经很明了了,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在市场上可以随意买到的遥控汽车、飞机、坦克等等的玩具,我们操控他们是不是不用直接接触它们本身,我们只要通过遥控控制就可以了;另外,手枪,手枪要是出现在古代在古人看来绝对也是神奇的东西,他们只有弓箭,要杀人是不是要,上箭、拉弓、瞄准、放手,而上好膛的手枪只要瞄准射击,而且子弹出膛是看不到的,伴随着子弹出膛会有爆炸声,古人最惧爆炸类声响,伴随着无法看到的现象有人应声倒下这难道不奇怪吗?他们解释不了这一切,而且迫于巨大的声响他们只能把持有者当做神灵来看待。


  在此,假设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就是说神灵不是神灵,而是上古文明中的人,那么从古籍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神灵中有些跟人是一样的,有些则长相怪异,这说明古文明中的人类绝不仅仅有一个种族,而是有多个种族共同组成;2、假定他们本身并没有魔法和法术之类的超自然能力,那么他们手中的东西必定是科技的产物。而这些武器要是科技的产物的话他们的可以绝对要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的现有科技,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手中拿着个遥控器或者是一把枪就可以随意制造风、雷、雨、闪电这些东西,更无法瞬间毁灭一大片区域,我相信就是普通的导弹也无法做到。3、有些神灵是跟我们的祖先一样的样子,有些是奇形怪状的,如果他们来自地外文明那么就存在着两种情况:首先,长相像人类的也就是古人可以直接看到他们的相貌,那么说明他们的呼吸系统适应我们的大气;其次,长相怪异的神灵,他们无一不是高大威武身上要么有很多头、很多手、要么就是很对脚和尾巴。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是因为第一,他们不适应这儿的大气,身上奇形怪状的只是武器装备和呼吸装备,古人很可能把他们身上用于呼吸的管子或者是机械手臂当成是手、脚、尾的一部分。第二,他们确实是古人所描述得那样,那么就说明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物种不只一个,他们有可能来自同一星球,也可能来自不同的星球。无论是东方神话还是西方神话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长相怪异的神灵总是听从于长得向人类的首领,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宙斯,在我国则是天帝。这又存在这样几种情况:首先,他们来自同一星球,只不过长相更人类一样的外星人成了统治者;第二,他们来自同一星球,长相怪异的人是统治者基因工程的产物,所以他们必须服从;第三,他们来自不同的星球,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长相怪异的人臣服于统治者。
我国古代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等等。而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夸父逐日他应该是开着某种飞行器在追另一个会发光的飞行器;女娲补天她会不会是某种巨大的漂浮在天上的飞行器由于某种原因有了破损,而这名被称为“女娲”的上古人类只是在用某种矿石溶化后修补飞行器呢?后羿射日,他舍得不是太阳而是发着光的飞行器;黄帝大战蚩尤当中有提到蚩尤兄弟81人长相怪异铜头、铁额、人身、牛蹄、4 只眼睛、 8 个脚趾,头上有角,耳鬓像戟,身上还有翅膀,能飞空走险,能吞沙吃石,还能运用人类语言,是一种同人类相近而又完全不同的怪物。
  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很特别,《世本•作篇》说:“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用金属做武器,在远古时期,可算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太白阳金》也说:“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 拿着闪光锃亮的戈矛,来对付粗笨的木棒、石块,不就像现在拿着电子警棍对付三角刀,或者是拿着激光枪对付盒子炮么? 于是,他们凭着他们的“先进武器”开始扩张了。《管子•地数篇》说他利用葛卢山流出的金属水,制成了剑、铠、矛、戟,当年就兼并了9 个诸侯;他又利用雍狐山流出的金属水,制成长戟、短戈,当年,又兼并了12 个诸侯,这就必然同正在中原开拓、发展的黄帝发生冲突。 战争一开始就打得异常热闹,黄帝同炎帝联合,指挥着一支以虎、豹、熊、罴做先锋的部队进攻,蚩尤等81 兄弟拿着先进武器应战。黄帝截断江河,准备用水淹死这些铜头铁额不怕摔打的家伙,蚩尤却请来了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阻止黄帝进军。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的风伯、雨师不是神话中的人物,对于现代人来说制造大风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而只要条件适合人工降雨也并不难,我们只能感叹古人怎会有如此科技。从这一段历史记载来看风伯和雨师是黄帝请来的,那么很可能他们就是上古文明中的人类了。

  黄帝虽请来了风伯和雨师但还是不能制伏蚩尤,禁不住仰天长叹。 于是,天帝派来玄女、旱魃前来助战,旱魃大喊一声:“魃!”阳光普照,大雨停止;玄女敲响用独脚牛的皮做成的鼓,敲一下,声震500 里,蚩尤被震得神魂颠倒。 蚩尤却作起了大雾,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分不清敌我,自相攻打,蚩尤却趁机逃跑了。于是,黄帝叫大将风后按照北斗星杓指示方向的原理制造了指南车。再次作战的时候,蚩尤作起雾来,洋洋得意,黄帝的部队已在指南车的指示下,直捣大本营,出其不意地捉住了蚩尤。 蚩尤的死也是奇特的。据古书记载:黄帝派应龙在“凶黎之谷”,杀了蚩尤,身首异处,擒获蚩尤的地点在中冀,又叫“绝辔之地”。死后,人们为他垒了两座坟,一座在山东寿张的阚乡,高7 丈;另一座在山东巨野的重聚,大小同阚冢相等。老百姓常常在10 月祭祀他。他的坟头上常有赤气冒出,像一匹绛色的帛,人称“蚩尤旗”。后来,冀州人掘地掘出像铜铁一样的髑髅骨,大家都说这是蚩尤的骨头。这一段历史我们不妨这样来看,玄女所使用的应该是一种类似声波的武器,指南车直到三国才出现,相信这个风后也是上古文明中的一员,制作雾对于现代人来说更为简单,只要适时适量的洒下干冰就可以了,所以不难理解,而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天帝应该就是这上古文明的统治者,他们有可能来自地外文明也就是外星,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古人描绘为“天上”,天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漂浮在空中的巨大飞行器。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假说使人们激动起来:蚩尤,是不是一台破空而来的智能机器人?涿鹿之战,是不是一场爆发在地球上的有天外来客参加的星际战争?首先,从蚩尤的造型和功能上来看:它的骨骼和外壳都是金属制造的,并非血肉之躯,头上有角,是不是天线、探针?四只炯炯发光的眼睛,是不是各种光学测管?“八肱”是不是从事不同性能的机械臂?牛蹄而且8 趾,当然是进退自如的运行装置了。它们起飞或着陆的时候,尾部喷口曳出红焰,有如一条赤链,这就是人们所称道的“蚩尤旗”,它常常采集矿石标本,或者装进矿石就地化验、熔炼,人们没法理解,就认为是食沙吞石。显然,这是一具智慧生物制造的智能机器人,至于呼风唤雨、作雾,对于一台智能机器人来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从蚩尤、黄帝使用的武器来看:这些武器,都是超越时代的。《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世本》也说:“蚩尤作兵。”但在考古资料和实物上,却找不到充分的证据。与蚩尤同时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虽然已经出现有炼铜渣和孔雀石一类的炼铜原料,但却没有铜制兵器,年代稍后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中,虽有青铜兵器出现,经碳十四测定,大约是公元前21~16 世纪的遗物,那已经是几百年乃至于1000 年以后的夏王朝了。而天然的金属实在是数量极少,因此,这一阶段还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用于实战的金属武器,然而,蚩尤却有。指南车的使用也是如此。而我国最早提出磁性的是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它说“慈(磁)石召铁,或引之也。”我国最早记载的磁指南器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说:“故先王主司南,以端朝夕。”“司南”就是磁指南器。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先王”,最早不过夏禹商汤,绝不会是远古时代的黄帝,而让车上木人指示方向的“指南车”,则是三国时代的产物了。 结论只有一个,这金属武器,这指南车,都不是当时的地球人所拥有的物品。

  其中,从书中随描绘的种种迹象来看,当时这一切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山海经》中不仅准确的描绘出了地理地貌,甚至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都写得一清二楚,而且在什么地方有着什么样的动植物、矿产,以及连很多的动植物药用功效、动物的长相、叫声、生活习性等特征都描述了淋漓尽致。试问,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在物资充实的今天要幻想出如此多种类的事物来也绝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更何况是在古代各种物资奇缺的情况下,一个古人温饱善未能解决的情况下来做一件无意义的事,他是精力充沛还是什么其他别的原因,试想,这可能吗?假如这种低级的推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只有一个理由那便是这一切确实发生过,这西东西也确实存在过。那么这本书所记录和叙述的东西就是史上真实的。而到此我们的疑问会再次出现,《山海经》,其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又被称为“五藏山经”,试问就算是科技发达交通方便的今天,我们若是要记录如此多的山川、河流、物种、民风民俗,在跨越如此远的距离之际我们要花多少时间来进行实地考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震惊吗?古人在一个屋子匮乏的远古时代究竟凭的是什么来完成这一切的呢?有过山间野游经历的朋友们相信你们就熟知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是多么艰难。从书总对神灵的记载和描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神灵和我们的古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也就是说一个是非常原始的初期,另外一个是科技已经极度发达的一方。从记载来看,神灵对人类并没有恶意,甚至多数时候还帮人类渡过难关,甚至是在黄帝大败蚩尤的时候也处处给予支持和帮助。
此话怎讲?
豆瓣卡的好死
好多发不出来
发出来的经审核后顺序也乱了
大家见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Y2NjcwNDcy/v.swf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轨道太空望远镜拍摄一个神秘的物体在太阳附近飞行,从外观上只能判断是一个黑色的、接近行星大小,此外这个神秘物体还伸出了一个类似“加油”的吸管,似乎从太阳表面补充能量。更离奇的是,这与传说中2012将出现的“死星”的特征有点相似,都是黑色、从太阳背面出现、然后又迅速消失在太空中。
隶属于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到的诡异图像使得科学家们倍感疑虑,试图解开这个神秘的“太阳访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有分析认为这个不速之客兵不是来自另一个遥远的太阳系,更不会是太阳附近突然又诞生了一个新的行星。与此相反,我们获得信息中还提示到它有一根“长吸管”,一直延伸到太阳表面,可能是太阳表面发生的某种特殊现象,还并不为人所知。从长度上判断,这根“长吸管”可向太阳外层宇宙空间中延伸数十万英里。
科学家们目前困惑的是太阳表面为何要发生这个现象,这与太阳内部的活动是否存在联系。图片中黑暗的那个部分就比较好解释,可能是温度比周围低的物质所形成的,这个原理与黑子类似。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太阳表面可以产生巨大的日珥,在今年早些时候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就拍摄到了这些太阳奇观,犹如太阳表面发生的巨大火山喷发。太阳表面出现的突出物虽然看上去相对太阳而言较小,但实际上这些物体是巨大的。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是日冕,不仅跨度巨大,温度也很高,可以从太阳表面一直延伸至数个太阳半径外的宇宙空间中。
而周一发现的类似吸管状的物体不仅巨大,而且很明亮,一直从太阳表面向外延伸,明显不符合目前已知的太阳表面活动产生的突起现象。科学家还在研究这个神奇的突起现象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当太阳表面部分区域变得不稳定时,就会向外喷发物质,其中也包括高温等离子体。美国宇航局轨道望远镜已经拍摄到许多由于不稳定而引起的突然喷发事件。
根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太阳物理学家霍利吉尔伯特(Holly Gilbert)介绍:在太阳表面发现异常突出物质喷发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喷出物质在逃逸太阳表面后最终还会落回太阳,这种现象常常被比喻成太阳的 “火山喷发”,而不会归结于各种怪诞的异常活动。
一个惊人的发现,必须传播开去!观察效应,引发蝴蝶效应拯救地球!一个善举创造一个世界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教授。

有一天,他在纽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乘地铁去时代广场站。当时正值下班乘车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样沿着台阶蜂拥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罗伯特·西奥迪尼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躺在台阶中间,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看到这个男子一样,匆匆从他身边走过,个别的甚至是从他身上跨过,急着乘坐地铁回家。

看到这一情景,罗伯特·西奥迪尼感到非常震囦惊。于是,他停了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的时候,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跟着停了下来。

很快,这个男子身边聚囦集了一小圈关心的人,人们的同情心一下子蔓延开来。有个男人去给他买了食物,有位女士匆匆给他买来了水,还有一个人通知了地铁巡逻员,这个巡逻员又打电囦话叫来了救护车,几分钟后,这个男子苏醒了,一边吃着食物,一边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

人们渐渐了解到,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只会说西班牙语,且身无分文,已经饿着肚子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流浪了好几天。他是因为饥饿而昏倒在地铁站的台阶上的。

为什么起初人们会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熟囦视囦无囦睹、漠不关心呢?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人流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完全的自我状态,在忽视无关信息的同时,也忽视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像一位诗人说的那样,我们“走在嘈杂的大街上,眼睛却看不见,耳朵却听不见”。在社囦会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都市恍惚症”。

为什么后来人们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的态度会有了较大的改变呢?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自己停下来,仅仅是要看一下那个处于困境的男子而已。路人却因此从“都市恍惚症”中清囦醒过来,从而也注意到了这个男子需要帮助。在注意到他的困境后,大家开始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

因为看到别人的善举,而对自身的心理产生了冲击,进而引发出行善的愿望和行动,心理学家将这种变化称为“升华”。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帮助病人、穷人或者是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升华”。尽管这些助人为乐的善事,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必像诺贝尔和囦平囦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帮助贫民时那样无私。

从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故事,让人联想到英国一位主囦教的墓志铭:

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囦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囦密的家人囦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囦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不错,自己先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可能会改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先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


善良的人,请顶下贴子,你的举动会引发蝴蝶效应,一个善举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从而拯救地球!

善良的人,要做的十件小事

一个善举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1.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
2.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3.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4.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也行,如果有电话的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5.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6.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人家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谦,把钱还给人家。
7.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8.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9.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要不然见面了多尴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比***提心吊胆的要好得多。
10.如果时间还宽裕,而且碰巧觉得我这个人还顺眼,那就顶一下我的贴子,总比去顶看了觉得上当的贴子舒服。时间宽裕不少就请把这几句话多转几个地方,毕竟好人多了咱们心里也舒坦。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1OTIzODcy/v.swf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第一个围观的人才是大善人,围观就是行善。

转帖。。。
地球上如有“暗物质”意味着什么
时间:2010-03-24 10:12 来源:青年参考 暗物质是什么?连科学家们也不敢说自己很了解。不过我们知道,暗物质一旦被证实,将为物理界以及整个人类的认识掀开崭新的一页。



美国科学家称暗物质或许就存在于地球之上



作为现代理论物理前沿领域热点的“暗物质”,一直被认为远离地球,飘散在太阳系以外的某个无名角落里。但据美国“太空”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神秘的暗物质可能就隐藏在地球上。这一有待证实的新发现让科学界为之一振。

暗物质是什么?连科学家们也不敢说自己很了解。不过我们知道,暗物质一旦被证实,将为物理界以及整个人类的认识掀开崭新的一页。

经过坚持不懈的观测工作,去年12月,美国科学家安装在明尼苏达州地下700米的暗物质探测器有了反应,该反应被认为极可能是“暗物质”引起的。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美国权威期刊《科学快报》上。

虽然自从被提出以来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暗物质隐藏了许多现代物理学的秘密——宇宙的起源和组成、基本粒子的性质、时间的流逝等,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物理学中最高深的理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专业媒体甚至大众媒体井喷式的报道,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杂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英国《卫报》和《每日邮报》等,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

宇宙中仅5%是可见物质

在科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暗物质这个词。尽管如此,暗物质却绝非出自某位科学幻想大师之手,而是有着确凿的根据。它是1934年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兹威基在研究星系团中星系的轨道速度时,为了解决“缺失的物质”问题而提出的概念。

当时兹威基经过计算认为,星系的平均质量实际上比根据其亮度计算出的质量大160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物质是不可见的。

起初,兹威基的结论没引起重视,直到约40年后,人们在研究星系中恒星的运动时遇到类似的困难,暗物质的说法才逐渐获得认可。目前,天文学领域很多证据都支持暗物质存在的说法,包括引力透镜(光线在经过星体边缘时受引力场作用发生偏折的现象)研究和宇宙膨胀率。

