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不靠谱,那些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对勤王是什么态度?
衡州(今广东英德)刺史韦粲被召回建康任职的途中,走到庐陵(今江西南昌),听说侯景叛乱,立刻召集部属,挑选精锐五千,加速行军,增援建康。途经豫章郡,找太守商议对策,酒宴上,豫章太守则说,侯景叛乱,朝廷并没有下达勤王令,作为国家大臣怎么能随意出兵呢?韦粲怒斥:叛军已过长江,下一步定进逼皇城,水陆交通全部阻断,哪里会有诏书传到?没有朝廷调令,我们就该坐在这里饮酒为乐吗?于是摔了酒杯,飞马出城。韦粲军走到江州(今九江),江州刺史萧大心(萧武帝孙子)依旧按兵不动,在韦粲的建议下才派出副将率二千人与韦粲军同行。韦粲军达到南洲(今安徽和县),司州刺史柳仲礼,率一万兵集结完毕。
12月30日,沿途几路大军汇合在新林(今江苏江宁)。韦粲推荐由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联军大都督,统联勤王联军。但是讨论了几天,其他几位刺史认为柳仲礼资历、年龄均在众人之下,现在位居柳仲礼之下,是耻辱。于是围绕大都督由谁来当讨论了几天没有决议。于是,各回驻地,按兵不动。韦粲再次大怒道:柳仲礼长期驻守与东魏的边境,人马精锐,侯景之前就惧怕柳仲礼,如果论资排辈,柳仲礼也在我的官资之下,今日的形势是将领和睦,如果为了名号,国家将毁于侯景之手,各位元老,怎么可以为了一己私心,于家国大计不顾,自相攻伐?在这种形势下,联军才免强推举柳仲礼为主帅,向建康进发。
这之后,各路勤王大军陆续到达,十余万人汇集在秦淮河北岸。
公元548年1月1日,建康城周边大雾,午夜韦粲军到达指定的青塘,构筑营栅,营寨还没有扎好,大雾散去,侯景发现这支勤王的军队,于是率人冲锋。这本是一次可以诛杀侯景的战斗,可惜事先负责击尾的联军直阁将军临阵脱逃。造成韦粲大营被侯景军攻陷,左右侍从拉韦粲出逃。但是韦粲岿然不动,喝令韦家子弟迎战,韦氏数百子弟奋力杀敌,寡不敌众,战死疆场。韦粲时年54岁,与3个弟弟,儿子也随之阵亡。上阵父子兵,韦氏家族三代忠烈,爷爷韦睿、父亲韦放均是南梁名将,战功赫赫。国难之时,韦室家族以身殉国。谥号“忠贞”。而此时萧氏宗亲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桂阳王萧慥均在各自的封地和镇守的州郡按兵不动,各自打着小算盘。
主帅柳仲礼正在吃早餐,得到消息,率百人飞奔救援,大破侯景军,激战中,柳仲礼的长矛几乎刺中侯景,但马失前蹄,陷入泥潭,被围攻多处受伤,手下兵士冒死救出,保住一命。这一生死之战,让韦粲曾极为看好的柳仲理从英雄吓成了狗熊。此一战,侯景不再敢出兵淮河南,而柳仲礼也不敢攻击北岸,勤王军与侯景军陷入僵持。
从官员到民间都认为侯景之乱是由佞臣朱异引起,于是,这位朱异在病吓相加下死了。死后,梁武帝萧衍将这位宠臣追任为右仆射,官升三级。
陆陆续续到达的勤王军与皇城中无法信息沟通。虽然聚集的勤王大军越来越多,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皇城依旧被围。
死里逃生的大都督柳仲礼看着不断加入联军的各地勤王部队,越加觉得权力的魅力,生命的可贵,不但不出兵,而且开始傲慢的对待各联军首领。联军内部开始分派系,相互猜忌,忙于内斗,甚至放纵士卒抢掠百姓,无心皇城的攻防。造成民心的背离,侯景军中原本准备策反的将领看到这群乌合之众也丧失信心。
当初,退入皇城时,王公大臣只考虑到了府库中的财物,这些东西在皇城内堆积如山,却忽略了粮食、药材、食盐、鱼肉、蔬菜、木柴……皇城被围刚好是越冬季节,取暖烧饭没有木柴,只好拆除皇城内衙门的门窗梁柱。战马没有草料,将草席剪了喂马,草席吃完,士兵开始杀马,掏鼠洞、鸟窝取肉,甚至煮食盔甲的上的皮制品。而侯景也陷入了粮荒。于是,侯景为缓和对抗的形势假意求和,以保障获得勤王军的粮秣。
