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才储CEO位置虚位以待



最近,互联网要属谁最火,一定是董宇辉。
“小作文”事件发酵到现在,以董宇辉与俞敏洪同台直播,暂时告一段落。
这场风波的始末,我们就不再多说,相信大家也看得差不多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董宇辉?当我们喜欢董宇辉时,我们到底在喜欢什么?
董宇辉本人在直播时,说到:“我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我?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啊?长得不好看,个子也不高,就想不通……”
这还真是红而不自知,他自己有多好,自己都没意识到。大家能想通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吗?
01
在当今这个直播行业千篇一律的风格下,他的直播可谓是一股清流,尽显人文主义情怀和文人的风骨,让人耳目一新。
网友戏称董宇辉给东方甄选直播披上了文化的外衣,小孙转头就把衣服脱下来了。
实际上这些粉丝是期待和喜欢董宇辉这样的人,能够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这样的人在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太稀缺,所以弥足珍贵。
粉丝对董宇辉喜欢和守护,实际上是在守护一个好老师,一个真的把教育在直播中得到延续的好老师。
这样的好老师在现实中,也太稀缺了。董宇辉很懂得用只言片语,去激励当代年轻人,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温暖。
他彰显了一个教育人可贵的真诚质朴和原则底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人。
有网友甚至呼吁:希望央视签下董宇辉,专门做教育,这个时代需要董宇辉这样的人,但不缺东方甄选这样的卖货平台。中国教育真的很需要这样有格局的人。
这样的呼声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网友的心声。
之所以这么多网友喜欢董宇辉,就是因为他带给了我们,别的老师没有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人们情感压抑的部分得到了疏导。
也侧面反映,现在教育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例行公事地完成任务,很少做到因材施教,很少关注到这个人本身。
网友一边倒的支持,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现在好老师资源的稀缺,有良心的好老师的稀缺,有人文精神、把学生当人看的老师的稀缺。
02
才储团队长年在研究人的个性化性格特征,也和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探讨,想去实践一些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们非常有感慨,老师真的是个良心活。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
“怎么教都是教,又不多给钱”
“怎么省心怎么来”
“即便是关心个体性格差异化,如果得不到适度的正向激励与反馈,我们也会半途而废”
“有没有爱心,尊不尊重个体差异和基本人性并不会纳入学校考核,所以老师真的是个良心活”
但是仍然还是有一些老师在践行,就是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虽然没有很系统的理论指导,但是有这种初心,和我们一些研究相结合,就很容易引发根本性的改变。
比如,有一个老师就跟我们提到,其中有一些孩子,似乎很感性,导致成绩不太稳定。
于是,他认为对于这种孩子,如果一味严格要求,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但对这些孩子进行一些情感疏导,让他在一个情绪比较稳定舒适的状态下学习,结果成绩突飞猛进。
一些敏感多思的孩子,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inf类型,想得比较多,容易内耗,但是这种人其实是非常聪明的,悟性也极高。
前提就是要对他的这个性格进行一个了解,进行疏导,把他引导到一个正常的心态和状态上,他自然就会发挥出他该有的潜力。
但很少有老师会这样做,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同一套教育方式对待所有孩子,导致一些内向敏感多思的孩子不被看见,还经常被打压。
比如,他们会经常对这些孩子说:你要外向点,不要这么内向,不要想太多,你太敏感了!你这样干不成大事的。
似乎内向敏感多思的孩子,从小就被很多教育系统否定了,经常被打压,导致这些孩子从小活得很压抑很封闭,经常性自我怀疑,不被这个世界接纳,内在的天赋优势也被遏制住,难以发挥出来。
03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很典型的INFP人格类型的人。这是我在大三时,通过才储测试出来的。
在我不知道自己是这个人格类型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一个不被大众主流接纳和理解的异类。
因为我从小就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更不讨老师喜欢,除了学习成绩还不错,似乎在哪都是一个小透明。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三年级,老师评选三好学生,我以为我的成绩排名靠前,一定可以选上,结果居然落选了。而被选上的那些同学,就是平时特别外向活跃,会说话,和老师沟通比较多的人。
那时的我,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其实内心很自卑,觉得自己的性格很不讨喜。但我也学不来外向的性格,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沉默寡言,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看书思考。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初中,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看到了我身上的天赋优势,给了我很多机会展示自己,我上台演讲、公开表达,表现得都很出色。这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后来,我的中考成绩也名列前茅,去了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
初中三年,是我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三年,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但上了高中后,因为学业繁重,学起来有点吃力。学校又高手如云,我自卑的底色又出来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女孩去到那样的环境里,想不自卑很难。
因为大家都很优秀,性格还活泼开朗,才华横溢。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丑小鸭一样,内心戏经常上演。
我经常会陷入到内耗的情绪里,很难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只考了一个二本院校。
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老师们都是应试化教学,以分数说话,谁还会关注到每个学生本身,有情绪也只能被压抑,自己消化。
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代,出现了很多精神情绪问题,甚至自杀现象层出不穷。
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的内在情绪没有被看见,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和引导,也很少有老师会注意这些。
现在我能成为一名作家和心理咨询师,是因为我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向内探索,了解了自己的天赋优势,然后慢慢把自己的天赋活出来了。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学习成绩不太好,只考了一个二本院校,又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如今可以活出自己的天赋才华呢?