说到暗物质,这里不得不提到它的“近亲”——暗能量。两者很容易混淆,一些非专业媒体在报道时,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暗能量是人们在建立宇宙的膨胀模型中提出的假想,指一种充溢空间的、具有负压强的能量,它很好地解释了已被哈勃望远镜证实的宇宙加速膨胀的现状。

与暗物质相比,暗能量在分布范围上广得多,占据着宇宙结构的绝大部分。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数据,暗能量约占宇宙结构的70%,暗物质约占25%,剩下的约5%是可见物质。

超级计算机模拟出宇宙中最为神秘暗物质结构

时间:2010-08-15 10:21 来源:科技日报 宇宙中堪称最为神秘的暗物质,其结构目前已被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出来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1日报道,宇宙中堪称最为神秘的暗物质,其结构目前已被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出来,数据显示暗物质密度最大的部分是在内部中心,而被称作“吸引区”的暗物质晕,是维系暗物质粒子“团结一致”结构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通讯》上。

暗物质并不能为肉眼和现时的探测设备所发现,但其在宇宙中纵横交错编织了一张巨大而看不见的网,被认为是促成星系、恒星和行星产生的原因,影响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在已知的范畴里,尚不能确定暗物质在宇宙物质总量中所占的精确比例,但这个数字应大于80%。它的成分和结构都是一团迷雾,人们已经发现的两种暗物质是中微子和黑洞,但它们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非常微小。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施特恩·汉森及其他研究人员,针对大范围不同类型的暗物质晕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暗物质晕环绕在星系外围,大多数的星系包括银河系都镶嵌在这种暗物质晕当中。奇怪的是,除了经由重力的作用之外,其似乎与星系内的物质和能量没有任何的交互作用。

拟建的模型表现出了完美的平衡感,在研究人员对模型周围能量做出调整,施以可改变暗物质结构的力后,所有的暗物质晕的状态都向同一形式发生改变,这与恒星模型所作出的反应截然不同。由此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暗物质具有一个“吸引区”——就是暗物质晕,它在温度状况和暗物质密度间起着特别的联系。

研究人员介绍,暗物质的庞大得益于自吸引力性质,其本身不与辐射耦合,但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后,暗物质却可以吸引普通物质,进而形成现在的结构。此次拟建模型发现,暗物质的密度是内部中心最高,从内部向表面密度则递减,这种结构正是靠“吸引区”维系着平衡,并保持了粒子们“团结协作、一致行动”的状态。

----(张梦然)

暗物质像大海,我们的物质宇宙不过像深海里的一团团海绵。。。。

转帖。。。
大爆炸之前,宇宙还有“前世”?

时间:2007-07-10 18:28 来源:新华科技 美国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称,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无中生有诞生的,它还有“前世”。    新华网纽约7月7日电(记者王艳红)美国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称,根据他建立的一个新时空数学模型,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无中生有诞生的,它还有“前世”。
根据现行理论,科学家一般认为宇宙是137亿年前诞生的,这个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的事件是一切的起点,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大爆炸开始的瞬间,宇宙中的一切都
被压缩在一个“奇点”――体积为零、密度无限大的点中。在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空间和时间。
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马丁?波乔瓦尔德在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起点,我们的宇宙是前一个宇宙收缩之后因“反弹”而再度膨胀产生的。
波乔瓦尔德的模型是以“圈量子引力论”为基础建立的,“圈量子引力论”是一种试图将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理论。波乔瓦尔德说,模型显示,在大爆炸开始的一瞬,我们的宇宙体积非常小但并没有小到零,能量极大却不是无穷大,并不是“奇点”。
模型还显示,大爆炸很可能是前一个宇宙的灭亡所触发的。与我们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不同,大爆炸开始之前,宇宙的“前世”处于收缩状态。计算表明它并不能收缩成一个没有体积的“奇点”,因为当温度和压力变得极大时,引力会变成斥力,阻止宇宙进一步收缩。
根据计算,由于积蓄的引力能量非常大,宇宙收缩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大反弹”,就像皮球重重地砸在地上之后会反弹起来。波乔瓦尔德认为,“大反弹”触发了当前宇宙的膨胀,在我们这个宇宙中还有可能找到其“前世”遗留下来的痕迹。
这个模型意味着大爆炸不是时间的开始,宇宙可能有着无限的过去与未来。但一些专家认为,波乔瓦尔德的这一假说还有待验证。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什么样

时间:2007-07-03 11:39 来源:网易探索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宇宙可能是由另外一个宇宙经过坍塌而形成的,人类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可能被完全改写。      
根据一种新的理论,我们或许不可能推断出大爆炸之前宇宙的状态(左),因为量子波动(橙色)在大爆炸之后消失了(右)。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宇宙可能是由另外一个宇宙经过坍塌而形成的,这一发现已经于7月1号在《自然地理学》杂志在线版发表。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马丁?波乔瓦尔德说:“我们的文章介绍了一种 我们最新研究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演绎出物质在“大反弹”状态下处于量子状态下的一系列特征参数,而“大反弹”理论可能推翻以往的“大爆炸”理论,重新解释我们生活的宇宙的真正起源”。
波乔瓦尔德教授的研究同时也表明:尽管人们有可能了结到早期宇宙的存在形态和各种特征,但通过新的计算公式,这些数据有可能并不确定。
以“大爆炸”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宇宙起源正遭遇到越来越严重的科研瓶颈,虽然该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宇宙起源的主要工具。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大爆炸以前的宇宙一直处于虚无的均一状态:一个体积为零,密度和能量为无限大的“零点”。
但是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波乔瓦尔德教授和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和超越,他们通过一种被称为量子引力环的数学建模工具完成了时空的飞跃,对宇宙大爆炸以前的物质存在状态作出了详细的描述。
由于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时期量子物理学的理论还不够完善,现在科学家通过将量子物理公式与广义相对论的结合建立了“大反弹”理论,这一系统的理论构架解释了我们生存的宇宙在形成以前的状态,它突破了“大爆炸”理论的部分限制,将人类对宇宙历史的认识引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量子引力环的概念以现代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科学家通过对这一科学建模的研究了结到宇宙形成以前并不是以绝对的零体积的形式存在的,而且宇宙的前身也不是密度和能量无限大的状态,而是有一定的范围。通过这些限制条件,科学家们勾勒出了一副宇宙形成以前的更为准确的图画。
爱因斯坦所描述的空间和时间的存在形态是弯曲的,而“大反弹”理论是指物质波动在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上呈反弹式运动,其波长覆盖的范围也会在垂直尺度上产生较大的变化,量子物理学为宇宙形成过程的数学建模增加了几个参数,使演绎结果更加出人意料,科学家认为,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宇宙形成以前,可能存在一个结构相近的“反宇宙”,而不是原先设想的绝对虚无状态。“反宇宙”的坍缩最终引发了“大反弹”,进而创造了我们现在这个仍然在不断扩张的宇宙。
波乔瓦尔德教授说:“人类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可能被完全改写,现在的宇宙和其诞生前的反宇宙可能互相复制了对方”。

时间有起始点吗?


时间:2007-03-13 17:57 来源:未知 大爆炸真的是时间的起点吗?抑或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如果在10年前提出这样的问题,那简直是对宇宙学大逆不道了;绝大多数宇宙学家会认为,思考大爆炸以前的时间,就像打听北极以北的地方在哪里一样。然而,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弦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   弦理论指出,大爆炸并非宇宙的起点,而是其前一存在阶段的结果。
大爆炸真的是时间的起点吗?抑或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如果在10年前提出这样的问题,那简直是对宇宙学大逆不道了;绝大多数宇宙学家会认为,思考大爆炸以前的时间,就像打听北极以北的地方在哪里一样。然而,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弦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宇宙学家的视角,大爆炸前的宇宙已成了宇宙学的研究前沿。
探索大爆炸之前发生过什么的新思潮,其实只是数千年来的理性钟摆的最新一次摆动。几乎在每一种文明中,终极起源的问题都会让哲学家和神学家忙个没完没了。它所关怀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其中著名的一个出现在Paul Gaugin(高更)1897年的名画中: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这幅作品描绘了生老病死的轮回:每个人的起源、身份与宿命,而这份对个人的关怀,直接连系着宇宙的命运。人类可以寻根,追溯自身的血统,穿越世世代代,回到我们的动物祖先,再溯及生命的早期形式和初始生命,然后回到原生宇宙中合成的元素,再到更早期空间中的飘渺能量。我们的谱系树是否可以这样一直无休止地延伸下去呢?抑或它会终止于某处?宇宙是否也像人类一样,并非永恒的?
古希腊人曾就时间的起源有过激烈的争论。亚里斯多德主张“无”不能生“有”,而站在了时间“没有起点”的阵营。如果宇宙不能“无中生有”,那它过去必然是一直存在的。基于这些理论,时间必定是朝着过去和未来两端无限延伸。而基督教神学家则倾向于相反的观点。奥古斯丁坚决主张,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外,而且创造了时空和整个世界。有人问道:“神在创造这个世界之前在做什么?”奥古斯丁答道:“时间本身就是神创造的产物之一,所以根本就没有‘之前’可言!”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导当代宇宙学家得出了几乎一样的结论。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柔软可塑的实体。在大尺度上,空间本质上是动态的,会随时间而膨胀或收缩;它承载物质的方式,就像海浪承载浮物一样。1920年代,天文学家观测到遥远的星系正在彼此远离,从而证实宇宙正在膨胀。接着,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霍金)与Roger Penrose(彭若斯)在1960年代证明,时间不可能一直回溯下去。如果你把宇宙历史一直往回倒退,所有的星系终会挤到一个无穷小的点(称为即奇点)上,这与它们掉进黑洞的意思差不多。每个星系或其前身都被压缩到零尺寸,而密度、温度和时空曲率等物理量则变成无穷大。奇点就是宇宙万物的起点,超过这一界限,我们的宇宙谱系树就无法再往前延伸了。

宇宙是均匀的?

这个无法避免的奇点,给宇宙学家带来了令人不安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奇点与宇宙在大尺度上所展示的高度均匀性及各向同性似乎有矛盾。由于宇宙在大尺度上到处都相同,因此在相距遥远的区域之间,必以某种方式传递信息,以协调彼此的性质。然而,这与旧的宇宙学规范相抵触。

具体来说,不妨想一下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释放后,这137亿年来发生的事情:由于宇宙的膨胀,星系间距离增大了1000倍,而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则增大了10万倍之多(由于光速超过宇宙膨胀速度)。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在137亿年所看不到的。的确,在宇宙历史上,现在那些来自最遥远星系的光,还是第一次到达银河系。

尽管如此,银河系与那些遥远星系的性质,竟然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好比你参加一个聚会,发现自己穿的衣服与十多位好友的一模一样。如果只有两人衣着相同,用巧合还可以解释得过去。可是如果十几个人衣着都相同,那八成是他们事先约好了。在宇宙学中,这个数字不是十几个,而是数万个――这是全天域微波背景中的天区数量,它们彼此独立,但统计上却完全等同。

一种可能性是,这些空间区域诞生伊始便被赋予了相同的性质,换言之,均匀性只不过是个巧合。然而,物理学家想出了两种更自然的途径来摆脱僵局:让早期宇宙要么比标准宇宙小得多,要么老得多。任一条件(或者两者一起),都有可能实现各个空间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前最流行的是第一种途径。假设宇宙在早期历史中曾经历一次快速膨胀,称为暴胀。在暴胀之前,星系或其前身全都紧密地挤在一起,因此可以容易地协调它们的性质。在暴胀阶段,由于光速赶不上暴胀的速度,它们便彼此失去了联系。暴胀结束后,膨胀速度开始放慢,因此各星系间又逐渐恢复了联系。

物理学家将暴胀所迸出的能量,归因于大爆炸之后约10*-35秒一个新的量子场“暴胀子”中所储存的势能。势能与静质能和动能不同,它可以产生引力排斥效应。通常的物质引力会减慢宇宙膨胀,但暴胀子却会加速宇宙膨胀。暴胀理论于1981年问世,至今已经解释了众多的精确观测结果[参见本刊1984年第9期Alan H?Guth与Paul J?Steinhardt所著《爆胀宇宙》和2004年第4期的专题报道《打开宇宙的四把钥匙》]。不过,还有一系列潜在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首当其冲的是,暴胀场子究竟是什么?以及如此巨大的初始势能从何而来?

第二种途径较不为人所知,那就是避开奇点。如果时间不是始于大爆炸,如果在目前的膨胀开始之前,宇宙就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那么物质就有充裕的时间把自己的分布安排得比较平滑。因此研究人员已开始重新检视导出奇点的推导过程。

推导过程中假设相对论始终有效,看来是大有问题的。在接近一般认定的奇点时,量子效应必定越来越重要,甚至起到主导的作用。正统的相对论没有考虑到这类效应,因此,认定奇点不可避免,无疑是过份相信了相对论。要弄清真正发生的情况,物理学家必须把相对论纳入到量子引力理论中。这个任务让爱因斯坦以后的物理学家伤透脑筋,直到1980年代中期,进展还几乎等于零。
弦论的革命
如今,有两个好方案出现了。第一个叫“圈量子引力”,它完整保留了爱因斯坦理论的精髓,只是改变了欲符合量子力学条件的程序[参见本刊2004年第3期Lee Smolin所著《量子化时空》一文]。过去几年中,圈量子引力的研究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非常深刻的认识。然而,或许对传统理论的革命不够深入,因而无法解决引力量子化的根本问题。类似的问题在1934年也出现过,当时费米(Enrico Fermi)提出了他的弱核力有效理论,令粒子物理学家大伤脑筋。所有建立量子费米理论的努力,全都悲惨地一无所获。结果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新的枝巧,而是在1960年代后期,格拉肖(Sheldon L?Glashow)、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和萨拉姆(Abdus Salam)的电弱理论所带来的根本翻修。

第二个就是弦论,我认为比较有前途。弦论对爱因斯坦理论进行了真正的革命性改造,本文将着重讨论;尽管圈量子引力的支持者声称,他们也得出了许多相同的结论。

弦论萌生于1968年,那是我用于描述核子(质子和中子)及其作用力的模型。尽管在问世之初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一模型最终还是失败了,让位给了量子色动力学。后者用更基本的夸克来描述核子,而弦论就被舍弃了。夸克被禁锢在质子或中子内,彼此就好似用橡皮弦把它们拴在一起。现在回顾起来,最初的弦论其实已经抓住了核子世界中弦的要素。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弦论又以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姿态,东山再起了。

弦论的核心概念,是基本粒子并非点状物,而是无限细的一维实体,也就是弦。在基本粒子庞大的家族中,每种粒子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反映在一根弦有多种可能的振动模式上。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理论,如何能够描述粒子及其作用力的复杂世界呢?答案可以在我们所说的“量子弦魔术”中找到。一旦把量子力学套用到振动的弦(与小提琴弦没两样,只不过其上的振动以光速传播)上面,崭新的性质便出现了。所有这些性质,对于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

首先,量子弦的尺度有限。如果不考虑量子效应,一根小提琴弦可以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这样一直分割下去,直至最后变成一些无质量的点状粒子。但是分割到一定程度,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会介入,防止最轻的弦被分割到10*-34米以下。这个不能再分割的长度量子,用ls表示,是弦论引入的一个全新的自然常数,与光速C和普朗克常数h并列。它在弦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各种物理量设定了上下限,防止它们变成零或无穷大。

其次,就算没有质量的量子弦,也可以有角动量。在经典物理学中,角动量是绕轴旋转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计算角动量的公式是速度、质量以及物体到转轴距离三者之乘积,因此无质量的物体不可能具有角动量。但在微观世界中,由于存在量子涨落,情况有所不同。一根微小的弦即使没有任何质量,也可以获得不超过2h的角动量。这一性质令物理学家喜出望外,因为它同所有已知的基本作用力载体(如传播电磁力的光子或者传播引子的引力子)的性质不谋而合。回顾历史,正是角动量让物理学家注意到弦论中含有量子引力。

第三,量子弦要求在通常的3维之外,还存在额外的空间维度。经典的小提琴弦,不管时空的性质如何,都可以振动,而量子弦就挑剔多了。要使描述量子弦振动的方程能够自洽,时空必须是高度弯曲的(这与观测结果相矛盾),否则它就应该含有6个额外的空间维。

