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的形势下,毕业生何去何从?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毕业季。
最近两年,普遍存在就业难,失业潮现象,整体经济环境确实不太好。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考毕业生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专业才能保证未来拥有选择的权利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才储君在后台上百份职场就业咨询案例中,选出了4个典型案例,来具体分析下一些行业的就业现状和前景,供广大毕业生参考。
01
小A INTP 刚刚毕业 新能源公司营销岗位
小A 本科是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为了就业换了商科的管理学。
他觉得现在的工作有点吃力,主要是工作中需要很多沟通协调的东西,需要和客户谈业务,事情很杂很碎。但他的性格是比较喜欢深度钻研一件事,感觉做不好这些工作。
他认为这份工作属于是补短,他的逻辑和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好,不是很能胜任,但又觉得这些也挺重要。
他还觉得自己在部门里面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且他在这个行业里目前也不怎么懂技术,也不知道他的优势在哪里,很容易被替代,就觉得没有安全感。
我针对他的情况,做了一个分析:其实营销岗位还是挺锻炼人的,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如果能够努力把它做好,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所以要分析一下自己在工作中到底哪一块儿做不好,哪一块觉得有点吃力,可以针对性去学习这一块的业务,请教一些人,去看一些书或者去学一些课程。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刚毕业的职场人士来说,很多能力是需要慢慢去提升的,也会有很多的困难,那就得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intp而言,确实比较喜欢去深入钻研一件事。
但如果只是钻研一个技术,成为一个很专的人才,不懂营销,想要去做管理岗位还是蛮困难的。
当今这个社会,对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有核心专业能力以外,如果能发展成一个复合型人才,显然会有更多的竞争力。
在不知道自己真正能够做什么事情,什么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先把自己手头上可以做的事情做好,再多去尝试和探索。
无论是什么事,你只要能够把它做好,你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而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做好一件事的底层能力都是相通的。
在职场中,优势是需要你自己去挖掘,核心竞争力也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求去创造,你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也就决定了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多用老板思维去思考问题,摒弃打工者思维,才能在职场逐渐释放自己的影响力。
在职场中沟通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自己的沟通技能提高,可以去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比如《高难度谈话》,《关键对话》和《非暴力沟通》。
积极主动也很重要,要多去表现自己。你不去表现自己,谁也看不出来你有多少能力,也没有人有时间去看你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不光做,做了还得说。不能闷头干事儿。
走上社会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读好书,见高人是我们成长最重要的途径。不断打开眼界和见识,提升认知,才能走得更远。
02
小B INFJ 互联网能源行业 解决方案经理
小B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能源管理相关专业,工作也有4年了,年收入在25万左右。
他说,他很不喜欢当下的工作,能胜任工作但没有激情,甚至有点抗拒。平时兴趣爱好是看书和运动,没有特别的爱好。
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事,想过尝试副业,但目前没有任何方向。
这其实是大多数职场人的现状,因为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就没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工作,还会经常陷入倦怠期。
那面临这种状态,该如何破局呢?
