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Hiu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成本几块钱的一盒面膜148卖你。
敷尔佳做的医美面膜实在是暴利,其公司2022年毛利率达83.07%,快要赶上国酒茅台了。
做生意的,都想尽量压缩成本,赚更多的钱,这也无可厚非。
▲ 图源:微博
然而当高毛利背后,被揭露利用“械字号”擦边医美宣传,研发团队仅有8人,其中还包含应届毕业生。
伴随着三闯IPO的动作,对于敷尔佳“智商税”“割韭菜”的质疑声甚嚣尘上。
擦边“医美”,赢得第一仗
先后两次折戟,在上个月,敷尔佳终于拿到了创业板上市的正式批文,距离大家口中的“医美面膜第一股”只有半步之遥。
成立于2017年,5年便创造了67亿营收,净利润高达32亿,敷尔佳的致富神话源于“医美”二字。
相比于以“妆字号”备案的普通面膜,背靠“械字号”的“医美面膜”,更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所谓“械字号”,就是要取得医疗器械类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 图源:天猫敷尔佳旗舰店
据了解,敷尔佳在售的“械字号”产品只有5种,主要为面膜类产品,即厂商宣传的“医美面膜”。
在这一点上,敷尔佳有擦边之嫌,模糊了产品的概念,把自身的产品包装成具有美容修复功效的“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
其实它们的正确叫法是医用敷料,最初用于医疗美容术后护理。
在功效上,业界对其真实效果有待推敲,也没有办法验证其确实优于普通面膜。
从生产资质的获取难度上分析,“械字号”的医用敷料确实比“妆字号”的面膜难拿很多。
因为“械字号”产品在生产方面的要求更多,门槛也更高。
比如,要求使用医药级原料,成分更加精简,不添加防腐剂等;在有效性方面也有着临床数据和文献作支撑。
▲ 图源:天猫敷尔佳旗舰店
基于“械字号”的专业背书,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似乎变得更有保障,在销售端也更容易取得用户的信任。
通过与哈三联合作研发,较早取得医疗器械类生产许可证的敷尔佳,在天时这块占尽了优势。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医美市场是片蓝海,而且当时国家监管还没有那么严苛。
所以,早期依靠“械字号”起家,高举医美旗号,仅用了3年时间,敷尔佳便占领了行业头部位置。
可谓抓住东风,钻了空子,吃尽医美红利。
轻研发重营销,贵在智商税?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但有时候,在同类竞品中标价更高,并不代表产品的品质更优、科技含量更高,除去品牌光环,也有可能是因为概念和营销玩得好。
据天猫敷尔佳旗舰店,敷尔佳的明星产品为医用修复贴白膜,原价为148元/盒(5片),单片价格为30元左右。
就算活动促销,价格降到126元/盒,单片面膜也要25元。
▲ 图源:天猫敷尔佳旗舰店
对比市场上,普通面膜10-20元/片,甚至单片低至5元以内的定价,敷尔佳的价格确实偏高。
反观其成本,溢价更是高昂。
去年9月的一份深交所问询函显示,敷尔佳“械字号”的敷料成本,一盒仅6.61元。“妆字号”的面膜成本,一盒仅8.95元。
▲ 图源:敷尔佳招股书
不到10元的成本定价上百元,难怪毛利率能逼近茅台。
从中也可以看出,“械字号面膜”跟普通面膜的成本相差并不大,但其毛利率却能高出普通妆字号面膜30%左右。
盯上护肤行业这条细分赛道的当然不只有敷尔佳,创福康(创尔生物)、可复美、可孚、绽妍等品牌均有推出“械字号”的“医美面膜”。