第四,物理常数(出现在物理方程中并决定自然界性质,例如牛顿常数与库仑常数)不再具有任意给定的固定值。它们在弦论中以场的形式出现,就如电磁场一样,可以动态地调整它们的数值。在不同的宇宙时期或者在相隔遥远的空间区域,这些场可能取不同的值;即使到了今天,这些常数可能还会有微小幅度的变化。只要观测到任何这类变化,可就是弦论的一大进展了[相关文章即将在本刊登载]。

这其中的所谓“膨胀子场”是整个弦论的关键,它决定了所有作用力的总强度。弦论学家对膨胀子特别感兴趣,因为它的量值可以重新解释为一个额外空间维的尺度,从而给出一个11维时空。

系紧松头

量子弦使物理学家最终认识到,自然界存在新的重要对称,称为“对偶性”(duality),它改变了我们对尺度极小的微观世界的直觉。我曾提到一种对偶性:通常情况下弦越短便越轻,但如果我们想要把弦的长度缩短到基本长度ls以下,那么弦反而会重新变重。

另一种对称称为T对偶性,它指出,额外的维度都是等价的,而与其尺度无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称,是因为弦的运动方式可以比点状粒子更复杂。试考虑一个圆柱状空间上的一根闭合弦(称为圈),此空间的圆形横截面代表一个有限的额外维。除了振动之外,该弦还能整个地绕圆柱转动,或者缠绕于圆柱一圈或数圈,就象橡皮筋绕在纸筒上一样[见40页图文]。

这两种状态下,弦的能量消耗与圆柱尺度有关。卷绕的能量与圆柱的半径成正比。圆柱越大,弦就拉伸得越厉害,因此其卷绕所含的能量也就越多。但是,当整个弦绕圆柱运动时,其能量就与圆柱半径成反比了。圆柱越大,波长就越大(相当于频率越低),因而能量就越小。如果用一个大圆柱取代小圆柱,那么两种运动状态就可以互换角色。先前由圆周产生的能量现在改由卷绕产生,而先前由卷绕产生的能量则通过圆周运动产生。外部观测者看到的只是能量的大小而不是其起源。对外部观测者而言,圆柱半径无论大小在物理学上都是等价的。

T对偶性通常用圆周状空间来描述(这种空间的一个维度即圆周是有限的),但它的一个变种适用于通常的3维空间,这种空间的每一维都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在谈论无限空间的扩展时务必谨慎。无限空间总的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它永远都是无限大。但这种空间内所包容的诸如星系之类的天体却可以彼此相距越来越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限空间仍然能够膨胀。关键的变量不是整个空间的大小,而是它的尺度系数,即衡量星系间距离变化的数值,它表现为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星系红移。根据T对偶性,尺度系数较小的宇宙等价于尺度系数较大的宇宙。爱因斯坦的方程里不存在这类对称性;弦论实现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统一,此种对称性也就自然地脱颖而出,膨胀子则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多年来弦理论家曾认为T对偶性仅适用于闭弦而非开弦(开弦的端头是松开的,因此这种弦不能卷绕。)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joseph Polchinski意识到,如果在半径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转换时,弦端点处的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T对偶性就适用于开弦。此前物理学家所假定的边界条件是弦的端点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可以自由地甩来甩去。而T对偶性则要求这些条件变成所谓Dirichlet边界条件,即端点处于固定状态。

任何给定的弦可以兼有两类边界条件。例如,电子所对应的弦其端点或许可以在10个空间维的3维中自由运动,但在其余7维中却是固定的。这3个维构成了一个名为Dirichlet膜(D-膜)的子空间。199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etr Horava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Edward Witten提出,我们的宇宙就位于这样一种膜上。电子和其他粒子只能在一部分维中运动,这就说明了我们为何无法领略空间的整个10维风光。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QyMzg5NDA=/v.swf

好好上课才是正道···娃


我并不懂频率的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找不到“粒子存在的频率不同”的物理学模型
记得GA资料中曾经透露过一点是3D与3.5D不同在于粒子自旋的偏移角相差22.5度
可是量子力学里面粒子划分只有两种一种是自旋半整数费米子一种是整数的波色子
可这是从哪来的22.5度?
所有资料包括佛学都是一直频率高频率高的
但频率高在哪呢?
这是我一直不清楚的地方。
CCTV-10介绍的科学天才尼古拉-特斯拉对宇宙的解释(平行宇宙哦)
“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包含着数目庞大的组成部分,它们非常相似,但振动的频率并不相同,每一个部分都是彼此平行的世界,当我们与他的频率发生共振,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任意穿越整个宇宙。”



尼古拉·特斯拉
  
  生前与死后都被极力打压
  与达·芬奇并称人类史上两大奇才~
  
  
  
  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1935 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
  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

  CCTV10关于尼古拉·特斯拉的视频: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7gyatNOPHM/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wNklWxAFdE/
尼古拉·特斯拉,对多数人来说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爱因斯坦,爱迪生,但是有一位科学家的成就却几乎是以上两位科学家的总和,并且他的成就在过去的100年里悄悄的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人类世界,改变人类的认知,颠覆我们所知道的物理理论甚至人类历史.......也可能成为某个国家毁灭世界的工具.

我们先来认识认识这位堪称“神的代言人”的科学家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3610/

我自己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真实还是幻觉。”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旅行:“忽然,我开始摆脱我所熟知的小天地的束缚,本能地开始我的思维旅行,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新景象。刚开始,我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无法辨认的影像,当我努力集中注意力在它们身上时,它们飞快地从眼前闪过。但是,渐渐地,我能把这些图象固定下来,它们变得清晰可辨并最终呈现出真实事物的具体细节来。不久我就发现跟着自己的想象纵横驰骋时最舒服不过了。于是我开始旅行——当然是在大脑里。每个晚上(有时甚至白天),当我独自一人时,我就开始自己的旅程,看见不同的地方、城市、国家,有时定居下来,遇到不同的人,互相了解并交上了朋友。然而,令人无法置信的是,他们对我真诚而友好,就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他们所有人都生活悠闲,与世无争。这样一直持续到我十七岁时,从那时起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去。”
提到能将自己的发明事先在头脑里完全想好特斯拉很自豪。他甚至不需要实验、模型、图纸。在这种方式下他发展了自己的方法,把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践。特斯拉能敏锐的区分哪些想法以图象的方式进入他的头脑,哪些是经过具体分析后得到的。特斯拉解释说:“当有些人设计了一个想象中的装置的时候,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他的原始想法付诸实践。这就是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得到的发明缺乏细节,有时比较低级的原因……我的方法于此完全不同。”他从来不急着实验验证。当有了一个想法时,他立即开始在头脑中精心制作。他可以在头脑中随意修改设计,改进它,启动装置并让它运转。对他而言,在实验室或在大脑里检验是一样的。他甚至能考虑到妨碍发明装置正常运行的方面……用这种方式他能完美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而无需动手,只要最后在脑中对产品进行具体的检查。二十年间他所有的发明都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无一例外……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发明没有用这种看得见的图景的方法,而是单从数学上推理出的……介绍还没有结束,原始想法付诸实践总是对时间和能量的浪费。

这个贴子会长期更新关于这位天才的各种资料,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研究他的技术应对未来马上会危及人类生存的各种危机,尤其当各种证据都表明他的技术在美国秘密研究多年,美国可能已经掌握了远远超越世界任何国家的超级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我们以前可能只是感到神秘的诸多现象事件可能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飞碟,haarp工程,灰人计划,心灵感应.....据说特斯拉曾被委任为机密工程“蒙淘克工程”的总负责人,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科技实验(时间旅行、瞬间传输、意识控制、心智编程...)以及接触外星人.
如果你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事实上,我真希望我说的话真是胡说八道....但希望你看看这些资料并研究一些相关事实,你也许可能会相信一些以前你认为只是科幻的事实,有兴趣可以研究下我发的其他资源....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3610/

发问者:那么我假设你无法给出他的名字。那我接着问,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是从哪里得到资讯的?
RA:我是拉。尼古拉从星际联邦得到资讯。联邦想要帮助这个极端,我们是说,天使般正面的实体。他想使人类同胞的生活更好。可不幸,如同许多流浪者,由于第三密度的振动导致这实体在观察其同伴方面被极度歪曲。以至他的任务受到阻碍。结果是,原先的目的被扭曲了。
发问者:原本特斯拉的工作可以如何造福人类?什么是他原先的目的?
RA:我是拉。尼古拉原本最渴望的目的是将所有人类从黑暗中解放出来。因此,他尝试给予地球无尽的能量,让人可以用于照明及电力。
发问者:将所有人类从黑暗中解放出来,你精确的意思是?
RA:我是拉。(由于录音机故障,以下答案遗失。)我们说的将人类从黑暗中解放出来,可依照字面意思解释。
发问者:这个将所有人类从黑暗中解放出来,是否与一的法则相称?或者说他会带来任何真正的结果?
RA:我是拉。这样的解放带来的结果将创造两种经验。首先,人们经验到不用靠钱来换取能源。其次,人们有闲暇时间之后,自由度增进,开始寻找自我,开始寻求一的法则。那些从清晨一直工作到夜晚的人,很少能思考一的法则。

特斯拉 让我联想到了"黑衣人"(非电影里描述的黑衣人)
感觉这位巨匠非常神奇!!!
某些人对科学研究的延伸超过了所处时代的认知,怎么都会被社会所排挤!!!
可悲啊~~
1既然有无数的平行宇宙在我身边,他们靠什么来区分?
2无限的二维平面还可以想象,无数的三维该怎么理解?
3我们这个宇宙的那么多黑洞连接的是一个平行宇宙,还是多个?
4灵界是不是贯穿无数的平行宇宙?
5大爆炸是不是上帝仍骰子,无数的平行宇宙是所有可能的状态?
6大爆炸怎么产生无限的宇宙空间呢?难道开始膨胀的速度无限快吗?
---------------------------------------------------------------------------------
1、频率。
2、去过多次以后自然会理解,再加上对以上的理解。
3、无数个。
4、是。
5、是。
6、没有所谓的大爆炸。无限快。
就目前情况下人类的任何科学进展都会被迅速的用到屠杀同类的技术上,而不是运用到长距离跃迁宇航技术开发上。人类的精神道德层面还不能与相应的高科技相配。所以神示被终止,必须等待人类精神道德层面提高。这样的提高只能靠自己了。


通灵之梦:思维共振
的记忆就像照相机一般(生动记忆 。特斯拉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所经历的灵感的每一细节部分。在早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病痛折磨。承受着奇怪的痛苦,眩目的闪光时常会出现在他眼前,并伴随着幻觉。大多数时候,这些幻像有关于一个词或者一个即将闪现的念头;仅仅听到一个词,他就能想象这个物体的实际细节。现代的通感者也报告了相同的症状。特斯拉能够在试验制造以前在脑中详细的视觉化他的发明。这是一项如今被称为视觉思维的技巧。特斯拉也经常快速的回忆起发生在他早年生活的事,这种情况在他的孩提时代已经出现了.
最新整理尼古拉·特斯拉超详细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690381352
PBS尼古拉.特斯拉-闪电的主人》 是搞了一天带中文字幕的!网上仅此一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cYXl1I-Nb0/?resourceId=0_06_02_99
特斯拉的平行世界


共振具有同时性,如果我们改变电路的振荡周期,那么磁场分布的几何图像将有所改变,电动机的运动只是单一时间因素影响的结果。运动是非同时性的结果。这证明在没有外加影响的情况下改变电机的速度从而改变它的质量是可能的,即不用外加力。特斯拉的可逆磁场证明了这个事实,不是吗?
特斯拉在科罗拉多泉时曾写信给他在纽约的好友约翰逊说他有了一个关于高频电磁放电的利用的不成熟想法,如果能成功,那约翰逊将可以在荷马面前朗诵他的诗歌,而特斯拉可以和阿基米德一起讨论自己的发现。在他的研究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同样“绿色”电磁波的描述。这些波就像费城实验中出现的雾一样。当他再次回到科罗拉多泉的时候,特斯拉对记者说他和地外文明取得了联系,但几乎无人认真对待这一声明。然而,有证据表明特斯拉一直在单独研究“平行世界”的课题,也没有对外公布他的研究结果。听说他发明的装置能调整自己大脑的电磁振荡,从而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这样,他就能与不同时间(平行世界)的人交流而没有任何困难。
这些研究将开创现代科技崭新的一页。他们证明了在人类思维里将物质和精神方面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在自然界里物质和精神已经融合在一起了)。特斯拉具有发展统一科学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能力。他在研究思维的物理基础和物理的精神基础上同样的成功。他获得了普遍的本质结论——物质是由处于激发态的以太的有组织部分的表现。这些表现之一就是电磁振荡。这就是为什么共振规律是最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时间本质的原因。不同种类的共振提供了现象间的联系。电磁学是这些共振的理论基础。从一方面说,如果物理实质能简化为电磁场的相互作用,那么数学就是描述这些关系的合适理论。反过来说,如果电磁振荡能影响思维,他们具有相同的自然特性,那么数字就是电磁场有组织结构的一种反映。



(编者注:我们讨论了上面提到的在不同层次实体间建立“能量桥”的可能性,即在有不同时间速度的相同地点之间。现在我们来澄清特斯拉另一个十分有趣的思想—“平行世界”。在同一地点有两个或更多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已在物理或数学上证实。“时间转移”是一个应该用到的新概念。在薛定谔旧的概念里有“闪烁物质”,它描述在时间移位的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的物体能够重叠于某个相同位置。在这个概念下物质动态的产生和消失。这个原理在数学上很接近现代的在信号时间分离的情况下多通道通讯的理论。物质“出现”只是整个循环时间周期里很小的一部分,“平行世界”正是以这种方式组织的。过程的时间进程或速度在所有平行世界里都是一样的,但它们异步组织。所以,这个观点和减速时空和加速时空之间“能量梯度”的概念在原理上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数学和物理真实,或说几何和代数现象应该融为一体共同成为统一宇宙的基础。现在我们就像生活在宇宙的开端,有些人称之为“新科学”而不是更精确表述的“统一科学”,这忽略了统一定律是我们宇宙基础的事实。实际上,统一科学就是时间科学。
特斯拉的电磁理论是对宇宙统一的物质和精神起源的生动描述。事实上他做了很多工作,但处于现实考虑他没有把这些理论留给我们。可能,他留给我们一种宗教信仰,但这不是他想要的因为他知道上帝需要在科学上负责的接班人。

马克·吐温的《神秘朝圣者》
著名作家塞缪尔·克莱门斯(我们熟悉用笔名马克"吐温的他)常常作客特斯拉的实验室。特斯拉和他关系亲密,在他死后多年谈起他就好像他还活着一样。马克·吐温于1910年逝世,但他谜一般的小说《神秘朝圣者》却在六年后才出版。
在这本小说里,他谈到一个天使离开天堂来到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庄。在那儿他遇到一群小男孩并让他们偷窥了宇宙的秘密。如果我们认为奥地利小村庄就是斯米湾、天使就是特斯拉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得到关于人类命运和宇宙的奇怪理论的解释。
这个理论在小故事里有所表述但和作家在其他故事里的风格完全不同。天使告诉他们所有人都麻烦和灾难的来源。所有的不幸都来源于忽视了偶尔一些小事的真正意义。每一件这样的事都决定了联系未来事件的纽带。如他所提到的,人类的自由意志不过是一种幻觉,所有事情都是按照预定结果有规律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个人的身心结构被一些可能的定数(系列事件)所限制,而人类命运的转变往往取决于高级生命的意志。例如:若一个天使参与到某个事件中,当一个人打开或关闭一扇“窗户”,这取决于这个人自己,但在这个动作后他的命运可能因为这个动作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即这个动作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事件。这整个和特斯拉关于人是“宇宙力机器”想法完全一致,只不过作家用一种简单的戏剧方式表达得更清楚而已。最后,在天使离开朋友们之前,他透漏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秘密——虚无,这让他们感到有些可怕。他说世间所有一切不过是思想,万物本不存在……“我只是一种思想,孤独的思想,它航行在宇宙的虚空里”

特斯拉(三)


