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造芯梦碎,OPPO成不了华为第二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Hiu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没有一点防备,没有一丝预兆,OPPO突然宣布关停旗下自研芯片的哲库业务。
一场轰烈4年之久的“造芯”运动戛然而止,一夜之间3000多人成了“无业游民”。
作为引发半导体行业动荡的当事人,OPPO对这场说散就散的旅程,给出的官方说法是: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芯片子公司ZEKU(哲库)业务。

▲ 图源:微博@中国新闻网
哲库CEO刘君还补充道,“公司营收不到预期,芯片自研投资巨大到公司已承担不起”。
一家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国产手机芯片巨头的公司,竟然毫无预兆地裁掉整个团队,其背后的原因除了表面的资金和商业环境因素之外,是否还涉及千丝万缕的地缘政治问题?
不管是其中缘由,OPPO此次“出师未捷身先死”,总是让人不甚惋惜。

OPPO一定要做芯片
时间线拉回到2017年,彼时面对消费电子的激烈竞争,叠加增速大幅放缓的手机市场,自研芯片、寻求差异化打法,在OPPO心中埋下了一颗待发芽的种子。
在此之前,友商华为和小米早已涉足造芯领域。
OPPO作为后来者,为了迎头追赶不被落下,决心非常坚定,且扩张的步伐迈得很大。
2019年,恰逢美国启动对华为的第一轮制裁,OPPO的这颗种子破土而出,成立了造芯子公司哲库。
OPPO创始人陈明永高调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500亿,“抱着'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勇于迈进研发创新的'深水区',构建最为核心的底层硬件技术。”
从零开始的哲库,有一种势必要将自研芯片这条路走通的决心。

▲ 图源:微博
公司框架搭建完成后,哲库开启疯狂挖人模式,招揽业内资深、经验丰富的员工。
4年时间里,OPPO组建了一支国内顶尖的、规模上千人的芯片设计团队,其中囊括了来自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知名芯片企业的研发人才。
据说,哲库招揽人才的方式十分简单粗暴,主打的是“财帛动人心”,连普通应届生都是年薪40万起步。
一位曾在华为、高通任职过,于去年3月份加入哲库的NPU系统软件工程师表示,“哲库开出的薪资比高通、联发科这些国际大厂还要高”。
按照哲库3000人左右的员工规模,其中拥有5年以上芯片行业经验的工程师接近80%,假设这些研发人员平均年薪在50万,那么光是芯片人才,这一项成本哲库就要耗费15亿。
下足重本的哲库,芯片之路探得十分激进。从提出计划到产品落地,仅用了20个月。
2021年12月,OPPO正式推出首款自研6nm影像专用NPU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目前已经搭载在OPPO旗下的Find X5/X6、Reno8/9系列旗舰机型上。

▲ 图源:京东截图
一年后,再次发布第二款自研芯片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MariSilicon Y”。
官网介绍其采用N6RF射频工艺制程,支持全球最快的12Mbps蓝牙速率,号称是音频体验的重大转折,但目前还没有见到面市的终端产品。
陈明永曾表示,之所以将自研芯片命名为马里亚纳,是因为这条路就像马里亚纳海沟一般,深不可测。
回过头来,发现此路不仅深不可测,底下还暗潮汹涌。哲库这座“芯片大厦”消失得悄无声息,像是映照了这个名字的戏剧性。

从高歌猛进到戛然而止
在解散前夕,哲库还在大范围招聘人才,同时刚拿了offer或是入职才一两个月的大有人在。
就在今年4月份,业界大牛——国内GPU独角兽“壁仞科技”前海外团队AI方向的负责人孙成坤才刚刚加入哲库,担任NPU芯片中心部长。
入职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显然他也被蒙在鼓里。
5月11日,团队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止,白天还在讨论着测试方案,晚上还在为流片交付工作加班。
一封内部邮件,所有员工被告知5月12日居家办公。
被临时安排居家的这一天,哲库在线上召开了一场时长不足19分钟的全员会议。
这场会议给3000名哲库员工带来的不是一个句号,而是备受震惊的感叹号和无法理解的问号。

