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J曹植



01
曹植的复杂INTJ人格
曹植根据一些角度来看,是所谓的三国时代最不像“三国人物”的那一位。
原因是他太有文人气质,真正的浊世佳公子,存留的文学作品也是永恒的,诉说的精神和散发的气质,都并不像是独属他所处的那个狭义时代。
这无疑十分难能可贵,而且,也凸显了他的复杂性。从客观背景来看,他是三国时代顶级政客曹操和正妻的第三个儿子,属于生在王侯之家,曹魏的嫡出贵公子。
不过,自小他就并不太在意这种附加的身份,被史学家在《三国志》里也记载为“性简易,不治威仪”,他的各类作品,也很明显透露出对于世间万物本质的追寻。
至今佛教界还将他誉为中国佛教音乐的始祖,虽然只是源于一份美丽的传说(史上曹植并不信奉仙道神佛,也未作宗教音乐),也反映出他在后世文人们心目中的高洁仙姿形象,以及他本身切实拥有的艺术才华。
不过,很复杂而却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曹植本人对于他的文艺才华,也并不那么在意,反倒是心心念念能有一番政治作为。
对于他自己在政治哲学方面的思考见解,以及独到而敏锐的目光,倒是颇为自信,直言不讳地称自己为“王佐才”,还曾向当权的皇帝(也是他自家的亲戚)自我举荐。

从这一方面而言,他的INTJ人格倒是颇为典型:自信、追求知识和理想、重视自我的价值,让自己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
只可惜,客观事实却是他的政治才华被掩埋,由于兄长曹丕上位,对他这位胞弟有所防备而介怀他俩曾经争夺魏太子之位的事,因而将曹植发放到封地就一直不重用,让曹植的后期生活过得也颇为艰苦。
贫瘠而被囚困的环境并未打压他的积极斗志,曹植终身都在发表政治见解的文章,抒发苦闷和不得展的理想之时又创作了诸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注入政治隐喻。
他的N型特征,无疑是非常显著的,源于自我动能的I型“内倾”特点,尤其是结合N型的IN倾向,融于文人特质之中,很是强烈;甚至I-J型的一腔孤勇、固执而坚守的情形,也一眼可见。
只不过,拼凑在一起,这样一位真正的INTJ,却显得有些难以捉摸,不那么典型化。(相较于他那位兄长曹丕自带的显然的INTP特征,就更有差别了。)要判断曹植属于INTJ,着实得花一番功夫进行梳理和解释。
而在此过程中,恰而可以加强众人们对于INTJ的认知观感,破除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对于此类型的误解,也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让我们跟随一览曹植公子的仙姿,一同来观看他这样一位经典的INTJ人格,如何判断和区分,且对现代人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吧!
02
为何曹植的人格被归为INTJ
乍一看,曹植并不太容易被归入INTJ类型,或者换句话说,不太容易被判定为是一位内向而理性的I-T型人,然而,这确实就是他的类型。
常见的对于INTJ甚至对于很多I型“内倾”人格的误解,就是以为他们害羞、不活泼、不健谈,实则上这是大错特错的。
MBTI中的“内倾”源自于心理学家荣格的思考,关乎人的“内倾”特质定义为能量来源于内在、源于自我,而非外部环境,还明确指出这一类的人更擅于观察、做出深刻的反思,等等这一类的特性定义,无疑贴合于真正的曹植。
(INT类型的人,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谈起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常会显得健谈、伶牙俐齿。这不表示是外向E型之人。)至于曹植很多时候看来颇为热情、活泼而感性,那是他自身拥有高超的才华、丰富的知识储备、从小得到精英化的培养,文韬武略,不可能怯场,擅于演讲……等等一系列有关“技能”和喜好的导向,加之本身充满灵气神采而灵动的天性加成,综合导致的现象而已。