跨越时空的战舰

在一本书和两部电影中都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1943年,美国海军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试验——战舰隐身。这需要大功率的磁场发生装置产生强磁场来包裹住舰体。强磁场应该大到足以使光束偏转并对雷达发射的电波也有同样的效果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这个实验在特斯拉逝世前六个月进行。在他死后,所有重要的科学文件和设备被洗劫一空。事件发生在费城海港,当磁场发生器超负荷运行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强大的磁场改变了当地的时空坐标,巡洋舰(Eldrige DE-173)消失了一段时间,不久又在另外一个地方——距离费城350公里的维吉尼亚东南部的诺福克海港出现了。另外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士兵们身上。他们中的一部分永远的消失了,剩下的有一部分疯了,还有一部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时隐时现。部分生还士兵说,当时“世界完全变了”,还能看见一些地外生物甚至可以跟他们交谈。在军舰消失之前出现了一层绿色浓雾,浓雾在电磁发生器产生强烈聚焦的电磁场时罩住了船体。
当时有三艘船参加了实验。上面提到的巡洋舰在中间,另外两艘船的外壳充当镜子。实际上,这里出现了不需要真空的暴露于外界的激光。这些激光束能在任意介质里传播到任意远的地方。其实特斯拉在十九世纪就在实验室里产生了这种激光,他用发光的空气而不是电灯照亮了整个实验室。
让我们回顾特斯拉在1899-1900年间科罗拉多泉实验的意义,看这些工作有什么真正的影响?在超低频和超高频的电磁实验中,他成功的测定出某些调制波的频率和类型,而这些波是活人健康的身体或死人发出来的(很多文章证明了它,但都缺乏理论并包含了一些不精确地数据)。甚至,他能创造出和一个看不见幽灵(已经脱离身体的灵魂)的频率一致的超高频场。此后,他便精通了所谓的星球水平生物有机体的显像技术。特斯拉的计算记录在现代专家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太简单,如果没有注释,根本看不懂。只有和特斯拉有相同理解力的人才能懂得特斯拉的计算。
令人费解的宇宙灵异事件排行榜

宇宙空间充满了奇怪并且时常令人费解的事情,从完全假设的黑洞,到爆炸的星星,从一勺物质就重达十亿吨的高密度星球,到实际上并不空空如也的空间。这里我们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在宇宙空间中,最神秘怪异的十件事。

宇宙空间充满了奇怪并且时常令人费解的事情,从完

全假设的黑洞,到爆炸的星星,从一勺物质就重达十亿吨的高密度星球,到实际上并不空空如也的空间~这里我们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在宇宙空间中,最神秘怪异的十件事。

NO.1 空无极客

在我们充满神秘与怪异的宇宙空间中,最奇怪的事情就是空无,黑黢黢一片的空无。不过也许这并不是一片空无,可能充斥这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在我们看不见有任何物质的宇宙空无中,可能有许多所谓的虚粒子。虚粒子是指在量子力学中,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到的,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量效应的粒子。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宇宙中的能量于短暂时间内在固定的总数值左右起伏,起伏越大则时间越短,从这种能量起伏产生的粒子就是虚粒子。

有科学家认为这种能量-时间的泡沫是到处存在的,是由其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置决定的。如果空无能够被某种方式拍摄下来,我们就能看到虚粒子的隐现。

如何认识我们宇宙真实的面目,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

NO.2 不断加速的宇宙

从192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知道宇宙在不断的膨胀。很多人都相信这种膨胀,自从120-150亿年前的大爆炸后就一直在持续进行。

宇宙论中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这种膨胀是否会永远继续下去,或者重力会不会反转这一过程,让整个宇宙紧缩成一团。

过去两年,新的发现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的突出,根据两份独立完成的调查研究显示,宇宙膨胀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不断加速的膨胀,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NO.3 银河系的黑洞

在银河系的中央,一个260万倍于太阳的黑洞吞噬着大气和星体。全部银河系中的物质被当作“事物”旋转着流向中心,就像是放干浴盆中水的过程。

但是所有的旋转能够产生不少地摩擦力,可以发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黑洞应该,非常非常的醒目——发出可见光和其他波长的辐射。

不过事实是,它非常的虚弱。为什么会这样?是坠落进去的物质不够多?还是物质直接坠落而不是盘旋坠落?还是有其他的现象阻挡了我们观察到辐射呢?

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这一问题,也许在5年或者10年之后,会有新的答案出现。

NO.4 超级超新星

通常在科学界,一件奇怪的现象总是能引发另一种奇怪的现象。在经过30多年对于称为伽马射线爆神秘来源的研究之后,科学家新发现一个可能的“罪魁祸首”——超级超新星。

超级超新星非常的奇怪,科学家甚至不能不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也不能确信超级超新星就是超高能伽马射线爆的来源。

伽马射线是射线中能量最高的一种,比X射线要高出许多,能够穿透数英寸厚的钢板。之前科学家认为伽马射线爆与两个高密度星体(例如中子星)的旋转融合有关。

不过2000年9月的两份调查报告,支持了另一种奇怪的可能性。
许多老星体都是以超新星的方式死亡,向外辐射出物质和能量射线。在某些情况下,研究人员认为留下的物质会坍塌成黑洞,这之后也许会形成伽马射线爆——超级超新星。

NO.5 小行星伴侣

我们对于月球实质的认识,最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随着科学家发现在太阳系里面星际石块围绕另一个星际石块的现象。

在一个不可能的系统里,一个145公里大小的小行星被一个十分之一大小的“卫星”所包围,它们之间的距离仅仅有500英里,每四天环绕一圈。另外,还有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小行星围绕着中点轨道运行。

科学家困惑了,因为数学计算显示这种天体不能拥有一个环绕轨道的卫星。通常小行星的重力场不规律也不平坦,难以维持环绕卫星。

NO.6 太阳火热的大气

伸手靠紧篝火的“大气层”,你会发现靠的越近越觉得热。不过当你把手放到火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烫。

也许你会认为太阳的中间最烫,越靠近表面温度越低。但是,事实上,温度反而是在太阳的“大气层”里急剧的升高。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越远离热源温度越低。

所以这里一定有什么奇妙或者看不见的力量在加热太阳的恒星的光圈。

NO.7 静电悬浮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执行阿波罗任务的宇航员,报告了在月球地平线上的怪异光芒,曾经以为会发生在地球大气层中。不过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大气,那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实际上,这种光芒来是月球表面上漂浮起来的尘粒,反射太阳光所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和静电悬浮有关。

太阳光让月球表面的粒子带有电荷,使得其中的一些从月球表面悬浮起来。而且更怪异的是,这些尘粒有不少会抵达地球。

NO.8 高能宇宙射线

地球的大气层总是有规律的承受着非常小量的高能宇宙射线的冲击,这种宇宙射线被发现还不到十年的时间,没有人能够解释它们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很早就发现了非高能宇宙射线粒子对于地球的光顾,每一寸地球大气表面,每一秒都承受着这种射线的冲击。许多被认为是从银河,或者超新星的爆炸中产生的。地球的大气阻挡了这些粒子,保护着我们。

十年前,新的宇宙射线粒子被发现,新发现的射线拥有比之前经常发现的粒子拥有强的多的能量。不过暂时还不知道这种高能宇宙射线来自哪里。

NO.9 中子星

中子星就像是宇宙中骨瘦如柴的一个人。但是这种奇怪的星体,有着难以置信的密度,能够产生强大的冲击。

大恒星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所谓超新星的大爆炸方式进行。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大约4-8倍于我们的太阳,那么核心就会产生向内的爆炸,形成密度非常高的星体。这样的密度将电子挤压进质子,形成中子。

结果,一颗质量1.4倍于太阳的中子星,直径只有11-20公里。

中子星常常会吞噬旁边的星星,使用其强大的重力,将附近星球上的气体和灰尘吸收过来。这些被吸引过来的物质,在到达中子星表面之前,会被辐射和旋转力反抛向宇宙中,产生速度达到720万公里的星风。

NO.10 褐矮星极客

褐矮星是宇宙中不成功的星体,有点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小演员——不是临时演员,但也不是真正的明星。如果把褐矮星算作行星,它的个头太大了;如果把褐矮星算作恒星,它又太小不足以产生热核聚变。

褐矮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有时候它冰冷黑暗,独自穿越茫茫的宇宙。还有一些存在于大恒星的周围,形成所谓的双星系统。

无论怎样存在,褐矮星都是非常奇怪的。而且研究人员刚刚开始意识到,也许褐矮星的数量和恒星的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在1995年第一次观测到褐矮星之后,仅仅有很少一部分的褐矮星被观测到。
转一篇,
平行宇宙终极解释!!!!!!!