这原本就是缓兵之计,皇城内再次争论,结果是侯景被封大丞相、大都督、豫州牧、河南王,这下联军的部分都成为侯景的部下。
2月13日,皇城派出高官在西华门外与侯景遥遥相望,歃血为盟。但是,侯景找出理由并未撤军,反而休整部队,秣马厉兵。
2月15日,皇城任命侯景叛军的主力将领为南梁高官。而侯景不断提出对联军的限制条件和土地要求,要求联军撤军。
2月24日,南梁皇城发布大赦天下,这意味着侯景叛军无罪。
在皇城的诏令的帮助下,侯景得到了补给,放弃盟誓,继续围皇城。反而发出檄文指责梁武帝萧衍的“十大罪”。在“十大罪中”,最伤梁武帝萧衍的可能就是对萧氏子孙的指责:太子萧纲,沉迷于酒色,浮华轻佻;豫章王萧综跟菩萨皇帝你有血海深仇,邵陵王萧纶在你还活着就身穿丧服,盼着你早死;湘东王萧绎养着一群贪官,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而其他如南康王萧会理、定襄侯萧祇都是戴着王冠的猴子……他们都是陛下的子孙,掌握兵权的藩王,但自皇城被围,他们有谁出兵勤王?更别说侄子萧正德见帝国危亡首先自立为帝……
看到侯景的指责的“十大罪”,梁武帝即惭愧又愤怒。
3月1日,梁武帝命再设祭坛,向天地神灵禀告侯景违约,战火再起。皇城内原本十余万人,被围五个月,由于瘟疫、饥饿、叛逃仅剩下十之一、二,尸体满街巷无处掩埋,血水脓水填满沟渠。仅剩的四千余兵,骨瘦如柴无力再战;皇城把希望寄于勤王的外围军队。但大都督柳仲礼却天天饮酒作乐,每天都有要求出战的将领,柳仲礼要么不许,要么不见!
年迈的梁武帝无奈中问同在皇城中柳仲礼的父亲柳津如何才能解围。
太子詹事柳津长叹一声说:陛下有萧纶,我有柳仲礼,我们有了这些集不忠不孝于一身的儿子,盗贼怎么会平定。言罢,两位白须老者掩面痛哭。
复仇是本能的人性,而宽容则需要理性。当理性出于无奈时,这则是懦弱。
此后,侯景决开玄武湖水灌城,派兵向六个城门发动总攻。守太阳门的萧坚是梁武帝的孙子,在百姓无衣无食的情况下,这个孙子每天依旧赌博饮酒,欺辱下属。堡垒也总是从内部开始瓦解,于是,3月12日拂晓,萧坚的几个手下打开城门迎侯景军进入皇城。
在皇城内的太极店,侯景武装士卫的簇拥下第一次见到了梁武帝萧衍。这一年,梁武帝86岁,银须秃顶,神态悠然,俨然得道高僧一尊。侯景47岁,如见真佛,汗流浃背,语无伦次。
梁武帝问:你率兵围兵很久了,是不是很辛苦?侯景不敢抬头,满头大汗。
梁武帝问:你是哪里人,竟然到了这里,家眷可好,还在北方吗?侯景依旧不敢抬头回答。此时,一旁随从代为回答说,河南王的妻儿都被高澄所杀,孤身一人投奔皇上。
梁武帝问:渡长江时,有多少人马?
侯景答:千人。
梁武帝问:围皇城时多少人?
侯景答:十万。
梁武帝问:现在有多少人?
侯景答:梁国百姓,全部归附。
侯景的回答让此时的梁武帝无言以对,对于菩萨皇帝来说,“天下因我而得,也因我而失,有什么遗恨!”
之后,侯景晋见太子萧纲,见萧纲也面无惧色。萧纲的问话,侯景竟然再次无语。
出宫后,侯景对手下说:驰骋疆场,飞石利箭,从未惧怕,今天见皇上,自内生出恐惧,这是天生威严,不容冒犯,我再也不想见他了。
随后,侯景以梁武帝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加封侯景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也就是皇帝之下的军政首领。
3月14日,侯景借梁武帝之手下诏解散勤王军队。而在柳仲礼召集的军事会议上,很多将领要求决一死战。柳仲礼一言不发。于是,联军散去,各自回归。柳仲礼则带着亲信开门投降。士卒们无不悲叹愤怒。运送军粮的勤王军将抵达时,听说皇城已陷,将二十万石军粮倒入江中返航。
皇城被围130余天。侯景之乱,给建康城所造成的破坏,堪称人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