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过了?四川两县禁止私熏腊肉被骂上热搜,网友怒怼:想捞钱直说!


公众号改名通知📢:由“唐唐频道”改为“唐唐Talk”
改的是名字,不改的是初心

▎现在的年味儿真是越来越淡了
“你听着,以后不许吃腊肉了!”
“为啥?腊肉明明那么好吃!”
“因为不环保!”
“……”

01
四川两县禁止私熏腊肉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和南江县分别发布了一份“关于城区禁止熏制腌制品的通告”,通告中明文规定:在城区内禁止私自熏制腌腊制品,居民如果要熏制腊肉、腊肠等,需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

通告中还说:凡违反者将依法进行处理。
其中,南江县明确,对拒不改正者将处以500至2000元罚款。
而对于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的理由,两县称:是为了应对大气污染,同时兼顾用火安全。
这两份通告一出,立刻冲上了热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不少网友认为,熏腊肉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现在禁止熏腊肉实在是让人无语。

但关于这个熏制腊制品禁令,更大的争议点在于,通告中说:熏制腊肉、腊肠等需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
并且,这些集中熏制点,要收取加工费用。
更有当地群众反映,通江县一集中熏制点的公司仅支持熏制“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
因此,网友纷纷质疑此禁令实际上是打着环保的名义“捞钱”,难道集中熏制就不污染大气了吗?

央广网评论此事:“一言以蔽之,以环保为由禁止熏肉、违者要罚,难以令人信服。”

舆论发酵后,通江县官方出面致歉,承认工作存在失误。

02
熏腊肉而已,危害真有那么大?
一块小小的腊肉,竟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惹得广大民众群起激愤,相关部门郑重道歉,它究竟有何魔力?

中国人吃腊肉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周朝就有记载,清朝时期,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腊肉。
到了现代,全国各地仍保有吃腊肉的习惯,其中川渝地区、湖南、湖北、贵州等地方格外喜欢用烟熏的方式制作腊肉。
每到岁末年初,大家都会腌好猪肉、香肠,用砖头或铁桶搭建一个简易熏制室,点燃松柏枝或木头,用燃烧产生的烟雾熏制腊肉。

烟熏除了能使腊肉的保存期限更长外,还能为腊肉增添一层特有的风味。
更何况腊肉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年一到腊月,人们便会杀鸡宰猪,制作各种腊肉,以备过年食用。

家家户户挂满的腊肉,既是对今年生活富足的体现,也是对来年幸福美好的期待。
若是没了这些腊肉,便会感觉这个年少了点味道。

所以,腊肉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家乡的情怀,一种年味的象征。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对禁止熏腊肉的反应如此强烈。
前面说过,四川两县禁止熏腊肉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很多人纳闷,熏制腊肉的方法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怎么突然就被判定为污染大气了呢?
虽然熏腊肉时的确会产生一些烟尘和废气,但要说污染大气,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的影响不是更加严重吗?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过,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来源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其中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内因,在污染排放当中,有四大主要来源,占比达到90%以上:分别是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

没错,熏腊肉排放的那一点点废气,在其他污染源面前,就是个“弟弟”。
早在2015年,川渝等地就以“治理雾霾”为由,禁止过熏腊肉。
当时,《人民日报》曾质疑,把烟熏腊肉、厨房油烟等群众生活污染看成致霾重要原因,甚至开展执法行动,难免有避重就轻、主次不分的嫌疑。
“牺牲”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来为保护环境“让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为了保护环境,多地颁布条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因此,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若是连腊肉都不让人熏了,这年只怕是更没有“过头”了。
03
尊重传统文化和环保之间如何平衡
其实四川两县“禁止私自熏制腊肉”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保护环境,只是他们的方法有些激进了。
在针对熏腊肉这类涉及到传统文化和居民日常的环保问题时,要注意方式,尊重大家的情感和意志。
“一刀切”式地禁止居民私自熏制腊肉,只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
就算要“禁止私自熏制腊肉”,那也应该为居民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集中熏制点才对。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集中熏制点数量非常有限,并且单个熏制点的覆盖范围有限,无法照顾到住的较远的居民。

打个比方吧!如果让你扛着几十斤的腊肉去10公里外的集中熏制点,你觉得方便吗?
所以啊,提供可行方便的替代方案,让居民愿意接受改变,才是治理环境的关键。
举个例子。
焚烧秸秆这个中国农民古老的农业习惯,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人认为:焚烧秸秆可以清理农田,促进土壤的新陈代谢,还能减少害虫。
另一方人认为: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破坏土地,浪费可再生资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焚烧秸秆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呢,焚烧秸秆显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环保部2015年的一项数据显示,秸秆焚烧是东北污染的主因之一,据专家初步估算,秸秆焚烧对当地pm2.5的日均浓度贡献率在14%到55%之间。

为了保护环境,官方出台了相当严厉的“禁烧令”,可惜“年年禁年年烧”,农民们根本就“不买账”。
为什么?
因为除了烧,他们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位农民是这样说的:“十几亩地的秸秆如果往家里拉,除了不好捆绑之外,当柴火一年也烧不了那么多。一趟趟往家拉,运输的艰辛只有农民知道。”
要想从根本上制止农民焚烧秸秆,就必须帮农民找到秸秆的出路。
后来,有关部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一些种粮大户将秸秆卖给回收企业,这样既不用操心秸秆的去处,还能获得一笔收益。

焚烧秸秆问题的处理办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或许我们可以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的结果是值得我们付出不懈努力的。
要想平衡好尊重传统文化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需要当局担负起责任,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加强监管力度。
当然了,光靠上面的指挥是不够的,我们广大群众也要积极参与进去才行。
创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本文参考资料:
央广网|《“禁止私熏腊肉”?官方致歉,工作失误!》
央广网|《四川两县以污染大气为由禁止私熏腊肉,谈何“尊重传统、方便市民”?》
凤凰网财经|《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如果撑不住环境监测的“柱子” 生态环境治理这个大厦就会倒塌》
环球网|《环保部:秸秆焚烧是东北污染主因 贡献率近55%》
黑龙江生态环境|《沉重的秸秆》
图片来源|巴适成都、网络

1.爽就完事!火遍中国,冲向全球,土味短剧,日赚1亿!
2.大快人心!缅北诈骗或将大结局?3.1万电诈嫌疑人移交我方!诈骗头目明学昌畏罪自杀!

文章都看完了,不给唐唐点个关注吗?
点击“阅读原文”,放松一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