平行宇宙简介
  是否有另一个你正在阅读和本文完全一样的一篇文章?那个家伙并非你自己,却生活在一个有着云雾缭绕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原野、喧嚣嘈杂的城市,和其它7颗行星一同围绕一颗恒星旋转,并且也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他(她)一生的经历和你每秒钟都相同。然而也许她此刻正准备放下这篇文章而你却打算看下去。
  这种“分身”的想法听起来奇怪而又难以置信,但似乎我们不得不接受它,因为它已为各种天文观测的结果所支持。如今最流行同时也最简单的宇宙模型指出,离我们大约10^(10^28)米外之处存在一个和我们的银河一模一样的星系,而那其中正有个一模一样的你。虽然这距离大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却毫不影响你的“分身”存在的真实性。该想法最初起源于很简单的“自然可能性”而非现代物理所假设:宇宙在尺寸上无限大(或者至少足够大),并且象天文观测指出的那样--均匀的分布着物质。既然如此,按照统计学规律便可以断定,所有的事件(无论多么相似或者相同)都会发生无数次:会有无数个孕育人类的星球,它们之中会有和你一摸一样的人--一模一样的长相、名字、记忆甚至和你一模一样的动作、选择--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确切的说,是无穷多个。
  最新的宇宙学观测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并非一种比喻。空间似乎是无限的。如果真是这样,一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不管这些事有多荒唐。在比我们天文观测能企及范围远得多的地方,有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宇宙。天文学家甚至计算出它们距地球的平均距离。
  你很可能永远见不到你的“影子”们。你能观测到的最远距离也就是自大爆炸以来光所行进的最远距离:大约140亿光年,即4X10^26米--定义了我们可观测视界的大小,或者简单地说,宇宙的大小,又叫做哈勃体积。同样的,另一个你所在的宇宙也是个同样大小的球体。以上便是对“平行宇宙”最直观的解释。每个宇宙都是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
  圣经中所罗门的言论:
  《传道书》 1:9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传道书》 1:10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那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传道书》 1:11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传道书》 3:14 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传道书》 3:15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或作并且神再寻回已过的事)
  《传道书》 9:16 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类似言论
  天空中的大部分行星在2500万年后,都会回到自己初始的轨道,宇宙是公正的,它给所有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2500万年!2500万后,我们将再次经历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遇见我们所遇见的人......
平行宇宙层次
  对“宇宙”的如此定义,人们也许会认为这只是种形而上学的方式罢了。然则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该理论是否能通过实验来测试,而不是它看起来是否怪异或者包含难以察觉的东西。多年来,物理学前沿不断扩张,吸收融合了许多抽象的(甚至一度是形而上学的)概念,比如球形的地球、看不见的电磁场、时间在高速下流动减慢、量子重叠、空间弯曲、黑洞等等。近几年来“多重宇宙”的概念也加入了上面的名单,与先前一些经过检验的理论,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配合起来,并且至少达到了一个经验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标准:作出预言。当然作出的论断也可能是错误的。科学家们迄今讨论过多达4种类型独立的平行宇宙。现在关键的已不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的问题了,而是它们到底有多少个层次。
第一层次:视界之外
  所有的平行宇宙组成第一层多重宇宙。--这是争论最少的一层。所有人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我们此时此刻看不见另一个自己,但换一个地方或者简单地在原地等上足够长的时间以后就能观察到了。就像观察海平面以外驶来的船只--观察视界之外物体的情形与此类似。随着光的飞行,可观察的宇宙半径每年都扩大一光年,因此只需要坐在那里等着瞧。当然,你多半等不到另一个宇宙的另一个你发出的光线传到这里那天,但从理论上讲,如果宇宙扩张的理论站得住脚的话,你的后代就有可能用超级望远镜看到它们。
  怎么样,第一层多重宇宙的概念听起来平平无奇?空间不都是无限的么?谁能想象某处插着块牌子,上书“空间到此结束,当心下面的沟”?如果是这样,每个人都会本能的置疑:尽头的“外面”是什么?实际上,爱因斯坦的重力场理论偏偏把我们的直觉变成了问题。空间有可能不是无限,只要它具有某种程度的弯曲或者并非我们直觉中的拓扑结构(即具有相互联络的结构)。
  一个球形、炸面圈形或者圆号形的宇宙都可能大小有限,却无边界。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可以用来测定这些假设。【见另一篇文章《宇宙是有限的吗?》by Jean-Pierre Luminet, Glenn D. Starkman and Jeffrey R. Weeks;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1999】然而,迄今为止的观察结果似乎背逆了它们。无尽宇宙的模型才和观测数据符合,外带强烈的限制条件。
  另一种可能是:空间本身无限,但所有物质被限制在我们周围一个有限区域内--曾经流行的“岛状宇宙”模型。该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在大尺度下物质分布会呈现分形图案,而且会不断耗散殆尽。这种情形下,第一层多重宇宙里的几乎每个宇宙最终都将变得空空如也,陷入死寂。但是近期关于三维银河分布与微波背景的观测指出物质的组织方式在大尺度上呈现出某种模糊的均匀,在大于10^24米的尺度上便观测不到清晰的细节了。假定这种模式延伸下去,我们可观测宇宙以外的空间也将充满行星、恒星和星系。
  有资料支持空间延伸于可观测宇宙之外的理论。WMAP卫星最近测量了微波背景辐射的波动(左图)。最强烈的振幅超过了0.5开,暗示着空间非常之大,甚至可能无穷(中图)。另外,WMAP和2dF星系红移探测器发现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空间均匀分布着物质
  生活在第一层多重宇宙不同平行宇宙中的观察者们将察觉到与我们相同的物理定律,但初始条件有所不同。根据当前理论,大爆炸早期的一瞬间物质按一定的随机度被抛出,此过程包含了物质分布的一切可能性,每种可能性都不为0。宇宙学家们假定我们所在的当初有着近似均匀物质分布和初始波动状态(100,000可能性中的一种)的宇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至少在所有产生了观察者的平行宇宙中很典型)个体。那么距你最近的和你一模一样那个人将远在10^(10^28)米之外;而在10^(10^92)米外才会有一个半径100光年的区域,它里面的一切与我们居住的空间丝毫不差,也就是说未来100年内我们世界所发生的每件事都会在该区域完全再现;而至少10^(10^118)米之外该区域才会增大到哈勃体积那么大,换句话说才会有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宇宙。
  上面的估计还算极端保守的,它仅仅穷举了一个温度在10^8开以下、大小为一个哈勃体积的空间的所有量子状态。其中一个计算步骤是这样:在那温度下一个哈勃体积的空间最多能容纳多少质子?答案是10^118个。每个质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也就是总共2^(10^118)个可能的状态。现在只需要一个能装下2^(10^118)个哈勃空间的盒子便用光所有可能性。如果盒子更大些--比如边长10^(10^118)米的盒子--根据抽屉原理,质子的排列方式必然会重复。当然,宇宙不只有质子,也不止两种量子状态,但可用与此类似的方法估算出宇宙所能容纳的信息总量。
与我们宇宙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宇宙的平均距离,距你最近那个“分身”没准并不象理论计算的那么远,也许要近得多。因为物质的组织方式还要受其他物理规律制约。给定一些诸如行星的形成过程、化学方程式等规律,天文学家们怀疑仅在我们的哈勃体积内就存在至少10^20个有人类居住的行星;其中一些可能和地球十分相像。
  第一层多重宇宙的框架通常被用来评估现代宇宙学的理论,虽然该过程很少被清晰地表达。举例来说,考察我们的宇宙学家如何通过微波背景来试图得出“球形空间”的宇宙几何图。随着空间曲率半径的不同,那些“热区域”和“冷区域”在宇宙微波背景图上的大小会呈现某种特征;而观测到的区域表明曲率太小不足以形成球形的封闭空间。然而,保持统计学上的严格是非常重要的事。每个哈勃空间的这些区域的平均大小完全是随机的。因此有可能是宇宙在愚弄我们--并非空间曲率不足以形成封闭球形使得观测到的区域偏小,而恰巧因为我们宇宙的平均区域天生就比别的来的小。所以当宇宙学家们信誓旦旦保证他们的球状空间模型有99.9%可信度的时候,他们的真正意思是我们那个宇宙是如此地不合群,以至1000个哈勃体积之中才会出一个象那样的。
  这堂课的重点是:即使我们没法观测其他宇宙,多重宇宙理论依然可以被实践验证。关键在于预言第一层多重宇宙中各个平行宇宙的共性并指出其概率分布--也就是数学家所谓的“度量”。我们的宇宙应当是那些“出现可能性最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否则--我们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不大可能的宇宙中--那么先前假设的理论就有大麻烦了。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那样,如何解决这度量上的问题将会变得相当有挑战性。
第二层次:膨胀后留下的气泡
  如果第一层多重宇宙的概念不太好消化,那么试着想象下一个拥有无穷组第一层多重宇宙的结构:组与组之间相互独立,甚至有着互不相同的时空维度和物理常量。这些组构成了第二层多重宇宙--被称为“无序的持续膨胀”的现代理论预言了它们。
  “膨胀”作为大爆炸理论的必然延伸,与该理论的许多其他推论联系紧密。比如我们的宇宙为何如此之大而又如此的规整,光滑和平坦?答案是“空间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拉伸过程”,它不仅能解释上面的问题,还能阐释宇宙的许多其他属性。【见《膨胀的宇宙》 by Alan H. Guth and Paul J. Steinhard; Scientific American, May 1984; 《自我繁殖的膨胀宇宙》 by Andrei Linde, November 1994 】“膨胀”理论不仅为基本粒子的许多理论所语言,而且被许多观测证实。“无序的持续”指的是在最大尺度上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正在被拉伸并将永远持续下去。然而某些特定区域却停止拉神,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气泡”,好像膨胀的烤面包内部的气泡一样。这种气泡有无数个。它们每个都是第一层多重宇宙:在尺寸上无限而且充满因能量场涨落而析出的物质。
  对地球来说,另一个气泡在无限遥远之外,远到即使你以光速前进也永远无法到达。因为地球和“另一个气泡”之间的那片空间拉伸的速度远比你行进的速度快。如果另一个气泡中存在另一个你,即便你的后代也永远别想观察到他。基于同样的原因,即空间在加速扩张,观察结果令人沮丧的指出:即便是第一层多重空间中的另一个自己也将看不到了。
  第二层多重宇宙与第一层的区别非常之大。各个气泡之间不仅初始条件不同,在表观面貌上也有天壤之别。当今物理学主流观点认为诸如时空的维度、基本粒子的特性还有许许多多所谓的物理常量并非基本物理规律的一部分,而仅是一种被称作“对称性破坏”过程的结果而已。举例言之,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曾一度由9个相互平等的维度组成。在宇宙早期历史中,只有其中3个维度参与空间拉神,形成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三维宇宙。其余6个维度现在观察不到了,因为它们被卷曲在非常微小的尺度中,而且所有的物质都分布在这三个充分拉伸过的维度“表面”上(对9维来说,三维就是一个面而已,或者叫一层“膜”)。
我们生活在3+1维时空之中,对此我们并不特别意外。当描述自然的偏微分方程是椭圆或者超双曲线方程时,也就是空间或者时间其中之一是0维或同时多维,对观测者来说,宇宙不可能预测(紫色和绿色部分)。其余情况下(双曲线方程),若n>3,原子无法稳定存在,n<3,复杂度太低以至于无法产生自我意识的观测者(没有引力,拓扑结构也成问题)。
  由此,我们称空间的对称性被破坏了。量子波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不同的气泡在膨胀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破坏平衡。而结果将会千奇百怪。其中一些可能伸展成4维空间;另一些可能只形成两代夸克而不是我们熟知的三代;还有些它们的宇宙基本物理常数可能比我们的宇宙大。
  产生第二层多重宇宙的另一条路是经历宇宙从创生到毁灭的完整周期。科学史上,该理论由一位叫Richard C的物理学家于二十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Paul J. Steinhardt和剑桥大学的Neil Turok两位科学家对此作了详尽阐述。Steinhardt和Turok 提出了一个“次级三维膜”的模型,它与我们的空间相当接近,只是在更高维度上有一些平移。【see ‘Been There, Done That,‘ by George Musser; News Scan, Scientific American, March 2002】该平行宇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宇宙,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过去、现在和未来--却形成了多重宇宙,并且可以证明它包含的多样性恰似无序膨胀宇宙所包含的。此外,沃特卢的物理学家Lee Smolin还提出了另一种与第二层多重宇宙有着相似多样性的理论,该理论中宇宙通过黑洞创生和变异而非通过膜物理学。
  尽管我们没法与其他第二层多重宇宙之中的事物相互作用,宇宙学家仍能间接地指出它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存在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我们宇宙的偶然性。做一个类比:设想你走进一座旅馆,发现了一个房间门牌号码是1967,正是你出生那年。多么巧合呀,在那瞬间你惊叹到。不过你随即反应过来,这完全不算什么巧合。整个旅馆有成百上千的房间,其中有一个和你生日相同很正常。然而你若看见的是另一个与你毫无干系的数字,便不会引发上面的思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即便对旅馆一无所知,你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解释很多偶然现象。
  让我们举个更切题的例子:考察太阳的质量。太阳的质量决定它的光度(即辐射的总量)。通过基本物理运算我们可知只有当太阳的质量在1.6X10^30~2.4X10^30千克这么个狭窄范围内,地球才可能适合生命居住。否则地球将比金星还热,或者比火星还冷。而太阳的质量正好是2.0X10^30千克。乍看之下,太阳质量是种惊人的幸运与巧合。绝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随机分布于10^29~10^32千克的巨大范围内,因此若太阳出生时也随机决定质量的话,落在合适范围的机会将微乎其微。然而有了旅馆的经验,我们便明白这种表面的偶然实为大系统中(在这个例子里是许多太阳系)的必然选择结果(因为我们在这里,所以太阳的质量不得不如此)。这种与观测者密切相关的选择称为“人择原理”。虽然可想而知它引发过多么大的争论,物理学家们还是广泛接收了这一事实:验证基础理论的时候无法忽略这种选择效应。
  适用于旅馆房间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平行宇宙。有趣的是:我们的宇宙在对称性被打破的时候,所有的(至少绝大部分)属性都被“调整”得恰到好处,如果对这些属性作哪怕极其微小的改变,整个宇宙就会面目全非--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存在于其中。如果质子的质量增加0.2%,它们立即衰变成中子,原子也就无法稳定的存在。如果电磁力减小4%,便不会有氢,也就不会有恒星。如果弱相互作用再弱一些,氢同样无法形成;相反如果它们更强些,那些超新星将无法向星际散播重元素离子。如果宇宙的常数更大一些,它将在形成星系之前就把自己炸得四分五裂。
虽然“宇宙到底被调节得多好”尚无定论,但上面举的每一个例子都暗示着存在许许多多包含每一种可能的调节状态的平行宇宙。【see ‘Exploring Our Universe and Others,‘ by Martin Rees;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1999】第二层多重宇宙预示着物理学家们不可能测定那些常数的理论值。他们只能计算出期望值的概率分布,在选择效应纳入考虑之后。
第三层次:量子平行世界
  第一层和第二层多重宇宙预示的平行世界相隔如此之遥远,超出了天文学家企及的范围。但下一层多重宇宙却就在你我身边。它直接源于著名的、备受争议的量子力学解释--任何随机量子过程都导致宇宙分裂成多个,每种可能性一个。
  量子平行宇宙。当你掷骰子,它看起会随机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然而量子力学指出,那一瞬间你实际上掷出了每一个状态,骰子在不同的宇宙中停在不同的点数。其中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1,另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2……。然而我们仅能看到全部真实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个宇宙。
  20世纪早些年,量子力学理论在解释原子层面现象方面的成功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在原子领域下,物质运动不再遵守经典的牛顿力学规律。在量子理论解释它们取得瞩目成功的同时却引发了爆炸性激烈的争论。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量子理论指出宇宙并不像经典理论描述的那样,决定宇宙状态的是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而是一种叫作波函数的数学对象。根据薛定鄂方程,该状态按照数学家称之为“统一性”的方式随时间演化,意味着波函数在一个被称为“希尔伯特空间”的无穷维度空间中演化。尽管多数时候量子力学被描述成随机和不确定,波函数本身的演化方式却是完全确定,没有丝毫随机性可言的。
  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波函数与我们观测到的东西联系起来。许多合理的波函数都导致看似荒谬不合逻辑的状态,比如那只在所谓的量子叠加下同时处于死和活两种状态的猫。为了解释这种怪异情形,在20实际20年代,物理学家们做了一种假设:当有人试图观察时,波函数立即“坍塌”成经典理论中的某种确定状态。这个附加假设能够解决观测发现的问题,然而却把原本优雅和谐统一的理论变得七拼八凑,失去统一性。随机性的本质通常归咎于量子力学本身就是这些不顺眼假设的结果。
  许多年过去了,物理学家们逐渐抛弃了这种假设,转而开始接受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Hugh Everett在1957年提出的一种观点。他指出“波函数坍塌”的假设完全是多余的。纯粹的量子理论实际上并不产生任何矛盾。它预示着这样一种情形:一个现实状态会逐渐分裂成许多重叠的现实状态,观测者在分裂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仅仅是经历完成了一个可能性恰好等于以前“波函数坍塌假设结果”的轻微的随机事件。这种重叠的传统世界就是第三层多重宇宙。
  四十多年来,物理界为是否接受Everett的平行世界犹豫不决,数度反复。但如果我们将之区分成不同视点分别来看待,就会更容易理解。研究它数学方程的物理学家们站在外部的视点,好像飞在空中的鸟审视地面;而生活在方程所描述世界里的观测者则站在内部的视点,就好比被鸟俯瞰的一只青蛙。
  在鸟看来,整个第三层多重宇宙非常简单。只用一个平滑演化的、确定的波函数就能就能描绘它而不引发任何分裂或平行。被这个演化的波函数描绘的抽象量子世界内部却包含了大量平行的经典世界。它们一刻不停的分裂、合并,如同经典理论无法描述的一堆量子现象。在青蛙看来,观察者感知的只有全部真相的一小部分。它们能观测到自己所在那个第一层宇宙,但是一种模仿波函数坍塌效果而又保留统一性、被称为“去相干”的作用却阻碍他们观测到与之平行的其他宇宙。
  每当观测者被问及一个问题、做一个决定或是回答一个问题,他大脑里的量子作用就导致复合的结果,诸如“继续读这篇文章”和“放弃阅读本文”。在鸟看来,“作出决定”这个行为导致该人分裂成两个,一个继续读文章而另一个做别的去了。而在青蛙看来,该人的两个分身都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它们对刚才分裂的感知仅仅是经历了个轻微的随机事件。他们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而不知道同时还有一个“他”做了不同的决定。
尽管听起来很奇怪,这种事情同样发生在前面讲过的第一层多重宇宙中。显然,你刚作出了“继续阅读本文”的决定,然而在很远很远的另一个银河系中的另一个你在读过第一段之后就放下了杂志。第一层宇宙和第三层宇宙唯一的区别就是“另一个你”身处何处。第一层宇宙中,他位于距你很远之处--通常维度空间概念上的“远”。第三层宇宙中,你的分身住在另一个量子分支中,被一个维度无限的希尔伯特空间分隔开来。
  第三层多重宇宙的存在基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假设: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统一。所幸迄今为止的实验都不曾与统一性假设背离。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在各种更大的系统中证实了统一性的存在:包括碳-60布基球和长达数公里的光纤中。理论反面,统一性也被“去相干”作用的发现所支持。【see ‘100 Years of Quantum Mysteries,‘ by Max Tegmark and John Archibald Wheeler; 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2001】只有一些量子引力方面的理论物理学家对统一性提出置疑,其中一个观点是蒸发中的黑洞有可能破坏统一性,应该是个非统一性过程。但最近一项被叫做“AdS/CFT一致”的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暗示:量子引力领域也具有统一性,黑洞并不抹消信息,而是把它们传送到了别处。
  如果物理学是统一的,那么大爆炸早期量子波动是如何运作的那幅标准图画将不得不改写。它们并非随机产生某个初始条件,而是产生重叠在一起的所有可能的初始条件,同时存在。然后,“去相干”作用保证它们在各自的量子分支里像传统理论那样演化下去。这就是关键之处:一个哈勃体积内不同量子分支(即第三层多重宇宙)演化出的分布结果与不同哈勃体积内同一个量子分支(即第一层多重宇宙)演化出的分布结果是毫无区别的。量子波动的该性质在统计力学中被称为“遍历性”。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适用在第二层多重宇宙。破坏对称性的过程并不只产生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而是所有可能结果的叠加。这些结果之后按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如果在第三层多重宇宙的量子分支中物理常数、时空维度等各不相同的话,那些第二层平行宇宙同样也将各不相同。
  换句话说,第三层多重宇宙并没有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上增加任何新东西,只是它们更加难以区分的复制品罢了--同样的老故事在不同量子分支的平行宇宙间一遍遍上演。对Everett理论一度激烈的怀疑便在大家发现它和其他争议较少的理论实质相同之后销声匿迹了。
  毫无疑问,这种联系是相当深层次的,物理学家们的研究也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例如,考察那个长久以来的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宇宙的数目会以指数方式暴涨吗?答案是令人惊讶的“不”。在鸟看来,全部世界就是由单个波函数描述的东西;在青蛙看来,宇宙个数不会超过特定时刻所有可区别状态的总数--也即是包含不同状态的哈勃体积的总数。诸如行星运动到新位置、和某人结婚或是别的什么,这些都是新状态。在10^8开温度以下,这些量子状态的总数大约是10^(10^118)个,即最多这么多个平行宇宙。这是个庞大的数目,却很有限。
  从青蛙的视点看,波函数的演化相当于从这10^(10^118)个宇宙中的一个跳到另一个。现在你正处在宇宙A--此时此刻你正在读这句话的宇宙里。现在你跳到宇宙B--你正在阅读另一句话那个宇宙里。宇宙B存在一个与宇宙A一摸一样的观测者,仅多了几秒中额外记忆。全部可能状态存在于每一个瞬间。因此“时间流逝”很可能就是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最初在Greg Egan在1994所著的科幻小说[Permutation City]中提出的想法,而后被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David Deutsch和自由物理学家Julian Barbour等人发展开来。
第四层次:其他数学界构
  虽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层多重宇宙中初始条件、物理常数可能各不相同,但支配自然的基础法则是相同的。为什么要到此为止?为何不让这些基础法则也多样化?来个只遵守经典物理定律,让量子效应见鬼去的宇宙如何?想象一个时间像计算机一样一段一段离散地流逝,而非现在那样连续地流逝的宇宙?再想象一个简单的空心十二面体宇宙?在第四层多重宇宙里,所有这些形态都存在。
平行宇宙的终极分类,第四层。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宇宙。宇宙之间的差异不仅在表现物理位置、属性或者量子状态,还可能是基本物理规律。它们在理论上几乎就是不能被观测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抽象思考。该模型解决了物理学中的很多基础问题。
  为什么说上述的多重宇宙并非无稽之谈?理由之一就是抽象推理和实际观测结果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方程式,或者更一般地,数字、矢量、几何图形等数学结构能以难以置信的逼真程度描述我们的宇宙。1959年的一次著名讲座上,物理学家Eugene P. Wigner阐述了“为何数学对自然科学的帮助大得神乎其神?”反言之,数学对它们(自然科学)有着可怕的真实感。数学结构能成为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要标准:不管谁学到的都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如果一个数学定理成立的话,不管一个人,一台计算机还是一只高智力的海豚都同样认为它成立。即便外星文明也会发现和我们一摸一样的数学界构。从而,数学家们向来认为是他们“发现”了某种数学结构,而不是“发明”了它。
  关于如何理解数学与物理之间的关系,有两个长存已久并且完全对立的模型。两种分歧的形成要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模型认为,物理现实才是世界的本源,而数学工具仅仅是一种有用的、对物理现实的近似。“柏拉图”模型认为,纯粹的数学结构才是真正的“真实”,所有的观测者都只能对之作不完美的感知。换句话说,两种模型的根本分歧是:哪一个才是基础,物理还是数学?或者说站在青蛙视点的观测者,还是站在鸟视点的物理规律?“亚里斯多德”模型倾向于前者,“柏拉图”模型倾向于后者。
  在我们很小很小,甚至尚未听说过数学这个词以前,我们都先天接受“亚里斯多德”模型。而“柏拉图”模型则来自于后天体验。现代理论物理学家倾向于柏拉图派,他们怀疑为何数学能如此完美的描述宇宙乃是因为宇宙生来就是数学性的。这样,所有的物理都归结于一个根本的数学问题:一个拥有无穷知识与资源的数学家理论上能从鸟视点计算出青蛙的视点--也就是说,为任何一个有自我意识的观测者计算出他所观测的宇宙有些什么东西、它将发明何种语言来向它的同类描述它看到的一切。
  宇宙的数学结构是抽象、永恒的实体,独立于时空之外。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段录像,数学结构不是其中一桢画面,而是整个录像带。试设想一个由四处运动的点状粒子构成的三维世界。在四维时空--也就是鸟的视点--看来,世界类似一锅缠绕纠结的意大利面条。如果青蛙观测到一个总是拥有恒定速率,方向的粒子,那么鸟就直接看到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一根长长的、直直的面条。如果青蛙看到两个相互围绕旋转的粒子,鸟就看到两根以双螺旋结构缠在一起的面条。对青蛙来说,整个世界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为规则运作;而对鸟来说,世界被描绘成“意大利面条几何学”--一种数学结构。青蛙本人也仅是面条--一大堆复杂到构成它们的粒子能存储和处理信息的面条。我们的宇宙要比上述例子复杂的多,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如果有的话--那个能正确描述它的数学结构。
  “柏拉图”派模型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何我们的宇宙是现在这个样子。对“亚里斯多德”派来说,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宇宙的物理本源就是我们观测到的样子。但“柏拉图”派不仅无法回避它,反而会困惑为什么它不能是别的样子。如果宇宙天生是数学性的,为什么它仅仅基于“那一个”数学结构?要知道数学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似乎在真实的核心地带有某种最基本的不公平存在。
  作为解决该难题的一条路径,我认为数学结构有着完全的对称性:基于任何数学结构的宇宙都确实存在。每一个数学结构都有与之相关的平行宇宙。构成这个宇宙的基础并不在该宇宙内而是游离于时间和空间之外。大部分平行宇宙内很可能不存在观测者。这种假说可以看成是本质上的柏拉图主义,它断言柏拉图领域提及的数学结构或是圣荷西州立大学的数学家Rudy Rucker所谓的“精神领域(mindscape)”都存在对应的物理真实。它也类似于剑桥大学的宇宙学家John D. Barrow提到的“天空中的π”,或是哈佛大学的哲学家Robert Nozick提出的“多产性原理”,或是普林斯顿的哲学家David K. Lewis所谓的“形式现实主义”。第四层终于宣告了多重宇宙在层次上的终结,因为任何自相容的物理理论都能表达成某种数学结构。
第四层多重宇宙的假设作出了可验证的预言。在第二个层次上,它包含了全体可能(全体数学结构)和选择效应。数学家们还在继续为这些数学结构分门别类,而他们最终应该发现,用来描绘我们世界的那个数学结构将会是所有符合我们观测结果的结构中最简单那个。类似地,我们将来的观测结果将会是那些最简单的、与过去观测结相一致的东西;而过去的观测结果也应该是最简单的、与我们存在相符合的那些。
  想要定量化这种“简单”是个严峻的考验,与之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最具震撼性和令人鼓舞的是,对称和恒定的数学结构力图表现出的简明与整洁也正是我们宇宙所展现的。数学结构趋向于越简单越好,那些复杂的附加公理无疑破坏了简洁。
以上便是我们所讨论的平行宇宙理论,它分为由低到高四个层次,与我们熟知宇宙的差异也随层次不同越来越大。这些差异可以来自不同的初始条件(第一层);不同的物理常数、粒子种类和时空维数(第二层);不同的物理规律(第四层)。有意思的是,第三层才是最近几十年研究最火热的东西,因为它本质上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宇宙类型。
  未来十年内,发展迅猛的对宇宙微波背景和空间大尺度物质分布的测量会进一步确定空间的准确曲率和拓扑结构,其结果将直接支持或驳倒第一层多重宇宙的假说。这些测量结果也会验证“无序持续膨胀”理论,从而间接探测第二层多重宇宙。同时天体物理学与高能物理领域的巨大进展也将进一步阐明到底我们宇宙的哪些物理常数被“调节”过了,以此加强或削弱第二层多重宇宙的可信度。
  如果当前研制量子计算机的大量努力成功的话,将为第三层平行宇宙提供更加深远的证据。不仅如此,量子计算机的工作是在本质上利用第三层多重宇宙的平行性。大量的试验同时也在寻找违反统一性--最终决定量子平行宇宙存在于否--的证据。现代物理学在其面对的最重大挑战--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场论统一起来--中成功与失败会改变对第四层多重宇宙的看法:最终会找到那个描述我们宇宙的数学结构,抑或是碍于数学的局限性而停止不前,最终放弃第四层次。
四层多重宇宙的关系
  左上角那N圈蚊香就是无数个第一层平行宇宙,黄色的连线显示着它们包容于一个气泡中,这些气泡构成了第二层多重宇宙(左下)。右下角是所谓的量子平行宇宙(即第三层),中间那只猫就是著名的猫佯谬。猫佯谬是一个假想的用来连结微观量子现象和宏观世界的实验,一个微观粒子在特定场合出现与否取决于波函数的概率。这个箱子就被做成如果粒子出现了,就杀掉猫,否则不杀现在问题来了,根据量子理论,粒子既会出现,又不会出现,是该波函数载空间的弥散。那么猫是死是活呢?物理学家没办法,只好承认猫同时处在死和活两种状态现在第三层平行宇宙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宇宙分裂成两个,猫在其中一个里面活着,在另一个里面死了左上角是第四层平行宇宙,亦即和我们的基本物理概念都不同的宇宙图上画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形如曼德勃罗集的宇宙。曼德勃罗集是数学上最美丽的集合,产生规则简单得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图形却比整个已知宇宙复杂得多。
  第二个是正12面体宇宙
  第三个有点象洛伦兹轨迹形状
  下面那个方的叫谢尔宾斯基海绵,是一个体积为0 的立方体,也是分形里面的东东。下面一排左边是一般的平滑空间;马鞍面空间;封闭的球状空间,最后一个是相互连通的怪异拓扑结构的空间,黄线表明量子平行宇宙和第二层多重宇宙是等价的,但可以看到量子平行宇宙只对应第四层的一小部分是因为第四层的基本物理规律都不同了,绝大部分根本没有“量子”这种概念
  你是否该相信平行宇宙?主要争论集中在:它们很浪费并且很奇怪。最首要的争论是,平行宇宙似乎不遵循“奥卡姆的剃刀”原则,因为它假设永远观测不到的其他宇宙存在。为何老天爷如此浪费并沉醉于这些多到无穷无尽的不同世界?争论充斥平行宇宙的每一个层次,为什么自然界偏偏要如此浪费?空间、物质或原子--毫无疑问地,仅第一层多重宇宙就已经包含了无限的上述事物,谁在乎它多浪费点呢?关键是让理论显式地变得简单。怀议论者担心要描述所有不可见世界所需的信息量。
然而,一个整体集合往往要比集合中的单个元素简单得多。该原理在描述算法的时候很常用。我们知道,一个非常简短的计算机程序程序就能输出异常庞大的信息量。举例而言,考察整数集。哪个更简单些,整数集还是其中某个特定整数?也许你会天真的觉得单个整数简单些,但事实上整个整数集能用非常简单的规则表达出来,寥寥几行计算机程序就能产生它们;相反单个整数却可能难以置信的大。因此,真正简单的是整个集合。
  同样,爱因斯坦的整套引力场方程要比其中某个特定的要简单。前者只需要很少几个方程就能描述,而后者要求在某些超平面指定大量的初始数据。由此我们学到,当我们把注意力局限在全体元素的一小部分上,复杂性就会大大增加,也就失去了整个系统原本应有的对称性和简洁性。
  从这种意义上说,更高层次的多重宇宙意味着更简单。为了从我们居住的宇宙走向整个第一层多重宇宙,需要指定许多初始条件来消除彼此的差异;若是升级到第二层,需要指定一些物理常数;到了第四层则完全不用指定任何东西。多余的复杂性完全来自观测者的主观视点--也就是青蛙的视点。从鸟的视点来讲,多重宇宙要简单的多。
  而抱怨该理论太奇怪的人出发点多半来自审美上而非科学上。然而这种看法只有在亚里斯多德派中才有意义。我们期待着什么?当我们提出“现实的本源是什么”如此意义深远的问题时,难道我们仅期待一个听起来不那么奇怪的答案?进化赋予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直觉,然而它仅对我们远古的祖先有用。现在,当我们遨游于远超日常物理的世界,我们应当预见到它们也许会很奇怪。
  四层多重宇宙的共通特色是最简洁与最优雅的理论自然而然地包含着平行宇宙。要否认它们的存在,你必须复杂化你的理论,增加没有观测结果支持的过程和特殊的假定:无限的空间、波函数坍塌和天性不对称。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浪费和不雅,许多宇宙还是许多规则?也许我们将逐渐习惯宇宙的奇妙而终将发现这种不可思议的奇妙正是它魅力的一部分。
实例解说——时间机器与平行世界
  什么是平行宇宙?假设你手里拿着一片树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片树叶,当然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么。能不能换种看法呢:你手里拿着无数片树叶,只不过它们全都一模一样,在时间空间上叠合在一起了,所以你只能看见一片树叶,呵呵,有点诡辩,但也没错吧。甚至连你自己都有无限多个,只不过叠在一起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没准会分一个出来呢。双面维若尼卡?不是啦,分出来的不止你一个人,整个世界那会跟着分出去了,于是有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其中各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只是你们俩永远都不会碰到一起,也就无从知道对方的存在,这就是所谓平行宇宙了。
  往高深里说,这牵涉到量子物理学,往浅显里说,估计大家小时候闲来没事也想到过这个。官方说法都不尽统一,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多重宇宙(multiverse),反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啦。
  比如迈克福克斯回到过去撮合老爸老妈的婚姻,哗,电光一闪,世界分裂,迈克回去的并不是自己原先的那个世界,而是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平行世界,这两个平行世界在迈克回来之前是完全一模一样,重合在一起的,迈克一出现,就桥归桥路归路了。在分出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迈克其实爱干嘛就干嘛吧,就算娶了本该当自己老妈的那个女人,也不会造成自己消失的。
  这么一说时间旅行就讲得通了,回到过去并不能改变现在,而是创造出另外一个新的世界来。就算杀你祖母,杀的也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祖母。不过这样一来阿诺回去杀琳达就没有道理了,因为就算他得手,也不干现在什么事,只是改变了另一个世界的发展走向。而且这样一来,很多英雄行为就缺乏动机了,难怪好莱坞不喜欢这样的理论。
不过有了理论,总会用得着,李连杰不就在《宇宙追缉令》的平行宇宙中来来回回赶了一通么。李连杰的平行宇宙称作"先置平行宇宙",就是说不管你玩不玩时空挪移,无限多个宇宙原本就存在,有本事你就可以在里面窜来窜去。相对来说还有一种理论就是"后置平行宇宙",只有你时空旅行,改变了历史,才会有新的平行世界分化出来。说到底也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什么可多争论的。
  1、人不可能回到过去,因为发生过的事情怎么可能再出现一次呢?(M支持此看法)有一个叫“祖母悖论”的理论很好的证明了人不可能回到过去。理论是这样讲的:假如一个人回到过去把他的祖母给杀了(在这个人的母亲还没有出生前),就是说他祖母死了,因此来讲这个人的母亲也就没出生,这个人也就不可能再出生。而历史的发展到现在,按理来说这个人是不存在的。而现实中这个人的确是存在的。这两个情况就出现 了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证明了人是不能回到过去的。(不知道啰嗦了半天,有人明白没)
  2、人可以回到过去,同时又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平行宇宙论”。就是说一个人回到她祖母的时代,从那一时刻开始,宇宙的发展及演化就分成了两个平行的宇宙。第一种情况,他把他的祖母Kill了,在第一个宇宙中的发展是这个人把她的祖母K了,而到现在这个人也就不再存在了;而在另一个宇宙中的发展还是像现在一样,这个人还是存在的。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科学家们还讲,空间是由无数这样的平行宇宙组成的。真是不可思议。
  原作:(美)马克斯·铁马克
  原载:《科学美国人》 2003.5
  翻译:focu
  总述(来源: 南丰公益书院 )
  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或者叫多重宇宙论,指的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而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状态的一种反应,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数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
  平行宇宙经常被用以说明:一个事件不同的过程或一个不同的决定的后续发展是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这个理论也常被用于解释其他的一些诡论,像关于时间旅行的一些诡论,像「一颗球落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无法进入时光隧道」,解决此诡论除了假设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以外,另外也可以以平行宇宙做解释,根据平行宇宙理论的解释:这颗球撞上自己和没有撞上自己是两个不同的平行宇宙,如此云云等
  在近代这个理论已经激起了大量科学、哲学和神学的问题,而科幻小说亦喜欢将平行宇宙的概念用于其中
  物理学里的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的分类
  在2003年的科学人杂志里,有一篇由美国宇宙学家Max Tegmark写的关于平行宇宙的专文,在文中他将平行宇宙分成四类:
  第一类:这类的宇宙和我们宇宙的物理常数相同,但是粒子的排列法不同,同时这类的宇宙也可视为存在于已知的宇宙(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地方
  第二类:这类的宇宙的物理定律大致和我们宇宙相同,但是基本物理常数不同
  第三类:根据量子理论,一件事件发生之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宇宙,而此类宇宙可归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的平行宇宙,因为这类宇宙所遵守的基本物理定律依然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以上「一颗球落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无法进入时光隧道」诡论的平行宇宙解决办法属于此种)
  第四类:这类的宇宙最基础的物理定律不同于我们宇宙,而基本上到第四类为止,就可以解释所有可能存在(也就是可想象得到的)的宇宙,一般而言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可以用M理论构造出来。
相关理论
无穷宇宙(开放宇宙)理论