通过他的历史故事和遗留至今的文学作品,便可探知他自身的能量是源于内在的,敏锐的观察和各类新奇想法,都来自于自身的思考。
况且,他能够长期不变一如既往地追寻自己喜欢的政治事业,不管别人怎么定义或者否决他,都能够坚持,也是I型人格的绝佳演绎。再说他的T型人格,以及为何会被认为“感性”,甚至被贴上“任性”标签的事。
其实那些是有着历史上的阴谋和误解,好比有传闻说他醉酒不能带兵出征,其实已经有史学家澄清了,是被他的兄长曹丕给灌醉的(因为曹丕忌惮作为竞争对手)。
生在王侯家的兄弟,也是可怜。真正的曹植是一个颇为克制而理性的人,对于那位哥哥也十分包容、忍让。
有记载称,曹操刚去世的时候,曹丕继承人的位置还没稳当,很多人都还是支持曹植来当领头人的。

其中就有他们的另外一位兄弟曹彰,是个擅于习武的、手握军权的将军,另外,学者们也研究发现,彼时虽然丕植兄弟都是文人领袖,曹植却与文人们走得更近,那些书生气的文人们都更喜欢气质相近的曹植公子。
有曹彰这位武将和诸多文人们的支持,曹植要扳倒曹丕, 完全有可能的,可他考虑到兄弟间不能不和、曹魏阵营之中也不可内斗,于是就选择了退让。
这是要有相当的T型理性思维,方能想到而做到的。他的那一份大局观,肯忍让的精神,都符合INTJ的特征。
在曹丕上位以后,选择采取报复手段,对待这位昔日同自己争夺王位的弟弟,曹植的日子变得很艰难,物质和精神上都被苛待。
然而曹植不怨不怒,十分隐忍,还继续对兄长带领的大魏王朝尽忠——即便这个王朝不愿意提供给他政治舞台,算是割断了他的事业——那是他最看重的东西啊!
在如此的情况下,曹植还能保持善良和初心的理想,没有任何颓废和背叛,自身必然有着强大的信念。这是INTJ型人格的一点可贵之处!
由此可见,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以及从微观4个维度分别剖析,曹植的INTJ人格均可鲜明。
不过,他乍一看显得不太像这一型,至今学界和民间很多人们还对他有各式各样的不同于INTJ典型的描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稍后便来详解。
03
看似感性而活泼的INTJ
曹植在他的前期时代,作为曹氏家族的贵公子,活得顺风顺水,吟诗作画煮酒抚琴,品论英雄史诗,各类风雅美好的活动都能进行。
在健康而积极的环境里,他还能获取精英化的资源,曹植小公子一步步在INTJ精英的道路上茁壮地成长着。为他日后获得“八斗之才”的赞誉,打下了优异的基础。
虽说并不是所有的INTJ都那么优秀,不过这的确是呈现出“精英化”特征的一类人。
就如曹植小公子自小聪慧、充满灵气那般,天生的敏锐和后天由于人格心性和勤学而养成的广博见识,也使得这类人颇有能人智者风范。

这一方面的特征,恰好增加了INTJ的自信,使得他们在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可能有不少)的时候,侃侃而谈,显得像是“外向”的人。
并且,他们的T型人格(按照“荣格八维”理论来说,是Te,即“外倾思维”)使得他们较喜欢进行批判、作出判断性的结论,也因此会显得较为气场外放而强势。
这是INTJ人格者包括曹植,有时会被误判为外倾E型的原因。也由于这种人格类型的迅速反应和思维能力,加之擅长表达,易于显得机敏而活泼,就有了“感性”的色彩。尤其是F值本身就高的INTJ好比曹植这样的,“感性”特征就颇为显著了。
这里边当然还有着个体价值观的原因,因为曹植重情重义,心性善良而喜爱交朋友,对那些一同写诗交流文章的文人朋友从不摆架子,还关爱百姓们的民间生活,这也是他的F型倾向高的一种表现。
不过,为何这样的人格特质下,曹植被定为NT型人格,而非NF的呢?对于NT和NF这两种,同样拥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人格,要如何区分?下面就来通过曹植公子的案例详解。
04
为何是NT而非NF?
