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每次驾车穿越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就特别感慨,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曾发生了多少爱、恨、情、仇的故事,这块土地今日你是大漠之主,明日我是绿洲之王,大汉王朝开辟的丝绸之路如同一根金线,串起了一个个城邦小国,牵引着同中央王朝一起走向辉煌。
那些远去的英雄命运与西域这块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张骞、解忧、冯僚、常惠、陈汤……
三个月前,接到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约稿,请我写一本书,关于《西域》,关于大汉王朝探索到统领这块土地最初的三百年的故事,关于我们的先祖为了这块土地血洒大漠,泪流戈壁故事。
这些故事零零散散展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但却完整的被我们的史学家用方块字记录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些史料中。这些史料少有人去翻看,也看不明白,所以我得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些人物和故事串在一起,让新生代知道,我们的土地是用战刀和马蹄耕犁。
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从不主动去攻击其他民族,我们的文化提倡着守土为安,我们自古就砌院墙、砌城墙、砌长城,君主护犊子一样把子民圈起来,免受外来侵袭。但是,长城没有让我们这个民族摆脱苦难。来自北方的威胁,一直让炎黄子孙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的兵法讲以守为攻。
当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获得了王朝的统治权后,目光越过了长安的城墙,投向了西域,为彻底消除王朝来自北方的威胁,于是,开疆拓土,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的家园,于是,有了祖国这块最辽阔的土地。
历史是有情的,戊校尉耿恭,守着疏勒孤城,他相信他的国家、他的兄弟不会放弃他,于是有了十三勇士归玉门的荣光。
历史是无情的,当都护陈睦捐躯焉耆城,已校尉关宠血洒柳中城时,他们都曾遥望着东方,用最后的气力将剑插入敌人的胸膛,他们相信大汉的战旗将出现在明朝旭日的晨光中,将士的血不会白流。
从古至今,华夏民族韧性极强,在很多小人物的身上,往往能看到耀眼的光茫,这是华夏文明延绵不绝的根源!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就是那最初的三百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东哥将从史料中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汉家子弟!
国之西域,我们跨上战马吧!