开放宇宙理论、开放宇宙
  无穷宇宙,在宇宙中存在有大量的可观测区(有着红色十字中心的红圈),我们的「宇宙」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可观测区而已开放宇宙理论认为,我们目前所知的宇宙只是整个宇宙中可观测的一小部分,在这个部分之外,整个宇宙尚有无限大的未被观测的空间;根据相对论,光速为宇宙最快的速度,我们所看到的部分(可观测宇宙)为已经到达地球的光线,而我们所观测到的范围又被称做哈伯体积,哈伯体积直接取决于宇宙的年龄(因为若宇宙诞生于n年前,则能到达地球的光线最远只能在n光年处,再更远的光线则尚在路途上,故未能被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观测),哈伯体积的膨胀是因为有越来越远处的光线到达地球
  开放宇宙理论说明了第一类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泡沫宇宙理论
  「泡沫宇宙」示意图,宇宙1到宇宙6各自有自己的物理常数,我们的「宇宙」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泡沫」而已泡沫宇宙理论认为存在有无限多的开放宇宙,而这些开放宇宙本身有着不同的物理常数,这些开放宇宙的「距离」比我们的开放宇宙的「边缘」还要远,意即这些宇宙存在于无穷远的地方之外。
  这个理论由安德烈·林德最早提议,而泡沫宇宙理论本身能和膨胀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契合,因为无人确切地知道膨胀是怎样开始的,所以同一机理总有可能再次发生,即膨胀式的爆炸可能重复发生。即不管是什么机理引起部分宇宙突然膨胀,该机理可能仍然在起作用,也许会意外地引起宇宙其他遥远的区域也发生膨胀。
  根据这个理论,一小片宇宙可能突然膨胀、“发芽”,萌生一个“女孩”宇宙或“男孩”宇宙,这些宇宙又可能萌生另一个婴宇宙,如此不断进行下去。想象吹一个肥皂泡到空中。如果我们使劲吹,我们看到有些肥皂泡分成两半,产生新的肥皂泡。宇宙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的宇宙。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可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宇宙的海洋上,每个宇宙像一个漂浮在其他肥皂泡的海洋上的一个肥皂泡。事实上,比“宇宙”更确切的词应该是“多元宇宙”或“巨型宇宙”。
   林德(Linde)将这一理论叫做永恒的、自我再生的膨胀,或“无次序的膨胀”,因为他预想的是一个绝无终止的平行宇宙连续膨胀的过程。首次提出膨胀理论的艾伦·古思(Alan Guth)说:“膨胀理论几乎是强迫我们接受多元宇宙的思想。”
   这一理论也意味着,我们的宇宙可能在某个时候萌生了它自己的一个婴宇宙。也许我们自己的宇宙也是从更古老、更早期的宇宙萌生出来的。
   马丁·里斯(Martin Rees)是大英帝国皇家学院的天文学家,他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可能只是全体成员中的一员。可能存在不计其数的规律不同的其他宇宙。我们所在的宇宙属于与众不同的子集,在这个宇宙中允许复杂的事物和意识得以发展。”
   越来越多的理论证据支持多元宇宙的存在,在多元宇宙中,整个宇宙不断萌生其他的宇宙。如果这是真的,它将统一两种重大的宗教神学,“创始”和“涅盘”。在无始无终的“涅盘”的织构中“创始”不断发生。
   所有这些关于多元宇宙主题的研究活动让人们开始思索,这些其他的宇宙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也有生命?是不是最终有可能与他们取得联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其他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已经进行了计算,以确定进入平行宇宙是不是符合物理学的规律。
大反弹理论
  