▲ 图源:OPPO官网
在这个被哲库员工戏称为“放假前的黎明”的周五,3000多人的团队原地解散了。
按理说大厦坍塌前,会出现墙体裂缝、地基下陷、顶梁柱变形等情况,而哲库这座大厦显然没有任何以上的迹象。
在去年年底,OPPO在东莞投资了45亿元,用于建设芯片研发中心。
在发布“马里亚纳MariSilicon Y”这一天,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发表内部讲话时,也强调了OPPO自研芯片的重要性:“芯片这件事,是我们抱定宗旨,一定要做的,也是一定要做好的……我们绝非一时兴起,其中的风雨挫折都已考虑在内。”
今年,OPPO造芯也不断传来新的好消息。
有内部员工表示,所在的工作组经历的是台积电流片的手机SOC项目,这款研发在途的芯片处理器,在3月份完成流片(风险试产)。
按照计划表,融合芯片将会在8月开始流片,有望搭载在明年发布的高端旗舰机型OPPO Find X7上。

▲ 图源:OPPO官网
投入了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眼看快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OPPO来一个措不及防的“断舍离”。
就连台积电方面也没有观察到任何异象,他们也是看新闻才知道的。
种种迹象都表明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消息一出的凌晨时分,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在社交平台发文,“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大问题,无非是多少、快慢和怎么解决的问题。而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才是真的难题”。
这另有所指的意味,让哲库的戛然而止更加扑朔迷离,其中难以言说的心酸与无奈,恐怕只有相同经历的华为能懂。

自研芯片,路阻且长
“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步步高集团创始人段永平的这句评价,似乎将哲库的“猝死”划分为“错误”的行列。
实际上,国内三大手机厂商在自研造芯路上走得都不顺畅,各有各的坎坷。
其中,华为是最接近成功、或者说是曾经取得过成功的一个。
在美利坚尚未探出爪牙之时,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都要优于同期的高通骁龙。华为也曾一度超越美国高通,成为全球芯片领域的领先者。

▲ 图源:微博
你牛它又怎能任你牛,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腥风血雨的穷追猛打。
2020年,美国勒令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停止为华为供货和代工,这让原本能继续创造巅峰的海思麒麟处理器成为了绝唱。
而华为手机的销量也是惨不忍睹,从2018年全年的2.06亿台,跌到2023年一季度的650万台。从榜单前五滑落到了others。
自华为之后,小米也曾投入巨资自研芯片,但收效甚微。
于2017年问世的松果澎湃S1,小米只将这款芯片搭载在其一款手机上——小米5C。从后续的系列操作看来,小米研发这款芯片更像是一次试水。

▲ 图源:小米
次年9月,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与阿里全资收购的中天微,就芯片项目正式达成合作。
曾经在网上盛传的澎湃S2杳无音讯,以上可以视作,小米就此搁置新一代的造芯计划。
现在的小米,只保留了自研电池芯片项目,更多的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布局芯片产业。
小米的转变之快,多少有点印证了开头的那句“改正错误要尽快”。
自研芯片不仅要面对技术的挑战,更要面临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其最终能否被消费者接受,需要很高的试错成本。
自研芯片的目的,在于高端手机市场。都想走华为之前的路线,可都绕不开试错那道坎。

▲ 图源:微博@OPPO
OPPO与华为不同,在海思疯狂烧钱那几年,华为可以通过通信业务去弥补这部分亏空。
而哲库唯一的输血源OPPO,只能依靠单一的手机业务做支撑。
IDC数据显示,去年OPPO手机销量同比下降高达27%,是全球五大厂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
在全球手机市场萧条的大环境下,OPPO承受的财务压力在增大,继续加码芯片业务可能会影响到主营业务。
所以,无论是资金问题还是外部某些不可控的因素,OPPO弃卒保帅自有其合理之处。
比起讲高端故事,守住大本营才是当务之急。
自研芯片注定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遇到一些时下不具备解决能力的问题,那就不妨按下一个暂停键。
待来日找到突围之路时,再度重启。
*编排 | 又耳  审核 | 又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