一定要去扩展你的圈子,去不断学习成长。
因为你接触的圈子有限,所以你的认知也是局限的,你就想不到你能做什么。
只有不断去升级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认知,看到更大的世界,尝试一些可能性,可能就找到了一条适合你的路。
比如,INFJ很适合成为生涯规划师,咨询师或者培训师等等,就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学习,看看怎么样才能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在尝试的过程中,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件事。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尝试体验的过程。
03
小C ESFP 国际贸易专业 营销主管
小C 国家贸易专业毕业4年,现在从事跨境电商行业,做亚马逊平台运营,感觉平台红利期退去了,现在特别卷,很难把毛利润做正。
而最核心的能力,广告推广能力是他缺失的,也是最难提升的。他只能每天顶着业绩压力生活,想要生活在压力小点的环境,可是好像同龄人生活压力都挺大的,他也意识到自己没理由逃避现实。
他对现有工作不感兴趣,可是摆脱了它,也不知道做其他什么职业。毕竟还要在深圳生活下去,还没计划好下一步,如果贸然辞职,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只能维持现状解决现有困难。
他想去提升自己的广告推广能力,但是觉得很难,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不知道是短视频刷多了的原因,现在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专注于做一件事。
我看出来了他在做这些事时,不是很走心,对这个事情就没有很上心,不喜欢去研究这些。
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深入研究。但是不喜欢不是逃避的理由,还是要直面他,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才是你的本领。
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比较敷衍,做其他事情也会有这种习惯,人的习惯是很可怕的。
他也表示,自己做事有一种学生思维,每次都会把任务当做任务,而不是当成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做事不是为自己在做,是为别人在做,所以积极主动性就不强。
其实,每个人在职场工作都会遇到瓶颈期,往往瓶颈期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局限了,需要不断突破自己。
所以,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哪里不足补哪里,才能不断实现职场破局。
04
小D INFP 广播电视编导研二在读
小D是一个很优秀,行动力很强的INFP。可以说,她基本没有早期INFP的内耗,能感受到她正由中阶INFP往高阶INFP晋级。
她本科学的是广告学,现在是广播电视编导在读,目前正处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期,主要问题是先工作,还是先GAP然后找机会读博士。
她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适合考什么专业的博士,以后很想做咨询类工作,能够直接通过语言或者艺术,治愈和帮助到别人。她也在上心理咨询课,老师也发现她有这个咨询共情的能力。
因为INFP这个人格,本身很敏感,有极强的共情力,她觉得这个应该适合自己.
我告诉她,INFP很适合从事咨询类工作,是天生的治愈天使。建议她如果想要考博士,可以考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可以满足她在学校里挂职的需求,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一些平台给别人做咨询,同时在自媒体平台去打造自己的个人IP,积累粉丝。
因为她本身就是学广告和编导专业的,去做自媒体是有天然优势的。未来是一个超级个体的时代,也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
有了粉丝量以后,就有很多的可能性,也能够去实现内心想要的一切。
INFP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格,也比较崇尚自由,所以,能够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去把自己的天赋优势发挥出来非常重要。
小D本身就是一个很优秀INFP,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我建议小D,要相信自己内心声音的指引,因为INFP的直觉性很强。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你选择的,就可以把它变成正确的选择。
内心的安宁和笃定,比什么都重要。别人不管怎么说,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
谁也不能保证在这个选择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每一种选择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生意义嘛,就在于不断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和未知的挑战。
事实上,每一种选择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你想想你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
别人走的路不一定适合你,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想一想自己最想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勇敢走出去,遇到困难解决困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05
写在最后
以上主要分析了4个人格类型的案例,你或许发现,大部分人都有可能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好像是一种社会常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常态呢?因为大多数人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
那只能在有限的认知里,选择可能看起来好就业的专业,或者听从父母的安排,稀里糊涂地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专业。
这种盲目填报专业的后果,就可能导致你学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专业,毕业后可能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经历内耗和迷茫,走很多弯路。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努力就会事半功倍。
你要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也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优势。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早期挖掘出自己的优势和使命。
当你做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才能发挥自己的生命热情,活出本自具足的自己。
好就业的专业,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同样,冷门的专业,如果正好是你热爱的事,也能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
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内卷严重的时代,活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容易,何不选择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
做自己热爱的事,才能不计回报地去付出,把它做到极致,因为投入的过程,就足够让你产生很多能量,全然享受其中。
而当你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就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活出了不可替代性。
显然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但个性在职业发展中尤为重要,不同个性类型的人擅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个性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工作氛围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且开心愉快。
毋庸置疑,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对于将来选择适合的职业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何在。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文不对题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
事实证明,即使在德鲁克如此断言的几十年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依旧很茫然
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认知,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呢?
才储团队为了帮助大家避开相克专业,少走弯路,特别升级了高考专业选择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可能与你性格相克的专业。
如果你是今年的高考生,恭喜你看到这里,扫一扫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2023升级版APESK高考专业选择测试!

注:升级版报告需付费9.9元。
本文作者:舒丽(丽丽赫本),才储主编,90后作家,新书《我想和你好好的》全网热销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