  大反弹理论、振荡宇宙
  根据回圈量子重力理论,大霹雳可能只不过是宇宙的膨胀和收缩时期组成的周期中,一个新的膨胀时期的开始而已,每个周周期开始于大霹雳、结束于大挤压(Big Crunch),而这个周期的轮回是无限的,这个模型被称为是振荡宇宙,在大霹雳之后宇宙膨胀,而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宇宙开始收缩,然后接着是大挤压,在大挤压之后的下一次大霹雳被称为大反弹,虽然这个模型曾经一度被否决,但是膜宇宙论近年来已重拾此模型(振荡宇宙模型)。
在每个周期中宇宙可能会有不同的宇宙常数,而因此这些不同周期时的宇宙可视为第二种平行宇宙
  泡沫宇宙理论和大反弹理论使得第二种平行宇宙的存在成为可能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主条目: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是一种主要的量子力学解释,在由此解释方式中的众平行宇宙共有一个关于时间的变数,而这些平行宇宙彼此之间有著相同的起源,而这些宇宙彼此之间的基本物理定律相同,但物理常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它们亦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而且这些宇宙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因此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讯息互通,这些宇宙彼此之间的关系由它们之间的叠加态决定
  此理论为第三类平行宇宙的基础
  M理论
  根据M理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是产生于11维薄膜的碰撞当中,基本上由此产生的宇宙可以和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里所说的宇宙极为不同的宇宙
  由M理论可推出第四种平行宇宙的存在
  弦论「地景」
  根据IIB型(Type IIB)的弦论,从十维弦论的世界到我们所知的四维世界有极多种的变换方式,而不同的变换方式会产生相当不同的宇宙
问题与批评
  有些人认为平行宇宙理论缺乏对经验主义的关联性以及可测性,同时缺乏物理学上的证据和可否定性,因为这个理论以目前的科学方法无法证实或否定,而且这些理论目前而言太过形而上学且只是在数学结构上有可能而已;不过Max Tegmark注意到了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物质大规模分布的测量的改进可能会否定或实证其中两种的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并进而能证实或否定开放宇宙理论和混乱暴涨理论,意即平行宇宙理论最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测的
  一些人认为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在不涉及观察者的状况下对已观测的现象提出基本的解释。回归到人择原理在解释会建构出所谓的「懒惰出口」,而这些解释的种类包括了「很明显地为生命的存在微调过的宇宙参数」等等;不过李奥纳特·苏士侃宣称:某些形式的平行宇宙是无可避免的,在给出对现有宇宙状态的解释时,观测者效应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得在其他的科学中获得解决
  一些人认为,平行宇宙理论会被奥卡姆剃刀给排除,因为假设一些我们无法观测且无法看见的宇宙来解决我们所看见的,就像是带着额外的行李走到尽头一般;不过对此Max Tegmark答曰:「这四种平行宇宙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预设平行宇宙的存在模型是最简单且最优雅的模型。如果一个人要否决这些多重宇宙的存在,他需要在实验上地对多重宇宙论的不支持,并且要加入以下的假定:有限空间、波函数崩溃和本体上的不对称是正确的,而这些过程会复杂化整个理论。因此我们的对于谁比较不优雅且较为浪费的裁决就变成了以下两者:多重宇宙或者是大量的文辞」
  有时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可能存在的宇宙,因此讨论这些「其他的宇宙」是很明显地无意义的。爱因斯坦在思考其他种类的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关于宇宙结构是否只有一种可能的问题的解答的希望被认为在于理论上可统一全部物理理论的万物理论当中。
  对于平行宇宙的观测证据的支援被认为来自于人择原理:「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对生命是友善的,要不然就不会被观测到。虽然这似乎是老调重弹,但是当生物体对物理法则和宇宙状况的敏感性、被考虑时,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在另一方面,许多关键的物理常数似乎不会对于生物体造成严重的不适」;其他对于微调论证的批评是:就我们所知,在我们所知的物理常数之下可能还有更多的基本物理法则,而这些法则背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参数存在,因此,给出这些定律,这些已知的物理常数未必落在生命许可的生存范围之内
  多重宇宙支持者经常对于常数如何从已定义的整体中选取感到茫然。假设存在个「定律中的定律」或者基本定律描述说常数如果被从一个宇宙到下一个宇宙中指定,那么我们不过只是将宇宙学的问题给往上移了一个等级而已,因为我们必须解释这个基本定律从何而来。另外,这个基本法则是无穷大的,因此我不过是把问题从「为什么是这个宇宙」给置换成了「为什么是这个基本法则」。在援引平行宇宙论时这似乎是一个要点,尤其当假定只存在一个宇宙和一个原理会更简易时更是如此;但在Max Tegmark的平行宇宙理论里,这个问题是被避开的,因为在那种状况当中,所有可能的基本理论被实行的,而且被用以描述真实存在的平行宇宙。
  对于虚拟宇宙和平行宇宙之间的关系依旧是个问题。多数的科学家已经准备好要接受自觉机器的可能性,而有些人工智慧学者甚至于已经说我们快要能制造自觉电脑了,在距离达让自觉生物住在虚拟世界方面仅剩一步之遥。对于那些生物而言,他们的「假」宇宙和我们的真宇宙可说是无分别的。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虚拟宇宙在平行宇宙算在平行宇宙中吗?如果不是的话将我们自身存在的宇宙和这些虚拟宇宙划上等号有意义吗?
  对于现有的平行宇宙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对于宇宙的定义。对多数的平行宇宙论者而言,宇宙是由物理法则和常数,以及初始条件定义的。这项论点可能会因为它的狭隘和沙文主义的性质而招致反对;对于将人类人类的理解之外的事物予以分类也可能会招致批评
  小说里的平行宇宙
  一些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喜欢以平行宇宙做为故事的内容,有时有些人会以平行宇宙来探讨「若一个历史的事件的结果或过程和我们所知的不同,那么世界会变成怎样」这类的主题,并因此写出一篇故事来说明可能的发展
引用~~~
霍金演讲录-宇宙的未来

在非常早的时代,预言未来是先知或者女巫的职责.这些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周围人牧师把她们的咒语翻译出来.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我想这些牧师盘算,如果这引些最终都没有发生,则斯巴达就会对阿波罗太阳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至忽视其巫师错预言的这个事实.事实上,国王在捍卫特莫皮拉隘道的一次拯救斯巴达并最终击败波斯人的行动中丧生了.

另一次事件,利迪亚的国王克罗修斯,这位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有一次问道:如果他侵略波斯的话会发生什么.其回答是:一个伟大的国王将会崩溃.克罗修斯以为这是指波斯帝国,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王国要陷落,而他自己的下场是活活地在柴堆上受火刑.

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泻.虽然它使我百里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是这些预言家经常为他们显然的失败找借口解释.例如,第七日回归的创建者威廉·米勒预言,耶稣的第二次到来会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10月22日.当这个日期通过又没有发生什么事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现了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况下物体的科学定律.我们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启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五于的数量极,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六个月以后作具体的天气预报.

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

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相当地肯定.地球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我们观察到的从外空间来的微波辐射背景给出这种膨胀是平滑而非混沌的证据.你只要把代的电视调到一个空的频道就能实际观测到这个辐射.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斑点的小部分是由太阳系外的微波引起的.这就是从微波炉得到的同类的辐射,但是要更微弱得多.它只能把食物加热到绝对温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来温热你的外卖皮萨.人们认为这种辐射是热的早期宇宙的残余.但是它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何方向来的辐射量几乎完全相同.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了这种辐射.从这些观测绘出的天空图可以显示辐射的不同温度.在不同方向上这些温度不同,但是差别非常微小,只有十万分之一.因为宇宙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诸如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局部无限性,所以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必须有些不同.但是,要和我们观测到的局部无发规性相协调,微波背景的变化不可能再小了.微波背景在所有方向上能够相等到100000分之99999.

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一颗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我们看得见的不过是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发位.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这只有在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时才有可能.平均密度或膨胀率的大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微波背景在不同方向上不同.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因为宇宙的膨胀是如此之均匀,所以人们可按照一个单独的数,即两个星系间的距离来描述它.现在这个距离在增大,但是人们预料不同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正在降低这个膨胀停止并使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这和启始宇宙的大爆炸相当相似.大挤压是被称作奇性的一个东西,是个有无限密度的状态,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这就表明即便在大挤压之后存在事件,它们要发生什么也是不能预言的.但是若在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的连接,就没有合理的方法说一个事件发生于另一个事件之后.也许人们可以说,我们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而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发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临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其密度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如此之低,引力吸引结于减缓膨胀没有任何显著的效应.星系们会继续以恒常速度相互离开.

这样,对于宇宙的未来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然而,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发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我们可以从观测来估计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即使我们加上在宇宙中观测到的气体云的质量,它仍然只把总数加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然而,我们知道,宇宙还应该包含所谓的物质,即是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暗物质的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存在恒星和气体的巨大的饼状聚合体.我们观测到它们围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但是如果它们只包含我们观测到的怛星和气体,则旋转速率就高到足以把它们甩开.必须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引力足以把这些旋转气体星系牢牢抓住.
暗物质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我们观测到星系整个空间中分布得不均匀,它们成团发集中在一起,其范围从几个星系直至向百个星系.假定这些星系互相吸引成一组从而形成这些星系团.然而,我们可以测量这些星系团中的个别星系的运动速度.我们发现其速度是如此之高,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体系抓到一起,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所需要的质量比所有星系总质量都要大很多.这是在这种情形下估算的,即我们认为星系已具有在它们旋转时把自己抓在一起的所需的质量.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人们可以对我们具有确定证据的那些星系和星系团中的暗物质的量作一个相当可靠的估算.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这样,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发膨胀下去.再过五十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它会肿胀成一颗所谓的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邻近的行星都吞没.它最后会稳定成一颗只有几千英哩尺度的白矮星.我正在预言世界的结局,但这还不是.这个预言还不至于使股票市场过于沮丧.前面还有一两个更紧迫的问题.无论如何,假定在太阳爆炸的时刻,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毁灭的话,我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恒星际旅行的技术.

在大约一百亿年以后,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已经把燃料耗尽.大约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不是变成白矮星就是变成中子星,中子星比白矮星更小更紧致.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黑洞还更小,并且具有强到使光线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场.然而,这些残留物仍然继续绕着银河系中心每一亿年转一圈.这些残余物的相撞会使一些被抛到星系外面去.余下的会渐渐发在中心附近更近的轨道上稳定下来,并且最终会集中一起,在星系的中心形成一颗巨大的黑洞.不管星系或星系团中的暗物质是什么,可以预料它们也会落时这些非常巨大的黑洞中去.

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团中的大部分物体最后在黑洞里终结.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发现,黑洞并不像被描绘的那样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讲,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定义很好的位置和定义很好的速度.粒子位置定义得越精确,则其速度就只能定义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如果在一颗黑洞中有一颗粒子,它的位置在黑洞中被很好发定义,这意味着它的速度不能被精确发.所粒子的速度就有可能超过光速,这就使得它能从黑洞逃逸出来,粒子和辐射就这么缓慢发从黑洞中泄漏出于来.在一颗星系中心的巨大的黑洞可有几百万英里的尺度.这样,在它之内的粒子的位置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粒子速度的不确定性就很小,这表明一颗粒子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才能逃离黑洞.但是它最终是要逃离的.在一个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可能花1090 年的时间蒸发掉并完全消失,也就是一后面跟九十个零.这比宇宙现在的年龄要长得多,它是1010 年,也就是一后面跟十个零.如果宇宙要永远膨胀下去的话,仍然有大量的时间可供黑洞蒸发.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泛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

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定性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那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值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了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诘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经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
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至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膨胀更迅猛更极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

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必须存在的额外的暗物质会是什么呢?它似乎和构成恒星和行星的正常物质不同.我们可以计算出宇宙在大爆炸后的最初三分钟的极早期阶段产生的各种轻元素的量.这些轻元素的量依赖于宇宙中的正常物质的量而定.我们可以画一张图,在垂直方向标出轻元素的量,沿着水平轴是宇宙中正常物质的量,如果现在正常物质的总量大约只为临界量的十分之一,则我们可以得到和观测很一丰度.这些计算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对于几种不同的元素得到观测到的丰度这个事实,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如果存在暗物质的临界密度,那么其主要候选者可能是宇宙极早阶段的残余.基本粒子是一种可能性.存在几种假的候选者,那是些我们认为也许存在但还没有实际探测到的粒子.但是最有希望的情形是中微子,我们对它已有很好的证据.它被认为自身没有质量,但是最近一些观测暗示,中微子可能有小质量.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并发现具有恰好的数值,中微子就能提供足够的质量,使宇宙密度达到临界值.

黑洞是另一种可能性.早期宇宙可能经历过所谓的相变.水的沸腾和凝固便是相变的例子.在相变过程中原先均匀的媒质,譬如水,会发展出无规性.在水的情形下会是一大堆冰或蒸气泡.这些无规性会坍缩形成黑洞.如果非常微小的话,它们由于早先描述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的效应,迄今已被蒸发殆尽.但是,如果它们超过几十亿吨(一座山的质量),则现在仍在周围并且很难被探测到.

对于在宇宙中均匀分布的暗物质,它对宇宙膨胀的效应是唯一探测其存在的方法.由测量遥远星系离开我们而去的速度便可确定膨胀的减慢程度.其关键在于,光离开这些星系向我们传播,所以我们是在观测在遥远的过去的这些星系.人们可以绘一张图,把星系的速度和它们的表观亮度或星等作比较,星等是它们离开我们的距离的测度.这张图上的不同曲线对应于不同的膨胀减慢率.向上弯折的曲线对应于将要坍缩的宇宙.初看起来观测似乎表示坍缩的情景.但是麻烦在于,星系的表观亮度不能很好地标度离开我们的距离.不仅在星系的本征亮度存在相当大的变化,而且还有证据说明其亮度随时间而改变.由于我们不知道允许的亮度演化是多少,所以我们还不能说减慢率是多少:它是否快到使宇宙最终坍缩,或者宇宙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这必须等到我们发展出更好的测量星系距离的手段后才行.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减慢率没有快到使宇宙在今后的几十亿年内坍缩的程度.

宇宙在一千亿年左右既不永远膨胀也不坍缩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是否有所作为使将来变得更加有趣呢?一种肯定可为的做法是让我们驾驶到一颗黑洞中去.它必须是一颗相当大的黑洞,比太阳质量的一百万倍还要大.在银河系中心很可能有颗这么大的黑洞.