理性理想主义者——
知识追求者NT的特征辨别
东汉末年曾有疫情流行于中原大地,甚至带走了曹植身边的很多文人朋友,这个问题现象带给他沉重的伤痛,也引发了他的思考。
至今流传于世的曹植作品中,还有一篇《说疫气》的议论文,就谈论此次事件。他用优美而沉重的文字,记载出那次历史上的惨痛疫情事件,对于大量人们惨遭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然而,他的这一篇文章却不止于此,甚至并不以这方面作为核心重点!他所表达的重点,是关于当时民间百姓们大量信奉迷信,用“画符”等迷信色彩的活动方式来对待疫情灾害,这些根本就没有用,反而可笑。
请各位注意,温润如玉的曹植公子,真的用了“可笑”这个词汇!哈哈哈,笔者我看到他的说法,顿时笑了,哪怕不翻译成现代文字,给人扑面而来的感觉,也就像是一位特别有个性、有思想的聪慧少年人。非NT型莫属!
如果是F型人格的话,会停留在同情、悲伤的层面,而不会带有那种“抽离感”,跳出整体环境和自我的身份,一方面对于上层人士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如底层民众那么大,而同情底层人士,另一方面又毫不留情面,批判底层民众多装神弄鬼去搞那些没用的东西……多么有个性的一位小NT贵公子呀!
类似的道理,曹植当时写了很多“友情诗”,赠送给他的那些文人朋友们。至今在学界还享有崇高评价,有学者称曹植为中古时期至唐前的“诗神”,也是中国史上写友情诗的第一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以“友情诗”出名的大才子,若是细看他的这类诗歌作品的话,就能发现,他极其擅于讲道理,在朋友们中间,哪怕他的实际年龄小于那些“建安七子”即当时也很出名的文人们,却像是一位导师、兄长一样,给那些文人们说各样的道理,劝诫他们要这样那样为佳……
好了,已经颇为明显了,是典型的NTJ型人格:理性、判断、注重智慧和道理、有宏观大局感。
这样的曹植公子,和那些真正的F型人,对于“友谊”的重视和关注之表现,显然是很不同的。
他绝佳地展示了INTJ人格者们的智慧和如同谋士、导师一般的风采,尤其是像他这样同时拥有F值和部分E型热情倾向的INTJ,在身边作为朋友,真是十分令人感到幸运的事,带给朋友们的感觉也是精彩不断的!
话说有一次才华横溢的曹植公子正在想办法和哥哥曹丕竞选魏王太子的位置,看好了当世著名的一位文人老先生,名叫邯郸淳,此人德高望重,在曹操面前也说得上话。

丕植兄弟俩人就都很想请到老先生来自己府上,作为自己的门客幕僚,那多有面子和实质性帮助呀!
于是俩人就都准备宴请这位老先生一番,用自身的才华方式打动对方——因为这种清高的文人,被利益诱惑很难,被才华吸引则容易。
曹植看准了时机,跑到父亲曹操那边,索要到了优先接待邯郸淳老先生的机会。并且真的成功将其一举拿下,一次会面就让邯郸淳超级满意,再不想到曹丕那边去,看看丕公子究竟如何了……要说为何?邯郸淳经过这次会面,对曹植给出了“天人”的顶级评价!
原来,就是这位天人之姿的曹植公子,亲自策划了一场接待邯郸淳老先生的宴会,却不同于一般的家宴,在入座之前,他作为府上的主人,悄悄乔装改扮一番,亲自来了一场艺术才华表演秀。
他打扮成一名“胡人”异族民间艺术家的样子,又是唱歌跳舞,又是表演杂技,还有类似于曲艺评弹讲故事的戏份,总之是放到现代社会,到演艺圈去当偶像明星都绰绰有余了。
邯郸淳看得自然是满意万分,还以为是曹植公子府上从哪儿弄到的多才多艺的外族艺人呢,没想到正在这时候,曹植卸下装扮,走上前来与他相认了。
邯郸淳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原来适才那位文韬武略、郎朗而谈、艺术各门类也精通之人,竟然就是邀请他来的曹府公子。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各位可能还会想,换作一位SP型人格者,追求刺激和艺术效果的,也可以做到呀!怎么能判定曹植为NJ型的呢?
