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给汤司令去送“礼”了,呵!


汤有才,汤老爷子91岁的高龄了,政协院子中六、七十岁的老人们至今见到汤老依旧叫他“汤司令”,因为这些老人都是汤老爷子看着长大的,汤老曾是政协文史办的工作人员,一辈子没当过官,因为读史,阅遍古往今来的人情变故,所以文革期间也能恭谦待人,平安无事,那个年代,大院中的孩子们就叫他“汤司令”。

汤老是新疆文史界“大家”,他编撰了28本《新疆文史》,至今依旧是了解新疆民国史的重要资料。这些文史后来以各种书名组合翻印了很多种,可叹的是汤老的名字在书目中消失,换成了“某某、某某某”的名字。但汤老退休后依旧一年一本书,自费印出来送给喜欢文史的小子辈,我也是其中一员。
一年前,汤老九十岁生日时,我给汤老说,帮我的新书《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写篇续吧!汤老爽快的答应,而且先后写了五六稿,近万字,让我自己挑一篇。
回顾历史唯有华夏文明写就了西域的辉煌,这便是我这本书的主题: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这种血肉相联的关系,延续了几千年。
那些历史中的爱恨情仇,早已尘封,唯有以史为鉴,方能展望未来。
关于“序”事,我与编辑盼商量后,达成一致,别请“专家”写序了,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观点毁了一本书。于是,我想到了汤老,于是,汤老给我写了书中的序:《历史是最好的哲学书》。
我给汤老说,我给您付润笔费。
汤老说,少扯蛋,写几行字还收钱,让我老脸往哪儿搁?
文人的精神与气节,我们晚辈不服不行。
汤老五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分配来新疆工作,可能是为数不多健在并见证新疆繁荣发展并用笔记录过往的文字工作者,他只是编辑,从来没有学者、专家的光环,但在民间有着“新疆文史第一人”的称谓。当属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编辑盼寄来了五本样书,第一本,当然送汤老。

西域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之后将有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豪迈。
今天中午,我去给汤老送“礼”。礼物就是《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汤老很高兴,然后说,下一本什么时候完稿,我接着给你写序……
如果您对西域历史感兴趣,建议买来一读,东哥很愿意为您签名留言。要相信“开卷有益”的古训。因为编辑盼在编校时给我发微信说:东哥,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我是历史书籍的职业编辑,您书中记录了很多之前闻所未闻的西域故事,好书。
目前,《西域四百年》当当上架销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