在一颗黑洞中会发生什么我们还不很清楚.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允许这样的解,它允许人们进入一颗黑洞并从其他地方的一颗白洞里出来.白洞是黑洞的时间反演.它是一种东西只出不进的物体.在宇宙的部分可能会有白洞.这似乎为星系际的快速旅行提供了可能性.麻烦在于这种旅行也许是过于迅速了.如果通过黑洞的旅行成为可能,则似乎无法阻拦你在出发之前已经返回.那时你可以做一些事,譬如讲杀死你母亲,因为她一开始就不让你进入黑洞.

看来物理定律不允许这种时间旅行,这也许对于我们(以及我们母亲们)的存活是个幸事.似乎有一种时序防御机构,不允许旅行到以前去,使得这个世界对于历史学家是安全的.如果一个人抽以前旅行,似乎要发生的是,不确定性原理的效应会在那里产生大量的辐射.这种辐射要么把时空卷曲得如此之甚,以至于不可能在时间中倒退回去,要么使时空在类似于大爆炸和大挤压的奇性处终结.不管哪种情形,我们的过去都不会受到居心叵测之徒的威胁.最近我和其他一些人进行的一些计算支持这个时序防御假设.但是,我们过去不能将来永远也不能进行时间旅行的最好证据是,我们从未遭受到从未来来的游客的侵犯.

现在小结如下: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闪去预言将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至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pjm已经八的差不多了吧
5维,6维,7维,8维,的相关知识。。

节选自网络:
  以时空为参数构成的空间应该就是五维空间,我们人类能够感知的只有4维了。
  发现一个规律:
  一维的东西能够容纳所谓的零维(直线是由点构成)
  二维的东西能够容纳一维(纸上可以画条直线)
  三维的东西能够容纳二维(盒子里放个纸片)
  那么四维的东西就理所当然的容纳3维了。我们人体算3维的。我们的世界就是4维了,为什么是4维的呢?因为我们的世界有这样四个元素:长、宽、高和时间,即为时空。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所谓三维,按大众理论来讲,只是人为规定的互相交错(垂直是一个很有特性的理解)的三个方向,用这个三维坐标,看起来可以把整个世界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下来。原来,三维是为了确定位置。
  三维既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三维动画就是由三维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立体动画,实现再发展的趋势。
  所谓的三维空间是指我们所处的空间,可以理解为有前后--上下--左右 如果把时间当作一种物质存在的话再加上时间就是四维空间了。 但是不难理解为,你可以在时间里任意往来 回到过去 ,只是应该理解为"刚才"和"现在"是不同的物质存在, 可是你不可能回到"刚才"和"过去" 。
  三维是由二维组成的,二维即只存在两个方向的交错,将一个二维和一个一维叠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三维。
  三维具有立体性,但我们俗语常说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只是相对于观察的视点来说。没有绝对的前后,左右,上下。
  三维技术主要多运用于动漫产业,我国三维动画主要有《探索地球村》(据说是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魔比斯环》等。

四维以上的,属于高维模型。 高维模型,分数学与物理两个概念。 在数学上,多维有很多模型。理论上,维数可以很高,模型很多。但是满足“交换不变”这一性质的很少,所以,有人认为四维空间是物理维度的上限。但是,也有人认为会有更高物理维数。不断进行思考,这有益智力。因为受到物理条件的约束,因此尽管在数学上,多维有很多模型,可是在物理理论上,维数不可以很高。为了解释宇宙的有限无边的性质,我们必须引入多维的概念,一般是四维时空(一对相对组成性质),也有一些其它有限可数的维数,而在物理上成立的模型不多,其思考难度很大,因为这要受到物理现象的约束。

第五维空间:一个时间平面。这个时间平面就是五维空间,它是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但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
  五维空间的提出,跟暗物质发现是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是:暗物质发现证实意味着人类知识能力进入五维空间,是一个质变,譬如,五维空间可能有助于获得“反物质”能量。那能量有多厉害?科学家们介绍说,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质量的“反物质”能量,其能量释放可使现有特大宇航作业做60次往返,且十分接近光速。宇宙里到处都有暗物质,获得反物质能量是“随时随地”的。就是说呢,这样一来,不仅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旅行可行,甚至星系旅行、通过时空隧道(虫洞)做两个宇宙间的旅行也可以实现了。
第五维空间:一个时间平面。这个时间平面就是五维空间,它是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但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
  五维空间的提出,跟暗物质发现是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是:暗物质发现证实意味着人类知识能力进入五维空间,是一个质变,譬如,五维空间可能有助于获得“反物质”能量。那能量有多厉害?科学家们介绍说,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质量的“反物质”能量,其能量释放可使现有特大宇航作业做60次往返,且十分接近光速。宇宙里到处都有暗物质,获得反物质能量是“随时随地”的。就是说呢,这样一来,不仅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旅行可行,甚至星系旅行、通过时空隧道(虫洞)做两个宇宙间的旅行也可以实现了。
更为有趣的是,一旦实现五维空间能源的认识证实和获得能力,那就意味着进入六维空间的大门打开了。
  如果真的有六维空间存在,那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显示了其理论自身的不完善。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习惯了三维空间的概念,如何能想象和接受六维空间?以水管为例说,当人们站在这根水管的正面看时,水管就是一条直线,我们就只看到了它的前后,它就是一维的。当人们站在一个平面里,看这根水管,就能看到水管的上下左右,那么人们就看到了它就是二维的。当人们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看这个水管,它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收纳在我们的眼中,那么它就是三维的。

五维空间的提出,跟暗物质发现是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是:暗物质发现证实意味着人类知识能力进入五维空间,是一个质变,譬如,五维空间可能有助于获得“反物质”能量。那能量有多厉害?科学家们介绍说,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质量的“反物质”能量,其能量释放可使现有特大宇航作业做60次往返,且十分接近光速。宇宙里到处都有暗物质,获得反物质能量是“随时随地”的。就是说呢,这样一来,不仅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旅行可行,甚至星系旅行、通过时空隧道(虫洞)做两个宇宙间的旅行也可以实现了。
更为有趣的是,一旦实现五维空间能源的认识证实和获得能力,那就意味着进入六维空间的大门打开了。
  如果真的有六维空间存在,那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显示了其理论自身的不完善。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习惯了三维空间的概念,如何能想象和接受六维空间?以水管为例说,当人们站在这根水管的正面看时,水管就是一条直线,我们就只看到了它的前后,它就是一维的。当人们站在一个平面里,看这根水管,就能看到水管的上下左右,那么人们就看到了它就是二维的。当人们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看这个水管,它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收纳在我们的眼中,那么它就是三维的。
可如果人们把这根水管放在两维的平面中,然后又把这个两维的平面放在三维空间中,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呢?于是,科学家把水管想象成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科学家认为,六个“隐藏”的空间维度,以极其微小的几何形状,卷曲在我们宇宙的每一个点中。
  这种观察六维形状的方法之所以被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是因为这种方法能证明通过实验数据来观察这些难以捉摸的维度形状特征是可行的。同时,六维空间的存在也是证实“超弦理论”的主要方面。
  七维空间:
  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看不见。
  打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这就是说,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四维构成的(三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根据物理学家的看法还应该有7个维。尽管有这么多的维,但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为了弄清这种看法,让我们再以蚂蚁为例展开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蚂蚁在上面行走的那张纸卷起来,直到卷成一个圆筒形。如果蚂蚁沿着的纸壁走,最后它又会回到出发点,这就是压缩维的一个例子。如果能沿着著名的麦比乌斯带走,也会发生上述现象,当然,它是3维的,但如果沿着它走过,总是会回到出发点的。麦比乌斯带从维的角度讲是压缩的,按照物理学它有3个维,但谁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认知人一个维。这就有点像左图上的人:上行或者下行,但永远不会走到尽头。如果蚂蚁不是沿着纸筒弯曲的壁行走,它就永远不会返回到原出发点。这就是二维(或者说被我们所感知的那种维)的例子,沿着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霍金提出了他的宇宙模型,给出了11维空间,认为要描述宇宙,X、Y、Z和T(时间)4个未知数是不够的,要加到11个未知数之后,才能够解释宇宙的很多结构。另一种说法,宇宙十一维是爱德华◎维顿提出来的。
  这些“维”同样是天文学家无法探测的。
  八维空间:
  现代物理学界公认的理论是八维空间,分为X维(物体的长)、Y维(物体的宽)、Z维(物体的高)、时间维、重力维、电磁力维、万有引力维、万有斥力维。这一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巴克哈德 海姆于1957年创立,随后由其本人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并得到了一些新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总结出了一系列计算基本粒子质量的方程式。1977年他将方程发表,但由于太复杂,竟没几个物理学家看得懂,后来经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由于他的理论多用德语发表,所以大部分物理学家都认为这些论点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980年,海姆的理论引起了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特 德吕舍尔的注意,他仔细研究后,对理论作了详尽的解释,并进一步完善,于是就有了今天公认的海姆-德吕舍尔空间,即一种八维的宇宙空间结构(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一空间内)。
  在划定四维以上时,还有我们很多解释不了的地方,高维模型也是相当难完成。以上,希望能方便你了解。
关于宇宙“四维生物”详述 。。

从目前我们人类掌握的科学依据来看,我们的宇宙至少是四维的。
首先明确一下,我们人类是个三维生物。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四维平行宇宙。如果我们在第四维坐标轴上移动,哪怕移动一纳米,我们将在人群中突然消失。去哪里了呢,到了过去,很近很近的过去,也许只是到了0.1秒的过去【注意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没有本质差别,这个我在http://post.baidu.com/f?kz=233474082中已经讲清楚了】,然而,这所谓的过去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它与我们自己的三维宇宙0.1秒前是不同的,也许连地球都没有了,所有的星球都是属于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天体。
但因该来说,原则上我们回到的过去时间距离我们现在越近(如0.1秒前)就越相似于我们自己的平行宇宙。但不管有多相似,它仍然与我们自己的平行宇宙不同。
同样,如果我们到0.1秒的将来去,那又是到了另一个平行宇宙,但它跟我们自己宇宙0.1秒后的样子也是不同的,也是独立的。
无数多的平行宇宙像纸张一样(把我们的宇宙抽象成二维便于理解四维空间)叠在一起,构成了四维空间。每个平行宇宙间距单位非常小,是离散空间时间的最小单位。
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时间”就是空间第四维坐标,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其实是我们三维生物的一种错觉,时间就是空间坐标,是第四维空间坐标。

理解了“四维空间”,我们来谈“四维生物”。在浩瀚平行宇宙中,理论上肯定存在四维生物的,它的身体有一大部分存在我们过去的平行宇宙、极少部分存在于我们现在、还有一大部分存在我们的将来,然而它却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例如,有一个四维生物它的身高贯穿我们的1800年到2020年。(这里的时间就是第四维坐标,需要好好体会)

可怜我们人类是个三维生物、三维大脑,永远不可能形成一个直观的四维物体概念,我们只能够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它的一些性质。例如:如果四维生物在一侧看我们三维人类,它将同时看到我们的正面和反面;它通过第四维轴向移动可以轻而易举把一个三维物体放入我们的一个全密封玻璃瓶里,等等。
这些,都需要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要想更深入了解四维物体,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四维数学模型,逐步建立四维几何运算。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将完全掌握四维空间特性。

最后,说一句感叹之言,大家不要伤心:可怜啊,我们人类是个低级三维动物,可能永远不能驾驭浩瀚宇宙!!!!!!
麦田圈里奇妙的四维世界!(非常奇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4e00c0100eglb.html
宇宙十大不可思议

2010年07月09日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据西班牙《数码报》6月30日文章 原题:宇宙已知的11个最令人惊奇的方面(作者马库斯·乔恩)
我们现在看到的日光有3万年历史,1个原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还有一种让科学家感到茫然的理论称可能存在着平行的宇宙,那里有你和我的复制品。尽管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但我们只能看到不超过2%的宇宙。以下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最令人惊奇的10个方面。
1、所有人类都可以装进一块方糖。这是因为物质内部有着不可思议的空间。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太阳系类似,在原子内部,电子围绕一个极小的原子核运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把全世界所有原子内部的空间进行压缩,全人类将只有一块方糖大小。因为我们99.9%是空的。
2、太阳就算是香蕉做的也会一样热。太阳中心由于质量很大,所以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在这种温度下,任何物质都会变成等离子状态。所以太阳由什么物质组成并不重要。同等质量的任何物质聚集在一起都会达到这种温度。如果我们把数以百万亿计的香蕉集中到一个地方,将会获得与太阳类似的温度。
3、96%的宇宙是看不见的。组成人类、地球、行星和恒星的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4%。我们了解的物质仅占宇宙质量的一半。23%的宇宙由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我们知道暗物质的存在是因为它的引力可以拉伸恒星。还有73%的宇宙是由暗能量组成。暗能量于1998年被发现。这种物质充斥着整个宇宙,并具有排斥力。如果你能发现宇宙看不见的96%,诺贝尔奖在等着你。
4、我们现在看到的日光有3万年历史。太阳的密度非常大,这使其内部核爆炸产生的光很难释放出来。如果畅行无阻,光可以在数秒内抵达地球,但这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3万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接收的光是最后一次冰川时期生成的。
5、生活在一楼的人变老速度比五楼更慢。爱因斯坦的理论说,引力更强的地方时间更慢。一楼距离地心的距离比五楼近,因此引力更强,人变老的速度也就更慢。当然,这个效应是非常小的。
6、你的电视机接收的电波中有1%直接来自宇宙大爆炸。宇宙起源于像火球一样的大爆炸。按照定义,这个火球挤满了宇宙。时至今日,大爆炸仍在我们周围,但由于宇宙137亿年的扩张,大爆炸已经冷却下来,现在其残余形式并非可见光,而是微波,与电视机经常接收到的一样。
7、一个原子可以同时位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相当于你可以同时出现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不仅是事实,而且在实验室中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个原子同时位于两个地方,或者至少可以观测到其后果。目前世界上有一种专业专门开发原子的这种能力。
8、100万个宇宙的信息可以装进一个1GB大小的闪存中。因为根据宇宙的标准模型,宇宙是从一个极小的空间膨胀而来的。
9、我们每呼吸一次,就能吸入一个曾被玛丽莲·梦露呼吸过的原子。这是因为原子非常小,填满一页纸的厚度需要至少1000万个原子。玛丽莲·梦露呼出的原子足以传遍整个大气层,所以我们每呼吸一次都会吸入一个由她或塞万提斯或某只恐龙曾经呼出的原子。
10、宇宙之外存在无限数量的你的复制品正在阅读无限数量的同一篇文章。这是科学家不想让你知道的小秘密,因为这让他们也非常茫然。根据量子论标准模型合成的宇宙标准模型,可能存在与我们的宇宙平行的无限数量的宇宙。可能会有某种理论证明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和量子论是错误的,而在平行宇宙中也可能存在无限数量的我们的复制品。
印度生命科学电影《灵性的实相》 (中文字幕)



字幕:

灵性的实相之一:宇宙能量



宇宙能量
宇宙能量遍及宇宙,无所不在
它连结着银河、地球、人类和分子
它是众生万物之间的空间
它是使整个宇宙井然有序的连结键
宇宙能量就是生命的势能
宇宙能量是维持生命秩序和扩展意识的要素
宇宙能量是所有行动和生理功能的基础
我们在深睡和完全的静默中接收到一部份的宇宙能量
再运用这个能量从事日常的心灵活动
例如,观看、说话、聆听、思考和所有的身体活动
在睡眠中获得的有限能量,并不能满足这些活动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会感到疲惫、倦怠和紧张不安的原因
这些现象导致了身、心的压力和各种疾病
克服这些压力和疾病的唯一之道,就是获得更多的宇宙能量
宇宙能量是维持生命秩序
活出健康和快乐的要素
它让我们全心地专注在当下的情境
它让我们获得知识
让我们扩展意识
只有透过静坐,我们才能汲取到充沛的宇宙能量

灵性的实相之二:静坐



睡眠是无意识的静坐
静坐是有意识的睡眠
在睡眠中,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能量
在静坐中,我们获得了源源不绝的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提升身体、心灵和智能的力量
它开启了第六感之门,进入超感官的领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