不过,敷尔佳依旧是赛道中的领跑者,归因前期在营销推广上毫不手软,抓住了消费者心智。
早在2019年,首次亮相李佳琦直播间的敷尔佳面膜,当晚便创下了卖出25万片的销售成绩,向更多消费者传达了“医美面膜”的概念。
此后,更有各种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官宣袁姗姗、赵露思为品牌代言人,赞助《妻子的浪漫旅行4》《中餐厅4》《谁是宝藏歌手》《牛气满满的哥哥》等综艺节目,在各大社交平台投放KOL,该花钱的地儿一个不落。
▲ 图源:微博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敷尔佳的品牌曝光度大增,产品销量也实现大幅提高。
敷尔佳的销售费用年年攀高,从19年的1.15亿元上涨至去年的3.9亿元,表现越来越阔绰,反观其在研发方面就有点铁公鸡了。
去年敷尔佳的研发投入资金为1542.61万元,占营收比为0.8%,在同行中处于垫底水平。而且截至3月份,其研发团队仅有8人。
▲ 图源:敷尔佳招股书
当把成本打到地面上了,在研发上还抠抠搜搜,同行看了都得给你竖大拇指,消费者看了谁不得感慨一句“悟了,我被割韭菜了”。
有皮肤科医生表示,敷尔佳旗下拳头产品为医用透明质酸修复贴,主要成分是HA(透明质酸),但其很难被皮肤吸收。不管面膜里加多好的东西,主要功能是增加皮肤最表层的角质层在短时间内的含水量。
而且敷完面膜后,不做任何的额外措施,渗透到角质层的水分就会很快蒸发掉。
“贵有贵的道理”的滤镜瞬间碎了一地,原来贵就贵在广告费和智商税。
颜值经济是捷径?
《2021年95后医美人群洞察报告》显示,现阶段95后已成为医美主力大军,撑起了近3成市场。
在小红书平台上,“早C晚A”这套初抗老护肤配方早已被这届年轻人奉为圭臬。此外,还有一系列医美、护肤、穿搭、美妆种草分享。
▲ 图源:小红书
除了关注自我、追求品质生活之外,也彰显着人们对变美变好看的强烈愿景。
颜值经济大行其道,很多品牌抓住了用户“抗老,变美,显得年轻”的消费心理,在产品宣传和推广中不断放大这些功能。
一个“械字号”招牌,搭上“医美”这艘快艇,再加上社交平台中铺天盖地的软广,敷尔佳卖低成本的“医美面膜”干出了一个IPO。
前段时间因电梯广告黑红出圈的五个女博士,也是玩转颜值经济的“一把好手”。
五个女博士主攻口服美容赛道,拳头产品是胶原蛋白肽饮品。在成立2个月后,便实现了百万销售额,创业3年多已经拿下数十亿销售额。
▲ 图源:五个女博士FiveDoctors
不断强调旗下产品具有“抗糖”“抗氧化”“美白”“延缓衰老”等功效,但产品包装上标识执行的是“GB/T 31326”植物饮料食品标准,并不具备保健功能。
因此,市面上关于“胶原蛋白肽是智商税”的质疑声,一直不断。
与敷尔佳的“医美面膜”大同小异。
第一,营销大于研发,噱头过大实际,产品最大的功效可能就是提供心理安慰作用,实际功效存疑。
第二,原材料成本低廉,但产品售价不低,妥妥的赚钱利器。
不得不慨叹颜值经济这碗饭真“好恰”,而且是属于风浪越大,打鱼的人越多,鱼还能卖得越贵的那种。
捷径虽好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涌入,赛道拓展了宽度的同时,长度也被拉长了,接下来迎战的将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比拼的是科研能力和产品实力。
若一直停留在营销驱动,在用户端却没有形成自身品牌的口碑,打造出良好的品牌心智,那么高价之下,相当于坐实了“割韭菜”的名头。
参考资料:
1.镁经:5年赚了32亿,“擦边球之王”敷尔佳的套路,瞒不住了
2.红星资本局:成本2元售价30元,毛利率堪比茅台,敷尔佳上市引争议
3.盐财经:敷尔佳,这不是欺负老实女孩吗
*编排 | 又耳 审核 | 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