就且听,接下来,曹植重新梳妆、更衣、打扮回来贵公子的装扮,与邯郸淳入座,在宴席桌子上又来了一大段的个人秀表演。这次不是艺术类的,而是实打实的智慧知识类的东西了。
上谈天文,下知地理,还穿越时空似的从上古神话人物展开论述,然后把当今就是他们三国时代的英雄和战略布局,也论道了一遍。
而且,曹植不单是作出信息上的论述,更加有着自己的见解,对于每一番由他谈论到的事务,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都十分在理。这可真不是一般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高度的NT型特质,加之擅于判断、收敛型目光视角思维的J型,并且结合自身内在强大的能量之I型特征,妥妥的散发出INTJ的强大气场!
根据史书中的那段记载,说是在场的人们当即都被震撼了,无一敢与之抗衡,都静默无声,就听曹公子一人演讲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倾向,要从他的核心喜好来找,也能从他展现给众人的整体印象分析。
只有NT型的人才会这般,带给别人威压、压力感,令人由衷敬佩的感觉,他自己也喜欢如此,不像NF型那般显得随和、重视人们的和睦相处,而非凸显自我。

而他这一年,才20岁出头不了多少呢,相当于现代本科生毕业的年龄!
能够让邯郸淳这样见多识广而博学的老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到曹操等人面前都屡次夸赞曹植,说他是“天人”,可见现场效果比之我的这段文字描写,要精彩千万倍不止啦。
我们只能隔空通过文字领略他的风采,而其中的外放勃发的活泼灵动之下,擅于决断、喜好评论时事的特点,加之他个人注重自我、塑造出以自我为展示焦点的特征,皆属于INTJ人杰式的领域状态。
他具备NT型的核心内在与外在观感,以才学吸引众人,所以至今还在学术界被誉为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贵公子也是士阶层的代表。
而他本身十分多才多艺,除了文学艺术之外,还有写过带有古代天文学、中医学、政治哲学、教育学等等方面知识的文章见解,无疑,“知识追求者”的属性是特别明显而强烈的。
在MBTI-16型的下设4个小组,即“气质小组”的类型判断中,如果遇到T和F双高之人,很可能会分不清到底属于NT还是NF,这就要以他们本身更喜欢、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特征为主导了。
从曹植的案例可见,与其作为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贵族公子,他更喜欢显得智慧满满、才华横溢,与文人朋友们的交流也并不以娱乐和情感为主,而激烈探讨文学艺术和人生哲学的价值,有时候还会产生辩论,但丝毫不影响互相之间的情谊。
这些,都是典型的NT人格者,喜欢和追求的。
曹植青少年时期与一位年长于自身15岁的文人,当时也很有名的才学之士王粲,探讨过命运生死的问题。过了几年王粲意外病故,英年早逝,曹植就亲自执笔为他写诔文。
洋洋洒洒很多华美文字,当中就还特地描写了他们二人曾经探讨这类价值主题的事,并且进一步对于生死作出感悟回馈。
纵然有好友离世的悲伤,却并不沉浸在悲痛氛围,这也是NT型人独有的“抽离感”和对于“命运”作为概念知识的理解,产生的效应而达到的表现。
05
曹植的INTJ整体观感
综合而言,曹植的NT型特征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N型毫无疑问,在文坛上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为擅长使用“比兴手法”的文学家之一,也与此思维特征有关。
相对来说,他的I型和J型特征则没有那么一目了然,需要细致分析,依旧可以得出INTJ的结论。