像我这样人格类型的群体,还有很多人都还在内耗,活得很拧巴纠结,如果不能及时觉醒,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法改变现状。
如果在我们成长经历中,可以遇到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04
董宇辉就像一束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更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希望,看到了一个真正怀有初心,有使命感的纯粹真诚的教育之魂。
如果董宇辉老师本人想回归初心不想卖货了,做一个纯粹的老师,才储的CEO位置,虚位以待。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真心实意的邀请。
我们看到董老师一直强调自己并没有单纯追求利益回报,而且也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售货员,而是不断在台上当一个老师。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东方主播涌现出来以后,也许东方会放过他。
如果真的成为才储CEO,也许没有卖货一年挣几千万这种收入,但是是另外一种更高级别的收获:青史留名,而不是昙花一现。
就像他说的,等到七老八十动不了,躺在床上跟他的子孙讲爷爷的故事的时候,真的有能够感动自己,影响子孙后辈的故事。
才储成立接近20年,在改变教育理想方面一直初心不变,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如何尊重个体,把个体的优势最大化,以及在教育中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地。
这里也对很多好奇才储为什么对个人一直提供免费的自我认知测试,担心才储如何生存下去的粉丝们做一个回应:
才储的初心并不是单纯做测试,我们不断去研究不同的人格理论,在本土上做一些比对评价,目的是基于因材施教教育模式改良的初心,在没有能量去自上而下大格局的变更之前,希望从小处着手,为个体提供科学免费的自我认知工具,在没有遇到好的老师之前,自我觉醒。
为什么提供免费自我认知测试,就是两个字:情怀。
而且坚守这种情怀的同时一直在抵御诱惑。比如经常隔一段时间MBTI测试就会爆火,让那些拿这个测试来收费赚钱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按照目前在才储测试的流量,如果要是对这项测试收费的话,每年赚上个小目标轻而易举。
才储为了自己的口碑和初心,并没有被这种诱惑带偏。相反,在探讨一直研究更加精准的自我认知测试模型的同时,还给予不同类型的人以激励,不论是测试后的类型箴言,还是不断在公众号平台发出发人深省,引发共鸣的类型激励文章,都体现出了才储的情怀和初心。
才储如何生存下去呢?
为了有一定的收益,能够至少养活自己生存下去,才储开发了针对企业在人才选拔的评估系统。
有很多才储的粉丝走向了工作岗位,部分成为了人力资源HR。在用人选人的时候,在匹配岗位,选拔人才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去使用才储系统。
我们相信这也是一种情怀的延续。他们希望才储可以生存下去,不断地践行理想。
然而改变教育这条路困难很大,阻力也很大,我们需要像董老师这样志同道合的,有巨大能量,有一呼百应动力的人去推进我们的理想。
万能的朋友圈,如果有人认识董宇辉老师,请帮才储传个话。
正如董老师经常说的,在没有定势的能量场中,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相信董宇辉一定有离开新东方的那一天。
人生短短八九十年,是在苍穹历史上留下一点点自己的微光与印记,还是在资本利益和各种世俗的环境中无所适从迷失自我?
这一封邀约也不仅是发给董宇辉,也发给有情怀有理想的董宇辉们。
05
通过才储近20年对人格理论的深度研究和近900w在校学生的大数据评估,初步形成了六种常见学生人格和学习风格特点理论。
SJA型-(Traditional Good Students,占比35.7%)、NTA型-(Logic enterprising and top-notch,占比极少1.3%)、NTO型-(Logical procrastination type,占比18%)、NFO型-情绪内耗成绩不稳定型Idealist and emotional type,占比30%)、SPOH型-(vivacious motor type,占比13%)、SPOC型-(Dark type,占比2%)。
这个理论不仅提出了框架,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如果有需要这个研究理论的详细资料以及希望应用于实践,请邮件和才储联系,才储免费提供该研究报告。也欢迎有理想的教育从业人员和我们取得联系。(可点击阅读原文获得联系方式)
让每一个尊重个体,尊重个性化教育的老师都不孤单。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让我们互相鼓励陪伴,在因材施教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本文作者:舒丽(丽丽赫本),才储主编,心理作家,心理咨询师,已出版心理学书籍《我想和你好好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