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在大街上,你大概率不会把注意力投向那些褶皱丛生的脸庞,衰老的身体不再挺拔,如果他不是行为怪异或者装扮夸张,会被理所当然地隐匿在更鲜亮、轻盈的人群里头,成为无数条街道上的阴影。
这种偏见在摄影师秦霄这儿失效了。他不但注意到老年人,甚至将他们视为更重要的聚焦对象。2018年开始,这位常居上海的年轻摄影师决定拍摄街头的老年人,没什么特殊规划,能拍多少张、遇到谁,全靠缘分。
2019年初的时候,他把这些照片发在了微博上,自命名“老年时装俱乐部”。意外的是,这些照片居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有读者在评论区感叹:夕阳红也有春天,他回复,时尚本身就是春天。他说,天然、无意间的穿搭,才是特别的,而特别的也是时尚的。
在他的微博里,能看到戴着皮帽,蹬着皮靴,裹一身剪裁精致大衣的老头,也有坐在弄堂的阳光下,穿一身居家服坚持晃腿的大爷。每一个老太太都美得不一样,愚园路和静安公园里,戴墨镜的、穿碎花裙的、一身深红桃红粉红交错的老太太们在镜头里相遇了。
以下是摄影师秦霄的讲述。
文 | 殷盛琳
图 | 秦霄
编辑 | 王珊
我做街头老年人穿搭的拍摄非常偶然,最早在2011年的时候,我兼职过一份为期一年多的街拍工作,帮日本的一家网站供稿。他们展示世界各地的街头穿搭,我主要负责帮他们拍摄上海这边的年轻人。
从那段工作结束之后我就开始留意身边人的穿搭,感觉年轻人穿得好看是挺正常的事,想关注一些别的,做点不一样的尝试,所以把关注点放在了老年人身上。2018年的时候我开始正式的记录,2019年开了专门的微博。
这个拍摄基本全部是用手机在拍,我走在街上看到有老人的穿搭很有特点就会拍下来。到现在为止,拍了近2000人,但发在微博上的不太多,我只发那些整身搭配都不错的照片。
随着拍摄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上海街头老年人的着装风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相对时尚的,他们穿着非常考究,单品中也不乏名牌。但这类服饰也可以无缝移植到年轻人身上,毫无违和感。另一种我喜欢称之为“野生时装”,这是我更喜欢,觉得更有趣的类型。他们是无意间搭配出来的,没有规则的混搭,没有规则的撞色。有做服装设计的朋友们告诉我,真的可以从他们身上的(穿搭)细节找到一些设计的灵感。
在拍摄的时候,我可能不会事先沟通,大部分都是抓拍。因为大多数人面对镜头,会变得不自然。后来有一些媒体报道了这个拍摄项目,有些阿姨叔叔在推文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也在公园认出了我,会主动找我聊天。他们说,很开心看到我拍了他们,而且还是以时尚老年人的身份出镜。
起初这些照片传到微博上,我好像在写日记一样,因为基本没有人看到。后来是一个造型师博主推荐了我的微博,才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给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之前有北京的朋友说,你这个项目到北京就拍不了,因为北京连年轻人都很土。广州的朋友也说过,广州的公公婆婆都不会特别小资地打扮好去喝咖啡。我说,那他们喝早茶嘛。也有网友评论说,“只有静安寺市中心这种地段有这种打扮好嘛,你再去其他地方看看”。我不这样认为,天然无意搭配的野生时装,全国各地都有。
我在线下做过几次展览。有次展览前,我把展架放在小区门口在等货车时,没想到吸引了第一批特别的观众,有送快递的小哥,小区保安,还有环卫工人。他们也在认真的看每张照片。
在几次展览讲座与大家讨论后,我发现这个记录是有意义的,它和时代产生了一定联结,十年、二十年后回顾起来会十分新鲜和宝贵。我现在更喜欢拍野生时装类型的老年人,因为他们可能代表了现在的上海。
第一次以展览形式呈现这些图片的时候,我觉得全部纸质照片过于单一,就想结合数码产品展示影像,就在展览现场放置了一部结构设计比较经典iPhone4S,用来展示微博每次更新的最后一张照片,以表达这是一个持续记录的摄影项目。展出的照片也几乎全部由手机拍摄,将手机放在展览上更能体现出当今的手机摄影时代。后来发现,参观者有时居然会在手机里留下自拍,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我高中没有读完就离开学校了。当时喜欢上摄影,接触摄影的方式只能是去影楼做婚纱摄影。给每一对情侣摆同样的动作,用相同的角度给他们拍照,非常枯燥。做了大概不到一年就准备来到上海来,继续学习商业摄影。
我在09年刚来上海的时候,生活还是挺艰苦的,只带了一千块,需要在钱花完之前,找到一份可以提供食宿且与摄影有关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青浦郊区的一家拍摄产品广告的摄影公司做摄影助理。每天做的基本都是体力劳动,搬各种大型的产品、家具、器材。早8点上班,如果晚上8点下班的话就非常开心,10、12点是家常便饭。当时外出拍摄最希望遇到堵车,这样就有时间多睡会儿。
在一个月后,我换了第二份工作,是我喜欢的时装摄影,又学习两个月后,就正式开始了自由摄影师生涯。后面的十年我拥有过美好的感情,也做了很多想做的事情,很自由、很知足。
现在我是一名时尚摄影师,拍摄服装和广告。也有经营自己的独立品牌,没有赚很多钱,但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后来做这个拍摄项目,或许是因为我有时间去思考和观察。如果每天匆匆上班,我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心思去感受、发现。
我父母也知道我在做这个摄影项目,看到第一篇采访推文的时候,我爸无感,我妈觉得挺好的,说我在关注老年人生活。我其实想说,我关注的是穿搭、是美,从没想引起社会话题。但后来想想,穿搭也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妈说得也有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于搜狐享有,未经搜狐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后台回复"读者群", 加入更多讨论
作者简介
殷盛琳 正在跌跌撞撞地认识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