作为一名“内倾型”的I型人,INTJ和INTP在有一点上是类似的,就是自我擅长的领域,就会显得格外活泼、积极、伶牙俐齿而健谈。这千万不能误解为真正的E型外倾型人格了。
而对于J值并不那么高而同时N又很高的NT型人来说(很多典型的INT型人,最后一维度不明显),N型的抽象思维、漫天幻想的喜好,会令他们显得不那么拘束于世俗的死板条框,从而显得像是趋于P型那般。这也和真正“发散思维”的P型是不同的。
这种情况在曹植小公子的身上就有,他纵然在前期贵公子少年阶段,看似带有着ENTP的迷人魅力风采,不过骨子里一直就是INTJ不变的。
他实际上在拥有额外的热血热情和感性之外,也具备了INTJ的基础特征:理想主义、有谋略、擅思考、多才多艺、喜爱哲学和各类知识、喜欢观察和思索命运与人性、在朋友们中间时常给出指导方案……
这些,都是十分令人尊重和景仰的INTJ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
他和所有的INTJ们有时候会被误解的也是一样,明明十分自然不做作,却被误认为在秀优越感。

历来不喜欢曹植的人们,说来说去(拿着他与长嫂虚构的“植甄”事件做文章的同时)无非也就贴上这么几个标签:张扬、傲慢、不守礼法。
这样的性格标签,对于曹子建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在他有生之年就曾经据理力争过,为自己辩解,不想蒙受不白之冤。
至今还留下他向当时位居皇帝的兄长曹丕写下的一些文字,有的直言有的委婉,甚至有的看似句句“认罪”却实则句句都不服,颇有傲骨风采。
从我们对于INTJ的观测角度,就更能够理解了。INTJ尤其是F值高的像是曹植这般的INTJ之人,并非不看重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更何况他在乎那位兄长,在意他对自己的误解。这也就遗留下了丕植兄弟万古遗存的“(相爱)相杀”之悲。
如今,由于市面上一些爆款的三国类游戏,突出于塑造曹丕这个人物形象——大概是看重曹丕曾担任过历史上的魏文帝,而对于曹植这种历史上的边缘人物,则较多忽略,由此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轻一代人们之中,成为曹丕粉丝的数量激增,而喜欢曹植的却相对少了。
甚至有些人,由于喜爱曹丕,就误会那位曾经和曹丕争夺过太子之位的弟弟,误以为曹植是心机深沉叵测阴险之人。
这种,同文学界很多老派学者们“扬植贬丕”一样,都是极端化的做法,也是不公正而不合理的。
希望喜爱曹丕的年轻粉丝们,也能够至少怀有客观平常心来看待曹植,他实为一位值得欣赏的乱世佳公子,更是值得钦佩的大思想家。
最终,曹植似乎并没有完全不介怀那位在上位之后就屡次刁难自己的兄长,当曹丕在临终前一年来封地探望曹植的时候,他显得并没有随同子桓哥哥一同表现喜怒哀乐,反而依旧更在乎自己是否能够在政治事业上树立一番作为。

对于曾经的兄弟亲情,到最后他已然有些心冷了,关乎于自己最深的信念、事业理想的追求和价值,却是毕生不变,终生不灭的!
这就是曹植作为一位INTJ的真正典型而崇高的表现与选择。(或许也是一些现代年轻人们对于“丕植”二人走向,意难平的一方面吧。)
千百年后,曹植静静地躺在他自己选择的山清水秀的墓地中,他在生前就有过诸多对于命运和死亡的思考,又有诸多艺术审美的观感,因此墓地的陈设也是他在按照自己所属的魏王朝宗亲王爷形制规则之下,进行设计再命人遵照制作的。
据说,相当简朴之外,还放入了日月星辰的装饰,在他的棺槨中与他相伴。闻言,很多网友感动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浪漫,真是一位永恒之城的王子!
他虽然走了,带着“八斗之才”的美誉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却存留了感动人心的故事与精神。也许有一天,他还会再见他,还有我们。
 作者:才储团队  九天神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